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2月,日寇入侵海安。日军占领海安期间,烧、杀、抢、奸,无恶不作,先后有25人被杀,7人被奸,拆毁玉皇阁、中区小学、龙王庙等处瓦房105间,居民瓦房45间,草房66间。同年5月26日,日军占领丁所,72人惨遭杀害,烧毁店房、民房970余间。7月16日,1架日机在曲塘投炸弹两枚,炸死炸伤居民10余人,炸毁房屋30余间。8月21日,日寇两架轰炸机在海安西寺周围投弹6枚,炸死5人,伤3人。1941年2月,日伪军第二次侵占海安,长达5年之久。据不完全统计,这期间,紫石县114个乡镇,60万人民,遭受日军南浦、小林师团和伪二十六师陈才福部、伪二十五师秦庆霖部、伪军王光银部、徐容等部踩躏,被敌杀害3000余人,被抓去壮丁322人,被敌伪强奸及掳去妇女673人,因敌伪屠杀至孤寡者942人,被绑票14354人,被敌伪殴打致残者979人,被毁房屋8772间。面对敌人的屠刀,海安人民与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一、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战开始。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1938年3月20日始,日寇侵犯海安、曲塘、丁所、李堡等集镇,烧、杀、抢、奸,无恶不作。国民党地方部队在海安、丁所等地进行抵抗。7月,在海安镇西钟家涵同日军发生激战,迫使日军从海安南撤如皋。
1939年初期,曲塘、雅周等地建立中共的地方组织,发动和领导民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年底,建立曲塘区委,雅周一带建立10多个支部。1940年2月,曲塘区委改为雅周区委,同年6月又建曲塘区委。海安地区党组织的重建、发展、壮大,使抗日斗争的发展、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二、新四军进驻海安地区
为打开苏北的抗战局面,1940年7月下旬,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由陈毅、粟裕率领挥戈东进,开辟以黄桥为中心的根据地。9月中旬,由韩国钧主持,在海安韩公馆召开苏北绅、商、学各界知名人士“停止苏北内战,团结抗日”协商会议。10月6日,黄桥战役胜利后,新四军乘胜北上,10月7日进驻海安。9日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移师海安镇,陈毅拜会了爱国人士韩国钧。此后,海安一度成为苏北乃至于整个华中抗战的指挥中心。10月10日,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应李明扬、陈泰运要求,在曲塘建立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直属纵队、鲁苏战区苏北游击指挥部第三纵队司令部,因具有苏北抗日联军性质,简称“联抗”。10月底,召开曲塘和会,参加的有新四军代表陈毅、管文蔚、朱克靖,八路军南下部队代表吴法宪,李明扬、税警团和一部分保安旅的代表,以及苏北12县的代表及韩国钧、季方、朱履先等30余人。会议由韩国钧主持,会议谴责韩德勤、李守维制造磨擦、进攻新四军的罪行,发出苏北各部队要求联合抗日的通电。此后,“联抗”成为新四军与苏北国民党军队合作的桥梁。
11月7日,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化名胡服)、冀鲁豫军区司令员黄克诚等到达海安。11月15日,苏北临时参政会在海安镇召开。苏北14个县数百位代表出席会议,刘少奇、陈毅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11月17日,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在海安镇西寺成立,刘少奇宣布中央军委关于成立华中总指挥部的决定。23日,刘少奇、陈毅率领总指挥部离开海安去盐城。
1941年2月13日,李长江率部两万余人公开叛变投敌。2月17日,陈毅、粟裕在胡集北乡王家楼前线指挥部主持军事会议,部署讨伐李长江的作战计划。2月19日,新四军发起讨李战役,歼俘李部官兵3000余人。日军纠集扬州、黄桥、如皋、高邮的伪军数千人向新四军进攻。2月20日,日军向海安进犯。“联抗”第四大队在曲塘、胡集之间的黄自量、毛家涵一带与日军激战两个多小时,完成阻击任务后主动撤出战斗。海安、曲塘、白米相继陷入日伪手中。
三、坚持农村抗日斗争
日伪军占领海安后,“联抗”部队、抗日民主政府机关、地方武装全部转入海安农村地区。
1.“联抗”部队在河北地区进行抗日斗争。1941年2月后,“联抗”部队主要在今海安通扬河以北地区坚持抗日斗争。4月新四军三旅七团三次进逼海安城,多次在海安至富安的公路上伏击日伪军。10月,“联抗”部队突破日伪封锁线,胜利返回曲北地区。苏中行署决定,海安、曲塘、白米地区由泰县划给“联抗”部队管辖,11月,建立兴东泰特区委员会。特区委放手发动群众,建立各种群众组织,农抗会、妇抗会、儿童团、雇工会应运而生。民兵组织也开始建立。1942年11月,兴东泰特区改为兴东泰地委,黄逸峰任书记,戴为然任副书记,实行党政军一元化领导。
2.泰县民主政府在河南地区进行抗日斗争。日伪占领海安、曲塘后,泰县县委、县政府转移到海安河南地区。3月,苏中三分区党委、专署和军分区在雅周成立。1943年夏,在全区范围内,普遍实行减租减息。从1942年冬开始改造旧政权,首先在邵张乡进行新乡制试点,1943年全面推开。河南地区抗日根据地不断巩固,在军事上多次击败伪军孔瑞五部,巩固了民主政权。
3.泰东县民主政权在河东地区进行抗日斗争。日军侵占海安后,新四军一师机关和苏中区领导都在泰东一线,泰东地区成为苏中抗战的政治中心和坚持抗战的大后方。泰东县委、县政府驻李堡地区,领导立发、李堡、角斜、栟茶、唐洋等5个区。1941年8月13日,日伪军大举“扫荡”,泰东重镇李堡、角斜、栟茶相继被敌占领。泰东军民转入艰苦的敌后坚持斗争,9月中旬,泰东县平定反动会道门“大刀会”坚持游击战,主动进攻栟茶、李堡等处敌军,取得1941年秋冬反“扫荡”的胜利。1942年6月,日军进行分区清剿,在李堡、角斜等地增设据点,构筑封锁线。泰东县军民纷纷杀汉奸、肃敌特、割电线、破公路,到处袭击日伪军。
四、紫石县的建立与反“伪化”、反“扫荡”斗争
1.建立紫石县。1943年1月23日,为适应抗日斗争形势需要,苏中区党委、苏中行署决定,兴东泰地区建立县政权,并以爱国民主人士韩国钧的字命名为紫石县。同年4月,日伪“扫荡”兴东泰北区,盘踞在仇湖、时堰等地区的日伪张星炳部被击溃,该部副司令胥金诚率部起义,参加新四军,改编为第七纵队。紫石县政府在“联抗”部队配合下,开辟仇时地区,成立仇湖、时堰两个区公所,至此,紫石县辖6个区,76个乡镇,面积450平方公里,人口约30万人。
2.紫石地区的反“伪化”、反“扫荡”斗争。日伪为了强化苏中占领区的统治,对地处苏中二、三、四分区交界处的“联抗”地区,实施“伪化”策略,大举“扫荡”紫石县,在王家庄、王家楼、马桥、邓家桥等地构筑据点,企图占领该地区。紫石县政府与“联抗”部队领导军民坚持原地斗争。1943年7月起,先后与伪35师赵军山部、伪26师陈才福部、伪军王广银部、伪35师徐容部作战,粉碎了敌人的“扫荡”和“伪化”阴谋。
3.团结友军共同抗日。“联抗”与李明扬、陈泰运部约定,双方如遇日伪“扫荡”要相互帮助、相互支持,亦可进入对方阵地。“联抗”多次救援陈泰运部。
4.“汤团”并入“联抗”。1943年10月,为了增强“联抗”的军事力量,苏中军区决定,原在通海地区活动的通海自卫团汤景延部起义后,进入海安地区,与“联抗”部队合并。团长汤景延任“联抗”副司令。
5.讨伐伪军徐容部。盘距在苏中二、四分区交通线上的徐容部配合日伪对苏中四分区进行“清乡”,严密封锁交通线,经常下乡抢劫,摧毁群众组织,捕杀抗日干部。为支持四分区反“清乡”斗争,1943年4月、9月、10月,新四军一师3次讨伐伪军徐容部,一师部队攻克李堡、角斜、丰利等据点,直接支持了苏中四分区的反“清乡”斗争,粉碎了敌人割裂二、四分区的计划。
五、紫石县全境收复
1.粉碎日伪军八路“扫荡”。1943年冬初,日伪顽相互勾结,进攻“联抗”地区。1944年3月,海安、东台日伪军4000余人,分八路突袭“联抗”地区,“联抗”主力机动转移,留精锐一部在原地坚持。敌伪袭击落空后,到处乱窜,“联抗”留守部队即分东西两路出击。迫使敌伪撤逃,“联抗”部队乘机出击,粉碎日伪军八路大“扫荡”,受到苏中军区的通令嘉奖。
2.讨伐税警团。1944年3月21日,苏中军区特一团等部和“联抗”一、二团,在叶飞、陶勇、梅嘉生统一指挥下,发动对税警团的讨伐战。战斗于22日拂晓开始,至10月20日结束。此战,新四军收复日伪顽据点19个,毙伤俘敌2300余人。
3.紫石县参政会召开和紫石县委成立。1944年11月11日,紫石县首届参政会在莫家庄举行,出席参政员100余人,县长魏翘南作了报告。经过热烈讨论,通过除奸、减租减息、保障人民民主自由等各项决议。撤销兴东泰地委,成立紫石县委,黄云祥任县委书记,归苏中三地委领导,专署决定魏翘南任紫石县县长。县委机关驻莫家庄。
4.收复失地,全境解放。1944年7月、9月,新四军主力一部在海曲线、钟家涵攻击日伪军,毙伤俘敌近150人。1945年5月,为迎接大反攻,各区组织扩军参军,成立反攻营。紫石县团在分区武装配合下,连续出击。5月21日,攻克黄自量、万寿寺据点。7月1日晨,攻克海(安)东(台)线上黄金坝据点。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后,紫石县全面收复失地。9月14日,海安守敌狼狈西撤,紫石抗日武装收复海安镇。
海安抗日根据地是苏中一、二、三、四分区的交通要冲,海安军民的抗日斗争是苏中人民抗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安军民前赴后继,拿起武器同全副武装且数十倍于我的敌人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斗争,为全国抗日战争作出了贡献。据不完全统计,在抗战时期,海安地区歼灭日军上百人、伪军上万人,有2万多人参加了民兵组织,2000多人参加了新四军、分区独立团和县团主力,578位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
(海安县新四军研究会 翟厚才 周宏文执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