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南通新闻 - 视频 - 乐活南通 - 娱乐 - - 互动 - 图片 - 小记 - 楼市 - 汽车 - 生活 - 专题 - 南通论坛 - 通网家园 - 数字报纸 - 手机报纸 - 设为首页
网站首页 老区新闻 扶贫开发 党的关怀 光荣历史 今日风采 组织机构 基金公示 调查研究 网站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 调查研究>> >> 正文  
通州老区 增刊1期(总434期)
2017-08-28 09:04:35     来源:      前往论坛讨论

 

南通市通州区老区开               新内准字010号

南通市通州区

南通市老区扶贫基金会通州办事处             2017 年8月16日

 

 

  

  

 

撸起袖子加油干                          

紧紧依靠群众 密切联系群众             丁雪冬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郁晓燕

“嫁”到徐庄  融入农村                   

读《民政明白人,群众的贴心人》有感    王灿均

守护初心 逐梦前行                       

“绣花”功夫 求民富村强             李希熙

扎根基层做贡献 不负青春好年华         顾倩雯

“四个精准”绣出花团锦簇                 

 

 

 

撸起袖子加油干

 

从大学毕业来到二甲镇余北居工作,一转眼,已是第7个年头了。从一名大学生成长为村里的党总支书记,对我而言不仅是身份的转换,更多的是责任与挑战。农村工作琐碎、繁杂,我每天面对的是最基层的老百姓,而我的责任也正是服务好村民,建设好余北居。7年来,我也曾迷茫过,也曾失落过,每每这时,我的良师益友《大江南北》总能为我指明方向,让我在现实和历史的交汇中汲取正能量,不断明确职责,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在农村这片热土上谱写青春。

最近读到2017年第8期《撸起袖子 决不是做做样子》这篇文章,我感触颇深。文中提到:有些人撸起袖子只是做个样子,表明一下姿态而已,这些人在行动上表现为简单地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而没有真正把上级精神和本地实际结合起来加油干,甚至消极推诿。有些干部过多计较个人得失,错误地认为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无错;对有风险的事不敢干,有难度的事不愿干,没有先例的事不肯干;遇到矛盾绕道走,碰到问题不敢抓,面对风险不敢闯。

这种光说不练的庸政懒政怠政现象,在村干部队伍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号召全国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这是对我们的希望,也是鞭策。对我来说,这句简单的话,却很有深意,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认为这句话的关键就在“撸起袖子”。“撸起袖子”,有两层含义,一是表示决心,要真的干;二是摆明态度,要和人民群众一起干,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作为一名村支部书记,我会积极做好示范带头作用,带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丰富理论知识;带头转变工作作风,做到勤、廉、实;带头“撸起袖子加油干”,以实干赢得民心。联系到我居现阶段的难点工作,我们居委一班人秉持公心,凝心聚力,迎难而上,敢动真碰硬。面对长期拖欠土地租金的承租人,我们一次次上门做工作,利用法律武器,维护我居村民的合法权益;搁置6年的失地农民安置工作,我们谨慎地制定方案,多次到村民组开现场会,做到矛盾最小化,村民利益最大化。

今年的62日,二甲镇四叶草志愿者协会正式成立,我荣幸地成为协会的会长。协会的logo为四叶草形状,四片叶子分别代表希望、信心、爱和幸运,叶片化作爱心,七彩代表各行各界的志愿者,爱心汇聚、同心同力,为更多的人提供关怀和帮助。68日下午,二甲镇四叶草志愿者协会打造的第一个品牌“微笑基金”正式启动。“微笑基金”致力于对二甲镇18周岁以下孤儿以及父母无能力抚养的孩童进行中长期帮扶,让孩子能微笑着学习、生活、成长。当天,首批3名孩童得到帮扶。二甲镇四叶草志愿者协会虽成立不久,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四叶草协会的志愿者们将以“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劲头,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解放思想、开拓思路,汇聚民间爱心力量,为公益事业无私奉献,全力打造志愿服务品牌,积极传递二甲正能量,用行动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暖流,去感染更多的人,去温暖更多的人!

无论是作为奋斗在农村基层一线的村干部,还是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志愿者,我们都要发扬“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增强干事创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释放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使勤勉尽责干事创业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

撸起袖子,决不是做做样子,而是表明决心,表明态度。加油干,以实干推动发展,以实干赢得未来。

     (二甲镇余北社区党总支书记 大学生村官  华)

 

紧紧依靠群众 贴心服务群众

 

我在农村工作已有7年了,现任二甲镇三甲居党总支书记。在忙碌之余,阅读“红色期刊”也是我工作的一部分。

近期读到《大江南北》杂志2017年第6期,“老百姓是天”的短文,讲的是3年前,李克强总理到陕西金坡村留守儿童杨康家看望,小女孩在电话中告诉在外打工的父亲,说“家里来了大人物”,李总理听了高兴地笑了,他认真地说:“老百姓是天,人民群众是我们心中的大人物”,李克强总理的话深深打动了我,给了我很多启示,无论做什么事,必须紧紧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如果脱离了人民群众将一事无成。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确定的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三大作风之一。邓小平同志指出,“我认为,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

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村官,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我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坚持学习谢觉哉同志的先进事迹,使我明白了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我不再一味的坐在办公室等着群众来找我,而是主动到农户家,到田间地头,与农户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困难,及时为他们解决有关问题。在平时的交谈中,我了解到我门村有十几户农户还未领到土地证,群众反映的问题无小事。根据他们所说的情况,我及时到相关部门查询资料,与村干部配合,为其重新补齐材料,解决了困扰他们多年的问题。补办手续的村民看到我这样关心他们从心底里表示感谢,群众对居委的其它工作也表示了支持,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

在建设新农村这条任重而道远的道路上,通过和群众零距离的接触,我更加明白“人民群众是天”的深刻含义。只有依靠群众,联系群众,立足岗位,把村民当作自己的亲人,把百姓的事作为自已的事情,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才能真正做到为民服务。农村确是一个大舞台,每天都有不同的角色演绎着不同的故事。不时有些农户向我反映他们的水稻、油菜受损了,希望能得到赔偿,但是当我到村里查阅农业保险的资料时,发现部分农户当初并没有投保。对他们的要求我很同情且又不好解决,但我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能向上级虚报数字,我向群众耐心解释,告诉他们政策,希望他们能够理解,并告诉他们以后应该防范于未然,应该及时投保,群众也表示灾不可测,以后一定要做好农业保险。农村工作纷繁复杂,隔三差五就有农户向我反映各种不同的问题,灌溉渠不通了、道路难走了、纠纷出现了等等,每天我都在村部、农户、家里这三个地方来回奔波着,从不大适应到比较适应,每每看到一件件事情解决后,群众脸上露出的欣慰笑容,那种不言而喻的喜悦油然而生。

《大江南北》增强了我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鞭策我在自己的岗位上应该不惧工作的繁琐,不惧生活的艰辛,不嫌百姓絮叨的话语,敢于直面工作挑战和生活压力,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坚守责任,默默奉献,这份杂志给我的不仅是对历史的了解,更是把收到的教育转化为工作中勇往直前的动力,督促我在工作中争先创优,不断进步。

                    (二甲镇三甲居党总支书记 大学生村官 丁雪冬)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铁军》是一本红色期刊,它是一本宣传新四军的权威期刊、传播核心价值观的主流媒体,它每一期的每个栏目都精心编辑,让读者受益匪浅。2017年第5期的《主动创新做好三件事》一文,让我深受启发,让我深深感受到创新的力量。

  文章的作者是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南闸镇老促会会长姜培民,正因为他做事主动创新,才能把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老促会的主要工作是面向“三农”,在服务“三农”工作中,他没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做表面文章。他改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新模式,服务“三农”,根本在于提高农民的收入,让农民自身造血,把他们改造成新型的职业农民。他组织人员成立经济合作社,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把农村经济合作社作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主要载体,土地流转率、职业农民的数量不断提高,从而合作社的经济也壮大了,社员的收入也不断提高。这一系列工作创新,让群众得到了实惠,老促会的工作也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和群众的赞扬。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五四青年节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谈话时引用了一句《大学》中的名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这句话从动态角度来强调不断革新。“创新”一词即滥觞于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是比较强调创新的,要求人们以一种革新的姿态,适应并推动社会发展,而不能因循守旧,阻挡历史前进的步伐。

  郑板桥是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他自幼爱好书法,立志掌握古今书法大家的要旨。他勤学苦练,开始时只是反复临摹名家字帖,进步不大,深感苦恼。后来,有次练书法入了神,他竟在妻子的背上画来画去。妻子问他这是干什么,他说是在练字。他妻子奇怪道:“人各有一体,你老在别人的体上纠结什么?”郑板桥听后,猛然醒悟到:书法贵在独创,自成一体,老是临摹别人的字帖,怎么行呢!从此以后,他力求创新,摸索着把画竹的技巧渗在书法艺术中,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板桥体。正是因为他的力求创新,才有了今天的板桥体。

     同样正因为创新精神,我们二甲镇的“五位一体”党建惠民联动工作体系一直得到各界的肯定,创新了党建服务新模式。在这条党建“知心链”上,镇党委占据“五位”的龙头,除指导工作体系正常运转外,还通过政府提供财力、物力保障。向下依次延伸的组织是村党总支、二级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这“五位”各司其职,环环相扣,在惠民服务的同时,化解群众“心结”,得到群众肯定。

  作为广大青年的我们,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要在农村有所作为,应该走在创新创造的前列。要勇于创新,要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把创新精神运用到建设新农村的各项工作中去,用求真务实工作的态度,不屈不挠的坚定意志,敢于探索的时代勇气,坚定不移的将创新进行下去,并取得好的成效!

(二甲镇六甲镇村党总支副书记 大学生村官 郁晓燕)

 

 

“嫁”到徐庄 融入农村

 

大江南北杂志一篇《夯实“不忘初心”》的文章深深触动了我,2006年秋天,作为城里人的我嫁给了身处农村的丈夫;2008年的秋天,我又一次“嫁”到了农村——通过选聘,来到了通州区兴仁镇徐庄村任职。一晃九年过去了,当初扎根农村的那份初心始终没变,通过工作和学习也使我真正体会到在农村的苦与乐。

“嫁”到农村手脚要勤。农村对于我这样在城里长大的大学生来讲一开始还是相当的陌生。初来乍到,连村民的名儿都叫不上,任何工作都无从谈起。走家访户就成了我首先要做的事情,和大家拉拉家常,走到哪熟悉到哪,多走走多看看多记记,好脑袋比不上烂笔头,熟悉了村情、民情,对我的工作帮助很大。当然来到了农村肯定离不开土地,离不开庄稼。当我第一次来到田间地头,第一反应就是傻眼。连青菜、洋芋都不知道怎么种,更别说什么科学种植、规模生产了,下地要比“下海”难啊。没办法,要想干好“村官”,就只能从大学生变成小学生,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只有爱上土地才能管好土地。虽然这让自己吃了不少苦,皮肤也被风吹粗糙了,但挺幸福的,因为有政府的支持,有村民的爱护,不好好干都不好意思。手脚勤快才能带来新知识、新感受,才能更好地融入到农村、农民之中。

“嫁”到农村头脑要动。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讲更加适用。在老乡堆里工作生活,要想对村里的大事小事做到对症下药还真不易。在处理问题的时候,经常会被骂了个狗血喷头,可这骂也算没白挨,我从中明白一个道理,国家的好政策,还需要在情况各异的村民身上找到一个平衡点,耐心细致地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仅凭高谈阔论、指手划脚肯定没戏。现在的村干部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村里的事件件都能娓娓道来掂得起,放得下,他们教给我的秘诀只有一个:老百姓最朴实,只要多从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多换位思考,做些切合农民实际的事情,他们就会掏心窝子地对你好。说实话,之前总觉得农村工作没什么难的,干了才知道这农村工作其实包含极大的复杂性、矛盾性。农村又是民情民意的第一线,有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却影响到政策的落实,村民的冷暖。所以,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首先要沉下心来,头脑多动,好好学习国家有关三农方面的政策、方针,吃透村情民情,这样才能联系实际开展好各项工作。

“嫁”到农村心胸要宽。当我们响应国家的号召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的时候,当我们在田间地头和农民朋友们拉家常、话里短的时候,当我们为了化解村民间的矛盾面对横飞的唾沫星的时候……我的耳边始终有一句话在提醒自己:心胸要宽!当然这并不意味这没有理想,没有抱负,没有奋斗的目标。所谓在于能忘了自己的大学生身份,甘于在这平常但又充满挑战的岗位上踏实工作,虚心学习,勇于奉献;在于当我们面对物质世界的各种诱惑的时候,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与农民朋友们一起奋斗,建设更美好、更小康的家园,虽然,我无意往圣人方向生拉硬靠,但是,普通人的生活也可以变得不同凡响——也许这种不同凡响不一定或者不完全或者根本就不与荣华富贵相挂钩……

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既然选择了扎根农村,我们就应该自己问问自己,我是不是真的做到了问心无愧?我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满意吗?“嫁”到农村,不忘初心,不管何事,只要将自己的得失在乎的少一点,村里的发展、村民的利益在乎的多一点,才能心胸开阔,立足现在,展望将来。

         (兴仁镇徐庄村党总支副书记 大学生村官 娟)

 

读《民政明白人,群众的贴心人》有感

 

在《中国老区建设》2017年第7期上,我读到了一篇题为《民政明白人,群众的贴心人》的文章,让我深有感触。

因为本人目前在韩家坝村的分工就包括民政工作这一块,对于民政工作的认识和体会也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

一开始的时候,我认为民政工作就是是发发福利,就是对社会孤、老、残、幼、病等困难户“发钱救济”,“民政民政,过年慰问,发发钱,拜拜年”。所以,这个工作应该是一个香馍馍。那个时候,我为各种类型的困难群众做申请材料,群众们总是对我感谢不已,这让我暗暗自得。

随着工作的日渐深入,我的任务不再仅限于做台账资料。在2016年9月的时候,我们村有一户家庭申请低保,这一次初审工作也由我负责。在家访过程中,我了解到这一户有4个人,户主年过60,无一技之长,只能打打零工;配偶脑中风且有精神二级残疾;两个女儿是双胞胎,刚刚成年,但大女儿也有精神二级残疾,住在医院接受治疗;小女儿刚刚在纺织厂找了一份工作,还未转正。

我感到汗颜,村里还有这样的困难群众得不到救助,难道不是自己工作的缺失吗?!我把这些情况如实反映到申请材料里,积极协调低保审批的各项流程,最终这一户在2016年11月顺利进入低保,受到群众好评。就像《民政明白人,群众的贴心人》这篇文章里所说的,“把民政明白人推上民政工作的第一线,让他们由‘观众’变成‘演员’,真正成为民众的贴心人……解决了民政工作‘累在基层、急在县局’的问题。”我开始懂得,做民政工作要真正深入基层,真正了解群众的困难,才能更好地了解群众的诉求、意见、要求和提出的建议。

如果说人们对民政工作的普遍认识是一份扶危济困的善人工作,在负责民政这块工作两年后,我已经知道,民政明白人还要适时地做“恶人”。

举例来说,低保救助是一项动态管理的工作,有些群众一时遭遇困难被列入低保(这种情况常见于,家中主要劳动力因病因残无法工作,而家中还有年幼儿女未成年),但根据情况的变化(比如儿女长大,有了工作),我们也要根据政策把这些对象清退出去。这时候,无疑就要民政明白人做“恶人”。我们村就有一户这样的低保家庭,户主患有尿毒症,配偶一个人供养两个儿子上学,十分困难,当初就被列入了低保户。但过了这么些年之后,这户的两个儿子相继长大,有了工作,家庭经济已经脱离了困境。我们在低保清查工作中发现了这样的新情况,在向上级民政部门报告的同时,也把相关政策向这户人家进行解释,得到了他们的谅解,顺利完成清退,在群众中收到了较好的评价。

就像《民政明白人,群众的贴心人》这篇文章里所说的,“……能说出道理来,加之一贯公正无私,村民就信任他。”这让我深有感触,只要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办事,只要本着一份公心做事,这样的“恶”其实是更高层次的善,能够让更大范围的群众感受到民政工作的公平、公正,这样我们才能树立起威信,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才能把其他工作做好。

当然了,民政工作包括的内容远远不止这些,它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涉及到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基层建设等广泛的内容。民政是为民之政,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方面,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随着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加强,民政工作的内涵越来越丰富,任务越来越繁重,地位越来越重要。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一定会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形势下民政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民政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我所从事的工作,每天接触老百姓,是服务群众的窗口,十分敏感,政策性很强。毫不夸张地说,个人政策水平和个人素质的高低、服务态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村委会在群众中的形象。我将进一步加强对民政业务知识的了解、认识和学习,增强工作积极性,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树立自身良好形象,做一个受到群众认可的民政明白人。

  (兴仁镇韩家坝村  党总支副书记 大学生村官 王灿均)

 

守护初心 逐梦前行

 

柴静在《看见》中说过一句经典的话,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我们当初为什么出发。保持初心,就是要时刻反省自己,学会吾日三省吾身,做到坚持不懈,保持善始善终。

翻阅《大江南北》杂志2016年第12期,读到黄俭老先生的一篇文章《夯实“不忘初心”》。文章阐释了什么是初心,讲述了在党史军史中,在最耀眼的长征史中,共产党人的初心。勉励年轻人要常思党史军史,常思建国之艰,夯实“不忘初心”。老同志在晚年仍坚守政治灵魂,做力所能及的事,笑迎壮美晚霞。他的坚持和坚守深深感染着我。迟暮之年尚能坚守初心,作为青年人,我们更应该牢记初心、忠于初心、守住初心。

守护初心,有信仰。“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是战争年代对信仰的坚守;“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信仰的传承。党的发展历程中,无数革命先烈、英模人物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传承下红色基因。在他们身上,我们能够穿越时空的阻碍,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气场,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这就是我们需要赓续的红色血脉。我们要汲取红色基因的力量,激励我们坚定信仰,在基层践行自己最初的入职誓言。

守护初心,有节气。在当前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下,我们要有几分“不忘初心”的定力和节气。常问自己“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我们要读懂、读透党内法规,弄清道德底线、划清雷池界限;另一方面见贤思齐,常交益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身在农村最基层,要学会通过交益友来充实自己,与益友相互勉励,共同清除思想上的灰尘。

守护初心,有情怀。“一条毛巾、一双解放鞋、一双雨鞋、一顶草帽”,是老一辈先烈留在人民群众心中最生动的形象。我们大学生村官,谈不上什么职位,但我们作为离群众最近的“党的形象代言人”,更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我们有干事创业的激情,但少的是与老百姓之间的真感情。我们有专业的理论,但缺的是“接地气”的基层经验。因此我们深入到群众中去,讲老百姓听得懂的话,干老百姓看得明的事,打破心与心的围墙,架起心与心的桥梁,要有甘为孺子牛的公仆情怀。

守护初心,有担当。爱民就要有着“若金,用汝作砺;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的担当。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们的担当和责任,就是对搞好农村事业的忠诚和信守,是尽自己最大努力,来完成好新形势下的新农村建设任务。我们的担当,是狂风暴雨中心系住房危险的困难群众,及时组织群众撤离,疏通排水通道,排涝防洪;是炎炎烈日下奔走在田间地头,向村民宣传政策,为村民解决问题;是经济发展中甩开膀子,带领群众敢拼敢干;是倾心公益事业,改善公用设施,是硬化村级道路、安装路灯、改善农田浇灌设施;是为百姓服务的贴心,对弱势群体的关心,解决村民问题时的细致耐心;利益面前不为所惑,坚定不动摇的决心……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总书记强调的这八个字,言简意赅,贯穿了历史,现实和未来,铭记于心。在追寻梦想的征程中,我们要经常回头望一下自己的来路,回忆起当初为什么启程;经常让自己回到起点,给自己鼓足从头开始的勇气,经常纯净自己的内心,给自己一双澄澈的眼睛。不忘初心,守护初心,我们才会找对人生的方向,才会坚定我们的追求,抵达自己的初衷。

(兴仁镇温桥村党总支副书记、村委会主任 大学生村官 玉)

 

“绣花”功夫 求民富村强

 

最近阅读了2017年《大江南北》第5期。卷首语《精准扶贫,须下“绣花”功夫》就深深吸引了我。今年3月在京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扶贫攻坚是代表委员最热议的话题之一。这项“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任务,既是沉甸甸的,又是充满希望的。

“当前脱贫工作,关键要精准发力,向基层聚焦聚力,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今年38日上午,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对于扶贫工作做了形象的描述。这句话汇集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的关心关注,总书记把脱贫攻坚和精细农业生动形象地比喻成“绣花”,是对当前扶贫工作的希望和要求,如何练就“绣花”功夫,用敏锐的“眼力”、独到的“手法”、精准的“针法”,绣出脱贫攻坚的“花团锦簇”。

江苏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也明确提出“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发展方略。这个方略浓缩为“两聚一高”四个字,成为江苏未来五年的发展取向、工作导向和奋斗指向。江苏省委书记李强说:“聚力创新,大势使然;聚焦富民,民心所盼。这是我们最应干、能够干、必须干好的事情,也是我们今后五年要打赢的主攻仗。

作为农村,与群众福祉关系最为密切。更应该响应中央和省委的号召,积极投入高水平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第一线。用不断创新的进取之心,锲而不舍的细致耐心,下足“绣花功夫”,谋求民富村强。

我所处的先锋街道花园村党总支注重党建引领村庄建设,以“微治理”的模式从细微处着力,带动富民强村,成本低,见效快,取得了良好成果,先后被《人民日报论坛》、《扬子晚报》等媒体报道,获得“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江苏省卫生村”等荣誉称号。

花园村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稀缺,人均耕地不足0.5亩,又没有绿水青山,不能依靠生态资源致富。花园村的企业和村民积极解放思想,利用党员干部带头等方式,大胆尝试,依靠区位优势发展色织产业,用“微组织”扩大产业优势,带动村民致富。成立“花园村公会联合会”、“花园村色织产业联盟”,发挥组织力量,资源共享,以老带新,形成了染色、脱浆、纺织、整理集群的色织一条龙产业格局,建成了150亩地的工业产业园区。到2016年,花园村规模以上企业5家,私营企业45 ,工商个体户200余家,全村80%的人员从事色织行业,年工业销售额达到5至6亿元,年税金1500余万元,全村人均年收入保守统计达到4万余元。

人均收入上来之后,就要考虑特困人群的福利,我们打造“微平台”实现精准扶贫,致富成果共享。一方面是建设“富民平台”,按照“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要求,不断丰富服务载体、拓宽服务领域,为群众提供适销对路、精准贴心的服务,以富民吸引群众。花园村36%的村民因拆迁集中居住,最迫切的需求就是找到“新饭碗”。为此,我们聚焦失地农民就业短板,实施“家门口饭碗工程”,通过村党组织牵头、党员能手领办、失地农民参与,无偿为群众提供技能培训、手工加工等服务,帮助35名失地农民和我村精准扶贫对象解决“饭碗”问题,每月人均增收1000余元。成立花园村“爱心加工坊”,为全村23名残疾人提供辅助性就业,带动他们共同走上致富之路。下一步我们要不断扩大“爱心加工坊“的辐射范围,为更多的失地农民提供就业。二是搭建“爱心平台”。重点关注辖区弱势群体,村党员干部带头与13户特困家庭、2名贫困母亲和4名困难学生结成帮扶对子。2013年,发动本村11家爱心企业捐款成立“尊老助困爱心基金”,至今共募集善款115万余元, 用于年底发放70岁以上老人“欢喜钱”和帮扶困难家庭。设立“爱心慈善超市”,接受爱心村民捐赠物品586件,困难群体领取衣物424件,形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浓厚氛围。针对很多农户因病致贫的状况,我们计划搭建村级“大病救助共享平台”,现已形成集资和救助方案,平台上线后,村民将享受村级大病救助,公摊大病风险,避免出现“一人患病,拖垮一家”的因病致穷现象。

我辈大学生村官作为注入农村的新兴力量,在农村的舞台上更应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我们要胸怀远大作为,将自己投身富民强村,高水平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

        (先锋街道花园村团支书 大学生村官 李希熙)

 

扎根基层做贡献 不负青春好年华

 

   每当收到红色期刊《大江南北》,不论工作有多忙,总要挤出时间把文章一篇篇看过去,工作三年,随手翻阅它已变成了我工作之余的习惯。《大江南北》成了激励我扎根基层,做好农村工作的精神食粮。前段时间阅读第5期,读到一篇名为《时代需要扎根基层的党员干部》的文章,文章介绍了党员干部孙凤鸣扎根西藏24年,资助西藏孤儿,服务高原人民的事迹,文章提出基层群众、特别是农民,期待涌现出更多心系群众、扎根基层,扎实工作、带民创业致富,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干出业绩的党员干部来。到村工作快3年的时间,下面结合个人的工作体会谈谈对这篇文章的看法和感受。

踏实工作,在点滴之中奉献青春。扎根基层注定是一段艰辛的旅途,众所周知,村里的工作琐碎、繁重、枯燥、单调,很多时候磨掉的不仅是锐气,更多的是朝气,在这段过程中,我有过困惑,也有过迷茫。基层工作3年来,从理论到实际,从理解水平到沟通能力,从一个初出茅庐、纸上谈兵的毕业生到一个敢说敢干的村干部,面对纷繁复杂的基层工作,我努力地调试着自己,坚持吃苦耐劳、埋头实干,努力学会独当一面,沟通协调。在服务基层的大熔炉里,我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今年7月,根据上级组织的安排,将我从秦家埭村调到了周圩村。不一样的工作平台,面对的老百姓却是差不多的。走入农户家里,深入田间地头,增进与老百姓的感情,把光和热洒在基层的土地和群众的心中,把政府的利民惠民之声传到群众的的耳中。面对听力不好的老人,我可以不顾形象,连比带划不厌其烦地为他解释直到老人点头。做好点滴小事,心系群众,用细微之举服务群众。

绽放风采,在平凡之处奋斗不止。即使是微小的萤火虫,也有自己的光亮,也能照亮这世界一隅。扎根基层这3年,我无怨无悔,我始终相信,这份工作平凡但不平庸,平凡的岗位才最容易做出成绩。有人觉得基层太过于渺小,这份工作平淡无奇。但是,这里却承载着老百姓最朴实、最本真的愿望和诉求。它可能是办理证明时顺利盖上那个公章,农闲时家门口的惠农政策宣传,或是到村委会办事时村干部脸上的那个笑容。简单具体,却牵动千家万户最基本的利益和福祉,而这不正是“中国梦”的根基吗?也许我的力量很渺小,但是我相信正能量的作用,在于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只要努力了,哪怕只是改变了一点点,我的选择就没有荒废。

我拿青春赌的不是自己的明天,而是一个梦想的明天,为了这个梦,我愿扎根基层、坚守在这片沃土上,将这里的草木山水编织到自己梦想的蓝图里,以优秀的基层干部为榜样,闪耀着自己的一点微光,将中国梦照亮。

       (先锋街道周圩村党总支副书记 大学生村官 顾倩雯)

 

 

“四个精准”绣出花团锦簇

 

—读《大江南北》2017年05期“精准扶贫,须下‘绣花’功夫”有感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出来以后,一个个的鲜活的数据展示着一年以来,我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的一项项的成绩。其中,有一个数据让人看到尤为激动,就是,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000万!在农村基层工作了6年的我,对此数据记忆尤为深刻,国家从上到下精准扶贫的实施来保证扶贫的每一步的精准,点点滴滴才会有如此庞大的数据。

有人把精准扶贫比喻成“绣花”,也有人把精准扶贫比喻成“点穴”。总的一点是,首先要看准了扶贫的对象,其次是要因地制宜,因户而异,因人而异,一对一服务,如此扶贫才有成效,扶贫的花朵才能绽放。

精准扶贫要有敏锐的“眼力”,就是要精准识别。贫困的标准千千万,怎样才能准确把握贫困标准和贫困人员,这也是对脱贫工作的第一项考验。识别的精准度决定了社会的公平性以及扶贫的范围大小。我也在农村工作,从中央到省市区会议贯彻下来,要求凡是人均年收入低于7000元的认定为贫困人员,对此类人员进行摸底调查,查明家庭情况以及贫困的原因,是因病致贫还是因残致贫,或是自身发展不够等。对这种对象,社区干部进行逐一走访,并详细登记下来。

精准扶贫要有独到的“手法”,就是要精准施策。针对已认证的贫困对象,要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制定攻坚扶贫方案,落实扶贫责任,确保扶贫的有效性。扶贫政策落实到农村,就是根据扶贫对象分门别类,对因病因残而导致贫困的给予补助,对自身发展力不够的扶贫对象进行就业指导和帮助,对思想认识不足的贫困对象进行思想教育并指导就业,这样保证了每一个扶贫对象都被因材施教,就像绣花一样,苏绣有苏绣的手法,湘绣有湘绣的手法,蜀绣有蜀绣的手法,每一种刺绣都有她专门的手法,才会有精美绝伦的地方绣品。

精准扶贫要有精准的“针法”,就是要精准帮扶。下一步就是落实扶贫政策,对于贫困人员,区、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一对一,手拉手结对帮扶贫困人员,准确把握地方政策,为不同种类贫困人员进行帮扶。帮扶人员与被帮扶人员每人一本帮扶手册,上面详细记载了帮扶与被帮扶人的详细信息,并留有联系方式,人手一本,便于帮助联系,便于掌握贫困人员动态情况,给予及时、有效的帮扶。比如,对于一些残疾、弱智人员进行民政资金救助,确保他们的最低生活保障。而对于一些因思想懒惰,不愿意劳动的贫困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定期跟踪思想动态,指导他自主择业和自主就业,保证他的生活来源。对于一些因缺乏人脉,行走不便等贫困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帮助他联系他可以做的手工活,增加他们的收入,减少在家待业的情况,同时,也减少农村贫困人员。

精准扶贫要绣出“花团景簇”,就要上下合力,确保精准脱贫。对地方贫困人员进行帮扶、跟踪,实时掌握他们的动态,并及时调整贫困人员,已经达到年人均收入7000元标准的就已经脱贫,对丧失劳动力等未达到年人均收入7000元的人员再进行帮扶,实行动态管理,动态帮扶。

我联系的是一户特殊家庭,年迈的母亲右脚骨头坏死,儿子患有弱智,女儿已出嫁,只有母子二人居住在偏僻的小路深处的两间平房里,沿路长满了茅草,很少有人深入。根据政策,儿子能够享受到低保,一年6000多元。随着母亲年老,行动也不便已不能再照顾她的儿子。为了让他们享受到更多的党的政策优惠与关怀,我多次与民政部门沟通,详细了解社会救助的所有政策,看哪一条哪一款符合他们家庭情况。最终,帮助他们家庭申请了残疾,母亲三级肢体残疾,儿子二级智力残疾,根据一户多残的政策,给予了一定的经济补助,给予儿子二级残疾护理补贴,增加他们经济来源。同时,建议他们母子共同居住在女儿家中,让母亲能够安享晚年。在春节等传统节假日期间,我带着慰问金上门走访,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有什么还困难,是否需要帮助,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怀。

我国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全面脱贫。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指出,将在2017年将农村贫困人口再减少1000万,听到这个数据,我看到了我们国家对扶贫的决心和力度,看到了脱贫的“花朵”一个个地绽放在我们中国的每一个角落,伟大的复兴的“中国梦”将逐步成为现实。

     (先锋街道永安村党总支副书记 大学生村官 晶)

 

 

 

 

本期编辑:李春辉                             编  审:姜兆军

 

MultiAttachPh
[编辑:高锋]
上一篇:海安老区 增刊三(总368期)下一篇:通州老区 增刊2期 (总435期)
南通日报社 2009-2010 版权所有 (C) 苏ICP备08106468号 苏新网备2010048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816 传真:0513-85118816 邮箱:zgnt@ntrb.com.cn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