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南通新闻 - 视频 - 乐活南通 - 娱乐 - 政法 - 互动 - 图片 - 小记 - 楼市 - 汽车 - 生活 - 专题 - 南通论坛 - 通网家园 - 数字报纸 - 手机报纸 - 设为首页
网站首页 老区新闻 扶贫开发 党的关怀 光荣历史 今日风采 组织机构 基金公示 调查研究 网站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 调查研究 >> 正文  
《南通老区》2012年 第4期
2012-10-09 14:26:25     来源: 南通老区      前往论坛讨论

发展蔬菜基地 增产增收显著

    ——寅阳镇老促会会员沈兵心系老区助农增收事迹简介

    启东市寅阳镇老促会会员沈兵,是老区江楼村农民经纪人,当地有口皆碑的女强人,出了名的好党员。早在崇启大桥申报立项的岁月里,她就想改变当地农民“一熟豆(黄豆)一熟麦”的老套套,大种蔬菜,使之成为城市居民的菜篮子基地,把鲜嫩可口的蔬菜源源运往城里,让哗啦啦的钞票不断装进农民腰包。尤其是沈兵成为寅阳镇老促会会员后,这种改变传统种植习惯,加快老区农民增收致富的决心更加迫切,于是多措并举,使以江楼村为主的邻近几个村建成了蔬菜生产基地。现在,这里是个四季常青的大菜园,不仅传统菜大蒜、大葱、卷心菜、青蚕豆、青毛豆一茬接一茬,而且日本大叶菠菜、日本油菜苔、金华油菜苔、美国西蓝花等洋菜也生根落户,竞相争艳。经济效益比原来传统种法成倍增长,农民都感激她“帮助我们走上了致富路”。 她原来担任过村妇女主任,与务农的姐妹们有深厚的感情,特别是对那些不富裕的家庭,经她示范引导,把传统种植业调整为蔬菜的商品生产,都尝到了增产增收的甜头。江楼村13组村民徐周新,原来家庭底子薄,夫妇俩跟她学种蔬菜,由1亩发展到4亩,年收入15000多元,生活有了明显改善。同组的沈建新既是纯农户,又是低收入户,几年来在沈兵带动下,种菜面积逐渐扩大到十多亩,收入年年攀登,前几年盖了三楼三底的楼房,又添置了一应俱全的家俱和电器。像这两家那样,靠种菜过上小康生活的比比皆是。

    沈兵与一般农民经纪人不同,不仅仅满足于推销蔬菜、自己致富,而是更多地从老区农民增收致富着眼,经常考虑着种什么?怎么种?怎么打开销路、卖个好价钱等几个关键问题。几年来,沈兵主要从三个方面促进蔬菜增产、农民增收。

    在引进新品种上助农增收。本地有些品种,比如大蒜个体小、产量低。一次,她的一位叔叔从外地回来,向她介绍的外地大蒜,个体大、蒜苗粗壮,还可出口。她就向大家宣传要更新品种,并引进外地的新品种大蒜,使大蒜头和蒜苗两者都能增产增收,亩收入可达千元左右。沈兵一户户动员,踏田落实种植面积,调整种植茬口,将新品种大蒜夹种在宽行蚕豆茬里。这一年秋播种了200多亩,亩收入800多元,比纯种蚕豆增收2倍以上。这一成功实践,让很多农民都相信种田也要用新品种,创新播式。沈兵引进新品种,坚持做到:“农民自愿、本地适应、市场青睐、增产增收”这四条规则。十多年来,她遵循这四条,先后从国内外引进十多个新品种,摸索出在本地生长的规律,普遍增产增收,深受农民欢迎。

    在推广新农技上助农增收。启东耕作制度是轮、间、套作灵活运用,为的是提高土地产出率。但冬季的蚕豆地埨子荒着,不实行夹种,也是浪费土地资源。自从夹种大蒜成功后,沈兵受到很多启发,只要推广新技术,不同的作物错开生长期,赶在蚕豆发稭之前收获的,都可以实行夹种。每个品种的夹种,每个播式的试种,沈兵都从蚕豆的行距,到夹种作物的生长期、成熟期进行预测,实施科学配置,使其互生互长,相得益彰。夹种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她又仔细观察,精细培管,经常向农技部门或科研院校请教,因地制宜地运用新的农技农艺和新农药、新生长调节剂的相关知识种植蔬菜。同时热情耐心地手把手地的帮助农民运用新技术,确保改进的种植模式不走弯路,力争蔬菜生产高产高效、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

    在提高蔬菜质量上助农增收。蔬菜是鲜活产品,质量标准比干货更难控制。但“质量上乘”是顾客满意、产销两旺、既增产又增收的重要前提。作为老促会会员、经纪人的沈兵,经常向种植户宣传这些硬道理;严格把握好质量标准关,她不定期的约请农技员给菜农专门上农产品质量管理课,让大家牢牢掌握:(1)必须服从生产技术管理,以用生物农药为主,用什么药,多少稀释比例,都要严格操作,不得随便。(2)必须建立农户台账,随时掌握生产情况,安排农户采摘时间,杜绝残毒超标。(3)必须把废弃的农药瓶(袋)处理好,不准乱扔乱放,从源头上堵住“毒源”外流。(4)必须把蔬菜包装袋储存好,确保专袋专用,防止异物混入。(5)在运输过程中,必须保持蔬菜清洁,严防机柴油、汽油污染蔬菜。她将这五个“必须”变成了菜农的自觉行动,蔬菜质量关人人把牢,“质量上乘”入户入脑,她组织农民生产、营销的蔬菜从未发生质量事故,成了真正的放心菜,赢得客户的好评,“增产增收”两兴旺。

    老促会会员沈兵,带领大家发展蔬菜生产并包销产品、助农增收,几年如一日,美名传江楼。由于稳定的销售关系,稳固的农商合作,稳中递增的收入,使老区菜农越干越有劲,越干钱袋子越鼓;蔬菜基地从一个村扩大到五六个村,面积由几百亩拓展到五六千亩。

(原载2012年第1期《启东老区》 作者:王建新)

[编辑:李天时]
南通日报社 2009-2010 版权所有 (C) 苏ICP备08106468号 苏新网备2010048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816 传真:0513-85118816 邮箱:zgnt@ntrb.com.cn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