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德本 印玉文 徐兵

11月9日,苏中老区南莫镇“国家文物保护单位”5000年青墩新石器遗址前的小广场上,几十名村民搬来板凳,围坐在一起,共同探讨如何宣传好十九大精神。“全国乡村宣讲创新品牌”----南莫镇乡村板凳讲习所邀请来镇考察“乡村板凳课堂”的江苏通州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社科联主席曹荣琪,海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社科联主席刘万春,就如何宣讲十九大精神,为南莫乡村宣传员、宣讲员、“草根名嘴”上了一堂生动的示范课。
“十九大精神宣讲,就是要讲好几个‘新’。十九大精神就是新成就铸就新时代,新时代凸显新矛盾,新矛盾呼唤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使命,新使命推进新工程,新工程要求新本领,新本领推进新征程。”曹荣琪说,“我们要善于借物讲故事,用幽默的语言讲好十九大精神。”
“我们要跟老百姓掏心窝子,一定要千方百计地对老百姓好!”曹荣琪斩钉截铁地说,“我们要多给老百姓一个笑脸,少给老百姓一点威严!”话音刚落,周围的群众便拍手叫好。
“曹部长的宣讲和我以前听过的都不同,他讲到我们心窝里去了。”中国好人、南莫镇东庙村村民田志宏笑着说,“他用钱、彩票、蛇皮袋、纸牌讲了一个故事,让我们要做好廉洁自律,印象太深刻了,也让我记住了十九大要求的全面从严治党!”
“我们跟老百姓讲十九大精神,要‘浅入深出’。从小事讲起、从身边事讲起、从热点新闻讲起,让老百姓更容易接受,更容易产生共鸣。”刘万春说,“我们每一位宣讲员,要学会做好演说家,学会做好翻译家,学会做好半个心理学家。”
“十九大的召开,让我们都热血沸腾。如何做好十九大精神宣讲工作,确实是一门学问。”朱楼村宣传员郭晓冬深有感触,“这次的宣讲示范课,让我豁然开朗。我们跟老百姓讲十九大精神,不能读报告,而是要说老百姓听得懂的话,讲老百姓听得懂的理。”
据悉,自2016年起,南莫老区创新开办了“乡村板凳宣讲课堂”,搭建了群众身边的传理论、讲国情、接地气、聚民心的宣讲平台。而全国首家乡村板凳讲习所——南莫板凳讲习所是“板凳课堂”升级版,旨在引导规范板凳课堂,邀请名师、专家到各村板凳课堂对宣传骨干进行培训,将板凳讲习所打造为培养理论宣讲员的人才基地。两年来,南莫镇板凳课堂覆盖了全镇16个村389个村民小组,开展宣讲100多场,受众6000多人次,宣传党的好声音,凝聚百姓正能量,打通了向群众宣传的“最后一米”。国家级《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省级《新华日报》,市级《南通日报》等党报、主流媒体聚焦宣传了《南莫老区乡村板凳课堂:百姓身边的宣传部》的创新做法。
又讯
南莫老人分享“文化大餐”
本网讯(严德本 印玉文)11月10日,秋收秋播刚结束,苏中老区海安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新局、县文化艺术中心就向南莫镇首家“省文明村”黄陈村的留守老人送来“欢庆十九大,阔步新时代”的主题慰问演出。带有农村生活气息的龙舞、小品、快板、对歌等丰富多彩的原创节目让现场的100多位老年人大开眼界。
海安县群众文艺原创作品送戏下乡展演活动在老区南莫拉开帷幕,将利用秋收秋播后的农闲时间在全县10个区(镇)巡回演出,让乡村百姓分享“原创文化大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