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南通新闻 - 视频 - 乐活南通 - 娱乐 - - 互动 - 图片 - 小记 - 楼市 - 汽车 - 生活 - 专题 - 南通论坛 - 通网家园 - 数字报纸 - 手机报纸 - 设为首页
 
网站首页 老区新闻 扶贫开发 党的关怀 光荣历史 今日风采 组织机构 基金公示 调查研究 网站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 >> 正文  
62年前,我们造了条“小长江”
2021-09-16 16:31:36     来源:      前往论坛讨论

姜淑香口述 瞿光唐整理

今年春节,一家人相聚通城,我提议去九圩港看看。一别62年了,我经常在梦里见到她。那天上午,我们驱车来到九圩港闸,但见年已花甲的闸桥依旧英姿勃发,不远处新建的九圩港大桥美轮美奂,思绪一下子回到了1958年那个令人难忘的秋冬。

那时,我们南通县旭光农业合作社刚加入人民公社不久,广大社员“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挑灯夜战深翻秋种即将结束,生产队就组织我们去南通开挖九圩港。

九圩港在哪里?为什么要开挖?在公社负责水利工程的乡邻见多识广,从他那里我们方才一清二楚。九圩港原系明隆庆元年(1567年)涨沙形成的小港,九曲十八弯,又狭又浅,因其偏僻荒凉,被戏称为南通市区的“西伯利亚”。解放前,南通水利工程基础很差,年久失修;水源基础也差,放着眼前的长江水不用,舍近求远,千里迢迢去引淮河水;再加上启东的盐碱地,如皋、海安一带的高沙土质都亟待改善。大兴水利,大办农业,向长江要水,成了南通人民的迫切需求。1958年,南通地委发出“苦干一冬春,彻底根治九圩港”的号召,决定于11月25日全面开始疏浚工程,全长46.6公里。

因工程量巨大,派往前线的劳力很多,家中没有男劳力的,女劳力也得去。刚刚翻身得解放的劳苦大众,思想觉悟特别高。墙头屋顶挂着石灰水书写的大幅标语“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苦干三年,幸福千秋”,广大社员憧憬着“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美好生活,去百里之外的工地劳动,吃点苦又算什么?当然,困难不是没有,我大儿子在南通读初中,还有两个儿子上小学,女儿才3岁,交给年迈的婆婆照看。家家户户都没有了灶台,吃大食堂,孩子还小,总是有点不放心。

开工前夕,南通、如东、启东三县14万多民工浩浩荡荡开赴工地,大有风烟滚滚来天半、红旗飘飘蔽日月的气势,我也带上工具、行李铺盖奔赴前线。那年月,开河就像打仗,第二天一大早,喇叭一响、哨子一吹,我们立马进入“战斗”。为提高效率,社员们自愿组合成若干小组:挖土的与挑土的互相配合,实现工种轮换以保证精力充沛。工地上成立了各种竞赛组,掀起劳动竞赛高潮。大家挑着沉甸甸的担子快步如飞地穿梭往返,有些生产队为抢进度争上游,把年轻的大姑娘小媳妇也动员上堤,红男绿女,笑语喧哗,气氛更加热烈。

如果说淮海战役是靠小车推出来的,那我们南通的九圩港就是用肩膀挑出来的。一人挑两个小泥篓,或两人抬一个大泥篓,每次装满约两百斤的泥,大家喊着号子从河底沿着35度的斜坡爬上去,一天不知道要来回多少趟。大冬天里开河,路特别泥泞,夜里冻了,第二天太阳出来又融化了,但没有人怕脏怕累。

河岸上红旗招展,黑压压的全是人,十多米就有一个大喇叭,滚动播放着《东方红》《解放区的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到了晚上,汽油灯一照,工地上亮如白昼,民工们挖的挖、挑的挑,场面壮观,好一派你追我赶的火热景象。

6个多月后,江海平原第一大闸——九圩港闸,及九圩港运河建成了。这是南通引江灌溉的大动脉,灌溉着345万亩农田。说来也巧,在九圩港工程建成的第一年,就遇上了特大干旱,两个多月没下透雨。当时滚滚长江水从九圩港闸引进,一直流淌到黄海边。老百姓见后不由感叹:我们又造了条“小长江”!

直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年九圩港引江灌溉工程建成后,乡邻们传唱的那首民谣:“看到稻子黄,想起九圩港。吃到白米饭,不忘共产党。”通江达海的南通,从此成了名副其实的崇川福地、鱼米之乡。

离开九圩港闸桥前,我依依不舍地不断回望,心中默念:只要我还走得动,还会带家人来看看,以告慰那些听党的话曾为九圩港工程无私奉献、而今长眠九泉的兄弟姐妹。

[编辑:高锋]
上一篇:102岁母亲晒幸福
南通日报社 2009-2010 版权所有 (C) 苏ICP备08106468号 苏新网备2010048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816 传真:0513-85118816 邮箱:zgnt@ntrb.com.cn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