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和平时期的我们是幸福的,既没有亲眼目睹和亲身经历过先辈们与日寇浴血奋战的场景,也没有切身体会过家园被烧杀抢掠的感伤与悲愤。但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历史,不能忘记如今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们牺牲生命换来的。《大江南北》是一本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继承革命优良传统、历史与现实结合、学术性与文学性兼备的期刊。2015年的《大江南北》开辟了“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专栏,它把很多抗战史料都给详细地记载了下来,留存了下来,其中还有很多战争亲历者口述的一系列史实,让我们青年人可以更具体地了解到那段历史,让处于和平时期的我们从一篇篇生动的文章中感受到伟大的抗战精神。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艰苦的八年抗战由此拉开了序幕。在关系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率先吹响抗战的号角,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和推动下,国共两党抛弃恩怨再次走到一起,中华民族全面神圣抗战从此以燎原之势燃烧起来。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抗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同时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那是近100年来积贫积弱的中国第一次在一场生死存亡的民族战争中取得胜利,这场胜利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唤醒了沉睡了几个世纪的中国。 2015年第8期《论新四军的抗日和反顽》一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新四军从组建之初就坚定践行人民军队为人民的宗旨,把群众纪律作为自己最主要的纪律,严格执行群众纪律,对违反纪律的人和事,采取零容忍的态度,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贯彻群众路线,为新四军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在华中抗日战场上,新四军和华中人民为了民族的利益,同仇敌忾,并肩作战,用牺牲和奉献谱写了军民同心抗战的壮丽诗篇。当时日伪经常派重兵“清剿”新四军,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而国民党顽固派则不断制造摩擦,对根据地抗日军民进行骚扰,新四军处在那样的境况之下,不仅条件艰苦,装备简陋,敌强我弱的态势十分明显,斗争的艰苦性和严峻性都是可想而知的。面对如此艰难的客观环境,新四军广大指战员以勇于战胜敌人、勇于开创新局面的大无畏精神,依靠群众、坚持斗争、因地制宜地创造出一套克敌制胜的办法,一次次粉碎了敌人的扫荡和“清乡”,一步步扩大了游击区和抗日根据地。在华中各根据地,新四军普遍开展拥政爱民、拥军助抗的群众运动,努力改善民生,真正形成了军爱民、民拥军的氛围,形成了铜墙铁壁,不仅为全面战略反攻、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争取了群众的支持,也为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和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回望烽火岁月,陈毅老前辈在《赣南游击词》中写道“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正因为老一辈革命家视人民群众为“重生亲父母”,与人民群众“心贴心”,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由衷拥护和真心爱戴,而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无私支持也成为“铁军精神”的不竭之源。新四军与人民群众血脉相融、鱼水情深的感人故事,给予我深刻启示:在新时期,作为一名农村基层的大学生村官,更要始终践行群众路线,真心实意地为农民群众搞好服务,在工作中做到心里装着人民群众,时刻想到人民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要多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的力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告慰为中国革命作出牺牲的先烈们。今天,在“庆祝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之际,我们缅怀历史,听抗战老兵讲述抗战的故事,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勿忘国耻,好好学习;痛定思痛,奋勇前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甲镇六甲镇村党总支副书记 大学生村官 郁晓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