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场大作为
— 关于土地流转的调查
近一个多月来,我们对土地流转情况进行调研,先后走访了任口村、三港村、吉坝村、花坝村和金桥村,所见所闻,亲身感悟到,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轨的过程中,农民群众是创新的主力军,蕴藏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是推动农业发展进步的真正动力。有关调研概述如下:
一、基本概况
区划调整后的平潮镇总人口12.2万人,22个村,4个居委会,面积10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3万亩,人均耕地0.6亩左右。通过调查分析,目前家庭经营模式约占90%,在土地使用权不变前提下,通过生产经营权转让或土地流转等形式,从事项目、设施、托管、小农场农业的占8-10%;多的村达到20%。尽管目前这种模式占比很小,但生命力却很强,已构成了对几十年来传统农业的大挑战,显示出现代农业的气息,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增效。
二、家庭农场优势
最近,我们采访了目前比较规范、在工商部门注册的、我镇第一个时运粮食种植家庭农场(原址在平东镇金桥村)。该农场现有50多户办了土地流转手续,土地流转承包合同期为5年,小农场耕地面积170多亩。2014年,农场将流转土地进行平整,已正式耕作,当年产小麦6万多公斤,水稻10万公斤。该农场现有高速插秧机3台,收割机1台,中型拖拉机2台,手扶拖拉机1台,育秧流水线一套,开墒机一台,机械设备和场房总资产100多万元。该农场还打算在扩大土地流转面积的同时,添置烘干设备,搞稻谷自加工,清洁米上市经营项目,一个活力四射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已经显现。
与几十年来家庭式农业相比,小农场具有如下优势:
一是生产专业化,我们这里人多地少,南通的二、三产业发展较快,完全靠种地难维持生计,绝大多数青壮年都出去经商、务工,在家种田的人一般年龄都偏大,且对种田有逐渐淡化的趋势,少数户因无劳动力已把承包地送给别人种,有些干脆“懒”种田,能收多少算多少。有了小农场之后,种、管、产、销一条龙,生产专业化,解决了一家一户承包地劳动力紧缺的矛盾。
二是种田科学化。当今社会农业新科技发展很快,但推广应用步伐较慢,原因虽是多方面,但家庭式小农经济、传统思维不失为一大障碍,而小农场追求利益最大化,很注重优良品种、耕作、管理、植保等新技术的应用,这不仅能创建稳产、高产、高效粮田,而且在面上具有示范作用,有利于农业科技的普及。
三是耕作机械化。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农民的需求,全托管、部分托管的有偿服务组织也不断应运而生,但各家各户田块界址不好打破,高低不平,大小不一的问题难以解决,有些田块无法进行大型机械作业,而小农场的特点是土地流转后允许打破户与户界址,通过对田块平整后,土地利用率高,又适宜机械化作业。
三、几点建议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农业,采取多种措施,建立粮食风险机制,严控耕地保底红线。最近,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在稳定家庭经营的基础上,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从而奏响了深化农业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号角。
农业在抵御自然灾害方面仍处弱势,种粮效益也不十分明显,稍遇不慎,就要减产减收。需要方方面面加大扶持力度,让刚成长起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长、成熟。
从调研看,我们对家庭农场的现状与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家庭农场对农药、化肥、种子的使用量比较大,仅化肥一年使用量就达到30—40吨,均以市场价采购,建议有关方面能否帮助联系直销价或批发价,尽可能帮助农场主降低生产成本。
2.在土地流转时,因连片中夹有不愿意流转的个别农户,影响农场田块整齐划一,且带来耕种不便,建议有关方面多做些协调服务工作,或是否采取调田的办法解决此矛盾。
3.贷款难,手续繁琐也是农场主企求解决的一大难题。为了发展生产添置有关机械设备,如下一步要添置几十万元的烘干设备,会因资金一时难以周转,需要银行部门放贷,其实数额也不是很大,但难度较大,利息也很高,建议农场主在讲信用的前提下,银行能否放宽政策,以对新生的家庭农场给予支持。镇“两会”将向区“两会”报告,给该农场争取贴息扶持。
4.加强对农业技术的指导。该农场主夫妻俩目前热情很高,也很辛苦。调研中发现,他们对农业机械比较熟悉,但种植技术还不是十分了解,对每亩下种量,防病治虫等方面缺少科学合理安排。据说,原平东镇只有一名农技员,还要兼职其它工作,对下面的指导显得较少,建议镇农技部门多给予关心指导,镇老干部党总支也将组织为农服务小组技术骨干,在农业生产各关键环节,上门指导,但考虑到这些老同志年事已高,且距服务地路程较远,请政府支持用车。
5.当前各村在推行小农场和托管工作上,难度还比较大,关键是农户和经营主体各自的基本利益矛盾,由于地理分布不同,每亩每年有300-400元差距,请政府有关方面考虑。
(平潮镇“两会” 王道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