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县老促会教育分会 陈祥斌 严德本
“苏中老区事业旺,海安教育名天下。”改革开放以来,苏中海安老区教育事业一直以“优质教育普惠民生,培育娇子,造福百姓”的优秀业绩。为揭示“金牌海安教育”的魅力,苏中老区海安教育老促会以“不忘初心,逐梦前行”的追求,精心探秘“优质海安教育”的魅力!
一、基本情况
(一)海安的基本情况
海安,东临黄海,南望长江,位于通、盐、泰三市交界,系苏中水陆交通重要枢纽,总面积1180平方公里,人口96万。海安是江海文明的发源地、沪苏通“小金三角”的北极点,拥有“枢纽海安,物流天下”“动车时代、节点城市”的优势,素有“河豚之乡,休闲海安”的美誉,是全国著名的教育之乡、装备制造之乡、建筑之乡、茧丝绸之乡、纺织之乡、花鼓之乡、紫菜之乡和长寿之乡,先后获得国家生态县、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全国文明县城、江苏省文明城市、江苏省金融生态示范县等数十项国家、省级荣誉称号。连续两年在南通市重点经济工作综合考核中位列第一,2014年以来,在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排名中,分别攀升至第11位和第32位。
海安自古人文荟萃,素有崇文尚教的优良传统。早在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青墩先民就在这里托起江海文明的第一缕曙光。北宋年间,著名教育家、胡瑗在此创办凤山书院。近代以来,海安先后走出著名爱国人士、民国江苏省长韩国钧,中国“组合数字”研究鼻祖杨冰,“《新华字典》之父”魏建功等贤人名士。
(二)海安教育的基本情况
学校布局:全县共有中小学幼儿园128所,其中:独立成型园47所,完全小学46所,初中25所,普通高中6所,职业高中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另有成人教育学校(社区教育中心)10所。
学生情况:全县共有中小学生87265人,其中:在园幼儿15667人,小学生34569人,初中生18045人,高中生11401人,职校生10647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100人。
师资情况:在编在职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7586人,专任教师中,幼儿园大专以上学历100%,小学本科以上学历89.15%,初中本科以上学历99.23%,高中本科以上学历99%,研究生学历9.14%。
多年来,海安构建起涵盖从学前教育到成人终身教育的优质完备的县域教育体系,各级各类教育齐头并进、高位发展,海安教育早已成为让海安父老乡亲引以为豪的一张靓丽名片。海安教育总体来看,呈现出:发展氛围好,体系结构优,内涵质量高、荣誉品牌多等特点。
县域教育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运用辩证思维,统筹兼顾,全面协调。海安教育的优质管理中,体现出了三个“加法”,三个“辩证”。
加法一:事业发展的辩证——“质量优质+事业均衡”。 一方面,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巩固和扩大海安教育在全国、全省和全市的质量优势;另一方面,均衡配置教育资源,让全县人民共享优质教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均衡和优质“鱼和熊掌”两者兼得,既让所有的孩子享受大致相当的教育,又不因为均衡而牺牲质量,搞低水平的平均主义。
加法二:履行职能的辩证——“发展教育+服务经济”。 一方面,海安教育紧紧依靠地方政府的坚强领导,争取更多投入和支持,做优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惠及千家万户;另一方面,我们满怀感恩之心,在做好教育工作的同时,努力做好各项工作,特别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更多的技能人才,助力地方经济的腾飞,使地方经济有更多的投入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良性的互生与互动。
加法三:管理艺术的辩证——“严格管理+人文关怀”。 一方面,坚持依法治教、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把促进人的成长、成才、成功作为最大的人文关怀,把严格要求作为最好的人文关怀,时刻牢记:管人要管心,管心要知心,知心要关心,关心要有爱心;另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人文关怀,充分理解、信任、支持、关心每一个员工,特别是关怀生活较为困难的教职工。
二、海安教育发展的基本举措
关键词一:促进事业发展
一是争取最大支持,形成教育保障机制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经常讨论教育议题,把教育作为最大的基础工程、民生工程和潜在发展动力,坚持教育优先规划、优先投入、优先发展。县政府连续出台了三个经费保障文件,实现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全覆盖。近年来,县级财政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实现了“三增长三确保两提高”的法定要求。
二是推进重点工程,扩大优质资源覆盖。
2011至2017年,县财政投入6.2亿元,连续7年实施“校安工程”,新建项目92个,新建面积30.6万平米,加固项目190个,加固面积31.9万平米,极大地改变了城乡学校的面貌。仅2012年,县财政投资2.2亿元,在县城南部新建了海安县城南实验小学和初中,总占地面积167.5亩,按小学12轨、初中20轨规模建设。此外,还实施了长江路幼儿园、县少年宫、县体育中心以及一幼、二幼、紫石中学、实验中学的改扩建工程,进一步扩大了优质资源覆盖。
三是升级教育装备,提高智慧教育水平
2012年起,县财政安排专项经费,全部用于学校网络教室建设。2012年财政拨款646万,装备了农村初中计算机教室。2013年财政拨款649万,装备了农村小学计算机教室。全县义务教育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室、图书及阅览室、实验室和各类专用教室均达到或超过省定标准。目前,在全面实现“校校通”,基本实现“班班通”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人人通”建设。
关键词二:实施素质教育
一是精神立人。开通智能、情感、精神“三条通道”,以智能培育智能,以情感感染情感,以精神唤醒精神。我们认为,全面多元的德育目标不仅包括道德认识、思想品德、法治意识,更要确立大德育观,指向理想、心态、意志、情感等层面,最终表现在行为习惯上,我们尤其突出学会感恩、意志坚强、自觉自为的内在品德目标的实现。
海安教育把“心育”放在德育工作的基础地位,变“心育为德育的附庸”为“心育为德育的龙头”。我们编印了多套心理健康教材,培养心育“种子”教师,拍摄心理健康微视频,组织心理辅导专家在全县中小学巡回辅导、演讲。
“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海安教育把习惯养成教育作为深化素质教育的突破口,通过团队攻关,细化了学习习惯养成序列,研制教材,根据习惯养成螺旋生长的规律,将学习、生活、交往等三大类九个方面二十一种习惯分解到基础教育的各个学段,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学生的德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专设家长学校,构建服务网点,搭建网络平台,把广大家长的思想统一到学校的德育规划上来,把家长的行动统一到学校德育轨道上来,把家长的行为矫正到民主科学的方向上来。
2014年以来,海安教育首创德育联盟,建立了德育联盟工作专家委员会,组建了6大校际联盟和19个子联盟,正常开展“扁平便捷、惠及全员、互通互促、互利互助”的校际德育研究活动,2015年,海安教育以德育联盟为平台,以赛促建,开展全员参与的首届班主任技能大赛。
二是活动育人
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确保每天锻炼一小时。各学校开展跑操每天不少于两次,每次不少于20分钟。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活动、习惯养成主题教育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和绿色上网活动,举办每年一届综合性校园艺术节、科技节和读书节,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完善社团活动机制,加强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发挥县少年宫主导作用,丰富留守儿童闲暇生活。提高社团建设水平,实行规范化管理,实现校校有社团,校校有特色,人人进社团,人人有特长。
三是质量成人
构建从幼儿园到高中前后相继、环环相扣、层层把关的质量监控机制,实现基础教育各阶段、立体化的“全程协同”,实现质量监管的全覆盖,不让一个学段“短板”,不让一个学科“贫血”,不让一个学校“掉队”。采取教育部和省教育厅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水平测试的模式,对小学教育质量进行抽样测试和问卷调查。我们借鉴英美等国的做法,初中以小学毕业考试成绩转换成等级为依据,实施“合格率+增值”评价;普通高中以中考成绩为依据,考核各完中增值情况和对全县高考成绩的贡献度。
关键词三:队伍建设
一是三项研修。海安教育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工作,通过个人研修,校本研修,骨干研修三项研修,引领教师在阅读中积淀底色,在教学中积蓄底气,在研讨中积淀底蕴,努力培育教师的文人气、书卷气、学者气。
海安培养了一批全国知名特级教师,无论是交流到南京、北京等地的华应龙、蒋建华、仲广群、贲友林等,还是依然坚守海安教育的钱俊元、董裕华、许卫兵、徐金贵、邵华忠等,都成为海安“优秀教师群”崛起的标杆。
二是“三飞工程”。近年来,海安大力实施雏雁起飞、领雁高飞、群雁齐飞“三飞工程”,建成了一支新老相济、结构合理、精于教书、长于育人的教师队伍,像雁一样前行,为海安教育质量的持久优质提供了坚强的保证。
县委、县政府也给了教师莫大的荣誉和关怀。从第30个教师节开始,海安每年评选出海安县“教育突出贡献奖”“十佳校(园)长”“十佳班主任”“最美乡村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县委、县政府每年都隆重举行庆祝教师节颁奖活动,县四套班子领导亲自为获奖老师颁奖。
三是均衡配置。海安教育注重均衡师资配置,做到城乡学校一样好的基础上,实现了城乡师资一样强,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了基础教育“零择校”。我们率先开展教师均衡配置,早在2011年,海安在社会各界共150多人的现场监督下,对城区873名教师进行了电脑均衡配置,其中71.8%的教师交流到新的学校。在前期县城学校与城郊学校联合办学、部分区(镇)内强校与弱校联合办学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广区(镇)内联合办学。目前海安城乡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水平和骨干教师比例基本一致。
除了县内的教师、校长交流外,海安县把教师交流工作拓展到省内的赣榆、沭阳、灌云等县市,西部地区的云南宁蒗、新疆独山子、陕西咸阳、贵州独山等地。从1988年至今30年,共派出支教教师10个批次,300多人到云南宁蒗长期支教,创办了“宁海中学”,探索了“宁海模式”,为民族地区发展和西部大开发培养了大批人才,在全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海安和宁蒗均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先进县”。
关键词四:优化教育治理
一是制度管理。严密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实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前提,是依法治教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管理上,严格执行“五严”规定,着力推进减负增效,坚决反对死揪蛮干,要求各学校严格遵守实施素质教育的各项规定,做到“六个严格”,即,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严格控制学生作业总量,严格加强节假日管理,严格招生和办班管理,严格控制考试次数。行政管理上,按照“一项权力一套运行制度,一个风险点一套防范措施”的原则,逐步形成了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教育系统廉政风险防控制度体系,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二是扁平管理。“扁平管理”意在减少管理层级、提升管理效率。着力转变教育治理方式,落实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实行减政放权。在区镇层面,我们落实区镇教管办对所属学校的属地管理;在规模较大学校,我们推行年级部自治式管理;对局机关,我们一直要求“服务到家”,倡导班子成员和全体同志沉入课堂,一沉到底,亲临一线。
三是人文管理。海安教育人相信,教育是幸福的,我们希望通过细致入微的人文管理,打造幸福教育,催生幸福教师,归还幸福童年,培养幸福儿童。提升职业境界。我们通过师德宣讲、评选表彰、考核管理等载体,提升教师的职业境界,坚定职业的理想和信念,提升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通过课堂评格活动,实现专业引领,提升教学技能,形成职业价值的认同感。提升道德境界。好的教师,既是经师,更是人师,贵在自身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培养学生。着力培育从事教育神圣的道德感,主动探究教学知识,提高教学技能,发自内心地关爱学生、帮助学生,成全学生。提升生命境界。我们倡导教师以生命的方式、全部的才思、全部的激情投入教育,倾情付出,不为回报,享受职业内在的尊严和幸福。在学生的心田播洒阳光,与学生一起欢乐,与学生一起成长,永远保持着事业特有的新鲜,灵魂在课堂上得以安顿,生命在课堂上“诗意地栖居”。
关键词五:实施教研兴教
一是探索轻负高效。近年来海安教育质量持续高位起强,优质的海安教育让一茬又一茬的海安学子的梦想,一步一步走向了现实。海安高考高分段人数持续保持全省第一。 2014年江苏高考为例,全省文科前20名,海安3人;理科前60名,海安7人;前100名,海安17人;前1000名,海安119人。省文科第1名(吉淳)、市理科第1名(张冉,全省第4名)双双花落海安。2014年中考,在今年数学、英语和理化题目难度加大,全市均分普遍下降,考生人数全市最少的情况下,中考总均分继续稳居全市前茅,总分700分以上114人,在全市各县市区遥遥领先。
2015年高考再续辉煌,全省前100名我县11人(南通市共38人),400分以上我县20人(南通市共58人),前1000名我县92人;本二以上达线比例(不含体艺)在去年基础上再跃增5%,获得大面积丰收。高二小高考,获4A人数1078人,生均加4.3分(最高5分),创历史新高。2015年中考取得全面丰收,各项主要指标、综合指标均居全市前列,全市最高分花落海安,700分以上133人全市第一,总均分全市第一。
更令苏中老区引以为豪的是,在省学业水平测试的多次学生调查中,海安的孩子负担最轻,睡眠时间最长,运动时间最足。我们让老师走进题海,让孩子走出题海;我们向课堂要质量,限时讲授,精讲精练,提高教学的目标意识、强化教学的学科意识,拓展教学的课程意识,有的放矢,减少不必要的消耗。
二是推进课程改革。海安教育遵循智能发展规律,构建起“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巩固、前延后伸”的海安“高效课堂模式”,坚持以学定教,课前引导“有效预习”,课中注重“高效讲授”、突出“强效练习”,课后实施“优效辅导”。实施高中教育课程改革方案,推进高中综合评价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造高中教育品牌。曲塘中学“双语阅读”、省海中“生物与环境”课程基地被省立项并得到资助。
三是加强资源开发。信息时代扑面而来,我们以智慧教育建设为契机,组织科研骨干建设了涵盖小学至高中各年级、各学科的优质教育资源,内容有优秀课案、教学实录、教学反思、易错题、精练题、冲刺题。此外,海安还开发了家长学校网络资源,让更多的地区,更多的学校,更多的教师,更多的学生,更多的家长,共享了优质教育资源,足不出户就能接受名师辅导,缩小了城乡、校际以及生生之间的差距,为实施惠及全民的素质教育提供了资源支撑。
关键词五:服务经济发展
一是整合职教资源。海安举办现代老区职业教育历史较悠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海安双楼中专(原双楼职中)就成为新中国农村职教的第一面红旗。改革开放以来,海安职业教育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大发展,形成了“一主(县职教园区)、一辅(双楼中专)、一特(海陵民办技校)”办学格局。按照“量力而行、适度超前、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我县征地484亩、投资5.85亿元,整合县城职教资源,易地新建海安职教园区。推进国家、省市、县三类实训基地的建设步伐,整合已有的6个省级示范专业的实训基地,重点建设了一个2.2万平方米的大规模、高水平、示范性、共享型的前店后厂式的海安县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进一步提升我县职教的办学水平。
二是优化专业结构。坚持“专业围着市场转,结构围绕产业调”的原则和“办一个专业,育一批人才、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群众”的策略,创建与我县支柱产业相适应的省级示范专业、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精品专业的示范和辐射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其中,现代农业专业以作为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报送教育部,数控专业已被确定为国家级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电子电工专业已经连续三年获得省技能大赛一等奖和一个国家大赛二等奖。今年,针对我县新兴产业的需要又设置了物流、电子商务、新能源、新材料等紧缺专业。
三是深化职教课改。紧密对接海安县产业发展,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创新顶岗实习形式,提升职业教育学校直接服务企业的能力。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思路,努力实现“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大力促进课程与教学的有效链接。大力实施“全员推荐就业、全程指导就业、全方位实施就业”的“三全”就业工程,提高职教直接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近年来,海安3次被表彰为“江苏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县”,同时获得“江苏省幼儿教育先进县”“江苏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江苏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先进县”“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县”“江苏省创建教育现代化先进县”“江苏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江苏省家庭教育先进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县”“全国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单位”等殊荣,2013年海安被评为苏中地区唯一的“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通过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
2014年以来,海安教育又瞄准了更高的发展方向,全面吹响了向更高水平教育现代化进军的号角,力争通过两至三年的努力,我县教育现代化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到2016年底,全面达到省教育现代化建设指标要求,2017年通过省县域教育现代化建设评估认定,建成具有海安特色、结构合理、理念先进、内涵丰富、体系完备、保障有力、人民满意的县域教育现代化。特别是确立了科学的教育观,其内涵包括:“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观、“修身济世”的教育价值观、“宽严相济”的教育实践观、“终身发展”的教育质量观,根据目标是:培养具有向上品质、健全人格、强健体魄、创新本领、创业意识、一专多能的新型人才。通过海安教师的共同努力,使会读书、会创新、会创业成为海安学子的不懈追求和鲜明特征,用优质的基础教育铺展海安学子未来的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