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南通新闻 - 视频 - 乐活南通 - 娱乐 - 政法 - 互动 - 图片 - 小记 - 楼市 - 汽车 - 生活 - 专题 - 南通论坛 - 通网家园 - 数字报纸 - 手机报纸 - 设为首页
网站首页 老区新闻 扶贫开发 党的关怀 光荣历史 今日风采 组织机构 基金公示 调查研究 网站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 老区新闻 >> 正文  
市委书记陆志鹏对南通市老区扶贫工作考察组呈报的调研考察报告作出批示
2017-05-13 09:45:44     来源:      前往论坛讨论

本网讯  5月2日,中共南通市委书记陆志鹏对南通市老区扶贫工作考察组呈报的《江西省景德镇、上饶两市老区扶贫工作调研考察报告》作出批示,肯定前不久,市“三会”组织赴江西老区调研考察,形成了《江西省景德镇、上饶两市老区扶贫工作调研考察报告》,数据详实,内容丰富,分析透彻,提出的建议对我市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有很强的借鉴意义”,要求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研究,继续关心支持“三会”工作,把报告提出的建议落到实处,切实抓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的实施,确保低收入人口同全市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1:

 

    志鹏书记批示全文

 

近年来,市“三会”(市老区开发促进会、扶贫开发协会、老区扶贫基金会)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发挥自身特殊优势,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在促进老区建设和扶贫开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我市深入推进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作出了重要贡献。前不久,市“三会”组织赴江西老区调研考察,形成了《江西省景德镇、上饶两市老区扶贫工作调研考察报告》,数据详实,内容丰富,分析透彻,提出的建议对我市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有很强的借鉴意义“要求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研究,继续关心支持“三会”工作,把报告提出的建议落到实处,切实抓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的实施,确保低收入人口同全市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2:

 

江西省景德镇、上饶两市

老区扶贫工作调研考察报告

 

南通市老区扶贫工作考察组

 

2016年11月22日至24日,市委原常委,市老区开发促进会、扶贫开发协会、老区扶贫基金会(简称市“三会”)理事长秦厚德率市委、市政府有关副秘书长,市委农办和市“三会”负责同志,赴江西省景德镇、上饶两市考察老区扶贫工作。考察组听取了两市扶贫办负责同志和上饶市委有关领导同志的介绍,实地考察了景德镇市浮梁县南溪村暨徐家村组;上饶市上饶县郑坊镇,华坛山镇彭家坞村、车边村产业扶贫情况。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景德镇市有18个省级贫困村、120个市级贫困村,市级贫困村数占行政村总数的25%;有贫困对象25930人,贫困发生率2.6%(贫困标准以2010年人均年收入2300元为基数,每年递增6%)。该市制订了2016年至2018年精准扶贫工作方案,2016年确保44个省市级贫困村“摘帽”和1.2万名贫困对象脱贫,2017年54个省市级贫困村“摘帽”和0.8万名贫困对象脱贫,2018年全面脱贫。该市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实施“4567”工作措施(四个切实,即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五个一批,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六个精准,即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七大扶贫措施,即产业扶贫、搬迁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保障扶贫、基础扶贫、金融扶贫),并着力打好“2+20”组合拳(精准扶贫《实施意见》、“十三五”扶贫开发《规划》和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安居扶贫、交通扶贫、卫生计生扶贫、科技扶贫、财政金融扶贫、兜底保障等20个专项方案)。他们扎实推进保障扶贫、产业扶贫、社会扶贫、教育扶贫四大攻坚战,有的放矢“滴灌”模式扶真贫。

上饶市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4个—鄱阳、余干、横峰、上饶,有537个省级贫困村、10个市级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80334人,贫困发生率5.98%。该市全面实施脱贫攻坚“两步走”发展思路,即2016年一2018年,全市分三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人口,贫困县、贫困村全部退出,其中2016年脱贫任务为:全市脱贫13.29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2%,省级贫困村计划退出108个;2020年,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全市扎实推进“十大扶贫工程”,即产业扶贫工程、就业扶贫工程、易地搬迁扶贫工程、危旧房改造扶贫工程、村庄整治扶贫工程、生态保护扶贫工程、社会保障扶贫工程健康扶贫工程、教育扶贫工程、结对帮扶扶贫工程。    

二、两市扶贫工作的特点及启示

考察团重点了解了产业扶贫工作情况,实地考察了产业扶贫项目。两市扶贫工作有如下特点: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各方力量有机协调。两市严格执行脱贫攻坚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市、县、乡(镇)、村四级书记抓扶贫,同时,县明确一名党委副书记或常委专职抓扶贫,乡(镇)村两级干部主要精力抓扶贫。两市均建立市级协调、县负总责、乡(镇)村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层层传导压力,凝聚脱贫攻坚力量。两市都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各县和乡(镇)都成立了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市、县、乡(镇)三级党委政府层层签订了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了军令状,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齐抓共管的大扶贫格局。市、县扶贫办是主管扶贫的工作部门,上饶市列为政府组成部门,景德镇市为二级局建制。

两市对产业扶贫工作高度重视,视产业扶贫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切实把培育发展主导产业作为整体脱贫的主渠道,抓好产业化精准扶贫,在增强农民自我造血能力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产业,积极探索产业化扶贫路子,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在上饶市,考察组重点考察了上饶县。上饶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江西省重点扶持的特困片区县。全县有贫困人口9.5万人,贫困区域广,贫困人口多,扶贫任务重。上饶县把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县、乡(镇)、村三级书记亲自抓,全体干部结对帮,全县所有的行政村实现了“十三五”贫困村有结对帮扶单位和全县贫困户都有干部党员的两个全覆盖。其中,91个“十三五”贫困村全部安排由副科级干部担任驻村帮扶第一书记或工作队长。同时,按照全县“结对帮扶,精准扶贫”工作的布置,实行了“532”帮扶机制(即县级领导帮扶5户、科级干部帮扶3户、一般干部帮扶2户),帮助贫困群众找穷根、拓富路,实施产业富民工程。

(二)以产业为抓手,科学、精准地确定和实施扶贫项目。两市都认为,产业扶贫能否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关键在于项目是否科学、精准。

一是瞄准产业扶贫聚焦发力,围绕土地等资源做文章,从贫困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量身打造产业扶贫项目。各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积极献策出力,帮助贫困村理思路、谋点子、引项目。景德镇市浮梁县南溪村是江西省信访局挂钩扶贫村,该村紧靠南溪河,水资源丰富。省信访局和市、县明确,帮助该村发展靠水生财的产业扶贫项目。省信访局下派驻村第一书记协助指导成立了南溪村农产品合作社。2016年上半年,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吸引贫困户参与,种植了100亩有机稻和70亩白莲,启动了产业脱贫项目。该村徐家村组有60多棵百龄老树,其中7棵古樟呈北斗七星排列,相传明朝初期,为徐家先祖探花郎徐怀斌亲手所种。该自然村内还有清嘉庆年间建成的徐氏宗祠,距今已有370多年,是景德镇市迄今保护得最好最为完好的明清建筑。山环水抱的自然环境,历史悠久的文化内涵,使南溪村成为新兴的休闲旅游点,2016年该村新建了南溪河旅游山庄,农民经营的农家乐从1家发展到6家。

二是政府主导,整合资源,让众多的贫困户参与,有较多较长期的获得感。上饶县贫困乡村和贫困户数量众多。郑坊镇9个村中有4个贫困村,全镇共有贫困户972户3513人。黑木耳种植是郑坊镇产业扶贫项目的主导产业。为方便种植和管理,节约运输成本,郑坊镇政府整合8个村的资源,吸纳264户贫困户参与,共同投资、集中建设一个木耳生产基地。合作方为浙江省龙泉市丽佳食用菌菌棒专业合作社,该社承诺“两统一定”,即统一标准、统一技术、以定价收购全部产品。黑木耳基地占地总面积70亩,种植规模35万棒,年产干木耳4.5万斤。木耳种植共可以采摘三季,整个木耳基地预计生产70万斤新鲜木耳。经过前期的精心管理和培育,目前基地的黑木耳长势喜人,从11月中旬开始,已经组织贫困户进行第一批采摘,大约可以收获30万斤新鲜木耳,已成功销售了2万余斤。预计带动全镇264户贫困户增收2000元。

三是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探索传统产业与扶贫工作的有效衔接。在发展新兴产业项目的同时,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发展扶贫产业,是一条低成本、快见效的途径。毛竹是彭家坞村的传统资源。在“十三五”脱贫攻坚中,彭家坞村充分利用本地毛竹资源优势,于2016年10月建成毛竹产业扶贫基地,总投资250万元,其中16户贫困户参与,以扶贫资金入股,年收益2000元左右。该基地是由本地企业富邦毛竹专业合作社牵头,合作社负责人徐冬莲从事毛竹加工行业十几年,是妇女创业的一个典型,被当地人亲切的称为“毛竹皇后”。

景德镇市浮梁县南溪村山多地少,有250亩竹林。村党支部、村委会邀请林业部门专家对竹林园艺进行设计,优化竹子品种布局,在竹笋食品、竹编工艺品上下功夫,努力走出一条竹业致富路。按每亩竹笋100公斤计算,全村竹笋年总产量达25吨。按照超市黄花笋食品每袋(250克包装)6至8元不等计算,仅这一项就有近百万元的年产值。如果做小竹笋榨菜,加之发展竹编产品,产值还更大。

    (三)产业扶贫资金发挥杠杆和支撑作用,惠及众多贫困农户。打赢脱贫攻坚战,发展扶贫产业,需要政策资金保障。两市通过向上争取、撬动金融资金、整合涉农资金、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着力解决钱从哪儿来的难题。各贫困县建立健全财政扶贫资金持续增长机制,加大专项扶贫资金投入,落实奖补资金、信贷资金、政府贴息和整合项目等各项扶持政策,并最大限度地向贫困村、贫困人口倾斜。近两年,上饶县共投入扶贫产业资金3.6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265个,惠及贫困群众4.8万余人。2015年,受益贫困人口人均增收4200元。2016年,上饶县将减贫2.5万人;2017年,全县将基本消除贫困现象,在江西省率先实现“脱贫摘帽”。

(四)积极探索抱团致富新模式,尝试合作社(能人)+村集体十贫困户的模式。在产业扶贫项目实施中,采取合作社(能人)+村集体+贫困户的模式,是一种抱团致富的新模式,可以让入社的贫困户共同获取收益,更具有安全感。

上饶县华坛山镇彭家坞村在产业扶贫中积极探索实行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的新办法,让贫困户长期增收行之有效。2016年3月,率先建成全县首家光伏扶贫电站,全村60户贫困户全覆盖参与。光伏扶贫电站项目装机容量312Kw,共计100个单元,总投资250万元。该电站以合作社牵头负责管理,采取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的模式,全村60户贫困户全部参与,每户为一个单元(40平方米电池主件,年发电量约3000度),每个单元投资2.5万元左右。合作社投资20个单元;村集体投资20个单元。在贫困户资金入股方面,采取扶持贷款+扶贫资金组成的模式。村委会为60户贫困户协调农信社每户贷款1万元,争取扶贫政策性资金1.5万元,共筹资150万元。通过8个月的运行,目前发电量达到24万度,按照1.35元/度的价格计算(上网价1元,省里补贴0.2元,市里补贴0.15元),每个贫困户在光伏发电项目上年增收4000元左右。该电站的建立,保障了贫困户长期收入来源,为全面脱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饶县华坛山镇彭家坞村在探索发展农村绿色经济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抱团致富的土地收益模式,2015年建成食用菌种植基地。该基地去年以种植黑木耳为主,采取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参与贫困户22户,种植菌棒5万只,销售收入11万元。基地以种植香菇为主,占地4亩,种植菌棒4万余只,2016年总投入16万元,涉及农户21户,其中贫困户16户。预计年产值达20万元,该基地从11月6日菌棒下田后,在短短的一个星期内就开始产菇,到11月20日止,已经出售湿香菇2600斤,烘干200斤。该基地的建成,不仅带动了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致富,同时,每年还可就地安排农闲季节(每年10月份至第二年4月份)用工200多人次,增加劳动收入。

(五)与电商连接,发挥“互联网+”优势。互联网时代,通过网络平台销售产品已成新常态。让扶贫产业产品畅销,多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发展电商产业应为应有之义。2016年,景德镇市扶贫办与市邮政分公司根据江西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电商脱贫工程的部署和要求,有效整合各方资源,联合推进“农村E邮精准脱贫工程”,在18个省级贫困村中建设18个“村邮乐购·农村E邮”精准脱贫站点。目前,正在开展选点建站以及人员培训工作。为切实让群众享受到互联网给人们带来的便捷,上饶县华坛山镇彭家坞村于2016年8月份建成电商脱贫村邮乐购站。该站点由村统一指导组建,站点的建成,极大方便了当地群众的购与销,以往群众自家产的土特产可以通过该站点销往全国各地,也可以购买到全国各地的东西,让周边群众真正享受到互联网时代给人们带来的便捷生活。该站点建成4个月来,对外销货量每个月都有递增,每月净收入1000元左右。

三、对我市扶贫工作的建议

当前,我市虽然已经消除了绝对贫困现象,但相对贫困人口脱贫任务还比较重,人均收入低于7000元的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有10.89万,其中,7.73万(71%)低收入人口是因病致贫、因残致贫,需要通过政策保障兜底实现脱贫;剩余的3.16万人具有一定劳动能力,主要是缺乏资金、缺少技能等因素致贫,是我们产业扶贫的重点。我市产业扶贫具有较为坚实的基础,市“三会”设立的老区扶贫基金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2016年,共投入2793.27万元,实施农业产业化扶贫项目716个,其中,贴息贷款882.5万元,贷款金额8468万元(含部分贴息),无偿资助1910.77万元;扶持贫困户35682户、贫困人口70377人,人均年增收入3241.77元;带动农民 139711户、389421人,人均年增收3425.72元。在产业扶贫中,各地涌现了一批典型。如,如皋市亚洪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养殖育肥羊3800余头,年产值近500万元、利润150万元以上。合作社重点帮扶的25户贫困户饲养山羊500多头,户均年增收万元以上。启东市恒富隆公司在“四青”作物基地开展良种扶贫试验,组织惠萍镇永胜村81个低收入户种植80多亩紫青玉米、48个低收入户种植160亩青毛豆,公司免费提供种子、技术指导、销售一条龙服务,签订保护价收购合同。2016年,129个低收入户共增收13万多元,户均1000多元。

下一步,我市深入推进产业扶贫,要充分借鉴景德镇、上饶两市经验和我市基层典型做法,重点把握四个方面:

(一)切实强化组织领导。要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战略位置,高度重视农村扶贫工作,切实提高对农村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建议各地党委、政府把农村产业扶贫工作提上议事日程,纳入综合考核,给予一定的权重并强化奖惩。各地各部门要通力协作、全力支持、抽调精干力量,积极推进相关工作。农口各部门要做好日常监督工作,明确责任分工、细化推进措施、强化工作落实,并将结果及时通报。

(二)因地制宜选准项目。把产业扶贫工作与各县(市)区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对接,纳入总盘子,争取得到更多的指导和支持。项目选择要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体现新发展理念,支持实施绿色生产方式、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双创”项目。要把有劳动力的建档立卡低收入户作为主要帮扶对象,根据当地资源禀赋条件,通过贴息贷款支持有劳动力的低收入户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传统手工业。要加快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拓宽电商扶贫渠道,发挥好扶贫产业产品销售平台作用。要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与低收入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对低收入农户增收的组织带动作用。要将产业扶贫与市级经济薄弱村项目建设结合起来,探索合作社(能人)+村集体+低收入户的新模式,通过财政支持一点、企业帮助一点、低收入农户筹集一点的方式,开展光伏发电等项目试点,帮助低收入户获得稳定的分红收入。

(三)加强政策资金支持。我市虽然是革命老区,但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一直以来都不是国家、省扶贫的重点地区,财政也没有专门安排产业扶贫资金。下一步,要充分发挥市老区扶贫基金的重要补充作用,弥补没有产业扶贫专项资金的缺憾,为全市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再建一条保障线。各级党委、政府要落实市委办公室《关于转发〈市老区开发促进会、扶贫开发协会、老区扶贫基金会2017年工作要点〉的通知》(通办﹝2017﹞24号)部署,持续加大资金注入力度,支持市老区扶贫基金做大盘子、扩大总量,特别是基金规模在1200万元以下的县(市)区要争取有较大突破。市老区扶贫基金会要围绕“十三五”期间全市扶贫基金总规模在“十二五”末基础上翻一番的目标,加大多方筹集力度,力争今年突破1亿元。要加强基金管理,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

(四)动员各方力量参与。建议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企业主导、效益推动、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多元联动的长效发展机制。学习泰州经验,建立老区扶贫志愿者队伍,进一步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吸引、凝聚到支持老区建设的行列中来,不断壮大支持老区脱贫攻坚力量。引导社会扶贫重心下移、到村到户,使所有低收入户都有党员干部或爱心人士结对帮扶。大力弘扬自力更生的精神,引导建档立卡低收入户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观念,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增收脱贫。市、县各级在安排企业发展奖补资金时,要优先支持参与扶贫的成效显著企业;对扶贫产业项目的建设,在规划、用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

 

[编辑:高锋]
南通日报社 2009-2010 版权所有 (C) 苏ICP备08106468号 苏新网备2010048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816 传真:0513-85118816 邮箱:zgnt@ntrb.com.cn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