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爱和担当铸就
如东县马塘初级中学701班 陈许瑞
虽然是个男生,但是有时候却很胆小。看了《大江南北》中《航母“雄鹰”戴明盟》,我就特别佩服航载机飞行员戴明盟的勇敢。
戴明盟,看了你的故事,我特别想问一问:当你驾驶着552号战斗机驰骋在天空,看到闪着粼粼波光的海面时,你心里在想什么?当你看到辽宁舰像一片树叶漂浮在海面上时,你又在想什么?你也许没有功夫去欣赏这蔚蓝的海面和美丽的海景,因为你的心中只有一个想法:怎样才能精准地让飞机着舰呢?那样高难度的着舰,你心中就不慌?你那样淡定地调控着,操作着。我很想成为你那样的人,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不会慌乱。我常常没有这样的淡定。做作业没有笔了,我会开始慌;考试题目不会了,我会开始慌;时间来不及了,怕迟到,我还是会慌。我知道了,有一颗勇敢的心,首先就是遇事不能慌,只要足够勇敢,就不会害怕,自然也不会慌乱。
戴明盟,我还想问一问你:当你的战斗机快要坠毁时,你驾驶着快要爆炸的飞机,离开长三角地区的宁波,寻找空地着陆。你就不怕就在那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飞机爆炸,机毁人亡?你也许是这样想的:在宁波上空坠毁,会造成多大的损失,而离开这里,即使发生爆炸,也只有我们两人,损失就降到最少。我知道了,此时你的勇敢,是因为你心中有爱!爱,能让一个人变得勇敢!
我还想问一问你:航载机飞行员是个那么危险的职业,你为什么想去干?现在,有许多人只是想着找一份安全的、稳定的工作来干,很少有人愿意去干一份成天提心吊胆,随时都有可能有性命危险的工作。而你,却干得特别开心,愿意做一个“刀尖上的舞者”。文中,你有四个字回答了我:“勇于担当!”为了一个使命,为了一份担当,而甘愿去冒险,这是怎样的一种勇敢!我好想有一天,我的肩上也有一份使命,让我像你那样为了一份使命,一份责任去勇敢地拼搏!
我希望有一天,我也变得像你那样勇敢!
(指导老师:林婕)
学“雄鹰”,挑战不可能
——读《航母“雄鹰”戴明盟》
如东马塘初级中学704班 李钱
今天,我拿出了我的小飞机,在门前的水泥地上飞了起来,满怀喜悦地想让它直冲天空,不料它一会儿俯冲,一会儿打颤,一会儿翻跟头……它完全不听从我的指令,像一颗炮弹一样,重重地摔在地上,然后打上几个滚儿,发出拖拉机一般的响声,任凭我千呼万唤都不动弹。我想:什么时候我能成为一名真正的飞行员,驾驶着我的“雄鹰”翱翔蓝天呢?
翻开《大江南北》这本杂志,一位航母英雄——戴明盟,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眼球。他铤而走险,完成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2012年11月23日,大清早,他就坐在了舰载机驾驶舱内,准备演绎一场“刀尖上的舞蹈”,待指挥官一声令下,他二话不说,立刻驾驶着祖国雄鹰飞上了天空,与蓝天白云来一次亲密拥抱。三分钟后,惊心动魄的一刻开始了,飞机先放下起落架,再放下尾钩,慢慢地围绕着舰一圈一圈地减速,然后再将战机对准甲板跑道,以最标准的姿势开始降落。如果飞机的尾钩不能挂在甲板上的四根阻拦索之间,后果将不堪设想。飞机的有效着落区只有36米,我觉得有点不可能,心想:这甲板有效着落区域这么近,我玩玩具飞机,都不能安全降落,它这么一个庞然大物,有着这么快的速度,怎么可能成功降落呢?
没想到,他竟然成功了,尾钩挂上了第二道阻拦索,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完美流畅,不留一丝破绽,全场人都为他喝彩、欢呼。
毋庸置疑,能做到这一点一定少不了敏锐的观察力和日复一日精准的训练。一个人,能够承担国家或民族的重大使命是幸运的,更是充满责任感的。每一个晴朗的日子,他都早早地起床,与日月星辰共舞,与蓝天白云拥抱,熟悉每一套操作系统,了解每一项新规程,学习各种大数据、新理论,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与此同时,他们的训练每一刻都充满着危险,随时可能危及到自己的生命。然而,他们从来没有退缩过、放弃过,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笑对挑战,始终相信,总有梦圆飞天的那一天。
想想自己,虽踏进中学的大门,却一直没有坚定过自己的理想。遇到问题,第一个念头就是找人帮忙,从不肯自己多动点脑筋;碰上失败,首先就是颓废沮丧,从未真正找找自身的原因……《大江南北》、航母英雄给我带来了无穷的反思与动力。
托尔斯泰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观望者,一种是行动者。”今后,我就要做一个戴明盟一样的行动者,勇敢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完成更多的“不可能”!
(指导老师:李巍巍)
缅怀先烈,铭记历史
——读《豫皖苏区的大恩人彭雪枫有感》
如东县马塘初级中学701班 陈徐希玥
翻开《大江南北》2017年的第11期,彭雪枫三个字跃然眼前。
彭雪枫,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杰出指挥员、军事家,参加过第三、四、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组织过土成岭战役,两次率军攻占娄山关,直取遵义城,横渡金沙江,飞越大渡河,进军天全城,通过大草原,是抗日战争中新四军牺牲的最高将领之一。
彭雪枫是英勇无畏的。红军打下的第一座城市是长沙。谁打的?是彭德怀。彭德怀指挥,彭雪枫冲在最前面。面对敌人的猛烈进攻,他毫不畏惧,奋勇杀敌。大刀向敌人的头颅砍去,子弹从敌人们的胸膛穿过。彭雪枫似一只猎雕一样,稳、准、狠,杀得敌人哭爹喊娘,抱头鼠窜。长沙战役的胜利,离不开这位伟大的功臣,他对长沙战役的取胜起了关键的作用。
彭雪枫是一心为党的。遵义会议具有扭转乾坤的伟大意义,在后面有敌人追击的情况下,中央政治家怎么能在遵义安稳地开四天会?因为有彭德怀、彭雪枫在刀靶水这地方拦截追兵。
彭雪枫是一心为民的。为了不给百姓带来麻烦,大年夜,他们借口有任务,离开驻地农民家,在天寒地冻的田野里唱了一夜歌,以歌御寒。大年初一再返回。农民们知道彭雪枫他们为了不打扰他们的生活在庄稼地里过大年夜,更加热爱彭雪枫,热爱共产党,把歌颂彭雪枫、歌颂党的歌曲唱得更加嘹亮,唱遍豫皖苏大地。
彭雪枫是一位久经沙场的大将。他在四师打了三千多场战役。因此,我们有理由尊称他为“千战将军”。在小朱庄战斗中,彭雪枫击毙汉奸王传绶,大快人心。这一仗为收复路西(津浦以西)充当开路先锋。
彭雪枫文武双全,他于1938年创办了《拂晓报》,是中国共产党办得最早,而又坚持到今天还在办的报纸之一。彭雪枫亲自为《拂晓报》报头题字,为创刊号撰写发刊词《拂晓报--我的良师》。《拂晓报》用一个个铿锵有力的字眼,抒发了对战士们顽强抗争的赞美,寄托着对革命胜利的强烈期盼。时至今日《拂晓报》也继续传承着彭雪枫的办报思想。
彭雪枫投身革命20年,被毛泽东、朱德称誉为"共产党人的好榜样"。我们今天再读他的故事,不仅仅是缅怀他的伟绩,铭记那一段历史,他的精神也将会一直激励着我们,鞭策着我们要继承先烈遗志,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
(指导老师:林婕)
钢铁战士
如东县马塘初级中学803班 严嘉鑫
再一次翻开《大江南北》,他的名字像钻石一般闪耀,急促悠扬的乐声中,一个坚强战士的脸的轮廓映入眼帘,他是——郭继胜。
我看见了一个置生死于度外的战士。1947年12月,他冒着生命危险,去侦察地形,敌人猛烈的炮火“哐哐”地炸得雪花乱飞,几乎把他埋在土里,但他依旧在前进。营指导员着急了,派战士硬是把郭继胜拉了回来。
我看见了一个从不为自己考虑的战士。25日深夜,他们的部队发起总攻,七道连续爆破取得成功,为后续部队排除了障碍,爆破组战士无一伤亡。战斗结束后,郭继胜袖子上还扎着夜间作战联络用的白布。鞋子、袜子和绑腿连在一起的战斗鞋被泥浆糊成了一个泥团子,身上是连续几天在地上爬滚的痕迹。
我看见一名智勇兼备的战士。他勇敢但绝不莽撞,每当战斗任务下来,他就苦苦寻思最佳的作战方案。他不畏艰险,千方百计地把战区周围的环境弄个一清二楚,找出一条付出代价最小的作战道路。既要取得胜利,又要最大限度地减少部队的伤亡。这是他为自己定下的目标。
但不幸的是,1948年11月16日,淮海战役中,他在董庄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我们的英雄倒下了,但他的精神却永垂不朽。
这是一部革命战士用自己的鲜血写成的红色书籍,它包含着多少人的信念与呐喊,给我们以巨大的教育。在红军眼中,困难只不过是一首歌,唱响了自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正是借着这股感情,他们才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铸成一座新的长城,用自己的信仰和精神,召唤光明的到来。
反观自己,遇到一点挫折就想着退却,越想我越为曾经的自己感到羞愧。我们是革命先辈精神的继承者,我们应该摒弃自己的懦弱,用他们的鲜血与牺牲警醒自己,忽忘国耻,用他们的呐喊来唤醒自己心中沉睡的灵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算是一个中国人,算是一个有思想的中国人。
再次望了一眼书中的郭继胜,我陷入了沉思。
(指导老师:杨小梅)
犀利的笔——锐利的剑
——读《邹韬奋在华东抗日根据地》有感
如东县马塘初级中学805班 陆思宇
深秋的早晨,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期待已久的《大江南北》,开始了如饥似渴的阅读。突然,一个熟悉的名字映入我的眼帘——邹韬奋。对于这位近代中国著名的出版家、新闻记者,我原先只是折服于他精彩的文笔,可通篇文章读下来,我更是看到了一位以笔代剑,用自己炽热的文字去抨击日寇的爱国志士。
文章讲述了邹韬奋同志的感人的事迹,他在1942年来到华东抗日根据地后,在身体欠佳的情况下,仍坚持与敌后工作人员进行交谈和鼓动工作,了解根据地的基层民主政治实施情况,参加各项群众会议。并通过多次演讲热情勉励苏中军民建设好根据地,坚定了人们心中“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的信念。很难想象,邹韬奋在艰苦的条件下,还能与病魔作斗争,激情洋溢地给群众做精彩的演讲。这样一位看上去瘦弱清秀的读书人,身体里却藏着一颗火热的爱国之心啊!他的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国民党蒋先生是很为难的,他挂着两块招牌,一块是三民主义,一块是抗战。两块招牌全丢了,他也就什么都完了”。这是邹韬奋在有人问到国民党蒋介石积极反共、消极抗战,结局会不会投降日本的回答。看似平实又幽默的回答,其实是对蒋介石等亲右派及日寇的讽刺与嘲笑。此时,中国正与日寇进行着如火如荼的战争,邹韬奋的一席话无疑是更加坚定了人们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更加激起了人们歼灭日寇的强烈欲望!
邹韬奋在华东根据地期间,还申请成为了共产党员。他说现在自己已经不能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露面,这样的时期已经过去,希望自己能够入党。短短几句话,再一次让我感受到邹韬奋抗日的坚定信念已经深深印在了他的心上。邹韬奋是一个读书人,可他却能和抗战的英雄们并肩作战,用自己的笔写下对敌人的蔑视,用自己的笔写下对抗战必胜的信心。他用自己的文字,将全国上上下下的爱国志士的心连接在了一起,用他的如椽大笔狠狠地抨击了那些自以为是的残暴的侵略者,给他们打了一个狠狠的耳光。他的那些文字仿佛在说:“瞧着吧!我们中国人可不是好欺负的。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是怎样的豪言壮语啊!这样的英雄,不正是我们青少年应有的榜样吗?
读着邹韬奋的故事,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现在,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安逸,心中在乎的,往往是一些鸡毛蒜皮般的小事,对国家大事却漠不关心。梁启超曾说过:“少年强,则国强。”今天,我们这一代的少年扪心自问,自己真的有能力支撑起一个国家,对得起民族对我们的希望吗?想到这儿,我才体会到自己肩膀上扛着的担子是多么沉重。唯有努力学习,像邹韬奋那样尽自己所能去报效国家,才能对得起那些逝去的先烈,对得起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幸福生活。
邹韬奋是千千万万爱国志士中的一员,正是他们的艰苦作战,才为我们争取到了如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而邹韬奋,则用他的笔,作为抨击敌人的武器,用锋利的剑刃将敌人刺得遍体鳞伤……
铭记历史,直到永远……
(指导老师:邵坤霞)
才华横溢 舌战群儒
如东县马塘初级中学806班 张伟
历史上有不少的将领征战沙场,可实际上,却还有这样一位特殊的将领,以其独有的方式书写着中国的历史。
这个人名叫袁国平,他的儿子袁振威曾在《大江南北》这本杂志上发表他的文章《才华横溢,舌战群儒》,从这篇文章中我深刻感受到他的胆识和才气。
事情发生在1939年,由于新四军力量壮大,蒋介石等国民党深感不安,就到处散布谣言,说共产党游而不击,并为其罗列了72条罪状。1937年初,国民党召开师级以上军官会议,要新四军回答问题,谁都知道这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经过讨论党中央决定派袁国平去。
开会那天,袁国平来到了国民党会议室,对于国民党摆放好的座位理都不理,直接站在窗边,国民党副官将满是“罪状”的一叠厚厚的资料递到他面前,他却看都不看,直视着窗外,这让在一旁的副官很是尴尬,就只好把这叠资料放在桌上。到了开会时,一个个心怀诡计的国民党军官从早上八九点开始,就拿捏造的72条罪状来控告新四军。直到下午三四点钟的时侯,他们才将所要说的话讲完。这时候,袁国平起身来,说:“各位长官,今天你们辛苦了,如果不疲劳的话,我现在就可以回答你们。”接着袁国平列举大量事实对他们进行了有力驳斥,他说:“我们新四军积极抗日,打了多少胜仗,消灭了大量日伪军,而你们在干什么?顾长官在屯溪,委员长在峨眉山,你们来说说看,到底是谁游而不击,不游不击?!”短短的几句话,说得那些平日里耀武扬威的国民党军官们哑口无言。
袁国平的这份自信,来自于他的胆识和智慧,在这次会议上,袁国平讲了足足有40多分钟,但是,整个会场都在沉默,袁国平的儒将风范,在这次会议上得到了很好体现。
读了袁爷爷的故事,我不禁钦佩起他那过人的胆识,战斗不一定要在战场,在敌营中,维护国家利益,捍卫党的尊严,同样也是爱国的体现,这就是袁国平,这就是那舌战群儒的儒将,这就是那挥戈扬沙的儒将心中跳动的一腔热血!
时至今日,我们依然不会忘记,那用自己的胆识和才华为祖国换来尊严的儒将。
(指导老师:孙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