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南通新闻 - 视频 - 乐活南通 - 娱乐 - 政法 - 互动 - 图片 - 小记 - 楼市 - 汽车 - 生活 - 专题 - 南通论坛 - 通网家园 - 数字报纸 - 手机报纸 - 设为首页
网站首页 老区新闻 扶贫开发 党的关怀 光荣历史 今日风采 组织机构 基金公示 调查研究 网站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 今日风采 >> 正文  
海安市南莫镇的“慈善之星”
2018-08-07 09:56:03     来源:      前往论坛讨论

严德本 刘爱芬

 

“百姓善星”丁勤官

丁勤官,19 年4月出生,在上海打工30多年的农民工,现已退休在严马村老家35组。他在上海打工期间,连年帮助10多位家乡民工就业,拿出数千元积蓄救助困难民工,向家乡公益事业捐款。他荣获2018年海安市慈善先进奖。

这几年,他除了让家人积极捐献上百元慈善款,个人还捐献数百元。今年,他退休回家,一次性挤出5000元退休金捐献“一日捐”善款。他的义举感动了父老乡亲,点赞他是“百姓善星”。严马村两委会专门为他“点歌”,热情地颂扬他的“凡人善举”,称赞他是“感动家乡的慈善之星”。在他的带动下,全村掀起“大众慈善”新热潮。

80年代初,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感召下,他毅然奔赴上海打工。经过近二十多年年的艰苦拼搏、潜心经营,他带出了一支家乡建筑、装修专业队,使家乡几十名农民成长为“技术型民工”,创造出“南莫品牌民工”名号。他本人也成长为一名名闻大上海的“金牌装修工匠”。

丁勤官同志具有极高的政治觉悟和朴实慈善情怀。十几年来,他始终牢记“创业工匠”的社会责任,热心于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扶贫济困、捐资助学,兴办社会公益事业。他接济家乡民工不下于20多万元,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他每年家乡70岁以上老人,共计6万元。他捐资数万元用于农村道路建设。而他自己生活十分朴素,省吃俭用,外出总是坐公交车。人们真情地称赞他是“慈善民星”。

 

徐达武的慈善情怀

5月12日,“海安慈善日”。远在上海打工的苏中海安老区南莫镇严马村9组的徐达武,让家人到村慈善工作站捐献慈善款4000元,成为严马村“捐献善款3000元以上的慈善之星”第一人。他荣获2018年市级慈善先进奖。

提起徐达武,熟悉他的人们无不竖起大拇指点赞。他精明好学,成为大上海的“装修名师”。他热心助人,带领家乡农民工走出农村,立足上海打拼,创造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口碑。他积极参与上海的文明志愿服务,成为享有盛誉的“优秀农民工”。 

 创业有成的同时,他不忘回馈社会,肩负起奉献社会公益的责任,始终把捐赠慈善款作为应尽的社会公德,积极参与家乡各项慈善活动。2008年以来,他先后向家乡捐献慈善款二万多元。从那年开始,即使他人在异乡,每年都委托乡邻捐款到账数百元,从未间断。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他就一直热心慈善公益事业。曾捐赠3000多元用于上海助老事业;资助村里上万元建设农路;与工友合作,捐资2万元帮助家乡贫困学子;与工会携手帮助特困职工,捐赠1万元。

此外,他还把慈善贯穿到日常生活中,建立了帮困基金。近3年,他拿出善款1万元,用于补助一同打工的职工家属,累计受惠职工12人次。

  他自己也将慈善事业作为自己走向理性和成熟的标志并积极参与到社会慈善事业当中。每逢重大社会事件发生,他都带头捐款捐物。2013年雅安地震,他个人捐款1000元。从1998年开始,他资助老家两名家庭困难学生,从小学一直到高中毕业。多年行善,也为徐达武带来诸多荣誉,曾被上海市送温暖领导小组评为先进个人。

谈起做慈善的初衷,他推心置腹地说,自己的老家在农村,家里兄弟姐妹多,小时候家里很穷。那时候物资匮乏,生活很艰苦,吃不饱肚子,每顿吃完了,用舌头舔,用手指刮,把挂在碗边上的面食吃得光光的,不舍得浪费一星半点粮食。所以现在对困难人群有种天然的亲近感。他说:“做慈善并不是某些人对部分人的恩赐,而是出于文明的传承,每个人的人格是平等的,不能侵犯也不能侮辱,不能给那些受捐助的人留下心理的阴影。”他表示,虽然自己是个普通农民工,但做慈善已成了“习惯”。自己做慈善,并不是为了让人家感激你,而是为了构建和谐社会。

 

孙存山的“慈善账单”

孙存山,苏中海安老区南莫镇严马村一名普通村民、一名普通农民工,但他心中也有一个朴实的梦想,弘扬慈善精神,做“凡人善举”的草根“慈善民星”,从一个灰头土脸的打工仔成为一名远近闻名的“技术工匠”,也成为一名“慈善带头人”,获评海安市慈善先进奖。

2018年“海安慈善日”,他将原来每年捐一千元的“一日捐慈善款”提高到捐献3000元的高度,成为家乡父老乡亲和村两委会共同推荐的“慈善先进人物”。

与此同时,他的慈善故事传遍里下河水乡。人们以孙存山的“慈善账单”为主线,真情点赞他的“慈善品格”。

点击他的“慈善账单”,人们看到了他一路走来,风雨兼程,善事做了一桩又一桩,善事洒满前行路的“慈善人生路”。

90年代初,他带出几个家乡穷兄弟外出打工。有些个人技艺不精,工资拿得不多,他就拿出自己的奖金补助他们。

农村大忙季节,不少农民工回家农忙,要被老板扣除大额工薪,他主动替工友加班,保证老板的工期,减除扣除工友的工钱,并拿出自己的钱补助工友。让家乡员工获得最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这是他一生一直坚持做的“常态化善事”。

生活中的孙存山给人的第一印象,精瘦有神,斯斯文文,不善言辞,一位“儒者技工”形象。走进他的卧室,只见一个大书橱装满了各类书籍,墙上挂着一幅书法作品,桌子上整齐摆放着一些报刊杂志。工人们都说,他是一个爱学习的工匠,是个有思想有抱负的工匠。

他工作以来,学校校庆时,给母校捐了8000元。

2011年,他又给母校捐2万元,退休老师外出旅游休闲,游览风景名胜。

从那年起,他自己慷慨解囊,每年给家乡学校、敬老院、病困农户持续7年没有间断过,累计已经捐了多少钱,只有他自己和受助人知道。

他还在打工地给多个贫困家庭学生捐款,帮助那些穷孩子圆了上大学的梦。

他说,他很乐意做捐资助学这类善事,不图回报,也不记得帮助多少人了。

多年来,赵峰热心慈善,把它看作追求事业成功的一种人生境界,成为自觉行动。

他说,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我应当担当起一份社会责任,义不容辞地回馈社会。他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水利工程、造桥筑路,以及建设服务中心、赞助文艺演出等活动。

孙存山就是秉承弘扬中华传统文明的信念,坚持不懈地做善事。父老乡亲们的心里记住了他的一份长长的“慈善账单”。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账单。这是一份体现一个新时代农民工充满爱心善意的账单。

[编辑:高锋]
南通日报社 2009-2010 版权所有 (C) 苏ICP备08106468号 苏新网备2010048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816 传真:0513-85118816 邮箱:zgnt@ntrb.com.cn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