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南通新闻 - 视频 - 乐活南通 - 娱乐 - - 互动 - 图片 - 小记 - 楼市 - 汽车 - 生活 - 专题 - 南通论坛 - 通网家园 - 数字报纸 - 手机报纸 - 设为首页
网站首页 老区新闻 扶贫开发 党的关怀 光荣历史 今日风采 组织机构 基金公示 调查研究 网站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 今日风采>> >> 正文  
苏中海安老区大力描绘乡村绿色生态美景
2020-05-19 11:03:40     来源:      前往论坛讨论

一份优秀的绿色生态乡村“绿美单”

本网讯 4月初,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了第一批、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榜单”。 森林乡村指自然生态风貌保存完好、乡土田园特色突出、森林氛围浓郁、森林功能效益显著、涉林产业发展良好、人居环境整洁、保护有效的生态宜居乡村。苏中海安老区的城东镇爱凌村、海安镇周吴村和南莫镇姜刘村3个村榜上有名。

近年来,苏中革命老区海安市以镇村人居环境提升重点区域及乡村振兴示范带所涉村为重点,打造成林成网成片的村组道路村庄人居环境绿化林带。按照省级“三化树种示范村”创建标准和要求,海安市各区镇将村庄绿化、农田林网建设与生态样本河道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等进行有机结合,农村面貌得到了大幅改善。目前,海安全市已有80多个村达到省级绿化示范村建设标准,180多个村达到南通市级绿化示范村建设标准。

让我们沐浴春阳,领略海安老区的爱凌村、周吴村、姜刘村的“国色天香”吧!

一幅幅绿色生态乡村“美景图”

“东风放眼满园春。” 4月的海安,春意正浓。走进海安老区爱凌村,村民们正忙着播种、施肥,生态玫瑰园、桃园、梨园中的果木竞相争奇斗艳。乡间碧道边,鸟儿争鸣,花香暗浮,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盎然景象跃然眼前。

为营造“干净、整齐、优美”的生态环境,爱凌村结合农村人居环境示范点建设,在加大乡村美化建设力度、优化人居环境、提升村民整体素质等方面狠下功夫,重点对乡村道路两旁、河道两岸、房前屋后等进行造林绿化,并聘请32名护林员,对区域内的造林绿化点进行管护。该村先后清理河道10050米,完成河塘绿化5.6公里,新增大西线沿线及爱凌中心路两侧绿化6000多株,全村农四路提档升级绿化栽植紫薇1.5万株,庭院绿化率91%以上。

“眼下,绿化美化覆盖全村18个组,重点对村道路两旁、河流两岸、村民房前屋后等进行造林绿化。林中处处可见绿树成荫,呈现出一幅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风景图。”护林员储德明深感绿色来之不易。

如今,爱凌村的村容村貌大变样,大大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归属感。村民们像保护眼睛一样呵护着这座美丽的村庄,像爱护生命一样守护着这方生态环境。

位于海安城区的周吴村的“绿”不仅存在于田间地头,还布满了村民的门前屋后。

在通往周吴村4组村民顾苏川家的那条路上,记者看到,干净整洁的道路旁,高低错落的乔灌木长势甚好。走进顾苏川家的小院子,各类花草竞相开放。顾苏川告诉记者,自己闲来无事,总喜欢打理自家的花草,偶尔也会为家门前的绿化松松土。

周吴村党总支书记崔卫华告诉记者,为更好地创建绿色村庄,周吴村两委利用广播、墙报、村务公开栏、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等形式,动员全体村民人人动手,共同维护绿色家园。针对本村实际情况,该村制定绿化方案,着力在道路、河道、村庄、庭院空隙地等实施绿化,依托市城建集团园林绿化公司建设的周吴苗木基地,流转土地1000亩种植各种树木。结合河道整治进行河坡绿化,重点对周吴中心河、拥家河进行高质量绿化,在各条河的河坡、河肩栽植树木。

位于里下河水乡的南莫镇姜刘村的海安大地柞榛苗木专业合作社里,培育了柞榛树苗25万株、柞榛成片林1.65万株,是南通市最大的稀有保护性柞榛苗木种植基地。该合作社负责人陈真告诉记者:“柞榛是南通特有的珍稀树种,属于常绿小乔木或落叶灌木,生长极为缓慢,百年以上才能成材,柞榛木制作的家具,是南通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目前已经流转了100多亩地培育柞榛苗。”

姜刘村地处里下河,土地肥沃、环境优美,全村总面积2.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29亩,绿化覆盖率33%左右。近年来,该村贯穿“爱水、惜土、追美、求梦”理念,科学规划、广泛发动、精心实施、扎实有效推进国家森林乡村建设。晴朗的午后,行走在乡间小路,记者发现,姜刘村村道干净整洁,农家小院掩映在绿树丛中,老人们在大树下唠着家常,孩童们在文化广场开心地玩耍,构成了一幅恬静美好的乡村画卷。

目前,姜刘村建设了沿河绿化休闲长廊工程,村内河道、堤防等干线绿化率达97%,实施庭院绿化工程,农户庭院绿化率达86.9%。该村党支部书记孙泉告诉记者,该村还在村中心区域广泛植绿,村中心区域绿化覆盖率达46%,村内建有防护林、风景林、休闲林等为主的乔木片林面积达482亩。“植树造林是一时,养护管理是一世。我们既要呵护好新添的‘绿’,更要守护好原来的‘绿’!”孙泉表示。

 (海安市南莫镇政府办严德本、王宏进、朱长华报道)

[编辑:高锋]
上一篇:“红”遍海安 “声”入人心
南通日报社 2009-2010 版权所有 (C) 苏ICP备08106468号 苏新网备2010048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816 传真:0513-85118816 邮箱:zgnt@ntrb.com.cn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