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老区人民办事情,就应该理直气壮”
在南通,人们至今还在津津乐道张正联赴省进京协助当地政府申报老区农业项目的几件事,说他“貌不惊人,但能量惊人。”
第一件事:求见省长,成功申报江滩围垦项目。
张正联刚到南通市老区开发促进会时,听说了这样一件事:因南通濒临长江,有数万亩江滩可以围垦。市委、市政府曾向省里递过申请江滩围垦的报告,并没有得到上级批准。
张正联心想,南通市人均耕地只有0.8 亩,如果数万亩江滩围垦成耕地或得到开发,对当地来讲可是一件大好事。他大胆决定:以省人大代表的身份去见省长,争取对江滩围垦的支持。
张正联首先与南通市分管副市长商量,明确了需要省里支持的有关问题。为能顺利见到省长,他奔走于南通、镇江、南京等地,先找到那些与自己熟悉并认识省长的老领导,请他们给省长打电话、写信。随后,张正联赶到省委办公厅,找到一位熟悉的厅领导,将报告和老干部写的信转呈时任省长陈焕友。
在省城一家条件简陋的招待所焦急等待几天后,张正联终于见到了陈焕友省长。
陈省长听完张正联的汇报当即表态:省政府拨款500 万元;许多老同志关心江苏的围垦,请代为致敬。
在省政府支持下,南通市如皋、通州、启东等地的3 万亩江滩围垦工程很快实施。张正联也为市老区开发促进会促成了第一件造福老区人民的大事而在家里痛饮了几杯。
第二件事:北上赴京,多方奔走促成如皋、海安老区高沙土改造项目列入国家计划。
上世纪90 年代初,国家决定实施黄淮海开发和中低产田改造工程。
1992 年春, 张正联在省人代会上向省长和省有关部门呼吁,把改造如皋、海安老区高沙土列入国家农业资源开发项目。
为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审批,张正联和南通市有关部门人员带着南通市政府的申请和省里出具的报告来到北京。他与南通军分区离休干部王强、赵宝群等首先找到张爱萍、陈丕显、姬鹏飞、黄火青等曾在红十四军和南通老区战斗过的老首长。这些老首长见到张正联、王强、赵宝群等人,一是惊奇,想不到这些老部下会来;二是惊喜,分别多年终又见面;三是惊叹,这些老部下从没有为自己的事情开过口,如今却老当益壮,亲自出马,为老区人民的事奔波。受到感动的各位老首长对改造老区高沙土的事欣然表示支持。90 多岁的黄火青用颤抖的手在江苏省的报告上签上了自己的大名,陈丕显亲自给国务委员陈俊生写了推荐信。
张正联一行又找到曾任南通市市长、时任财政部副部长的张佑才,张佑才同样给予了大力支持。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许多包括张正联在内的一些老同志的努力推动下,如皋、海安高沙土改造正式立项。1991 年,财政部拨款,在如皋常青、海安仁桥实施了23000 多亩高沙土改造试点项目。此后,如皋、海安高沙土改造列入计划,逐年推进。到2008 年,南通市共治理高沙土94.3 万亩。昔日贫瘠的沙土地,如今已变成高产稳产现代农业示范田。
第三件事:反映情况,促使东姜黄河“引排航”问题解决。
东姜黄河是一条省级河道,也是南通市和泰州市交界的骨干河道,地处黄桥老区的腹部。建国以来,这条河从未疏浚,河道淤塞严重。张正联多次到省水利部门反映情况,引起上级重视,疏浚东姜黄河被列入了省水利工程。张正联又协调海安、姜堰两县( 市) 相关部门,确保了工程顺利进行,从根本上解决了东姜黄河的“引排航”问题。
有人问张正联:“一个早已离休的老干部,还想方设法找那些大领导为老区办事,你不觉得难为情吗?”他回答说:“为老区人民办事情,就应该理直气壮。”
张正联的理直气壮,来源于一切为了老区人民;也来源于他坚信,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们和退下来的老干部们,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上是一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