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情暖学子”慈善项目动用善款186万元,救助贫困学生756人。 2016年,“情暖学子”慈善项目支付善款172万元,资助贫困学生679人。 2017年,“情暖学子”慈善项目发放善款146.5万元,资助贫困学子624人。 2018年以来,“情暖学子”慈善项目每年发放善款200万元,资助贫困学子均在1000人以上。 精准扶贫、青春扶贫 实施精准扶贫、青春扶贫,让贫困学子上得起学,这是苏中海安老区市慈善总会每年都在做的事情。 “情暖学子”是海安慈善总会设立的“慈善助学”项目,救助对象为全市孤儿、低保家庭中在校和新入学的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为他们的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环境。据了解,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市慈善会刚成立时就开始了慈善助学项目,至今已有20个年头的历史,资助的学生范围也由最初的大学阶段少数贫困学生,扩大到高中阶段低保家庭的学生,继而再扩大到初中阶段低保家庭的学生,现已扩大到研究生,并由此扩大到低保边缘户家庭大学生。从2011年起,在校大学生每人每年救助额从2000元提升到3000元,高中生也从每人每年1000元提升到2000元。2015年,又对因特殊原因致使家庭一时困难的在校大学生,一次性资助3000元。 “慈善助学”已成为海安有口皆碑的善行义举,成为寒门学子生活中的有力支撑。目前,“情暖学子”已经成为我市慈善救助项目的一个重要品牌,在省、市都有一定影响力。 家住高新区城南新村的贫困大学生顾畅,父亲患肝癌多年不幸去世。2014年初,母亲突发脑溢血,重度昏迷,经过治疗大脑值入芯片,出院后生活基本不能自理。治疗父亲的病,不仅花去了全家微薄的积蓄,还欠了不少外债,现在母亲的不幸,这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而小顾也因为来年的学杂费无从着落,面临辍学。慈善总会得知情况,仔细核实后,不仅为小顾的母亲捐款治病,还为小顾每年资助学费3000元,让她能继续在大学学习。 今年17岁的小万也是这样。父母亲年事已高,肢体残疾,体弱多病,常年吃药,母亲生活还不能自理。家里没有经济来源,在她的餐桌上基本看不见鱼肉荤腥,就连身上的衣服都是别人送的,生活十分困苦。慈善总会每年资助2000元,帮助他完成高中学业。 家住角斜镇的王成宇一直受到县慈善总会的资助,去年高考,他以376分的成绩被南京邮电大学录取。他说:“接到录取通知书的一刹那,我是幸福和激动的,然而随之而来的大学学费又让我陷入了无助和彷徨。是海安慈善总会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热心帮助,为我和所有被资助的贫困学子点燃了希望的灯塔,让我们得以继续扬帆起航。” 这样的事例不在少数。“俗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有些贫困学子因为家里没钱,面临辍学,我们要让这些孩子都能上得起学。”海安市慈善总会会长王秀和这样动情地说。 “输血”变“造血” 海安“情暖学子”慈善救助项目如久旱甘霖,滋润着一批又一批寒门学子,用知识改变命运,从“输血”变“造血”,让他们插上梦想的翅膀。家住老坝港的学生吴玉琴是个孤儿,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家庭十分困难,慈善会一直资助她读小学、中学、大学,最后考上上海同济大学,四年毕业后找了一份好工作,家庭也从此走上了幸福小康之路。像贫困学子吴振华、孤儿周桂香、残疾学生罗蒙,都是在“情暖学子”慈善项目的资助下,一步一步地完成了学业,从而彻底改变了命运,点亮了辉煌灿烂的人生。 “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海安“情暖学子”慈善项目已经列为海安市慈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点工程,海安市委、市政府领导每年都参加“情暖学子”善款发放仪式。在受助大学生领款仪式上,市委、市政府领导们对受助学生寄予殷切的希望。时任海安市委副书记、现任海安市人大主席张亚曦希望同学们通过“慈善助学”,把社会的关爱转化为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动力,学知识、长本领、增才干,用学习充实人生,用知识改变命运,将来感恩社会,回报社会。 据初步统计,2011年慈善基金会成立以来,海安“情暖学子”慈善项目已经资助贫困学子6000多人,善款支出达2000万元,大部分受惠学生走上完成既定学业、脱贫致富的光彩人生道路。 (海安市慈善会 严德本 张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