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农村党支部书记难,当好一个经济薄弱村党支部书记更难!”
“那就从难处说说吧!”
赵立新笑了,点点头。于是,话匣子就这样打开了。
地处苏中老区里下河水乡的南莫镇南莫村是个纯农经济“负债村”,是个不通镇级路、不靠县交通路的“边缘村”。5年前,赵立新从当了10多年村“二把手”的岗位上接任村党支部书记,就遇到四大难题:5个自然村新合并成行政村、人多地少、新建省道征用土地与耕地保护的矛盾、居民与村民之间矛盾纠纷。同时,赵立新既要侍奉年迈双亲,又要陪读就读中学的一双儿女,是家中的“顶梁柱”,能处理得好吗?
在难题面前,赵立新交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人多地少,赵立新提出了在不多的土地上争效益,搞特色农业的发展思路,并得到支部一班人的赞同。赵立新着手利用大棚种植蔬菜以及特色经济作物、创办农民创业园区,托亲拜友,想方设法筹集创业资金。几年来,凭着这股艰苦创业的精神,赵立新和党支部一班人带领村民先后新建了10个“千头羊场”、10个“万羽鸡场”、1个县级良种基地,引进了5家千万元企业入驻园区,单位面积的收益逐年提高,不仅消除了经济“空壳村”阴影,还清了村级负债,喜捧“特色经济村”品牌,“人多地少”的矛盾也得到了缓解。
赵立新深知,建档立卡、扶贫帮困的对象如果不能妥善确定、科学安排,将直接影响党群关系和社会的安定。为此,赵立新建立公开监督制度,把相关政策、规定、条件、程序原原本本地公示在公开栏,并全天候在村广播里播报,让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党员代表逐户走访,用无记名投票和面对面评比确定。这样,不仅近年来扶贫解困、建档立卡对象的动态性帮扶让群众满意,也杜绝了“富人带帽”吃低保的不正之风。
赵立新不仅是位秉公办事的“铁面书记”,也是位亲民为民的“民生书记”。拳拳济困情,眷眷爱民心。赵立新任职期间,用在特困户、贫困户身上的钱不下万元,为他们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如今,乡亲们一提起赵立新就会打心眼里夸他是困难群众的贴心人。
捐献自家300多根竹椽等给贫困户老万搭起简易小商店,并无偿掏出600多元启动金,使扶贫小店如愿开张。
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帮扶贫困户建起蔬菜园地,靠技术托底助其脱贫致富。
每当听说村里老党员、老村干部、老军人生病住院,必定自备慰问品前往。
每当有老党员去世,必定前往吊唁,协调处理后事。
发动党员干部、乡贤一起援助两名残疾人建了新瓦房,落实低保扶助,让他们过上安定的生活。每年春节,两名残疾庄稼人总会被邀约到家吃“守岁年夜饭”。庄稼汉们总是感激地说:“好人赵书记一生平安!”他总是回答:“你们要谢就谢党和政府!”
赵立新作为一名平凡的村支书,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气壮山河的豪言。但他就像一条河,清澈见底,让碧水荡涤着污垢,维护着基层“堡垒”的洁净;他就像一本书,朴素无华,用爱心呵护着乡村残疾群体;他更像一盏灯,将自己的满腔热情都无私地奉献给了家乡。
赵立新任职期间,接待来访群众200余人次,牵头化解遗留问题30多件,为200多个留守村民圆满代办各类疑难杂事,为村民创业争取上级支持10多万元,化解村级债务40多万元,不愧是新时代与困难群众“零距离”的“解难书记”。
大前年,新建353省道征用南莫村沿线土地。因补偿款纠纷,眼看一场矛盾就要发生。赵立新仔细查找原始资料,进行实地丈量,向村民讲明情况,村两委耐心解决问题,妥善平息了纠纷,确保省道“零保障”施工。
在村支部,他是班长。在家庭,他是父亲、丈夫和儿子。为了做好村里工作,赵立新常常早出晚归,甚至节假日也不休息,做不上家务,顾不上家人。
大前年,赵立新年迈的母亲患了眼疾,需要住院动手术。作为儿子,应该陪伴在母亲病床前,可是,村里要新建便民服务中心、筹建慈善工作站、启动扶贫攻坚……那么多的重要事情等着他去处理。赵立新只好安排妻子、亲戚到医院轮流服侍,自己仍坚守岗位一线……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一切听从党的安排。为了全村3600多位村民,就是再苦再难,心里也充满了甘甜。”赵立新说。
(海安县农委林发根、海安县南莫镇慈善会严德本王桂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