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南通新闻 - 视频 - 乐活南通 - 娱乐 - - 互动 - 图片 - 小记 - 楼市 - 汽车 - 生活 - 专题 - 南通论坛 - 通网家园 - 数字报纸 - 手机报纸 - 设为首页
网站首页 老区新闻 扶贫开发 党的关怀 光荣历史 今日风采 组织机构 基金公示 调查研究 网站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 >> 正文  
苏四区专员公署专员季刚
2017-06-09 09:15:02     来源:      前往论坛讨论

季刚,字强成,季方弟,1893年出生于海门县悦来镇(现海门市悦来镇)一个农民家庭。他历经风雨人生。19岁参加北伐学生军,推翻封建帝制;在邓演达任所长的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和毛泽东在一起,为培养农运人才出力;入邓演达组建的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任职,与叶剑英一起赴广州讨蒋;参加“第三党”同周恩来一起在武汉军政部,积极宣传抗日;抗战中回家乡南通任苏四区专员公署专员兼海门抗日民主政府首任县长,后辞职赴金坛、江西办农场。

相传季刚的高祖季力行,自崇明岛上用一根扁担挑两筐行李移到海门,垦种新围海滩沙田百亩,以勤劳俭约致富,造了一所瓦屋20余间的巨宅。季刚的曾祖已能读书守富生活,及季刚祖父则因不治理家人生产,又染上吸食鸦片的恶习,至将房屋田产典售几空,另筑茅屋3间于原有之巨宅旁(即季刚的诞生之地),由季刚的祖母与父母耕织度日,勉强可自给。季刚兄弟4人,老大季方(正成),老二季元(德成),季刚是老三,还有一个弟弟季直(毅成)。季刚8岁时,他二叔去世。二叔无嗣,季刚过继给二叔。季刚的父亲不仅种田还和他三叔一起在三阳镇做些零收整卖的粮食生意。由于季刚的二叔欠债较多,季刚的父亲不得不将悦来镇上原来的十几亩地卖了还债,举家迁往三阳镇黑沙泓(今三阳镇永平村)季刚的二叔家。

参加北伐学生军

由于季家的油坊倒闭,季刚的祖父又染上鸦片,季家兄弟4个不得不自谋出路。先是老大季方应征入南洋新军,后考上陆军小学;老二季元离家去海门县城上了海门简师(一种短期师资训练班),毕业后在家教书;老四季直在季方的帮助下,进海门中学读书。季刚则先投考南京水师未取,即在1911年到南京银行专修科学习,1912年初,季刚参加沪军北伐先锋队学生军,任工程营排长。南北议和后复员。1913年到1917年,在南通代用师范学习,毕业后赴甘肃省立第三师范、南通代用师范任教。后去冯玉祥所办的绥远实业所当技术员,从事领导垦荒事业。

在邓演达任所长的武汉农习所和毛泽东共事

1924年,国共合作,孙中山为积蓄革命力量,培养人才,和共产党人一起创办了黄埔军校和农民运动讲习所(简称农习所)。其时,季刚的兄长季方已是黄埔军校少校特别官佐,在邓演达的训练部办公室处理日常工作。季刚在季方的介绍下经邓演达安排,1927年去了武汉中国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武汉中央农民讲习所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倡议创办并主持的一所培养全国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它隶属于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地址在武昌,学制4个月。该所实行委员制,常务委员是邓演达、毛泽东、陈克文,邓演达任所长,毛泽东任副所长并主持日常工作。季刚在农习所里任总务主任。1927年3月7日,农讲所正式上课,学生来自全国17个省,共800余人。毕业后大多数学生被委任为农民协会特派员,深入农村开展农民运动。在这里季刚和许多著名的共产党人、国民党左派和知名人士如瞿秋白、李立三、恽代英、彭湃、方志敏李汉俊、李达等在一起,深受他们的影响,对他以后的思想和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入邓演达组建的武汉黄埔分校与叶剑英共讨蒋

1927年,邓演达组建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季刚则转至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部任总务科长、秘书科长等职。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是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即黄埔学校)的分校,虽然在形式上是国共合作的学校,但负实际责任的却是中国共产党著名政治活动家恽代英,开国元帅陈毅和徐向前曾在该校工作,先后培养开国大将罗瑞卿、许光达,开国上将张宗逊、杨至成、陈伯钧等100多位开国将军和省部级领导。所以,军校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革命武装力量。

蒋介石“四一二”政变后,群众的反蒋情绪非常高昂,武汉国民党政府为了顺应民意作出出兵东下反蒋的决定。1927年7月下旬,第二方面军指挥官张发奎收容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部分学生,编为第二方面军军官教导团,发动“东征讨蒋”。8月8日,第二方面军军官教导团改名“第四方面军军官教导团”,团长由第四军的参谋长叶剑英兼任。季刚随部队到广州,是年12月季刚任广州教导团秘书科长,该团由叶剑英率领在广州起义。广州起义失败后,叶剑英转往香港。季刚也与其兄季方失去联系。

参加“第三党”和周恩来一起,奔赴抗日前线

1929年,季刚由邓演达介绍赴常州通成纱厂任总务科长,后调至该厂驻宁办事处任经理,在邓演达的影响下,参加并掩护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农工民主党前身)的活动。1931年,邓演达被蒋介石暗杀后,季强离开南京,返回南通,任驻通的十八军所属工厂总务科长。1936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拓植科学习。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季刚毅然回国,参加抗日斗争,在国民党第三战区前敌指挥部战地服务团第一队任副队长,辗转桂林、贵阳、南京、武汉等地,进行抗日宣传活动。

1938年初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在武汉成立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该部成立之初,组成人员除国民党各派系人物外,还有共产党领导下的进步人士参加。当时陈诚任政治部部长,周恩来任副部长,季刚任总务厅股长。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后迁移重庆。1939年初季刚抵达重庆后,以秘书处科员名义调南温泉党政训练团受训,一个月结业后以秘书处科员名义由香港经沪到达苏北视察国民党军队军风纪律。季刚在视察期间,看到苏北军政人员虽处在沦陷和半沦陷之敌后地区,但犹文恬武嬉,不贪污腐化者,实为少数。尤其令人发指的是驻军张能忍竟将积极抗战青年瞿犊、王进2人视共产党员而加以诱杀。季刚除向内部呈报外,还向当时的江苏省省政府主席韩德勤提出质问,并以“整军肃纪”向他提出建议。为开展敌后工作,季刚决定视察任务完毕就回苏北实地抗战。1939年,其兄季方接受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党政委员会指导员少将衔,从重庆赴苏北途中在沪被法国捕房扣押,后引渡香港。季刚为此往返于沪港之间,得杜月笙支持,使季方安全脱险。

任苏四区专员兼海门县长

1939年秋季刚回重庆汇报完工作后,于1940年初邀战地服务队中被排济的共产党员林英及准备与敌人近战的技击教练员2人,一起由重庆返回苏北。

1940年春新四军东进苏北。原海门县长郑俊兼仓皇出逃。1940年4月,民国江苏省省长韩德勤委任季刚为海门县长。季刚到任时除接有“海门县政府印”一枚外,别无档案、枪支等物。县政府在一无所有的条件下草创,薪薄且无可靠的武装保障。一个月后初具规模。设有秘书处、财务科、教育科、总务科、文印室、警卫排等部门。由于经费十分困难,先向商号借贷,后设税所,籍以开支和归偿;曾印发“海门流通券”,其实质是县债。县政府驻地江家镇,辖境位于下三和镇以东地区,计5个区。下三和以西为敌、伪、匪占领区和游击区。

季刚在新四军东进前提出“政教合一”的施政方针。“政”指政权,政权只能是民主的,而不是专制的,即民主政权;“教”指教育,要加强对民众的教育,使民众对民主政权有所认识,从而拥护民主政权。这二者结合在一起,谓之“政教合一”。

 1940年10月,黄桥决战后,新四军东进海启。当获悉新四军三纵五团即将进入海门境内时,县长季刚即以主持孙中山纪念会的名义,在江家镇把县府各科官员与各区行政长官共100余人集中在三益中学操场上,公开声明与共产党合作。会后,县政府组织人力,书写标语,在街头张贴,做好准备,迎接新四军东进

同年11月,季方在掘港召开通如海启各队层人士代表会议,通过《告苏四区民众书》,并按照三三制原则,确定各县抗日民主政府人选。季刚出任江苏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兼海门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往返于四专署所在地掘港与海门县政府所在地江家镇之间。此时,季刚的政治倾向更趋明朗。在他的报告中常提及“拥护共产党、拥护民主政府,坚持执行共产党方针政策”之类的话。

   季刚担任专员兼海门县长,一改过去县太爷作威作福,搜括民脂民膏的陋习。他清正廉洁,平易近人,没有官架子;他加强社会治安,减轻人民负担,使各行各业得以复苏;他重视教育事业,除举办小学教师培训班外,还建立战地中学;他成立戒烟所,严禁吸毒、贩毒,一次就拘留烟犯800余人;他委托林英组织海门暑期服务团,并任命其为总干事,把能海联中(能仁、海霞联合中学)、海门中学、三益中学的数十名学生集中起来训练一个星期,讲解《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学唱抗日歌曲,深受学生们的欢迎;他还组建了由张拱北任大队长、盛竹平任参谋的县委常备大队。总之,季刚任职期间,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宣传抗日,严禁吸毒,重视教育,为政清廉,做了一些对人民有益的工作。

辞职赴金坛、江西办农场

1941年8月,日伪军连续进行大扫荡。胁于斗争的尖锐残酷,同他一起回海门的林英牺牲于江家镇,二女儿季慧在盐城秦南仓遇难,加上当时县政府内人事纠葛,和中共党员秘书范醒之关系不和,专署经费停发等原因,季刚在1941年秋向陈毅军长提出辞职后,离开抗日根据地,只身赴上海。季刚离开海门后,季方及中共组织多次做工作,劝其回来。尤其是1941年底由四地委书记向明、四专署主任秘书窦上敬和季刚的儿子季立一起亲自到上海季刚住处,做季刚的工作,但季刚还是不愿再回到革命队伍。

季刚在上海因日伪到处搜捕且又无生活来源,加之季刚在日本学习过农业,就先与茅山地区南洋归侨纪振纲一起在金坛办茅麓农场,从事植茶业。日寇占领租界后,茅麓农场的资金被日寇冻结,季刚离开了茅麓农场。日本投降后,通过黄维的关系(黄维当时是国民党兵团司令),在江西贵溪上清镇筹建上清农场,季刚任技术员并管理农场。1950年,上清农场由人民政府接管,季刚离开农场赴京在女儿季丰处居住。解放后,在党和领导的关怀下,季刚重回革命大家庭。1953年,由茅珵介绍赴大连海运学院任总务处副主任,不久退职,转任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此后一直居住在苏州,直到1971年病逝。                      (海门市委党史办副主任  陶建明)

参考资料:

1、《海门市志》

2、盛竹平《我所了解的季强成》

3、季刚写给周恩来的一封信(草稿)

4、季立(季刚的儿子)写给海门县党史办的季刚生平材料

5、季明《父言录》

6、沈其俊《往事回忆》

7、茅苓给海门县党史办关于季强的生平材料

通联:海门市委党史办    陶建明         电话:13962970186

邮箱:tjmhmjsga@163.com                  0513- 82183303

地址:江苏海门北京中路600号行政中心1323

[编辑:高锋]
上一篇:江海农王——海门首任县委书记沈惠农下一篇:通崇海启抗日英雄——瞿犊
南通日报社 2009-2010 版权所有 (C) 苏ICP备08106468号 苏新网备2010048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816 传真:0513-85118816 邮箱:zgnt@ntrb.com.cn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