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南通新闻 - 视频 - 乐活南通 - 娱乐 - - 互动 - 图片 - 小记 - 楼市 - 汽车 - 生活 - 专题 - 南通论坛 - 通网家园 - 数字报纸 - 手机报纸 - 设为首页
 
网站首页 老区新闻 扶贫开发 党的关怀 光荣历史 今日风采 组织机构 基金公示 调查研究 网站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 老促会简报>> >> 正文  
如东县马塘初中《大江南北》读后感选登
2023-05-13 14:35:04     来源:      前往论坛讨论

编者按:2016年,如东县马塘夕阳红助学基金会和马塘中学创造性地联合开展了“千人阅读《大江南北》学子共享精神大餐”活动。八年来,在马塘中学党委的强有力的领导下,在马塘夕阳红助学基金会的不懈促进下,这一活动越搞越深入,参与者越来越广泛,收获也越来越丰硕。师生撰写的阅读《大江南北》读后感3000多篇,其中有400多篇在《南通老区网》上发表,有60多篇被《大江南北》杂志刊用。从这些情真意切的读后感中,从学校党委、老师、学生家长的强烈反应中,可以欣喜地看到红色基因已经在一颗颗年轻的心灵中烙上了永难磨灭的印记,确实是有效地用红魂帮助广大年轻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如今,马塘中学开展“红色书刊进校园”活动的经验不仅已在南通市绝大多数中小学、部分高校中推广,而且在全国多地被参照复制,真是“功德无量”!现再分别选登两辑高中、初中师生撰写的阅读《大江南北》读后感,供大家借鉴。


盛放的革命之花

——读《“革命之花”胡焦琴》有感

(《大江南北》202301)

如东县马塘初中702班 赵喻涵(指导老师 林婕)

浙东,一座雕像英姿飒爽,她凝视着前方,眼神坚定,嘴角挂着一丝浅笑。

20世纪初,封建思想与新文化碰撞,无形火花之中,男尊女卑的年代涌出了一批现代女子。胡焦琴便是那现代女子之一。《大江南北》有一篇文章介绍了她短短二十五年的人生。

胡焦琴虽家境贫寒,但她好学上进,不甘拘泥于封建泥潭。她通过努力考入女子师范大学,此后,她从未停止过报国救国,宣扬妇女解放,加入中国共产党。最后于1927年6月23日牺牲在国民党的屠刀之下。

从前,人人皆说女子无能、无才便为德。但胡焦琴不这么想,她向全世界呐喊着,要做“有知识的现代女性”,不做“懦弱无知的贤妻良母”。人们都说她是奇女子,因为她已经唤醒了越来越多的女性,她让她们意识到,这“男尊女卑”似是一层无形的薄膜,在不经意间早已蒙住了人们的思想。所以要有人来冲破这荒诞的潜规则,胡焦琴带领当地女性冲破了薄膜,冲破了束缚。她们在以自己的言行举止告诉别人:女子同样可报国,女子同样可以做男子做的事。胡焦琴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从未说出党的秘密,哪怕是牺牲之时也不曾向国民党跪下。“宁可站着死,岂能跪着生。”

历史卷轴长而惊心,巾帼英雄不在少数。木兰替父从军,既可对镜贴花黄,也可铁甲披寒光;梁红玉的战鼓只为抗金将士擂响;刘胡兰用鲜血诠释“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胡焦琴以炽热的血液染红了革命之花……

她们深爱着祖国河山,即使手中没有冰冷的长枪,生命之花也会随革命之花而绽放。终有一天,象征着女子的花将盛开,女性将不再是旧思想统治下,如同饰品一般可有可无的存在,不再是权利阴谋的牺牲品,不再面对太多家国大事却无能为力。平等的社会未曾辜负她们,和平的现状亦未辜负她们。她们长眠于祖国,春日的花会为她们铺一张温暖的花床,草木会踮起脚尖寻找新时代的样貌,让根把喜讯传入地下的每一个角落。

“恨为弱女子,扶危不可期。河山原锦绣,一览一兴悲。”她要让人们记住,她是女性,是一位女党员。

革命之花以一尊雕像的形态盛放,这朵花挂着笑容,眼中除了坚定,仍带有赤诚的大爱。


以我辈之光,谱时代华章

——读《传承“两弹一星”精神 担当“资政育人”使命》有感

(《大江南北》202302)

如东县马塘初中702班 陆韩淏(指导老师 林婕)

陶行知说:“捧出一颗丹心,献与亿兆生灵。”为了发展中国的科研事业,邓稼先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28年,用一生诠释了陶行知的名言。

1947年,邓稼先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随后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娃娃博士”赫赫有名。美国给他开出了极好的条件和优厚的待遇,希望他能长期在美国工作。可是,邓稼先胸怀报国之志,拒绝了美国的高官厚禄,毅然回到新中国。

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中国的科研事业,邓稼先以身许国,决心为国家奉献自己的一切,“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投入中国原子核理论研究28年,邓稼先深藏功与名,全身心地投入到核武器的研制,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要么在科研院所里耗费心血,要么冒着酷暑严寒到蓬断草枯飞沙走石的大漠戈壁,他东奔西走,风餐露宿。

时光不负苦心人。1964年,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随后两年零八个月后,氢弹试验也获得了成功。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邓稼先,长空铸剑,吼出雄狮的愤怒;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

1985年,邓稼先先生因核辐射致癌而因公殉职。弥留之际,他与于敏合著了一份关于中国发展的建议书,向祖国献上了最后一片赤诚。

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羡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升。”这是欧阳修对后辈的期许;“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这是梁启超对后辈的祝福。当时代的接力棒交到我们的手上,应以我辈之光,谱时代华章,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请不停地迈开你的脚步

——读《一代完人梅兰芳》有感  

(《大江南北》202303)

如东县马塘初中702班 张可欣(指导老师 林婕)

梅兰芳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旦角演员,是中国京剧史上的一代宗师。近期在《大江南北》上读过一篇文章,其中便讲述了他成为光鲜亮丽人物所付出的汗水与他那并不顺利地成长过程。

梅先生的祖上三代都是戏剧演员。不幸的是,他在童年便失去了双亲,饱尝了人间的辛酸。伯父梅雨田在先生8岁时请老师教他学戏剧。幼年梅兰芳天赋并不高,进步缓慢。惹得那位老师竟然撂下“祖师爷不赏饭”的狠话扬长而去。这样的话让身为读者的我都不由得替这位男孩感到叹息。可是以前的社会不就是这样吗?大多数都喜欢聪明的孩子,现在想想,真是太愚昧了。

他的伯父并没有放弃,又将他托付给与他祖父梅巧玲相交甚笃的著名男旦吴著祖。当他遇上吴先生时,并没有因之前的打击而放纵懈怠,反倒是更加发奋苦学。吴先生也极其耐心地带领他起早摸黑地练功吊嗓子,长久下来,这位不被认可的男孩技艺有了很大的进步。读到这儿,我的嘴角不由上浮;正所谓良师益友,梅先生正是遇上了改变他一生命运的人。吴先生的教导确实重要,但我相信,如果当代学生没有像这个男孩的坚持不懈的勇气和毅力,那么学艺再精湛的老师也不会改变你最后潦倒的结局。人出生本来就是一穷二白,连最基本的氧气都是植物和阳光给予的,你只能通过勤奋地耕耘来不断扩大你的领域,所以名人之所以能成为名人,是因为他在别人嬉戏休息时不停地攀登,而凡人之所以成为凡人,是因为别人在攀登时,他却在安然入睡。有的人知道这个道理,却不落实在行动上,做着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梅先生则不同,他不惧挫折,愈挫愈勇,这才是一个天才,应该令人尊重和崇拜。

1907年,梅先生带艺入科,进入京城著名的科班。起艺名梅喜群,并结交了许多一生的挚友。彼时的梅喜群,在唱念做打方面就功夫大进,将艺名改为梅兰芳,从此梅兰芳的艺名伴随了他一生。1911年梅兰芳与他伯父合作的新版《玉堂春》使梅兰芳成了京城最耀眼的新秀。1913年他凭借在沪的演出红遍了大江南北。此后梅先生对京剧的革新和创造花了很大的心血,也进行了出国访问。先前教他的老师给他道歉,他也是谦虚十足并宽慰老人家,在其困难时,给予了援助直至终老。

梅兰芳的努力终究带来了回报,可谁又能想一想,在这个舞台表演上的光鲜亮丽的人物背后,有多少艰辛与绊脚石。其实我们用不着成名,毕竟世界上那么多人,怎么能个个出名呢?但我们要有目标,奔着那个目标奋斗才能实现人生价值,不怕失败,更不要为了小小挫折而痛哭流涕,跌几次跤,摔几个跟头是常有的事情,没有受伤的珍贝,怎么会有迷人的晶莹?走一小步,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避开上次划伤你的尖锐石头,即使前方还有,但至少你已经消灭了一个,那就接着消灭吧。

人生可以没有道路,但不可以没有前进的脚步,在你心里也一定有个“京剧”吧?如果你想实现它,一定不要惧怕利石,因为他们终将成为你脚下的基石。


赓续红色血脉 传承爱国精神

——读《大江南北》第386期《传承“两弹一星”精神 担当“资政育人”使命》有感

如东县马塘初中704班 秦雪婷 (指导老师 张娟娟)

当我从老师手中拿到这本杂志时,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大江南北”四个大字,第一眼就被刊名和封面深深地吸引住了。我迫不及待地翻阅了几页,这本杂志没有华丽的辞藻,它只是用质朴凝练的文字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不禁沉浸其中……

杂志的主题十分鲜明,文字饱含真情,通俗易懂。它像极了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讲述着历史故事。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篇文章是《传承“两弹一星”精神,担当“资政育人”使命》。

邓稼先是“两弹元勋”的代表,他为我国的原子弹、氢弹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长期甘当无名英雄,把自己的一生都融入了中国核武器的研究中。

1950年,邓稼先在美国获得了博士学位。可他并没有留在美国深造,而是带着当时他学到的最先进的物理知识,带着他那颗热爱伟大祖国的忠心,以身许国远渡重洋赶回中国,义无反顾地全身心投入进了原子弹的研究中。经过他的不懈努力,终于在1964年10月成功引爆了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在原子弹成功引爆后的两年零八个月后,中国的第一颗氢弹也随之引爆成功。“两弹一星”奠定了我国国防安全体系的基石,使我国战略能力显著提升,为高新科技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邓稼先为我国的核武器事业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地奋斗了28年之久。从原子弹到氢弹的突破到其他各种武器的研发,他都做出了史无前例的巨大贡献。

但是,在1986年那年邓稼先因积劳成疾被病魔癌症夺去了宝贵的生命。在他生命即将逝去的前夕,他有一个愿望:他想在国庆节去北京天安门广场看一看,但因病情恶化,他的愿望未能实现。在1986年7月29日,担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职务的邓稼先突然浑身大出血,后经抢救无效最终去世。他的伟大功绩是在他生命到头时方才被世人知晓的,之后“两弹元勋”的美名才开始传扬起来。

作为邓稼先的故乡,怀宁县将一条总长3700米,总宽50米的路命名为“稼先大道”,以此来纪念邓稼先。到2017年时“稼先大道”总长达到了5980米。怀宁县还投资了1.3亿元建立了一所“稼先”学校,以此来纪念邓稼先,让后辈们永远记住这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

邓稼先的无私精神鼓舞着我们每一位中国人。他就是我们中国的英雄,是我们每一位中国学子的榜样,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我们伟大的祖国。他是我们千言万语,千歌万颂都赞不完的英雄,他实实在在地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少年,国家的脊梁

——读《大江南北》第387期《冒险‘偷’子弹的小英雄》有感

如东县马塘初中705班 秦瑞 (指导老师 张娟娟)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神州大地上涌现出一批华夏英雄儿女,面对内忧外患的中华,他们前仆后继,投身救国救民于危难的事业中,其中有不少熠熠生辉的少年英雄。在阅读了《冒险‘偷’子弹的小英雄》一文后,这些英雄的形象更是由朦胧转为清晰,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他叫陆桐奎。十一岁时,国民党数十名官兵带着枪支弹药,强行进村子,半夜与游击队交火,枪声让陆桐奎心焦,决定冒险去偷子弹。凌晨他摸黑起床,在国民党休息的空档,偷走了227发子弹,使得国民党再无能力反击共产党。陆桐奎觉得偷子弹“一、可减少游击纵队的伤亡;二、可让这讨厌的机枪声停下来”。

这种魄力与机智,实在令人叹服。子弹无眼,敌军凶残,但一想到前线征战的我军将士,陆桐奎便什么也不怕。带着一腔热血与孤勇,机警地挑选时间,小心翼翼地谨慎行事,小小少年居然真的完成了不可能的事。也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才让人民发自内心地拥护党,甘愿为了党而去奋战,带着炽热的赤子之心去奉献。

多少年过去,“陆桐奎们”的名字无人知晓,即使牺牲也可能是无声无息的。他们却不害怕,也不后悔,只是带着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热爱默默地奋斗。在无数个阴云密布的黑夜,在数不清的雷雨大作的狂风天,在多少个严寒酷暑的轮替后,这份热爱终于带着一束阳光,洒在了他们的身上。而今正是绝好的时代,正是有了他们的奋斗与奉献,中华民族才大踏步地向前迈步,走向更好的未来。

特殊的年代,少年们的每一个选择,都是基于他们强烈的爱国初心和拥有朗朗乾坤的理想,在战火纷飞的那个时代,他们保持初心,坚守理想,他们为了国家挺身而出,用热血和无畏诠释了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将这种精神深深地根植在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之中。作为后来者,我们应当一脉相承。如今的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是中国梦的希望,更应中流击水,砥砺奋发。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唯愿我们青年一辈们共勉,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弘扬雷锋精神

——读第387期《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芒》有感

如东县马塘初中706班 马张婕(指导老师 钱加红)

《大江南北》是一篇红色期刊,原本我以为只是介绍祖国大江南北的景色,但当我真正翻开它时我却看到了我们祖国的民族精神与传承,看见了我们祖国那些伟大却无言的英雄,我的心也因为看它而随着它的内容跌宕起伏,其中最让我的心跟着颤动的还是关于雷锋战士的那一篇文章。

雷锋是一个普通的汽车兵,然而他却能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超出本分的不平凡的成绩。他一生都在为人民、为祖国无私无怨地付出着,然而他所做的这一切不为那高官厚禄,不为举世闻名,更不是暗藏私心,而是真正做到了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他把自己伟大的爱国理想和日常为人民服务联系在了一起,他用自己高尚的思想指导着自己的行动。他所做的这一切,表现出了一个人民战士的广阔胸怀和无私的高尚情操。这也为我们后代树立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与永远值得学习的楷模。雷锋精神永相传,精神不灭,祖国就会永远繁荣昌盛。

新时代弘扬雷锋精神,就要像雷锋那样确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雷锋永远是共产主义伟大战士。在工作上,雷锋永远是站在为人民服务的第一线,有一次,雷锋正要随部队前往运输连,部队指导员命令他先去部队临时的演出表演队伍表演节目,这样可以加深军民鱼水情。但是因为雷锋有一口浓重的湖南音,怕影响演出效果。它主动请求担任演出队的后勤工作,把节目让给其他人。读到这里,我被雷锋这种以大局为重,甘愿做出奉献的英雄精神所感动。试问如果你当选一个重要的职务,你会因为自己不怎么合适而把这个好的机会让给别人吗?我相信大部分人不会。但是雷锋就这么做了,所以说他总是这么的为他人所考虑,把自己抛之身后。

一块好的木板,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靠的是挤劲,钻劲!雷锋只有小学文化,但在他那有限的生命中,却做出了让人民所记住他的伟大贡献,成为全民学习的楷模,他所依靠的就是那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钻研精神。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说,弘扬雷锋精神就要紧跟时代步伐,激发创造潜力,撸起袖子加油干,创造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的崇高价值;就要以顽强的意志,不懈的努力,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勇做新时代的开拓者,书写新时代的新篇章。而我对这些的理解就是我们要争做那些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人,这难道不是比接受他人的给予更加快乐吗?

雷锋他永远是一颗启明星,启迪着人们对善良、乐于助人的理解;它永远是一朵通向光明与善良的花朵,它在善良的终点对人们绽放着笑容。他永远是我们心中的英雄,让我们有了前进的动力!


传承先辈精神,勇担复兴重任

——读《誓为祖国铸坚盾——记“八一勋章”获得者钱七虎》有感

如东县马塘初中801班 葛王钰涵 (指导老师 邵坤霞)

透过窗户的阳光照暖了柔软的纸张,照热了我的爱国之心,更照亮了祖国的复兴之路。我看着钱七虎院士的生平事迹,陷入了沉思……

“成为一个像保尔那样心怀祖国,胸有大志的人。”初中时期的钱七虎院士就早已在心中埋下一颗为祖国强盛而努力奋斗的种子。年轻时期的他认为“国家需要年轻学子学习国防知识”,于是毅然放弃了难得的留学机会,踏上了为祖国的国防建设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之路。学有所成的他放弃了优厚的待遇,加入地下防护工程里来,打造出了我国的“地下钢铁长城”。

钱七虎院士努力学习的背影,深深地打动着我。“每天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成了常态,挑灯夜读更是家常便饭。”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钱院士一心只想着学习科学知识来报效祖国。而现在生活在幸福环境下的我们,却缺少了努力学习为国奉献的那股志气。时代赋予我们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我们理应以回报时代为目标,以报效祖国为理想,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我们应该学习钱院士挑灯夜读的意志、为国奉献的精神和不忘初心的理念,树立为国家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

钱七虎院士忘我工作的身影,深深地感染着我。钱院士不仅善于发现问题,更能创造条件解决问题。当在飞机洞库防护门的研究中出现问题的时候,钱院士经过认真分析、研究,找到了问题,但解决问题时由于国内设备不够,必须在别人休息的时候才能使用,他便常常从半夜工作到凌晨四五点。钱院士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严谨治学、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钱院士的确是一位伟大的人,他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为新时代的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将为国奋斗的种子播撒在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我非常庆幸自己读到了这篇文章,从此我的心中植入了一个认真努力的灵魂。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要体会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用汗水浇灌心中理想的种子,使之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开出青春绚丽的花朵,以满腔的热血传承先辈精神,将来才能担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


大山深处的筑梦人

——读第386期《14年前千里背母上大学》有感

如东县马塘初中801班 丁宁 (指导老师 邵坤霞)

“其实走出大山不是为了逃离大山,而是为了更好地回到大山,建设和发展大山。”这是2008年千里背母上大学的刘秀祥说的话。

《大江南北》总第386期向我们介绍了中共二十大代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刘秀祥的先进事迹。

刘秀祥四岁丧父,母亲与无奈辍学的哥哥共同经营这个风雨飘摇的家。父亲走后第二年,刚有点起色的生活又受到了重创,姐姐离家不复返,花光了全家的积蓄也没找到。母亲一病不起,年幼的哥哥用他瘦小的肩膀再撑起了这个家。但在刘秀祥12岁这年,哥哥也一去不复返了。母亲受到了致命的打击,患上了精神分裂症,生活无法自理。刘秀祥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起活下去的希望。对比刘秀祥,12岁的我在干什么呢?是望着蓝蓝的天期盼下课后和朋友们闲聊?是因饭菜的不丰盛而噘嘴赌气?是因贪玩而和父母吵架?

从小学到中学,刘秀祥都名列前茅,中考以全县第三的成绩考上了重点中学,却因交不上学费而去了民办中学。2008年他终于圆了大学梦,面对那么多磨难没掉过眼泪的他,拿到录取通知书后,他抱着母亲痛痛快快地大哭了一场。“母亲是我唯一的亲人,我现在已经没有家了,只有她在身旁,我还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今后不管发生什么,我都要将母亲带在身旁照顾。”儿行千里身背母就是这么来的。

大学毕业后,他面对一条条橄榄枝,毅然选择回乡任教,他要回馈这个家乡,回馈这个社会。他坚信那些孩子能像他一样用学习改变命运,弯道超车。

刘秀祥用自己的影响力和人脉让穷苦人家的孩子们得到资助。当年的他,执拗地拒绝资助;如今的他,走哪问哪:“能资助我的学生吗?”使得4200多名学生受到资助,让这些孩子们能够用自己的奋斗画出属于自己的蓝天。

在望谟县的十年里,刘秀祥从未放弃任何一名学生:“我相信,任何一个孩子都值得更好的未来。无论他出生在北京上海还是我们贵州望谟。”2012年望谟全县只有70人考上本科;2022年,有1302人考上本科。

我们现在的“苦”“难”和刘秀祥比起来能算得了什么呢?甚至于我们所嫌弃的是别人盼都盼不来的。国家正变得富强,越来越重视教育,越来越多人献年华于育才,无论城市农村,无论平原深山。所以,我们更要抓住契机,努力学习,发展自身,勇攀高峰,争做有用的人,当祖国花园的一朵花;当祖国建设的一块砖;当祖国前进的一股力。


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

——读第387期《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芒》有感

如东县马塘初中801班 沈蒋璨 (指导老师 邵坤霞)

三月轻盈的脚步,在柔软的雨丝中穿行,在盈盈笑意中,在春的旋律中流淌。六十年前,在柳梢绿草地渐茵的三月,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并亲笔为他题词,雷锋这个名字就在民众心中悄悄播种,生根,发芽,结果,俨然成为那个时代的代名词。

六十年后的今天,雷锋精神在历史大河愈发激烈昂扬,它是新时代的写照,是民族的脊梁。雷锋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他在平凡的岗位诠释了他不平凡的一生,他用他的精神、行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犹如巍然矗立的灯塔在人们的心中闪耀,永不熄灭。

雷锋他当通讯员、拖拉机手、推土机手、汽车兵……无论在什么岗位,他都尽心尽力,一丝不苟,严格完成国家交给他的任务。他有着一颗炽热之心,有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崇高理想。现在的我们更应像雷锋一样,以无穷的热情投入到刻苦的学习之中,做一个对社会有益、对祖国有用的人。坚决听党的话,一辈子跟党走,为了党,愿洒尽鲜血,永不变心!这是雷锋对党、对国家和人民无限的深情,为祖国改革开放而奋斗的决心,而我们能够像雷锋那样全心全意不后悔、不抱怨,做好每一件事吗?

一块好的木板上,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靠的是挤劲,钻劲。雷锋就是靠着这股钻劲、挤劲,对待生活中每一个任务,他仿佛有用不完的动力,不知疲倦,用积极向上的态度,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创造出生命的价值。这也是当下,我们所缺少的,必备的。现在“躺平”成了社会的潮流,年轻人缺少那股挤劲、钻劲,缺少一往无前、直击困难的那股狠劲。为什么?难道是因为生活压迫?还是因为自己的懒惰?竞争的激烈?现在的岁月,就应该要有钉子精神,去钻研,去拼搏,在青春年华中去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还不知道那时的他们有多么的艰辛,但他们以不懈的努力,顽强的意志,谱写了最壮阔的诗篇。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雷锋的这句话让我最为感动,最记忆犹新。是啊!人生也就寥寥几年,还是有这些像雷锋的人前赴后继举起了大旗,为我们负重前行,雷锋精神是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忠于党和人民,舍己为公,大公无私,苦干实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雷锋,他是那个时代年轻人的代表,在工作上,他一丝不苟,严谨认真;在生活上,他乐于助人,无私奉献。他,以自己坚定的信念诠释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他,是用自己的热情,带动整个国家的人民战士,他是平凡人中的不平凡人。雷锋用自己的行动塑造了一座丰碑,上天给了雷锋无限的热情和无私精神,他并没有给他相应的时间,一九六二年八月十五日,雷锋因公殉职,年仅二十二岁,但他的精神滋养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在疫情中默默无闻担起重负的医生护士,守卫祖国边疆的将士,为科学研发而隐姓埋名的科学家,他们哪个不是新时代的雷锋?雷锋依旧在,只不过他换了一种方式呈现在世人的眼中。

中国的新一代们,为了脚下这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为了这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度,我们难道不应该贡献自己的一切吗?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祖先们无愧于他们的时代,而今面对尖端科技的竞争,人才知识的较量,我们更应像雷锋那样,把青春和生命融入到这场风起云涌、翻天覆地的改革中去。


“东进,东进!”

——读第386期《深切缅怀老主编唐功儒》有感

如东县马塘初中802班 林邵 (指导老师 邵坤霞)

翻着手中的《大江南北》,思绪万千。刹那间,这篇文章“缅怀”二字让我格外伤感。

2023年的第三天,或许有人“阳”在家里休息,也有人正在上网课,但不为人所知的是,《大江南北》老主编唐功儒老先生,却在那日与世人永远诀别。

这不仅令我,更令大家很是悲伤,但这又无法回避,阅读文章,才了解到唐老先生光辉的事迹,才懂得他是多么出色。他16岁时就参加革命,先考入华中建设大学,三个月后转入胶东军区的军政大学,成为人民解放军,他还先后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到解放军海军部队工作。他是老新四军,年纪轻轻就参加了伟大的革命,成为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32军的一员。他如此优秀,让我对他肃然起敬。

后来,抗战胜利40周年时,在夏征农老先生的推荐下,他来到了几乎陪伴他后半生的主战场——《大江南北》杂志社。他格外勤恳,在一线工作,一直为此刊辛勤工作,他提出的编辑方针“历史与现实结合,学科性和文学性兼备”,一度成为一茬茬编辑在工作中遵循的准则,他自己工作一丝不苟,所挑选的文章都是精工细作,要求十分严格,遣词造句也十分细腻,即使别人翻看几遍后认可的文章,到他这依旧是“小错不断”,他那双火眼金睛总能挑出别人看不出的错误,而且能毫不客气地指出来。看着他的事迹,我不禁为他所感动,而对我囫囵吞枣式的看文章感到羞愧。

他个人的文章堪称美妙绝伦。大点,他是整个杂志社,是其弟子及所有读者的偶像和骄傲;小点说,他是我个人所崇拜的先生。

唐功儒老先生,人虽已逝,但他的精神会被永远地铭记。他口中唱出的一声声“东进!东进!”将会是我们继续前进的信仰。

流尽了泪水,也无法挽回。但他那比泰山还重的逝世,不会被时间长河的滚滚波涛所淹没。心中铭记唐老,爱国精神不老。将他所未完成的事继续做下去,弘扬新四军精神,弘扬爱国主义!


抗日英雄,永垂不朽

——读第385期《少年抗日英雄“铁笔”袁世晃》有感

如东县马塘初中802班 王欣 (指导老师 邵坤霞)

抗日英雄袁世晃,在日寇侵我中华时,坚定意志,坚持斗争,以不畏生死的胆魄,愿捐躯为国的精神,英勇牺牲在了那个石港。

袁世晃同志出生于1926年,之后初小毕业于1937年,而在这期间全面抗战爆发了。

回顾过去,那颗红色种子早在他的稚嫩的童年便种下了,他积极宣传抗日,尤其是帮忙张贴标语和传单。可在1938年,南通城被恶贯满盈的日军侵占了,他们卑鄙无耻,面目狰狞,到处烧杀抢夺,让无数人流离失所。为了报这国难家仇,许多人都参加了新四军和地方武装,袁世晃自然也是如此。

他想要为无数家庭报仇,为无数无辜同胞伸出援手,他黄皮肤包裹下的红色血脉在奔腾,在流淌。参加革命工作后,他积极认真,不怕苦累,不断散发着自己的光和热。

1944年3月18日,日伪军开展了“高度清乡”,无规律地派出流动队扫荡在乡间,在这严峻的情势下,袁世晃同志并没有任何退缩,他仍然坚持着他的革命道路,可不幸的是,他和同事邢法去骑岸镇东四里庙采访时,遇上了日军,后被捕。

在周围群众难以割舍的目光下,袁世晃他们昂头挺胸,嘴里高声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他们经历了敌人的严刑拷打,却仍是没有半点屈服,最后英勇就义。胸脯被敌人连戳几十刀,那深深的伤口刺痛了群众的双眼,眼眶中止不住地流下热泪。他的一生都在为革命做贡献,直至牺牲也年仅十六岁。

袁世晃同志,他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照亮前方红色的道路。他,影响了后辈无数人,唤起了后辈无数人的爱国心,传承红色基因,在新的时代中延续他那坚持不懈、英勇奋斗的爱国精神。

抗日英雄,永垂不朽。


雷锋精神伴我行

如东县马塘初中803班 吴秦开 (指导老师 刘红梅)

“英雄”这个词对他而言,想必是当之无愧的。他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的一生短暂而光辉,他总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那种高尚品质,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就是雷锋。

在我小的时候,就听着《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曲入眠;等我长大一些,小学的老师又给我们放雷锋的电影;步入初中,关于学习雷锋的活动仍然在进行。从1963到如今整整60年,为什么雷锋精神长盛不衰呢?归根到底就是因为他的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被人们所赞扬,为社会所需要的一种精神。

雷锋在1960年8月20日的日记中这样写道,万花区成立了一个人民公社,我把平时节约下来的100块钱支援了他们,辽阳市遭受了洪水的灾害,我把省吃俭用积存的100块钱寄给了辽阳灾区人民,有些人说我是傻子是不对的,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如果说这是“傻子”,那我是甘心愿意做这样的“傻子”,革命需要这样的“傻子”,建设也需要这样的“傻子”,我就是长着一个心眼儿,我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

《雷锋日记》语言朴实,字里行间展露的精神令人感动,这是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是忠于党和人民,舍己为公,大公无私的集体主义精神;这是立足本职,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的“螺丝钉精神”;这是苦干实干不计报酬,争做贡献的艰苦奋斗的精神。

我们说“雷锋”,并不是指雷锋一个人,而是指像“雷锋”一样具有雷锋精神的人,他们可以是在工地上挥洒汗水的建筑工人,可以是在农田默默耕耘的农民,可以是在风里雨里奔波的外卖小哥,他们都是生活中极其平常的不为所注意的人,却又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人。就像雷锋说的“螺丝钉”,螺丝钉很小,但机器没了螺丝钉,就不能运转,这些为祖国建设事业做出贡献的人们,需要且应受到社会的尊重,雷锋只是这些人中的一员,他成为这个群体的代表,我们称赞雷锋就是在称赞这样一群无私奉献的人。

毛泽东同志曾说,学雷锋不是学他的一两件先进事迹,也不只是学他的某一方面的优点,而是要学习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学习他长期一贯地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学习他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当然学雷锋要实事求是,扎扎实实,讲究实效,不搞形式主义。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并不应只是在这天大张旗鼓地做好事,而是应让这种风气春风化雨般地融入我们的生活,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体现出“雷锋精神”,让我们的每一天都是学雷锋日。

雷锋精神伟大,但并非高不可攀;平凡,但并非琐碎;神圣,但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平凡的,而且是这无数的平凡构成了他的伟大。他用自己这些平凡的脚印,一个个清晰的刻进人们的心中。


寒门出贵子

——《14年前千里背母上大学 》读后感

如东县马塘初中 803班 张杰周 (指导老师 刘红梅)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叫刘秀祥的青年。童年时期有一个幸福的家,他受着父母的宠爱,哥哥姐姐的呵护,一家人虽生活拮据,却其乐融融,四岁那年,父亲逝世,让他多彩的世界笼上了一层灰,后来哥哥辍学与母亲当家,渐渐生活有了起色,接着又一个转折,父亲逝世两年后,姐姐失踪了,哥哥与母亲寻了几个月,花光了积蓄,却未寻到姐姐,后来母亲病了,哥哥离家出走,幼小的刘秀祥,在绝望中一夜间长大了,考虑再三,他决定将田租给别人,带母亲一起上大学,毕业后回乡用知识点燃孩子们的梦想,刘秀祥工作尽职尽责,与同学们一起上早读下自习,带同学到家里吃饭谈心,后来全班都考上了大学。

都说寒门难出贵子,我认为不是这样,如果要举一个具体的例子,这个例子就是刘秀祥,不是吗?刘秀祥的一生完全符合。不过他的家境比寒门还寒,他的地位却比贵子还贵,刘秀祥的一生是悲惨的,更是成功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句话似乎就是为他写的,我原以为这句话专指那些圣人,直到认识了刘秀祥,他的遭遇令人同情万分,他的成就却令人羡慕不已,他是平凡中的伟大,普通中的特殊。

刘秀祥的经历说明,生活中或许存在很多磨难,但战胜磨难会让我们变得更强,坚持和用心去做些事,为社会出点力,发一点光,社会也会变得更加美好,十几年过去,当初背着母亲上学的刘秀祥活成了这个时代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也活成了一个可亲可敬可爱的人!

十几年前一位山区穷小子面对生活的巨大压力,没有选择放弃生命,而是咬咬牙坚持了下来,并且成为知名的人物,而处于现在的我们面对的仅是学习,又有什么要诉苦,又有什么能诉苦呢?

让我们学习刘秀祥的刻苦,成为令人向往的“贵子”!


山东舰 强国复兴之剑

——读《山东舰,交接入列那一刻》有感

如东县马塘初中804班 顾子涵 (指导老师 刘红梅)

拿到2023年第2期《大江南北》杂志,封面上扑面而来的就是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那威武雄壮的舰艇上高高飘扬,我的心蓦地一震。我迅疾翻开目录,只一眼就看到了那第7页的文章标题:《山东舰,交接入列那一刻》,翻到那里,赫然映入眼帘的就是山东舰的照片。怀着激动的心情,一气读完了这篇报道,我感触颇多。

1840年鸦片战争,那轰开那闭关锁国的大清国的一声声炮响,似乎在我的耳边回荡。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1860,1864,1894,1901,那一串串数字在我脑中闪过,那一个个历史事件,那一个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那本就缺乏生气的中国,雪上加霜,病入膏肓。那一个个有志青年,发起了一个又一个革命变法,但都以失败告终。经过多少次的磨炼,经过多少次战争的洗礼,还好,1911年的秋天,辛亥革命爆发了,那封建主义的“帝国”不复存在了。1949年10月1日,一个新生的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那伟大的东方诞生了。直到今日,山东舰的入列,我们明白,一切爱国者的心血与汗水,都挥洒在了正确的地方,他们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正如古人所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001号辽宁舰,虽说是我国的第一艘航母,实则也并非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创造,自主配套的第一,而山东舰是我们中国自主设计,自主创造,自主配套的航空母舰。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22年前南海上的那81192,王伟烈士的那句“81192,我已无法返航,请立即离开”。令无数的人为之感到惋惜。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们岂能忘记那过去的悲壮,我们也无比渴望那将来的蓝天,我们应先天下之忧而忧,才能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我们是中国人,中国人是我们光荣的名字。我们拥有光荣的名字,应把这份光荣传承下去。我们现在应像陆游诗中所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样,向为民族解放、民族独立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们告慰,他们的牺牲换来了民族的强大、祖国的富强,是无比值得的。

山东舰的奇迹是自然创造出来的吗?当然不是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难道不就可以这样创造吗?


学习少年英烈袁世晃

——读《大江南北》2023年第1期《少年抗日英雄“铁笔”袁世晃》有感

如东县马塘初中804班 沈嘉何 (指导老师 刘红梅)

在闲暇之余,翻看了《大江南北》这本红色期刊,映入眼帘的便是一篇篇催人奋进的红色故事,我沉醉于其中,久久难以忘怀。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少年抗日英雄“铁笔”袁世晃》这篇文章。

袁世晃于1928年出生在江苏省南通市。作者庄奂与袁世晃在同一小学读书,他的一言一行,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影响。在作者笔下,袁世晃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是人们的好榜样。袁世晃从小深受老师的耳濡目染,培养了爱国情感。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之后,袁世晃意识到,祖国现在处于危难时刻,只有敢于与日军作斗争,抗战才能胜利,中国才能解放。不久,袁世晃就参加了新四军,担任文书和通讯工作。作为作者的朋友和同学,在作者处境最困难的时候还不忘关怀、开导作者,这使作者重新振作起来。后来袁世晃成为报纸“小鬼”通讯员,小小的年纪就以其锋利的文笔,批评揭露了日伪“清乡”的种种罪行,鼓舞着人们的抗日热情。他以吃苦耐劳、积极工作的精神,深受同志们的赞许。但不幸的是,在一次执行任务中,遇到了日军,被捕遇害,年仅16岁。

读了这篇文章,我感触颇深。虽然现在没有战乱,我们过着和平安宁的生活,但袁世晃的精神放在现在仍有学习意义。我们需要有他那般警戒意识——虽然现处和平年代,但边疆局势仍然不稳定,我们不能懈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祖国做出贡献。我仔细瞻仰着文章插图上的烈士陵园袁世晃与邢法墓地上的雕像——两位少年站在祖国大地上,好像在怒视着敌人,目光坚定不移,因为他们相信,属于祖国真正的胜利一定会到来。看到此处,我不禁流下了惋惜与敬佩的眼泪,不禁联想到了他们牺牲时的场面——他们昂首挺胸,拒绝下跪,嘴里还喊着“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为什么抗战能胜利?是因为无数的先烈为了祖国、为了人民而英勇献身、无私奉献。我们中学生需要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祖国才能强大,国家才能兴旺。

沉痛哀悼袁世晃前辈,愿革命先烈精神永驻祖国大地!


永远的雷锋

——读《记忆深处的永恒雷锋》有感

如东县马塘初中804班 马媛 (指导老师 刘红梅)

我读了《大江南北》2023年第3期中的《记忆深处的永恒雷锋》这篇文章,记忆尤为深刻。

文章描述了乔安山、孙桂琴、冷宽等人与雷锋的故事,他们以雷锋为榜样,为广大官兵报告雷锋事迹,雷锋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

其中有一段我尤为喜欢:“10件传家宝”,这10件宝物是指雷锋生前用过的10件东西:雷锋生前学习的《毛泽东选集》,驾驶过的13号汽车,生前用过的冲锋枪,送大嫂时穿的雨衣,训练用过的教练的手榴弹,勤俭节约的节约箱,当校外辅导员戴过的红领巾,随身携带的针线包,给战友和群众理发用的理发工具,装毛主席著作笔记本、钢笔的挎包。这10件宝物实地体现了雷锋助人为乐、刻苦学习、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在雷锋牺牲后,人们伤心不已,还为此设立了“雷锋班”。孙桂琴说过,在她印象中,雷锋叔叔个头不高,十分平易近人,就像一个大朋友一样。乔安山也在雷锋离开的日子里,常年坚持宣讲雷锋,在他的家里能够感受到这是一个“雷锋的家”!冯健说过,雷锋的精神影响了她的一生,雷锋牺牲后,她长期坚持学习雷锋,宣传雷锋,像雷锋那样工作、做人……

在我记忆深处的雷锋,他乐于助人,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忠于共产主义,他还助人为乐,刻苦学习,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我认为我们也应向雷锋学习,学习他的甘于吃苦,他的一心向民,一心向党,我们要宣传和弘扬雷锋精神,将雷锋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雷锋同志是我们的好榜样,是我们学习的对象,我们要将雷锋精神传承下去,践行下去!


未来,由你我创造

——读《山东舰,交接入列那一刻》有感

如东县马塘初中805班 金冬梅 (指导老师 吴俊华)

南海海面波光粼粼,海风呼啸,海浪汹涌。002航空母舰交接入列仪式即将开始,所以人们心中的激动之情就如同那澎湃的海浪。

读完《山东舰,交接入列那一刻》,我心中便涌起了惊涛骇浪。有自豪、有骄傲,也有一种说不出的心酸。自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我国便被迫打开国门,成了任列强剥削压迫的弱小国家。是那些优秀知识分子,是那些老一辈的革命家,是那许许多多为救国救民而前赴后继、艰苦奋斗的中华儿女,让千疮百孔的祖国重现生机。其中的艰难与曲折,除非亲身经历,否则是无法感同身受的。

过去的旧中国,一无所有。可东方的巨龙又怎会甘于平庸?总有那么一群不信命的人,他们不怕困难,不畏艰险,甘于奉献,用平凡的双手创造了不平凡的事迹。他们在发展之路上披荆斩棘,如黑夜中闪烁的路灯,引导人民走向富强。

回望过去,中国没有航母,没有科技,只是个落后的农业国;再看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双航母”的国家,一切从无到有,我国由弱变强,正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迈进!而这惊天动地的改变,是一代代中华儿女奋勇拼搏、辛苦付出的成果。

端木海的父亲曾告诉年少的儿子,“中国有没有航母,将来就看你们的了。”那时的端木海有着一腔热血,2002年之后,他担任了001型航母的副总师,未辜负年少的自己,未辜负那一颗爱国之心。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是生于阳光下的花朵,坚强不屈、向阳而生的花朵。我们不该辜负这青春年华,更不该辜负前辈的努力与付出,我们将接过前辈们手中的接力棒,奋力奔向一片光明的未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祖国的未来由我们开辟,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但我们可以创造出心中所想所思的那个未来。


梅兰芳,中国的一代完人

如东县马塘初中805班 蒋曾奕雯 (指导老师 吴俊华)

“人无完人,可梅兰芳是我们中国的一代完人”。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我原本对京剧不感兴趣,了解甚少。直到读了这篇文章,认识了梅兰芳,我敬佩他俊美的扮相,精湛的演技,高尚的气节。

在那动荡不安的岁月里,日寇横行,他们企图借梅兰芳先生来为他们的侵略行径涂脂抹粉,但不管如何,梅兰芳先生总是严词拒绝。他说过“半生氍毹唱皮黄,更思旧曲翻新腔。无奈日毒梅花荡,蓄须明志别芝芳。”这句话表达了他对舞台的眷恋和对日寇仇恨之深。他竟为此注射了三次伤寒预防针,来抵制敌寇的阴谋。梅兰芳先生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人格,让我为之敬仰。他是凌雪的一枝梅花,是不惧风雪严寒怒放的梅花。

矿石没有经过雕琢,又怎能成就美玉?梅兰芳小时候天赋不高,进步不快。惹老师撂下“祖师爷不赏饭”的狠话,但梅兰芳没有放弃,起早贪黑地练功吊嗓子,慢慢地,他开始巡演,登上更大的舞台。在他成名后,他不仅没有责怪那个老师反而在他穷困潦倒的时候,解囊相助。他没有骄傲自大,而是宽厚仁慈谦虚好学,我想完人真的是像他这样完美的人。

梅兰芳不仅为振兴民族戏曲艺术呕心沥血,还力挺中国共产党。举行欢迎和慰问解放军的义演,放弃国民党的邀请,放弃到台湾优渥的生活。解放前夕,他坚守在大陆,盼新中国的成立。他用频繁的演出来回报祖国和人民。他说“当国家危难的时候,中国人都像我隐居起来,那中华民族能解放吗?所以比起八路军新四军,特别是比起那些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和人民解放事业而英勇奋斗流血牺牲的战士,我感到惭愧,我今后要向他们学习。”

我想梅兰芳先生虽然不是上阵杀敌的战士,也不是运筹帷幄的领导人,他只是演技精湛的京剧演员,但他有强烈的爱国之情。他将毕生心血投入他所爱的国家和事业,让京剧大放异彩,让中国人的气节不受侮辱,让国家更富艺术魅力,“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梅兰芳先生是那圣洁的梅花,永远留在我的回忆里。

梅兰芳——中国的一代完人。


读《周恩来视察大连海校炮艇部队》有感

(大江南北387期)

如东县马塘初中806班 龙熠婷 (指导老师 孙小华)

读《周恩来视察大连海校炮艇部队》以后,我受益匪浅,得到了许多启示,也明白了周总理为新中国海军的奉献之大,用心良苦,我们应向周总理学习。

自新中国成立至1952年,中国做出了一个了不起的举动——建立海军,同时也创办了一所海校,毛主席将此重任交给了周恩来,周恩来提出的人选是对海军极有兴趣的张学思。张学思经过去苏联的学习之后回国担任副校长,将校长让给了海军司令员肖劲光,在张学思的领导下,海校也成功步入正轨。对这所海校,周恩来也是呕心沥血,后因过度劳累被调到大连休养,但周恩来并未休养,而是前往海校进行一次检查。张学思听后立刻安排两艘性能最好的炮艇来迎接,还指定柯、谷二人各负责一艘炮艇。周总理到了后,柯林开始向总理报告,但还未报告完毕,周恩来便握住了他的手问了柯林一些问题,得到柯林坚定的回答后甚是开心,随后与张学思进行交谈。当炮艇驶到三山岛南部庙岛群岛深处时,发现一个庞然大物,原以为是美国侵朝海军的潜艇,后经科长确认是一条鲸鱼或鲨鱼,柯林才放下心来。陪同周总理的人员都在甲板上好奇观看,柯林为了他们的安全请他们坐下观看,最后在当日上午10时左右顺利返航,周总理祝福同志们身体健康并表扬了张学思的能干。

此文并未花大量的笔墨在周总理的身上,但却十分的耐人寻味,周总理为了创建这所海校花费了许多心血,因为这是毛主席交给他的任务,他必须做到尽职尽责,精益求精,自己挑选校长,亲自视察都体现出了他对这件事的重视,面对年轻人他更为关心,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这无一不彰显出周总理的平易近人。他心系国家,将国家大任视为己任,他无私奉献,不顾自身安全,一心只为海校。世人都尊敬他仰慕他,但他也是一位平凡的人,他只不过是爱国之心超过了爱己之心,他永远都是我们民族的英雄,我们应牢记他所做的一切。

像周总理这样的英雄数不胜数,他们为国捐躯,无私奉献。有的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有的在笔墨间抵抗敌人,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奋不顾身?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让中国的未来更加美好!

身为青少年的我们,生活在一片乐土之上,但却依然有人在保卫国家安危而奉献生命。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我们应该茁壮成长,奋发图强。虽然我们现在还不可以为国家做出多大的贡献,但是我们可以像周总理所说的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走近英雄

——读《大江南北》有感

如东县马塘初中806班 杨帆  (指导老师 孙小华)

当我翻开《大江南北》这本红色刊物,有一只手似乎把我拉入那红色的年代,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朱子丰写的散文《父亲的爱与憎》,感受着父亲高大的形象。

文章记叙了三个时间段的故事,其中一次是抗战时期,父亲为拖住日本军,将唯一过河的桥板抽走,使鬼子们不能逃走,在这一时期父亲还为了保护共产党不惜与国民党斗智斗勇,最终导致奶奶的腿终身残疾,但保住了革命的果实,这不正是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甚至顾全大局的精神体现吗?

在那个时代,这样的精神传遍了祖国的四面八方,涌现出无数英雄,邱少云即使被烈火焚身也不愿暴露军队位置,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舍生忘死,正是这些人告诉我们那个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高尚的精神从不缺席。

当然在那个时代也有不少蛇鼠之辈,贪生怕死之流,与那些英雄形成鲜明的对比,他们为谋私利,竟愿做日本的走狗,汉奸,无数英雄死在了他们手上,他们心中没有民族意识,没有国家意识,只在乎自己的生命。

看完这本杂志,无数英雄跃入眼帘,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中国的明天,舍生忘死,拼命奋斗,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创造出现在极其美好的生活。同时,也再次提醒我们要珍惜和平,不要浪费了美好的学习环境。他们的精神和革命传统。我们也不能忘记,要继承并传承下去。我们何其有幸,生在华夏,何其有幸,身处和平年代。

当然杂志中不止有这些精神,还有更多的英雄事迹,于是,我下定了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决心,明确了为中国奋斗终身的目标,建设美好祖国的向往,我萦绕在心头,我定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走近英雄,我深情地赞美我们伟大的祖国!


闪耀在“地下”的红星

如东县马塘初中807班 曹心怡 (指导老师 孙小华)

《大江南北》是我与历史的纽带,天空一般,是无尽的遐想;黑夜一般,是满天的星光。此时此刻,翻开书籍,我认识到了这位闪耀在“地下”的红星——汪铁君。

汪铁君出生在一个穷苦家庭,16岁那年,他跟平西五接桥医生学医,后来考入医校,又与徐静英结了婚。

不幸如暴雨般急速而来,1939年,日本侵略者血洗村庄,连80多岁的老人和乳臭未干的小孩儿都不放过,面对日寇的残暴和国民党军队的无能,汪铁君在心中更加坚定了跟共产党走,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信念。

1940年,汪铁君他终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然而部队首长了解他是个郎中,便派他到医院工作。起初他十分不解,直到首长告诉他:“当战士是抗日,当医生同样是抗日,而且是更好的抗日。”他心中才释怀。

后来他被安排收集情报,一次他请一个小贩把他的情报带给地下联络员,然而小贩却不在了,情急之下他拔腿就追,绕开了敌人的封锁,可不幸被抓。火花映照之间,他佯装害怕地举起了双手,装作一个普通大夫的模样:“别开枪,我只是个掌柜呀!”面对敌人的逼问,他回答得毫无破绽,身体哆哆嗦嗦的,似乎十分害怕,又似在诉苦:“如今这年头,谁见了当兵的不害怕,不逃跑?”敌人终于在半信半疑之下,放他离开。汪铁君以他的谋略逃过一劫。

顺利完成任务的一段时间后,不巧的是,汪家父子被敌人抓住,儿子被逼得精神失常,把真的假的都供了出来,汪铁君就这样又被抓住了,在他的妻子的不懈努力之下,他又死里逃生。即使在后来,他又经历了几次生与死的考验,但是他从未动摇革命的信念,后来他建立了如皋人民医院,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汪郎中就是地下党啊”。

汪铁君就是这样,以他的信念,在革命的战场上,以过人的本领,救治病人,以巧妙的智慧,与敌人斗智斗勇,以坚定的意志,踏上红色的新道路,即使时光变迁,他也依然是颗红星,照耀在我们的心中,照耀在建设祖国的蓝图上。

以革命先烈为榜样,作为青少年,怀揣着梦想,即使道阻且长,我们也依然身披星光,不畏艰险,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开革命之花 扬革命精神

——读大江南北2023年第1期《革命之花胡焦琴》有感。

如东县马塘初中807班 顾周妍  (指导老师 孙小华)

“成败何足论,英雄自有真”,看到革命之花胡焦琴的事迹,我受益匪浅,感从中来。

胡焦琴出生在旧社会,受过高等教育,但在她身上,我们又看到了一股强烈的革命精神。

她的父亲是一个封建迷信思想严重的人,母亲则是一个封建守旧思想严重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她的思想自然受到影响,但她却有一颗向往自由、渴望美好生活的心。当看到这里时,我不禁为她感到惋惜,这颗心本该在美好中度过一生,但却被封建思想所禁锢。这样一个小女子又能做些什么呢?但是她却不甘现状,与其在这里被封建思想束缚着,还不如放手一搏,用自己的行动为革命事业做贡献。因此,她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字:胡焦琴。

“河山原锦绣,一览一哭悲。”是她内心的写照。我仿佛能看到她傲然挺立街头,批判抨击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的场面;我仿佛能听到她一声声叹息,自己是弱女子,没有能为革命作出贡献;我仿佛能感受到她忧国忧民,渴望太平盛世,山河无恙的真切愿望……1926年,胡焦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是创建群众组织的重要人物之一,并十分关心妇女解放。团结女工们建立工会,让人民看到了共产党领导下妇女解放运动的伟大力量!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412反革命政变,一片白色恐怖,胡焦琴不幸被捕,她几次昏死在刑具旁,却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她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爱自己的祖国。可是,我更爱我的同胞,因为,如果他们也像我一样爱国,就会和我一起努力,争取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富强……”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她没有丝毫屈服。为了革命事业,她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她为了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胡焦琴同志虽离开我们已有半个世纪,但她的事迹仍然在人们心中永存。胡焦琴同志作为一个新时代女性,却敢于同恶势力斗争到底,不怕牺牲。在监狱里,她受到各种折磨。但她却没有屈服于敌人。这是多么令人敬佩的精神啊!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如今,高歌胜华夏!山河锦绣,国泰民安。我们应该致敬每一位像胡焦琴这样为革命奉献的英雄。为革命,为今朝美好生活献出生命的英雄,“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纪念英雄,缅怀先烈。我们要永远铭记革命之花,让华夏大地开满革命之花,让革命的花香永驻人们的心间。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缅怀英雄,不负英雄,开革命之花,扬革命精神!


精神力量的滋养

——读《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芒》有感。

如东县马塘初中807班 陈於珂民  (指导老师 孙小华)

阳光照进屋内,照在书桌上,我翻开《大江南北》,发现了一篇名叫《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芒》的文章。他的名字映入眼帘,名叫雷锋。

他当过通讯员,拖拉机手,推土机手,汽车兵,无论在何种岗位,他都热爱自己的工作,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他是一个苦干,实干,不计报酬的战士。他总是主动提出为战友洗衣服、修车等。他说:“我愿做一颗革命的螺丝钉,哪里需要就安在哪里。”当他发现在下雨天的时候,有人淋着雨。他都会脱下衣服奔向他们,用衣服为他们挡雨,自己却被淋得湿透了。当他战友的衣服坏了的时候,雷锋都会帮他补补丁一补就是几个晚上。

他是一个乐于助人、善良大方的战士。他为灾区捐了100元,放到现在100元,对我们来说只是个很小的数目。而放到那时才知道100元是那么的珍贵。何况当时的条件是那么的差,雷锋一个月也只能赚到很少的钱。

他还是个热爱学习的战士。在平时雷锋非常忙碌,但他总会在空余时间来学习。有一次他和战友们去看电影。电影院里电影还没开始,雷锋便会在这个时候聚精会神地看起书来。他总是千方百计地抓紧点滴时间来学习。

他热爱党,热爱国家。在部队里,雷锋对待同志像春天般温暖,帮战友识字,学算术。曾经有人问雷锋:“做好事为什么这么难?”雷锋只是朴实地说:“做好事不要计较别人说什么,只要对人民有益,你就去做!”雷锋说过: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事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我们现在也要有这种精神。

雷锋这个平凡的名字如同春风吹进人们的心田;雷锋精神犹如一座灯塔,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滋养,民族的复兴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撑。雷锋精神凝结着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雷锋精神在新时代必定绽放闪耀的光芒!


永远铭记抗美援朝精神

——读《大江南北》第387期《我参加了抗美援朝》有感

如东县马塘初中701班 刘王迪 (指导老师 王菲)

近几日,我无意间在《大江南北》中阅读了周长根的一篇关于抗美援朝的文章,读完后我感慨万分,既感动于战士们的无畏,又震撼于祖国的伟大。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方无视我国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企图侵略朝鲜后入侵我国。毛主席当即下令,组建志愿军,百万雄师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的枪声正式打响。

这注定是一场惨绝人寰的战争,我国刚成立,立足未稳,后勤补给缺乏,在茫茫雪地,拥有绝对制空权的美军使我军战士们不得不就地隐蔽,为了伏击敌人,60师180团2连112名战士忍住风雪,被活活冻死,这是一段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历史。

但面对残酷的战斗,志愿军战士们却始终抱以乐观的态度。教导团在艰苦卓绝的情况下对战士们集训,学政治,学历史,学军事,了解国家大事……他们积极总结作战经验。反省得失,不断磨砺战士们战斗的心,激发了他们那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我军对敌人毫不留情,但对朝鲜人民却是一片温情,战士们会在空闲时帮助朝鲜人民干活,砍柴,他们也热心地为我军提供帮助。我们的军队自身也严明律己,从未有一起违反纪律的事件。

然军民虽有情,枪弹却无情。战场总是残酷的,周长根的兄弟俞大哥,在与女护士相处几月准备结婚时,战争却突兀地来临了,我至今还记得他的那句:“等我胜利归来,胸前带上奖章,请你喝喜酒。”眼看温存的幸福近在咫尺,却被一颗流弹无情割裂,这份承诺终究是永远都不能兑现了,俞大哥马革裹尸,长眠在了异土他乡。

我们青少年千万要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一定要听党话跟党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最美教师,最美精神

——读《大江南北》第386期《14年前千里背母上大学——二十大代表、“最美教师”刘秀祥》有感

如东县马塘初中701班 钱蒋涵 (指导老师 王菲)

屡遭不幸,他用肩膀撑起生活的希望;跋涉千里,他带着患病的母亲读大学;毕业回乡,他用知识点燃孩子的梦想——他就是二十大代表,“最美教师”刘秀祥。

刘秀祥出生于一个贫困农家。他也曾拥有一段美好的童年时光,但这段时光却在父亲去世后戛然而止。在接连经历了丈夫去世、女儿走失、长子出走后的母亲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疾病,刘秀祥彻底失去了生活的支柱。

此后的几年,他勤工俭学,边读边照顾母亲,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鸿雁传书传来好消息,收到消息的他热泪盈眶,抱着母亲好好地发泄了一场。也就是在那天,刘秀祥决定带着母亲去上大学。

大学毕业后,他拒绝了大企业的橄榄枝,回到家乡,成为深山学子的引路人。他经常在乡镇演讲,让越来越多的孩子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他到处寻求资助,让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够走出深山;他尽全力教育学生,让越来越多的山区学子能够实现梦想。

刘秀祥用不懈的努力,不变的初心,让山区的教育事业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山区教师的行列。

这种无私奉献、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未来会有不同的生活,不同的职业,不同的梦想,不同的信念……但这种精神,可以让我们有机会成为国家的栋梁,有能力为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

在未来,我们也会遇到各种挫折和磨难,但只要我们不放弃,就可以将挫折转化成动力,让我们更加强大,更加坚强!

[编辑:高锋]
上一篇:如东县马塘中学《大江南北》读后感选登
南通日报社 2009-2010 版权所有 (C) 苏ICP备08106468号 苏新网备2010048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816 传真:0513-85118816 邮箱:zgnt@ntrb.com.cn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