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凤麝香鸭专业合作社帮扶32户贫困户养鸭脱贫致富事迹概述 如皋市平凤麝香鸭专业合作社饲养的从法国引进的有鹅、鸭双重习性麝香鸭,具有高蛋白、低脂肪、肉质细腻、瘦肉率高的特点,享有“鸭中娇子”的美称,市场畅销。合作社因此而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社会效益逐年提高。合作社董事长郝宝凤,近两年来又把回报社会、搞好扶贫帮困作为重要工作抓紧抓好。他们在省、市扶贫开发协会和基金会的关心支持下,采取多种优惠措施,致力搭建脱贫致富平台,取得显著成效。 在“服务到家”上下功夫。平凤麝香鸭专业合作社的运营模式是:示范基地加农户,优先扶持贫困户。合作社有成员100多户,带动大小养殖专业户300户;其中遍及如皋全市10多个乡镇的贫困户32户。他们针对贫困户缺资金、缺技术、缺市场、缺信息这一弱点,实行优先扶持,服务到家:帮助贫困户谋划饲养场所,选择优良鸭苗;提供信息,发放养殖资料;及时供应饲料,指导科学饲喂;掌握疫情,做好防病治病工作;搞好成品鸭销售,确保货款足额到手。石庄镇季圩桥金贵宏,原来母子二人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艰苦,对饲养家禽是一窍不通。专业合作社派专人辅导他养麝香鸭,像掺扶小孩学走路一样,一步步地教,一步步地扶,终于使他饲养成功。每批次饲养的麝香鸭有1000只左右,年纯收入达2万元之多。现在金贵宏已娶了老婆,添置了新家具,开始过上了小康生活。 在“保嬴不亏”上求突破。保贫困户养鸭盈利、不亏本,是平凤专业合作社的扶贫着眼点。他们针对贫困户“一穷二白”这个特殊的群体,制订了许多优惠措施:贫困户养殖的所需资金,全部由合作社垫支;养殖过程中所需的饲料、禽药,均按成本价供给;成鸭收购、运输、上市,按最终售价付钱,不加收任何其他费用;遇到市场波动,售价下滑,按最高保护价收购。平凤专业合作社在扶贫帮困工作中,即使贴运费、贴成本,也不让贫困户亏本,合作社董事长郝宝凤说:“我们的宗旨是,贫困户养鸭只能嬴,不能亏。”如城镇十里村王加宏父子二人均患肝炎病,家里困难重重。专业合作社在扶持他家养鸭过程中,一度遇到市场销路不畅;郝宝凤当即决定,宁愿合作社自身亏本,也确保王加宏养鸭赚钱,使之每年纯收入达2万元左右。 在“脱贫致富”上见成效。为确保所有养鸭的贫困户有钱可赚,脱贫致富,平凤专业合作社还组织贫困户到养鸭示范基地学习、培训,实地规范科学饲养。由于帮扶措施到位,保嬴不亏工作过细,优先扶持的32户贫困户都已脱贫,其中有70%的农户已开始迈上脱贫致富之路,户均年纯收入超过2万元以上。吴窑镇沈甸村沈世海,经过合作社重点扶持,已由原来的负债户,变成了现在当地小有名气的富裕户,家中盖起了楼房;同时还带动了周围几户贫困户养鸭赚钱。沈世海经常笑着对村民说:“没有麝香鸭合作社,就没有我们的今天!”现在他们家的年养殖收入近10万元,成了当地养鸭致富的典型户。据统计,32户贫困户中,已有8户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至10几万元的农户开始变成富有户。如皋市平凤麝香鸭专业合作社这些成功做法,被中央电视台七频道《致富路》栏目报道后,许多外省市的合作经济组织,纷纷组织人员到该社参观学习。有些外地养殖专业户还到如皋租场地,现场学习饲养麝香鸭的经验,特别是山东的苍山,安徽的滁州、六安,江苏徐州、泗洪的许多养殖户到该社取经,董事长郝宝凤都热情接待,详细介绍,使饲养麝香鸭致富之花,越开越多,越开越旺。 (本会办公室根据平凤麝香鸭专业合作社汇报材料整理) 海门市四个扶贫开发项目成效初显 2010—2011年,南通市老区扶贫基金会给海门市扶贫开发的贷款贴息共4万元,开发项目4个,帮扶贫困户12户种植高效作物24.3亩,纯收入18.42万元,亩均纯收入7580元,户均纯收入1.535万元。带动周围贫困户41户,种植面积81.8亩,增加纯收入17.8万元,亩均增收2176元,户均增收4341元。省扶贫协会安排的无息借款扶贫开发示范项目,共帮扶贫困户22户,项目开发和工资性收入共33.02万元,户均增加纯收入15009元;带动周边贫困户81户,增收17.8万元,户均增收4341元。现除无息借款扶贫示范项目到今年11月份到期外,其他扶贫开发项目有的实施已结束,有的即将结束,扶贫开发成效初显,群众反映良好。 其实施简况如下: 其一、常乐镇常中村常常西甜瓜专业合作社“甜瓜基质栽培”、“圣女果大棚栽培”扶贫开发项目实施情况。这两个项目贷款贴息2万元,扶持了常中村沈允元、赵亚美、沈勇三户贫困户共种植6亩大棚,总收入7.8万元,亩均1.3万元,去除成本每亩0.8万元,每亩净收入0.5万元,总纯收入3万元,每户纯收入1万元。带动贫困户10户,面积25亩,每亩增收0.15万元,共3.8万元。这两个项目收益虽然不高,但主要解决了这个村种植甜瓜历史已10多年、造成叠地茬瓜易死苗减产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其二、常乐镇培育村官公岛瓜果专业合作社“大棚新品种草莓栽培”扶贫开发项目实施情况。该项目贷款贴息1万元,扶持了培育村戴文冲、陆卫义、许裕兵三户贫困户,种植红颜新品种草莓9亩,纯收入11.7万元,亩均纯收入1.3万元,户均纯收入3.9万元。带动周边贫困户16户,面积30亩,增收6万元。这个项目不仅效益较高,并且通过示范试种,为大面积推广积累了栽培技术的经验和提供了种苗基础。 其三、万年镇三兴河蟹专业合作社“香沙芋芋艿地膜栽培”项目的实施情况。该项目贷款贴息1万元,扶持了谢国连、潘广发、顾永石、徐永新、吴兰彬、陆友石6户贫困户,种植“香沙芋芋艿地膜栽培”面积9.3亩,总收入6.05万元,去除成本纯收入3.72万元,亩纯收入0.4万元。带动周边贫困户15户,面积26.8亩,增加纯收入8万元,亩增纯收入0.3万元。 其四、海门大生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无息借款安排贫困户就业项目实施情况。该项目省安排无息借款10万元,支持公司安排了培育村贫困户施炳新、沈敏刚、黄志明、陈秀芳、吴志刚、叶兴、赵海兵、叶永健、钟祖平、叶建琴10人,于2010年6月至8月分别入公司就业,年薪1.3至1.5万元,人均年薪1.46万元,时间已达一年;使这10户贫困户增加收入,开始脱贫。 (市老区扶贫基金会海门办事处供稿) 登 高 程亚民(辛卯初秋) 欣闻如东有七名贫困家庭的孩子被广东国华纪念中学录取,可喜可贺;如东老区开发促进会、扶贫开发协会的同志们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再创新高,功不可没。欣喜之情无以言表,遂拟就七言自由诗“登高”,聊表祝贺之意。 广东国华施善举,如东“两会”抓良机,呕心沥血硕果累,屡创佳绩堪称奇。 寒门学子立壮志,身处困境不言弃,勤学苦钻攀高枝,美好前程当可期。 (作者为南通市老促会、老区扶贫基金会、扶贫开发协会名誉理事长、市政协原主席,于2011年8月16日参加如东县欢送国华新生座谈会即兴赋诗一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