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南通新闻 - 视频 - 乐活南通 - 娱乐 - 政法 - 互动 - 图片 - 小记 - 楼市 - 汽车 - 生活 - 专题 - 南通论坛 - 通网家园 - 数字报纸 - 手机报纸 - 设为首页
网站首页 老区新闻 扶贫开发 党的关怀 光荣历史 今日风采 组织机构 基金公示 调查研究 网站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 调查研究 >> 正文  
通州老区
2015-07-24 10:28:41     来源:      前往论坛讨论

通州老区

第 7 期 (总 401 期)

南通市通州区老区开 发 促 进 会 新内准字010号

南通市通州区 扶 贫 开 发 协 会

南通市老区扶贫基金会通州办事处   2015 年7 月 22 日

目 录

  调查研究 关于石港镇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

  项目扶贫 栽下一片脱贫致富“树”

  助学扶贫 抓好助学扶贫 努力做好老区招生

  扶贫帮困 关爱民众见真情 为民谋福暖人心

  纪念抗战 记抗日革命烈士孙占彪

  老区新貌 家乡换新颜

关于石港镇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

  为了解我镇土地流转的现状,探索建立规范有序的土地流转机制,今年4月底5月初,镇“两会”组织有关人员到马道、石西、北渡等3个行政村的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汇总如下:

   一、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和形式

   石港镇是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大镇,素有金石港(水稻)之称,辖10个行政村和5个居,8936家农户,共有承包耕地70683亩,截止今年5月,全镇共流转耕地25540亩,占总耕地的36.13%,这次调查的结果显示:3个村总承包耕地面积15266.1亩,其中流转的耕地面积为5976亩,占39.15%,流转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托管。因主要劳力外出务工等原因,部分农户将部分耕地以口头和书面协议的形式委托当地的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实行托管。托管形式有两种:一种是部分托管,部分托管的作物几乎全是秋熟作物(水稻),项目大都是秧苗栽插、病虫害防治和收割等环节;另一种形式为全托管,将耕地交给业主,由业主负责从种到收的全程耕作及管理。上述两种形式的托管,其土地承包关系不变,粮食作物全部归农户所有,农户按托管形式及面积向业主给付托管费用。

  (二)转让。有两种情况发生转让:一种是全家外迁的农户,将土地交回村集体,由村集体重新发包给他人经营;另一种是部分人均耕地面积多的农户,把一些离家较远且不方便耕作、灌溉的农田和一些低洼地、另星地的经营权永久性地转让给他人。

  (三)转包。农户在承包期内自找对象、自行协商权利义务、自定转包期限,将部分耕地有偿或无偿转包给愿意耕种的农户,无偿转包的流转形式大都发生在父子、兄弟姐妹和亲朋好友之间。有偿转包的流转形式大都是以每亩50-75公斤不等的稻谷转包给种田种得好的本组或邻组的农户。这种流转形式一般期限较短、面积较少,不经过村居集体办理任何转包手续,原有的承包关系不变,流出方大多是人少田多且劳力相对不足,而流入方则相反。

  (四)租赁。由村(居)集体出面将农户的土地经营权租赁给单位和个人,用于发展新型农业项目,如种植西瓜、苗木、大棚蔬菜等。经营者按每年每亩1400元的租金付给村(居)集体,再由村(居)集体按租赁协议的标准兑付给所发生的农户。这种形式流转的土地一般是交通条件比较好、便于连片种植的耕地,流转期限一般在8-10年。

  二、土地流转中出现的问题与原因

  从初步调查的情况来看,目前土地流转虽处于初始探索阶段,其规模不大,范围不广,但对优化农村生产要素组合,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解决劳作矛盾和实行规模经营、机械化种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但也出现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就农民而言,有相当部分的农户对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存有顾虑,担心土地包出去后,自己丢失了土地承包权,今后的生活来源没有了。因而,部分农户外出打工后,宁愿土地寡种薄收甚至抛荒,也不愿意转包出去;就业主而言,有部分承包者心里不够踏实,担心土地承包政策和市场前景不稳定,怕朝晴暮雨,因而不敢大胆投入和扩大经营规模。

  二是流转行为不规范。当前土地流转大都是群众的自发性行为,缺乏必要的约束力和规范性。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交易自由化的现象比较普遍,特别是农户与农户之间的转包转让,多数情况是私下协商交易,发生流转行为的双方所确定的转包转让期限、应承担的义务和补偿标准等,多数不履行书面的协议手续,也很少通过所在村的合作经济组织。当事人之间的土地承包纠纷时有发生,程度不同地影响了当地的农村社会稳定。还有些农户出现土地流转流向不合理的倾向,没有向规模化、效益化、产业化流转,甚至流转后的土地擅自改变农业用途,有的粮田却变成了林地。

  三是分散流转难成片。由于每家每户的田块比较分散,单位面积内土地户头多,一块大田往往有多家多户承包耕种,这对土地的规模流转产生了较大影响。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有的农户很愿意将自家承包的这部分耕地转包出去,而有的农户则守土如金,成了规模流转的“肠梗阻”,这种矛盾和现象严重影响了成片土地的流转,程度不同地制约了规模经济的发展和农业机械化的推广。

  四是规模承包难融资。从事大面积承包搞高效农业开发的业主,无疑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而这些业主一般很难找到贷款担保单位,又不能将土地使用权作为贷款抵押,因此,要从银行部门贷到款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致使他们在土地承包过程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资金短缺,规模难以扩大,效益难以提高。

  三、完善和加快土地流转的几点建议

  针对土地流转过程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与原因,本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我们认为,要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和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应在以下四个方面寻求对策:一是要转变观念,切实解决好认识问题。土地流转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实现规模农业、效益农业、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和发展趋势。镇、村两级要切实加大土地流转目的、意义以及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把解决农民的思想认识问题放在首位,要引导他们从长远着想,大局着想,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和既得利益,使农民真正做到“要我流转为我要流转”。二是要加强引导,切实解决好机制问题。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的领导机制、管理机制和服务机制,切实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准确了解和掌握土地流转的动态信息,及时总结和推广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典型经验和好的做法,积极打造土地流转方面的信息平台和服务平台。三是要统筹安排,切实解决好规模问题,要在充分尊重农民自愿的基础上,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充分发挥好农民和经营业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保护好农民利益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要开发和引进现代高效农业项目,发挥好项目的引领作用,以此来吸引农民的土地流转欲望,从而实现土地的成片流转。四要加大扶持,切实解决好资金问题。经营业主的生产启动资金匮乏是影响和制约土地流转速度和规模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必须要从多个方面加大对土地流转所需资金的扶持力度。除政策上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外,镇农业部门和村经济合作社要帮助业主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与此同时,要加强与当地银信部门的沟通和联系,争取他们的贷款支持。要逐步建立土地流转风险基金,并实行专户储存,即使业主遇到经营风险而无力履行合同时也能确保流转合同的按期兑付。

    ( 石港镇“两会” 顾建华)

 

栽下一片脱贫致富“树”

—— 南通市通州区慈善扶贫工作纪实

  南通市通州区慈善基金会与老区开发促进会联手开展慈善扶贫开发项目实施计划,慈善会每年拨付善款10万元,由老促会以产业化扶贫开发项目为载体,采取贷款贴息、无偿资助等形式,栽下一片脱贫致富“树”,带动了一大批贫困户、低收入户走上小康之路。

   稻 谷 飘 香

  若是金秋时节,走进通州区石港镇乐观村,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望无际的金色海洋,秋风徐徐,稻浪滚滚,稻谷飘香,令人心旷神怡。这里是南通加成优质水稻专业合作社优质水稻生产基地。

  该合作社自2010年9月成立以来,以优质稻谷种植为主产品,面积达5000亩。区慈善基金会和老促会给予扶持贷款贴息2万元,有17户贫困户和35户低收入农户加盟。合作社为农户开展从种到收全程专业化服务,帮助本村和周边村的贫困户靠种植优质水稻和农技服务,增收致富。新貌村47组卞福堂,单身一人,原来无业无正常经济收入,是当地一个典型的贫困户。合作社派人上门与他促膝谈心,动员他参加合作社的喷药队,为农户提供农作物病虫防治服务。老卞高兴地当即应聘。从此,他背着喷药机,活跃在绿色的田野,哪户人家农作物生了病虫,就请他去及时喷药防治,合作社给他开工资,他一年喷药服务的工资收入就达12000多元。在他的带动下,周边有劳动力的低收入农民也纷纷报名加入合作社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队伍,有了稳定的工资收入。马道村5组单身汉季求平自从参加该合作社工厂化育秧和田间管理工作,每天有80多元的工资,加上他将4亩责任田流转给合作社,年地租金4800元,全年收入突破万元,小日子过得一年比一年滋润。

  桑 田 鸡 欢

  当我们走进通州区骑岸镇渡海亭村,看到大片大片的桑园,绿油油的桑树下,一群群大大小小的鸡仔追逐嬉戏,有的在不停的觅啄食物,有的蹲在树根边等待产蛋,长着美丽羽毛的公鸡追着母鸡求欢。

  该村桑园鸡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吴坤兵告诉我们,渡海亭村种植桑园3200亩,原来单靠种桑养蚕,自从2010年9月,成立了桑园鸡专业合作社,有103户农民加盟,其中,有17户是贫困户,发展桑园散养草鸡生产。去年,区慈善会和老促会给予3万元贷款贴息的扶持。合作社为社员提供养鸡技术培训、市场销售、信息咨询等服务,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培训、示范,引导社员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进行饲养和管理。定期或不定期聘请专家来村里举办技术讲座,进行现场指导,提高农民的养鸡技术,增强农民的养鸡信心,有效降低养殖风险。合作社申请了桑园鸡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实行统一品种,统一育雏,统一防疫,统一饲料配方,统一销售,不但保证了产品质量,还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他们还通过农业部门,筹建专门网站,在网上宣传推介桑园鸡,进一步拓展市场。

  去年,该合作社营销总额达1508万元,获利150万元,每户增收4000多元。渡海亭村21组贫困户张国明,原来没有养鸡专业技术,靠传统方法种植几亩地桑树维持生活,加入桑园鸡合作社后,合作社为他提供种苗技术培训,学到了科学养鸡技术,年收入翻倍,达11500元。

  葡 萄 串 串

  正值葡萄挂果的时节,我们来到通州区二甲镇三甲居的荣芳葡萄专业合作社。只见大片的葡萄园,一排排葡萄大棚架整齐排列,爬满了紫色的葡萄滕,翠绿的葡萄树叶随风摇曳,一串串鲜嫩的葡萄,就像一颗颗五彩缤纷的宝石,含珠带露,晶莹剔透,煞是诱人。

  该合作社由葡萄种植大户季素芳发起。季素芳种植葡萄已有10多年,结累了丰富的葡萄种植经验,靠种葡萄发家致富,自己尝到了种葡萄的甜头,产生了带领邻里乡亲一起种葡萄的想法,发挥“葡萄串效应”。村党支部、村委会了解情况后,就帮助策划,成立了荣芳葡萄专业合作社,区慈善会和老促会给予贷款贴息3万元的扶持,现有480户农户加入,其中,有28户是低收入户和贫困户,种植葡萄面积700多亩,去年葡萄销售收入达538万元,户均收入11000多元。

  合作社每年请专家为社员进行葡萄栽培技术、病虫害物治及葡萄采摘、保管、运输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引进新品种,收集市场信息,搞好营销,还请“大学生村官”帮助在网上销售,确保葡萄丰产丰收。三甲居31组贫困户胡如江,原来责任田里一直种植粮油作物,产出效益低,自从加入荣芳葡萄专业合作社,在季素芳的帮助下,改种葡萄,收益大幅提高,年收入破万元,多年为生活所愁而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菜 园 迷 人

  当我们来到通州区金新街道金余村,走进裕洲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被眼前连片的蔬菜大棚所迷住。大棚里生长着各式各样的夏令蔬菜,西兰花、荷兰豆、扁豆、丝瓜、黄瓜、迷你番茄……琳琅满目,就像走进了绿色迷宫。

  该合作社由季红梅投资创办,一期建设连栋大棚40000平方米,智能温室2000平方米,种植蔬菜面积800多亩,发展社员531户,其中,贫困户20户,区慈善会和老促会给予贷款利息3万的扶持。

  该合作社为贫困户无偿进行技术培训,发送农技科普书籍;请专家举行讲座,传授科技知识;无偿提供种籽、秧苗;低价配送农药肥料;贫困户种植的蔬菜以高于其他社员5%保价收购;无偿使用农机器具;贫困户扩大种植面积,给予奖励每亩200元。合作社还将各类蔬菜加工成半成品销往上海、苏州、无锡、常州等城市大型超市。将荷兰豆、青毛豆等产品收购进行冷藏保鲜,反季节销售,提高附加值。

  该合作社为贫困农户解决蔬菜栽培、销售上的种种难题,帮助他们增收致富。金余村2组曹桂江,原来家庭经济收入少,生活较困难,加入荣芳蔬菜专业合作社后,改变了传统农作物种植的产生方式,种植高档蔬菜,合作社为他无偿提供秧苗、培训技术指导、病虫害防治、市场信息、保价收购等服务,他种植的无公害蔬菜产销两旺,年增收达万元,终于摆脱了生活困境。

    (区慈善基金会 杨 松)

抓好助学扶贫 努力做好老区招生

  近年来,镇“两会”的老区招生工作,通过精心安排,深入宣传,抓好关键,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区“两会”下达的招生任务。

   一、不断深化思想认识,克服招生中的畏难情绪。

  针对老区招生,面临学校生源趋紧,社会招生竞争激烈,学生到外地学习培训,觉得离家较远,来回不方便,加之社会上对老区招生,认识上存在着误解等原因,镇“两会”认真学习了省市区“两会”对老区招生工作的有关政策规定,明确招生的任务及有关要求,充分认识做好老区招生工作,推荐选送家庭经济条件差、中考未录取的贫困生到老区举办的职业技术学校继续培训学习,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扶贫政策的需要,也是为社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更是镇“两会”落实扶贫助学的一项重点工作。本着“选送一人,帮扶一家”的理念。为拓展老区招生工作氛围,镇“两会”充分利用镇老干部集中学习日、村居干部召开的有关会议及时宣传老区招生的有关精神,要求镇离退休老干部及村居干部都要关心支持老区招生工作,积极配合镇“两会”做好有关选送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不断克服老区招生工作中的畏难情绪,从思想认识、社会宣传等方面做好有关工作,为做好老区招生打下良好基础。

  二、搞好推荐逐个走访,切实抓好关键环节。

  一年一度的老区招生工作,虽是一项阶段性的突击工作,但时效性强,生员分散,思想工作难度大。因此,必须切实抓好各个关键环节,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具体做法上:一是要有超前意识。每年,区“两会”老区招生工作会议结束后,镇“两会”及时向镇分管领导进行汇报,并提出做好老区招生工作的有关安排。具体工作上,采取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全力以赴,认真做好招生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二是提前列出推荐名单。每年在中考即将开始前,镇“两会”深入到学校分别与校领导取得联系,宣传老区招生工作的有关优惠政策和各项规定要求,利用班主任老师熟悉每个学生的情况,按老区招生规定的要求,提前推荐出符合老区招生条件的贫困生名单,为正式推荐选送打下基础。三是进行走访了解。根据学校初步推荐出的名单,深入到有关村居,进行逐个走访了解,向拟推荐选送的学生及家长宣传老区招生的各项优惠政策和学成后就业安排等,充分征求选送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并向村居干部了解拟推荐入学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及学生本人的表现等,使落实选送的入学对象,能够符合老区招生的要求。

  三、充分利用各种“关系”,尽力做好思想工作。

  镇“两会”按照学校推荐的名单,在进行逐户逐个走访,认真做好老区招生宣传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及家长的思想认识状况,采取较有针对性的思想疏导工作,满腔热情地进行说服引导,使学生和家长能够深切感受到,到老区学校进行学习培训,能够享受到国家对贫困生的各项优惠政策,能够学到自己所需的专业技术知识及一技之长,使之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为此,在具体工作中,坚持做到“三个依靠”:一是依靠学校做工作。老区招生必须依靠学校班主任老师,因班主任较熟悉贫困生的学习和家庭等情况,对推荐的贫困生,进行启发诱导、帮助他们选择能够适合自己继续学习的学校,可以为镇“两会”老区招生打好一定的基础。二是依靠村居干部。村居干部了解贫困生的家庭生活经济收入等情况,由村居干部积极协助镇“两会”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进行动员说服,是做好老区招生工作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三是依靠政策宣传。镇“两会”在老区招生工作中,做到逐个上门进行走访,反复做好贫困生及家长的思想工作,详细介绍老区扶贫学校的有关情况,宣传好老区扶贫入学的各项优惠政策及完成学业后的就业安排等情况,使贫困生及家长充分认识到报学老区扶贫职业技术学校;既能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又能选学自己所需的专业技术知识,还能及时就业,对个人、家庭、社会都是十分有利的,将来更能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甲镇“两会” 黄锦芳 吴海山)

 

关爱民众见真情 为民谋福暖人心

—— 姜煜峰董事长扶贫帮困纪实

  江苏通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2003年落户兴仁镇阚庵东村二组(原四安镇)十多年来,以董事长姜煜峰同志为首的一班人在切实抓好原有项目和产品巩固提高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企业规模,逐步上了新项目,增添世界顶级的最新机械设备,引进了高科技工程技术人才,生产出新的尖端产品,使企业获得了稳定发展,并于2011年成功上市。该企业已在市场经济变化的大潮中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和态势,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姜煜峰董事长在认真抓好企业自身建设的同时,自始至终心系企业所在地的民众利益,自始至终把扶贫济困惠及民生牢记在心,并通过召开当地群众代表座谈会等多种途径了解民意,坚持实事求是尽力解决扶贫帮困等方方面面的民生愿望。

  高建峰是所在组夫妻双聋哑残疾的特困户,由于其父过世早,靠着当时已久病身体半残疾且精神不够正常的母亲拉扯长大,成年后凑合着娶了一个聋哑女为妻,生有一子现已19岁在校读书,他家的住房在20多年前靠着亲戚资助起了结构简单的3间平房,墙体均未很好的粉刷,由于年久失修,四面墙体砖缝多处内外相通,屋顶材料腐烂破损起洞,近年来该房每逢刮风下雨天气,外面大风屋内小风,外面大雨屋内小雨,所睡床铺顶上用塑料布做的床罩避雨,有时大雨天气床铺在屋内要移动多次,也找不到有一处不漏雨可放床铺之处,特别到了风雨雪交加的冬季,真的使人难以忍受,经政府有关部门鉴定此房已是标准的危房。高建峰几年来已做翻建准备,并购买了部份建筑材料,但由于个人经济困难靠政府补助的危房改造的资金仍然缺口大,2014年又一个严寒的冬季即将到来,又一个难熬岁月已经面临,高建峰在实属无法解决危房翻建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姜煜峰董事长得知这一消息,立即安排专人给予2万元的补助,为高建峰解决了资金缺口。在镇村干部及亲友的全力配合下,高建峰用了近半个月的时间搞好了危房翻建,新建的三间砖混结构双层梁板瓷瓦屋面,铝合金门窗的平房就建成,且房内安排堂间,房间、厨房、卫生间顺顺当当,屋内满堂地砖加部份墙砖清清爽爽,整个房屋显得时尚高雅,新房建好后在新房前拍了一张“全家福”的合影,个个喜笑颜开,高建峰夫妻两拿着照片逢人都讲,这是党和政府及姜煜峰董事长给他家带来的幸福。该组另有一名朱建华,他家历来一穷二白,娶一名贵州妇女为妻,生有一女已22岁在大学里读书,贵州妇女在七八年前已外逃不知去向,其母因病残疾10多年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其父已80多岁,近年多病也成为半残疾,朱建华与父母分居多年,朱建华的住房因年久失修,在两三年前已即将倒塌无法居住,临时与父母一起居住,朱建华虽在公司务工,凭他一个人的工资难以维持全家的生计,可算得上是特困户,朱建华具有经营小店的特长,多年前他就在公司内偷偷摸摸根据工人生活需要做一些小店生意,当时公司内意见纷纷,姜煜峰董事长知情后经过朱的申请,公司专门安排了一间房子作为朱的经营部,朱利用早、中、晚工间时间从事工人生活必须的饮料、食品等商品经营,有时公司发放给工人及当地民众的福利品也照顾他进货经营,从而使他获得很好的经营效益,在正常维持他家生计的情况下,2014年他还将要倒塌的住房重新翻建好,朱建华对此也深深感到,如果没有姜煜峰董事长的特殊照顾,光凭他一人的工资不要说起房子,就是连父母看病女儿读书等生计也是维持不过来的,有了姜煜峰董事长的特殊照顾使他绝境逢生蒸蒸日上。

  姜煜峰董事长在抓好扶贫帮困的同时,还注重解决面广量大的惠民利民事宜,对公司建厂房使用该组近百亩土地的使用费由原定的每年每亩1200元提高到1600元;每年春节全组92个农户每户分别发放两样礼品,价值约300元左右;70岁以上的老人和患有重症病人共80多人,每年过春节发放200元慰问金;全组要求进企务工的60多人全部优先安排务工,使许多原在外务工的人员回来务工照顾家庭;具有运输能力的两户,经营铝合金业务的1户和搞水电工程的1户他们承接了公司大量的业务,通过经营他们4户都在一定程度上发了财;对每年考取大学的的家庭每户资助4000元,前后已有18户享受到这个待遇;公司落户该组以来先后投资近30万元,为当地修筑了两条共1600米长的水泥路;对由于公司建筑及生产影响到农户生活的32户,每户每年补助400-800元;为了使该组灌排水系畅通,公司专门埋设了400多米水泥地下管道;对具有办厂条件和要求的一户,公司生产中的边角材料支援该户为原料办了“南通市双耀冲压有限公司”,每年能获得净利润近30万元,以上10个方面的惠民利民待遇使该组百姓获得很大的财源,提高了“小康”水平。

  姜煜峰董事长为什么能如此宽宏大量的惠利百姓?这是他的理想和信念决定的。正如他在10多年前召开的一次群众代表座谈会上所讲,我现在办企业不是为了个人经济利益,要说个人经济,我已有的资产足够我家人的生活,我现在办企业完全是为了国家经济建设和当地人民的幸福,体现我的人生价值。当地百姓享受到如此种种待遇也都一并感慨到,如果在整个农村到处都出现有姜煜峰董事长这样的企业家,我们广大农民的幸福指数就将得到快速的提高。

  (兴仁镇“两会” 钱志忠 毛 鑫)

记抗日革命烈士孙占彪

  座落在南通市通州区二甲镇宝云山村的孙占彪抗日烈士墓,虽显得十分简朴但又格外庄重肃穆,周边的松柏长青,郁郁葱葱,但他永远值得二甲人民的敬仰。

  孙占彪烈士,南通县余西乡五福桥村人(今宝云山村)。1920年8月出生于贫苦家庭,小时读过几年私塾,但他生性好动,聪敏机智,喜欢习武,胆大过人。1938年3月就参加抗日,曾任南通县独立营营长、独立团团长;1941年南通县建立警卫团后,任副团长,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1年6月在抗击日军伏击战中壮烈牺牲,时年仅21岁。

  1938年3月,日军侵华的战火烧到了南通。年轻的孙占彪为了抗日救国,参加了国民党江苏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特务总队。当年9月,他任第一支队第3大队7连连长。他一心抗日救国,对特务总队挂着招牌而不积极抗日,感到迷惑不解,陷于苦闷彷徨之中。正在这时,中共江北特区委员会派人进入3大队,与他交了朋友,使他逐渐懂得了只有依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真正实现抗日救国。不久,因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特务总队被缴械,孙占彪所在的连队被迫解散。孙占彪虽与江北特委的同志失去了联系,但他坚持抗日的决心不动摇。他设法把已解散的人员和枪支重新集结起来,组建了一支“抗日特务队”,在余西东边的五福桥到四甲坝的运盐河一带,坚持抗日斗争。

  海门王能进的“别动队”是一支国民党地方杂牌武装。王能进别有用心地委任孙占彪为该队的副队长,企图侍机吃掉孙占彪的部队。孙占彪表面上接受了委任,但实际上仍保持了部队的独立性。不久,孙占彪发现王能进的“别动队”暗中与日本侵略军勾结,于是他当机立断,一举解除了“别动队”的武装。

  1940年11月25日,南通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北兴桥建立。孙占彪获悉后,立即带领一个连的部队赶到北兴桥,坚决要求参加新四军,当即受到了南通县长梁灵光等人的热烈欢迎,并将孙占彪带领的连队与县警卫连合编为南通县独立营,孙占彪被任命为营长,这支队伍成了当时南通县抗日民主政府的一支基本武装力量。

  孙占彪走上革命道路后,在南通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工作积极,作战英勇。1940年底,国民党江苏省第六游击纵队司令徐承德,趁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3纵队主力调离掘港之机,背弃团结抗日的诺言,向掘港进攻。我守军英勇作战,将其击退,并乘胜追击。在徐部逃窜到南通县东区时,孙占彪率领独立营配合我主力部队进行截击,一举摧毁了徐承德的司令部,缴获徐部的摩托车和部分枪支弹药。1941年2月,独立营扩编为独立团,孙占彪任团长。3月间,他率领独立团两下通海,狠狠地打击了企图投降日伪的国民党江苏省保安十旅邱冠生部。后他又和南通县党政军领导一起机智地粉碎了南通县保安一团团长季莘和游击支队长曹立余率部叛变投敌的阴谋,胜利地保卫了抗日民主政权和县委、县政府机关的安全。4月间,南通县警卫团建立,县长梁灵光兼任团长,孙占彪任副团长。在这期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1年6月29日,孙占彪按照县委“打一仗,用胜利来纪念党的生日”的决定,他亲自率领10多名战士,在二甲镇北边五福桥一侧伏击日本侵略军。为了“引蛇出洞”,夜间先将二甲镇至余西的电话线割断,第二天大早,日军分水陆两路出动,陆路的查线、接线,水路用汽艇船在运盐河上来回巡逻。孙占彪抓住日军汽艇船往返巡逻与陆路敌人相距较远的时机,果断地命令伏击部队向汽艇船开火,一下子就打死了两三个敌人。正当战斗紧张时刻,我方的机枪突然卡壳了,汽艇船上的日军乘机跳上岸来进行反扑,孙占彪带领战士冲杀过去,不幸被敌人子弹击中腹部。警卫员见状背起孙占彪,在战士们的掩护下向后撤退,在送后方医院抢救一周后,因伤势过重,医治无效,不幸壮烈牺牲,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年轻的宝贵生命。

  孙占彪在生命垂危时,曾一再嘱咐两个侄儿要好好听党话,长大要干革命,还特地把老部属叫到床前,叮嘱大家“一定要跟共产党走,坚持抗战到底”,同志们无不为之感动,含着泪水对他发誓:“你放心吧,我们一定跟着党革命到底”。 (根据《江海英烈》整理编写)

    (二甲镇“两会” 黄锦芳 吴海山)

家乡换新颜

  假如你问我,最可爱的地方在哪里?那我大声告诉你:它在我心里,就是我家乡。过去我爱它,是因它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如今我爱它,是因它变得更新更美了。前日,退休3年的我,满怀喜悦的心情来到我的家乡----兴仁镇。一下子被那纵横交错的交通设施、宽敞明亮的居民楼宅、各具特色的企业厂房惊呆了。感到格外的陌生和亲切。到处是道路宽、岸面绿、河道畅、水面清、楼宅高、街铺新的喜人景象。

    过去,家乡的道路是坑坑洼洼的泥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老人小孩无法走。而现在,沥青路、水泥路遍布大街小巷,火车路、高速路、快车路、镇村路四通八达。公交车通镇达村,私家车普及农家,不分晴天雨日,镇村道路上车来人往,川流不息。群众出行便捷快速。这不仅缩短了时空距离,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好机遇。象征着兴仁正由一个宁静的乡村小镇变为充满繁华气息的小城。

    漫步在镇区街道上,吸引我的是琳琅满目的店铺门面,原来年久失修、杂乱无章的店面不复存在,现在是设计规范、光彩耀人的新门头。看上去,既有协调性、又有独特性;既有亲和力、又有吸引力。感觉真是太棒了。商场、超市、专营店、小卖部多元集聚,购物、休闲、餐饮一应齐全。营造了一个健康、愉悦的商业服务环境,招引着四面八方消费者,展示了小镇欣欣向荣的蓬勃生机。走在其中,感到无比高兴和自豪。

    居民广场上,一群大妈大叔正在扭着腰肢,跳着风靡全国的广场舞。他们动作整齐划一,一抬手一投足之间,将老年人特有的矍铄精神面貌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满面笑容,喜气洋洋,惹得我也跟上去一起跳起来。“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欢快的音乐、奔放的舞姿别提多带劲了,好一幅夕阳无限的风光啊!休息的时候,大家异口同声地说:随着兴仁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日益繁华,广场舞已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

  那是什么地方?这么多人。有的在读微信、有的在下棋;有的打太极拳;有的在看报;有的在织毛线衣,还有的在绣十字绣,一片繁忙。见到我走来,大家一起围了过来。原来都是几年前为造路搬过来的拆迁户。由于工作关系,我与他们是老熟人了。当我问起他们现在的日子过得如何?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82岁的洪茂大叔说:“我住在6号楼202室,158个平方,三室一厅两卫。”秦老爷子说:“我家拿了两套,卖了一套。”王大妈说:“我家5口人,儿子在冷冻厂上班,儿媳妇开了个织毛线衣的小卖部,边卖毛线衣边教周边居民学织毛线衣。我和老头子接送孙女上下学,锻炼身体烧烧饭。”孙大妈说:“我女儿开了一家十字绣店,带了一班人专绣十字绣,女婿上班。住在9号楼308室,欢迎你来做客。”那不是三年前差点走失的吴老爷子吗?吴老爷子今年92岁,耳朵有点背,听到我在问,他大声说:现在不会走丢了,我家四代同堂,孙子帮我买了老年智能手机和助听器,再也不怕找不到我了。吃住穿用玩样样都有,这样的日子是从前想都不敢想的啊!

  是啊!看着这和谐、公正、仁爱、共享的社会,我真感慨万分!这都是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给我们带来的幸福啊!。我们要更加坚定信心,更加发奋努力,更加余热生辉,为祖国的富强、为家乡的繁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作出应有贡献。

    (通州区兴仁镇退休干部 蔡美兰)

[编辑:系统管理员]
南通日报社 2009-2010 版权所有 (C) 苏ICP备08106468号 苏新网备2010048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816 传真:0513-85118816 邮箱:zgnt@ntrb.com.cn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