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农村管理模式 推进土地规模经营
——南通加成合作社关于农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实践模式的探索
近年来,南通加成优质水稻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经营主体的共同努力,将农村以往分散零碎的土地和一家一户的传统耕种方式开始向粮食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农村劳动生产力、土地产出率和农户收入有所提升。而如何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向纵深发展、经营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是当前农村工作所面临的一项新课题。南通加成优质水稻专业合作社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深入农户实地考察,大胆探索,通过精心培育和深度对接家庭农场,走出了一条农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的新模式,不仅加快了农村土地流转的步伐,提高了农业规模经营水平,同时也有效地带动了农业生产全托管进程,并且得到了农户的大力支持,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他们的具体做法:
一、树立典型,统一规划
石港镇是南通地区的粮食主产区。近年来,石港镇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发展速度较快,通过开展全程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的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全托管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劳动力紧缺这一矛盾以及有地无人种、有地种不好的局面。然而由于各经营主体所承包种植的地块较为分散,田间管理水平一旦跟不上,尤其是水稻生产、产量质量水平达不到预期指标,就会造成经营主体收益受损,甚至亏本。而成片流转土地成本高、难度大,100亩以上的成片流转土地价格基本都要求在1000-1200元/亩,一般经营主体不易承受。南通加成优质水稻专业合作社根据这一实际情况,着力调整思路,于2013年率先在基础条件较好的石港镇马道、新貌村6个组300亩地块设立土地规模种植示范区,统一流转土地,统一平整,统一规划,按每100亩土地作为稻麦种植核心区,选择示范核心区内的石港镇大顺家庭农场,作为稻麦种植日常管理合作方,在示范区内营造了小田变大田、分散变集中、单打独耕向规模种植转变的良好氛围。
二、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由于粮食生产周期长,环节多,加之农作物生长受气候条件的影响,为能保证精耕细作,合作社与大顺家庭农场约定,田间灌排水、施肥、杂草化除等管理由家庭农场负责;大型机械作业、粮食烘干等由合作社负责;并相应落实了考核责任制,有效解决了合作社农忙季节用工难、工难管的矛盾,保证了田间地头管理大事有人抓,小事有人管,确保了生产管理不脱节。
三、统一标准,统一收种
为使粮食生产标准化、生态化,由合作社牵头,聘请区有关专家组织制定田间作业标准,统一种子、肥料、农药使用时间和用量,示范区统一耕种、统一秸杆还田、统一收割、统一烘干、统一加工销售,家庭农场根据测土配方和苗情生长发育情况,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合理施肥,田间灌水由家庭农场就近安排专人把关,合作社利用现有的大中型拖拉机、条播机、高效植保机、收割机、烘干机等先进实用机械按标准作业,既减轻了作业劳动强度,节省了生产成本,又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机械利用率。合作社还根据作物虫害发生情况,按照低毒高效、经济节本原则合理施药,农药使用次数和用量为其他农户的30%。去年示范区小麦平均产量405公斤,水稻产量610公斤,今年优质水稻品种南粳9108产量能突破650公斤,加工后的优质无公害大米销售比市场价能高出50%,达到了粮食产量高、品质优、效益好、节本增收的预期目标。
四、帐目公开,分配合理
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协商,除去粮食种植应支出的生产成本和管理费用外,按照家庭农场得7成,合作社得3成比例分配,于去年年底前结算到位,分别由合作社、家庭农场各自入帐,单独核算。去年大顺家庭农场的186亩承包地纯收入达到5.8万余元,合作社通过机械作业、大米加工销售等也从中得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这种方式既保证了土地流转规模不断扩展、适度延伸,也给家庭农场主吃了定心丸,从而形成了持续稳定、良性循环的农业经营机制。
五、集中培训,提高技能
当前种植管理人员、作业机手自身水平能力的提高是改善农业经营的关键,为了使之成为从事大规模农业生产的具有专业化分工、专业化技能的农业从业人员,对此,合作社积极与上级农业部门沟通,利用农闲时节,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结合示范区粮食种植各环节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实用技能训练,先后举办专家讲座6场次,集中培训8批次,受训50多人,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管理者的职业素质和从业能力,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整体素质也得到明显提升。
六、资源共享,协调发展
合作社充分利用近年来政府扶持添置的机械设备、仓储设施及成熟稳定的销售市场等资源优势,先后抽调机耕还田、机插、植保收割等大中型机械36台套,用于示范区标准化、机械化作业,烘干粮食30余万公斤,销售示范区优质大米10万公斤。而大顺家庭农场在创办初期不但减少了机械设备的投资和不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还能集中精力发挥田间管理上精、细、严的优势,弥补了合作社在粮食种植管理精细环节的先天不足,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粮食规模化种植和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南通加成优质水稻专业合作社这一举措,符合南通农业生产全托管大方向,这种模式既使农户保持土地承包权不变,有固定的租金收入,并随粮食市场的变化而调整,农户还能量力而行、就近打工、增加收入。家庭农场把单个农户组织起来,在一定范围内管理种植,发挥家庭经营精、细、优特点,通过和合作组织的紧密合作,有利于创业初期减少投入、逐步积累、稳定壮大。合作社鼓励成员以土地流转逐步替代单纯的社会化服务,有利于合作社进行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合作社成员利益分配可操作性、实用性强,合作社利用多年资本积累和成熟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市场销售渠道反哺家庭农场和农户,实现了资源整合、良性循环和共同发展。总之,一家一户独干,不符合农业现代化要求,实行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才是农业的根本出路。
南通加成优质水稻专业合作社将在区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主管部门的监管和镇以上“两会”的精心扶持下,迅速培育8-10个家庭农场,并进行深度对接、密切合作,力争每个家庭农场的粮食种植面积规模在200亩左右,通过4-5年的艰苦努力,农业生产全托管有望实现整镇推进,全面覆盖,南通的农业现代化必会走在前。
(石港镇“两会” 丁 建 吴茂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