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中老区海安依托傍海,曾滋养出源远流长的六千年青墩文化;海安河网纵横,曾是名闻天下的苏中“七战七捷”的战场。耸立在海安境内通扬大河曲塘段的“联抗桥”更是一部承载如歌抗日历史的“厚重典籍”。 1940年10月6日,新四军获得黄桥决战的胜利,军威大振。保持中立的国民党非嫡系李明扬、陈泰运的部队,希望在新四军与他们驻地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地带,驻扎一支他们能够信任的部队,并建议由黄逸峰出面组织。 1940年10月10日,“联抗”在去趟农民仓库(今曲塘初级中学内)正式成立。“联抗”以外外围军的形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担负抗日统一战线的特殊任务。“联抗”成立后,很多青年报名参加,不到一个月,部队就发展到1000多人。 1941年2月,“联抗”配合新四军讨伐叛变投敌的李长江,攻克泰州城,歼敌三千多人。 1941年7月,日伪军在盐阜区大扫荡。“联抗”在阜宁硕家集掩护新四军部队转移,与敌激战一昼夜,圆满完成了狙击任务。此后,“联抗”在里下河头、曹庄等地多次与敌交战。歼灭敌人大量有生力量,充分显示“联抗”是一支坚持团结、致力于战斗的抗日部队。日寇投降后,“联抗”编入新四军序列,为苏中军区18旅,后为华野24军72师…… 海安县的曲塘是“联抗”的诞生地,“联抗”总指挥部曾设在曲塘。这是一段让曲塘人民永远缅怀的历史。为了牢记这段光辉的历史,在“联抗”50周年之际的1990年,曲塘人民在“联抗成立地”建起了“联抗纪念碑”,修建了一座混凝土结构的“联抗桥”。原“联抗桥”副司令李俊明亲笔为“联抗桥”题名、题记。 今年,值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华诞,海安民众纷纷走近红色遗迹“联抗桥”。桥头那颗在风中挺力的苍劲银杏树,树叶簌簌有声,似乎还在诉说着那段难忘的历史。(海安市南莫镇老促会严德本 印玉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