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昀
在抗日战争时期,南通抗日根据地的广大财经干部,在中国共产党和抗日民主政府的领导下,在日伪残酷的“清乡”、“扫荡”中,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坚持原地斗争,深入边区和敌区征粮收税,为保障供给,支持苏中地区取得对敌斗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有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业绩永远值得后入学习。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时期南通抗日财经干部中有102人牺牲。时属苏中四分区的南通县(今通州区)牺牲28人,如皋县(1945年9月易名如东县,今如东县)牺牲24人,海门县(今海门市)牺牲9人,启东县(今启东市)牺牲19人;时属苏中三分区的如西县(1945年9月易名如皋县,今如皋市)牺牲18人;所辖地区时分属苏中二、三分区的今海安县牺牲4人。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笔者阅读《南通革命根据地财政经济史》中夏宇保、吴宇洁、王少直、唐文华、张慎修、刘里千6位财经烈士的传略,深受感动,作诗以祭。
夏宇保
夏宇保 (1918~1941),男,安徽风阳人。1940年11月,夏宇保从新四军部队调至苏四区做税收工作。1941年2月,任苏四区税务总处第一分处(驻吕四镇)主任;4月,兼任第一分处鱼税办事处主任。是月,为追捕卷款潜逃的分处会计王金泉,不幸遇敌被捕。面对凶残的敌人,夏宇保毫无惧色,始终坚贞不屈,痛斥已叛变投敌、曾属苏四区抗日游击指挥部领导的实业警卫团长董伯祥。敌人把夏宇保押到吕四镇文昌官庙西侧活埋,当泥土掩到半身时,夏宇保还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泥土埋至颈项时,敌人再次胁迫问:“你投降不投降?”夏宇保横眉冷对,投以蔑视的目光。灭绝人性的敌人,在土上浇了水,夏宇保口腔鼻孔内喷出了一股鲜血,为党为人民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时年23岁。
诗曰:
严词痛斥敌团长,刺刀面前斗志昂,
泥埋半身高呼党,土至脖颈拒投降。
吴宇洁
吴宇洁(1917~1942),出生于上海市一个工人家庭。1939年参加革命,1941年2月调到余中盐场公署工作,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2年4月任吕四分处(即板鲁分处)主任。
1942年7月在东灶港东南东兴乡烂泥洞附近被捕后,被押至吕四镇同仁泰盐业公司内日寇驻地。当时,和他关押在一起的还有六甲税务所长杜正仁等六人。为了逃出虎口,吴宇洁决定带领大家越狱。结果,杜正仁等6人脱险,吴宇洁因掩护同志,再次落入鬼子的魔掌,当即遭到残醋的严刑拷打,其状惨不忍睹。8月4日早晨,吴宇洁被日寇用铅丝穿鼻子拖到同仁泰盐业公司前面的空地上活埋。临刑时,附近群众听到他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
诗曰:
掩护战友逃虎口,再次落入日寇手,
面对活埋无所惧,临刑高呼慑敌首。
王少直
王少直 (1917~1943),又名王观因,王景欧,崇明县城桥镇人。1941年参加革命,在海门县第六区做财粮工作。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提任为海东区财粮助理。1942年12月,担任东南行署海东区财经分局主任。1943年4月,日伪“清乡”开始后,海东区大小集镇先后被敌占领,少直率领分局工作人员,依靠区、乡党政领导和民兵群众,穿插在日伪据点之间征税征粮。这年征收夏季粮赋时,他首先到敌我斗争比较尖锐的无畏乡帮助开展工作。与乡财经干部一起,在游击队和民兵配合支持下,白天领导群众“跑反”(敌人下乡“扫荡”临时撤走躲避),动员群众自觉交纳公粮;晚上自带粮串和秤,插到富安镇敌人据点附近,进行突击征收。经过7天努力,完成了该乡夏征任务。他的经验在全区推广,各乡夏征工作得到顺利开展。1943年9月上旬,少直下乡检查秋征准备和税收工作情况。12日,随东南警卫团黄参谋长带领的1个连到该区西部活动。当晚宿营在富荫乡两户农民家中,不荆被坏人告密,第2天凌晨遭到海东区日伪九路军包围,他身带钱物,手拿武器,参加战斗。部队在黄参谋长指挥下,冲出了一条血路,突出了重围,而少直在突围中不幸牺牲,时年25岁。为永远悼念这位英烈,当地党政领导将他牺牲地富荫乡命名为少直乡。
诗曰:
穿插据点征税粮,无畏经验区推广,
突围中弹众断肠,富荫更名少直乡。
唐文华
唐文华(1907~1944),南通县紫琅区黎明乡(今兴仁区观河乡)人。1941年2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文华积极发动群众,组织农抗会,开展“二五”减租,发展民兵组织,进行除奸活动。曾多次带领武装民兵,攻进伪区公所,烧毁敌伪保甲户口簿和田赋串册,并动员群众交纳救国公粮,以实际行动支持抗日战争。1943年8月,文华奉命侦察兴仁镇日伪军的情况,化装成农民上街卖菜,巧妙地摸清了敌情,机智大胆地冲出了敌人岗哨,胜利完成任务。兴仁镇的日伪军去他家里,殴打家属,抢劫财物,烧毁了5间房子,使全家人无家可归。不久,文华调任紫琅区财粮助理兼任紫琅区北线的同和、石鼎、黎明、正场4乡基干民兵队长。他领导北线4乡的民兵,积极开展游击战争,使兴仁的日伪军不敢轻易下乡“扫荡”。1943年秋季全区公粮征收任务完成得很好。1944年1月不幸被捕。敌人开始以高官厚禄禄引诱,遭到文华严词拒绝。敌人引诱不成,便施以酷刑,但他始终坚贞不屈。 1月1 2日,敌人把文华带到朱家土地堂前杀害,文华视死如归,就义前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时年36岁。
诗曰:
化装卖菜摸敌情,紫琅财粮众称行,
主义坚定骨头硬,利诱酷刑皆成空。
张慎修
张慎修(1908~1944),字琢如,南通县刘桥区宋桥乡人(现刘桥镇慎修村)。1929年春,进唐闸大生一厂(现通棉一厂)当练习生,不久升为职员。1938年3月,南通沦陷,日军的侵略行径,激起慎修满腔怒火,决心投身草命斗争。他在地下党员的帮助下,思想上大有进步,暗中支持地下党组织工人罢工,掩护地下党活动。1941年春,他离开大生一厂,回到家乡,参加开辟通西革命根据地的工作。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42年1月起,先后任通西行署财政科科长,财粮支局、财经支局局长。1943年1月,任南通县财经局通西督导处主任,分管通西地区财经工作。为打开通西地区征粮局面,每次开征时,慎修总是深入基层,亲自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动员群众自觉交纳公粮,支持抗日战争。还帮助区、乡财粮新干部提高对粮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鼓励他们大胆工作,并传授业务知识。在征收中还及时做好隐藏保管。那时日伪军经常下乡抢粮,企图断绝我供给,慎修日夜奔波,带领工作人员挨户检查了解粮食隐藏情况,研究隐藏办法。他还配合区、乡武装袭击下乡抢粮的日伪军。1944年2月5日,慎修在万愿楼附近王家园参加刘桥区委扩大会议,由于叛徒告密,会场突然遭到刘桥据点日伪军的偷袭。慎修突围时扑入河中,在前后被敌夹击的情况下,他毅然沉入河底,英勇牺牲,时年36岁。为纪念这位英烈,当地政府将他的家乡宋桥乡,更名为慎修乡。
诗曰:
开辟通西建财经,征粮藏粮战火煎,
被敌夹击沉河底,家乡更名可慰天。
刘里千
刘里千 (1918~1944),又名刘建邦,启东县人。中学毕业后,考入海门新中医学专科学校学医。1938年3月,南通城沦陷后,刘里千投身抗日武装斗争,先后参加了王兴宇领导的启海地区抗日游击队、中共江苏省委外县工作委员会领导的上海郊区组织游击队、中共崇明临时工委领导的崇明抗日自卫总队。刘里千任崇明抗日自卫总队书记员和军医。1940年8月,崇明抗日自卫总队奉命撤到江北,部队扩编为“江苏省第四区游击指挥部第三旅”,里千任旅部军需副官。1941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调苏中军政干校学习,结业后,分配到通海自卫总队任供给科长等职。1944年1月,里千调任通海行署财经科长,同年夏,改任通海行署财经局粮食股长,在负责财粮工作期间面对险恶环境,斗志愈坚,发奋为公,为保证我军政给养做了很多工作。当时,通海地区日伪据点林立,一日数警,刘里千与当地干部坚持斗争,常数日难得一饱。本有肺病的里千,这时身体更加不好。有人劝他离开通海地区,但他不同意,始终坚持在反“清乡斗争的第一线。1944年12月下旬,刘里千在通海镇附近与向我通海中心地区大举“扫荡”的敌伪遭遇,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边还击,边突围,里千扑过3条泯沟后,不幸身负重伤,乃以最后1弹,英勇自殉,时年26岁。解放后,家乡人民为他在故居旁边修建了墓地,当地政府把他家乡的村,命名为里千村。
诗曰:
一日数警巧周旋,几天一饱成空悬,
身体不支肺病重,保我供给除万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