- 新闻 - 南通新闻 - 视频 - 乐活南通 - 娱乐 - - 互动 - 图片 - 小记 - 楼市 - 汽车 - 生活 - 专题 - 南通论坛 - 通网家园 - 数字报纸 - 手机报纸 - 设为首页
网站首页 老区新闻 扶贫开发 党的关怀 光荣历史 今日风采 组织机构 基金公示 调查研究 网站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 光荣历史>> >> 正文  
新四军与苏中革命老区
2011-06-23 17:33:15     来源:      前往论坛讨论

——纪念黄桥决战胜利暨苏中抗日民主根据地创建70周年

蔡秋明

为开展敌后抗日战争,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新四军遵照“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方针,1937年,新四军第一、二支队从皖南出发,开赴苏南敌后,创建茅山及苏南抗日民主根据地并建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

1939年,刘少奇偕徐海东率领中共中央中原局到达皖东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分析对敌斗争的形势后,提出向东发展开辟苏北战略任务。建议得到党中央采纳,决定抽调八路军主力2万余人南下,苏南新四军主力北渡,共同完成开辟苏北的任务。

1940年5月,陈毅为坚决执行党中央“五四”指示精神,立即调集江南指挥部主力,准备渡江北上苏中地区,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进军途中遭到苏南顽军和苏北顽军的堵击,而顽军又与日军暗中勾结,谋求共同防共反共。因此,反对顽军挑起的武装“摩擦”,已成为向苏北发展的紧迫任务。苏中黄桥战役,即是在此情况下所发生的以黄桥决战为中心的一系列战斗所组成的自卫反击战。也是国民党顽军在苏中敌后所发动的最大规模的“摩擦”战。

郭村战斗

正当新四军江南主力渡江北上时,苏中形势发生变化。盘踞在苏中泰州地区的国民党苏鲁皖边游击军李明扬、李长江部,在国民党江苏省主席兼苏鲁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的挑拨、拉拢与威胁下,由中立转向反共。5月中旬,新四军挺进纵队在西援半塔集战斗后,返回泰州西北30公里的郭村休整。这时韩德勤借口挺进纵队侵占“二李”防地,煽动“二李”出兵围攻,“二李”遂调集13个团兵力,于6月28日向郭村发起进攻。挺进纵队在此情况下,奋起自卫,坚守待援,中共中央中原局急令苏皖支队迅即驰援。

6月27日,中共泰县县委书记陈扬得悉李军进攻郭村情况,即派潜伏在李部第二纵队政训处政训员18岁女共产党员郑少仪连夜囚水走小路送情报至郭村,为驻郭村新四军争得数小时备战。挺进纵队在叶飞、管文蔚指挥下,战斗打响后,以积极防御手段,有效稳定了郭村阵地,29日由皖南来援的苏皖支队,配合挺进纵队,连续组织反击。7月1日,挺进纵队和苏皖支队,在李部苏鲁皖边游击军中任职的共产党员陈玉生、王澄,率500余人阵前起义,乘势内外夹击,先后歼灭李军三个团,生俘700余人。李军溃败,挺纵追击,7月4日,一举攻占泰州以西的塘头。先头部队迫近泰州城下。此时,陈毅令挺进纵队停止进攻,根据“击敌(日军),联李(李明扬)、孤韩(韩德勤)”的斗争策略,派新四军战地特务团团长朱克靖到泰州和“二李“谈判,并亲自打电话给李明扬,重申团结抗日主张,同时主动归还缴获的武器,释放被俘人员,并提出,如果李军不阻碍新四军东进黄桥地区,亦可将郭村、塘头、江都、宜陵等30里防地让给李军。“二李”在兵败城危和新四军一再争取下,接受条件,表示严守中立。郭村战斗胜利,为新四军东进黄桥打开苏中敌后抗战局面创造了有利条件。郭村战斗胜利后,在吴家桥成立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江都县政府。

7月下旬,新四军江南指挥部遵照中央指示改称苏北指挥部,陈毅、粟裕分任正副指挥。并将苏北新四军所属部队,合编成立第1、第2、第3三个纵队,共9个团约7000余人。7月25日,苏北指挥部率所属部队由郭村、塘头东进,直下黄桥。经历营溪战斗、姜堰战斗,打败了顽军围攻,苏北指挥部占领了黄桥及周围地区。8月,苏北指挥部一方面向靖江方面发展,积极打击日伪军,进行反“扫荡”作战,一方面大力开展以黄桥为中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工作。

黄桥决战

韩德勤为称霸苏北,不抗日,也不让新四军开赴敌后抗日,自持兵多粮足,决心倾其主力,与进军黄桥的新四军决战。为此,决定以其嫡系第89军和独立6旅约1.5万人为中路军,分别经营溪、古溪和祖师庙从东面、北面主攻黄桥;以保安第1、第5、第6、第9、第10旅约7000余人组成左路军,以苏鲁皖边游击军及税警总团等部约1.2万余人组成右路军,分别掩护中路军两翼,并从东南面、西面助攻黄桥。

在黄桥的新四军仅有7000人,其中战斗部队不足5000人,与韩军数量悬殊很大。遵照中共中央中原局关于在战役指导上采取后发制人的方针,歼韩军主力于黄桥地区,以解决苏北问题的指示,决心以第三纵队坚守黄桥,以第1、第2纵队掩蔽集结待机出击,歼灭来犯韩军于运动之中。

10月1日,韩军齐头并进,新四军以一小部兵力正面钳击,节节抵抗,诱敌深入,掩护主力适时集结和展开,战至3日,韩军进抵分界,古溪一线;4日,韩军117师从古溪、何家庄从东北面进攻黄桥,独立6旅经高桥从北面进攻黄桥。新四军以第三纵队在正面坚决阻击,第1、第2纵队潜伏于高桥至申家庄之间,伺机出击。下午韩军独立6旅由高桥出动,攻击黄桥,当其先头接近黄桥,后尾离开高桥时,新四军第1纵队在第2纵队配合下,从其行进队形两侧突然出击,将其切成数段,并分割包围,经3小时激战,全歼该旅。尔后第1纵主力继续南进,经何家桥向野屋基方向攻击,与第3纵队对韩军第89军军部及117师形成夹击之势,午夜,第2纵队经八字桥南下直插分界,5日晨,以其主力由分界向西进至刘家岱、西官庄一带,抄袭韩军第33师后路,配合第3纵队从黄桥正面出击,至此,第1、第2、第3纵队已将韩军第89军分割包围于黄桥东北地区。5日中午,第2、第3纵队夹击韩军第33师,歼其主力于小二房,其残部向东北突围至野屋基向其军部靠拢,随后第1、第2、第3纵队合力围攻第89军军部及其第349旅,战至6日晨,韩军第89军军部及349旅大部被歼,军长李守维仓惶逃窜溺水毙命。在此期间,增援的韩军预备队在营溪遭第2纵队一部兵力阻击,被歼大半,残部向海安退却。各保安旅也向海安方向纷纷溃逃,于是,新四军乘胜追击,至7日晚攻占海安,韩德勤率残部千余人向兴化溃逃。当新四军与韩军主力在黄桥激战时,李明扬、李长江、陈泰运等部,见韩军失利而不敢妄动,使韩军主力在左右失去掩护,以致迅速被歼。此战役,新四军共歼韩军第89军军长李守维以下1.1万余人,其中生俘33师师长孙启人等军官以下3600余人,新四军也伤亡900余人,黄桥反顽作战的胜利,奠定了以黄桥为中心苏中抗日民主根据地基础。对开辟苏北、发展和坚守华中敌后抗战具有重要意义。

黄桥决战,新四军得到当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各乡镇和农会团体组织担架队运送伤员,数千群众扛着自家的门板和各种器材抢修工事,开挖战壕。黄桥街上13家磨坊,数十家烧饼店,自动赶制大量烧饼并送至前沿阵地,《黄桥烧饼歌》谱写了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篇章,从此闻名全国。

10月10日,北上追击韩军的第2纵队与南下增援黄桥的八路军第5纵队先头部队在东台的狮子口会师。11月17日,在海安成立苏中新四军、八路军联合指挥部,统一指挥陇海路以南的新四军、八路军部队。

黄桥决战的胜利,陈毅即兴赋诗歌颂:“十年征战几人回,又见同侪并马归,江淮河汉今谁属,红旗十月满天飞”。是对黄桥战役重要意义的高度概括。

新四军进军黄桥后,首先成立黄桥军民办事处,负责办理地方行政和后勤工作。8月下旬,成立了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11月15日召开14个县380名代表参加的临时参政会,成立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选举管文蔚为主任,通过团结抗战施政纲领。1941年1月,苏中抗日部队编为新四军第一师,3月苏中区党委成立,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改称苏中行政委员会,不久,苏中军区成立。1942年5月,苏中行政公署成立,管文蔚仍任主任,至此,西至京杭大运河,东频黄海,南滨长江,北抵盐城的苏中抗日民主根据地,设有4个专员公署,14个县级政权,面积2.3万平方公里,人口825万,积极开展根据地各项建设和战勤工作,支援新四军对敌作战。

1941年1月,伪军以3000余人攻占黄桥,并对黄桥以南地区进行大“扫荡”。2月18日,李长江率部7000余人在泰州公开投敌,当天,陈毅、刘少奇即下达《讨伐李长江令》,20日,新四军一师攻克泰州城,俘李部官兵5000余人,李率残部溃逃。21日,一师按原定指令撤出泰州,转入农村进行反“扫荡”斗争。此后,4月、8月、12月先后取得反“扫荡”胜利。

1942年和1943年,日军为巩固长江下游的统治和掠夺更多资源,对苏中抗日根据地的进攻更加频繁,千人以上的大“扫荡”平均每月2次,500人以下的中小“扫荡”平均每月4——5次。

1943年4月10日起,日军以1.5万余人及大批清乡特工人员,对苏中四分区进行空前残酷的“第一期清乡”,预定6个月,前2个月为军事“清乡”,后4个月为“政治清乡”,采取梳篦式、拉网式战术,十几路、几十路向中心区合击,反复搜索,同时在“清乡”区构筑150余公里的竹篱笆封锁线,增设100余个梅花桩式据点和150个检查所,并派重兵层层把守,企图一网打尽抗日武装和摧毁根据地党政机关。四分区地委和专署及时宣布抗日戒严、颁布《惩治汉奸敌探紧急治罪条例》,新四军三旅部分主力和第四军分区武装潜入敌占区和“清乡”据点,开展锄奸斗争,仅4、5月间就打死伪“清乡”特工人员274人,“清乡”区内地下党组织发动群众数十万人次锯电杆、割电线、破公路、拆除和烧毁竹篱笆、使日伪军惨淡经营3个月的封锁墙化为乌有。同时在各地区开展反保甲制斗争。活动于“清乡”区外的新四军连续攻克兴化、东台的钓鱼庙、富安、戴家窑等地,配合“清乡”区内军民打破日伪军第一期 “清乡”计划。

日军为挽回败局,又实行了3个月的“延期清乡”,改用“武装特务化”和“以游击对游击”的策略,使小股机动部队穿便衣,昼伏夜行,轮番搜索、残酷捕杀,从10月9日至21日,就抓捕群众600余人,砍死23人,1944年1月,敌在“延期清乡”得手后,又开始“高度清乡”,增设45个据点,妄图全面封锁和奴化抗日根据地,

面对日伪军惨绝人寰的屠杀,四分区军民在坚持原地斗争的同时,注意在外线打击敌人,使其迭次受挫,据四分区1943年头9个月统计,在反“清乡”斗争中,共作战2165次,攻克据点24处,歼灭日军700余人,伪军1450余人,锄奸1465人,争取伪军人员反正1700余人,毁坏敌竹篱笆封锁墙331公里,拆毁碉堡、据点250座,从10月31日至11月29日,又歼日伪军2000余人,并击毙敌酋山本大队长。

1944年1月5日,驻如(皋)黄(桥)线的伪军第34师参谋长兼135团团长、中共秘密党员施亚夫率一个营在如皋加力起义,编入新四军苏北人民抗日自卫通如纵队,施任司令员,五月,苏中伪军起义,投诚者3000余人,3月5日——6日,一师发动车桥战役,歼日伪军近千人,逼退曹甸、泾口等地之敌,使苏中、苏北、淮南、淮北4块根据地连成一片。

1944年,国民党长江下游挺进副司令陈泰运,勾结日伪军袭扰苏中抗日根据地,9月22日,苏中军区发起讨陈战役,歼陈部和伪军2300余人,讨陈战役后,四分区又连续作战45次,攻克和逼退据点65处,歼日军中队长以下800余人,伪军2130余人。11月2日夜,三分区拆光封锁墙20余公里,日军为弥补兵力不足,将河南的伪第二方面军孙良诚部6000余人调至苏中、苏北地区,经10天激战孙部被歼1000余人。1944年苏中军民攻克据点165处,根据地面积扩大6500余平方公里,人口约96万人,

1945年元旦,华中局提出日本帝国主义败局已定,今后主要任务是扩大和建设根据地,苏中根据地党政军民坚决贯彻这一指示,继续扫除残敌,2月22日新四军主力破冰攻占日伪军“水上坚城”沙沟、崔垛、时堰据点。4月28日,第一军分区在高邮的三垛至河口间的北湾子河两侧伏击,全歼调防日军2个中队及伪军第五集团军独立团1000余人。

日本投降后,驻苏中的伪第二方面军摇身一变,成了国民党军新编第二路军,孙良诚、陈泰运分任正副司令,固守防地,阻挠日军向新四军及其他抗日武装投降。苏中军区忍无可忍,向拒降的敌人发动攻势,1945年8月19日攻克扬中、23日攻克宝应,26日攻克靖江,29日攻克启东汇龙镇和海门茅家镇,9月10日攻克兴化,19日攻克东台,12月25日收复高邮,至此,苏中地区除南通、扬州与泰州等城市被国民党霸占外,其余均获解放。

抗战胜利后,苏中军民先后在华中分局和华中工委领导下,团结进步力量,为争取国内和平、民主,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而努力。1946年7月,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苏中解放区,7月13日至8月27日,华中野战军进行自卫反击战,首战宣(家堡)泰(兴)、再战如(皋)南、三战海安、四战李堡、五战丁(堰)林(梓)、六战邵伯、七战如(皋)黄(桥),七战七捷,歼敌5.3万余人,取得华中战场自卫作战的第一重大胜利。接着苏中军民在“边备战、边分田”的情况下,胜利进行“五四”土改运动。使广大贫苦农民分得了土地。为保卫胜利果实,苏中人民坚决跟着共产党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殊死搏斗,付出了巨大牺牲。在解放战争中,苏中人民又全力投入支前运动,据不完全统计,在淮海战役中,仅苏中一、二分区就有27万人支前,其中常备民工8810人,运送粮食57.5万担。在渡江战役中,仅扬泰地区组织民工90万人,(其中随军渡江作战9万人),二线民工80万人,征集渡江船只2.4万余条,参加渡江民工和船只,经受枪林弹雨的考验,涌现出无数英雄模范人物。扬泰民工中,4人获渡江英雄称号,31人荣立特等功,176人荣立一等功,1499人荣立二等功,3092人荣立三等功。据不完全统计,仅扬泰地区有优抚对象385500多人,其中烈军属181463人,革命伤残军人9151人,这些烈军属、革命伤残军人皆是苏中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对革命作出巨大贡献的鲜活见证。

铭记历史,展望未来。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弘扬革命老区精神和新四军“铁军”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继续广泛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落实“六个着力推进”,加快老区建设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注:本人根据《中国革命老区》(专著)《江苏省志、中共志》、《江苏省志、军事志》、《江苏省志、民政志》、《扬州市志》、《黄桥战役史新探》等史书材料编写而成,仅向上述各书编撰人员致以诚挚的谢意。本文编撰者:中国新四军历史研究会顾问、江苏省老促会顾问、《江苏省志》原副总篡。

在黄桥决战之前,陈毅在姜堰召开八县军民代表会议,韩德勤拒派代表参加,并打来电报,要新四军退出姜堰作为实现和平之基础,陈毅在会上表示,“只要对抗战有一点好处,我们可以让步……。”新四军相忍为国、光明磊落的态度,为代表们所同情和赞叹。在新四军退出姜堰后,韩进一步提出无理要求:“新四军一定要撤出黄桥,开回江南,才能进行谈判”。他称霸苏北,(接第三页倒数第六行)

21日,如皋万余民兵和地方武装配合苏中主力,攻克如城,歼敌孔瑞五、孟宪平以下3000余人,(接第九页倒数第五行攻克东台之后)

MultiAttachPh
[编辑:冯宏新]
上一篇:试论南通老区的鲜明特点下一篇:丰碑 ——前赴后继的8位如皋县委书记
南通日报社 2009-2010 版权所有 (C) 苏ICP备08106468号 苏新网备2010048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816 传真:0513-85118816 邮箱:zgnt@ntrb.com.cn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