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海安市乡村振兴、老区开发促进会2024年三季度助学帮扶工作要求,近日,海安市大公镇分会组织开展大公初级中学21级受助学生高中毕业励志成才情况调查。镇分会人员、大公初中相关负责人及有关村干部一起参加调查。 从调查情况来看,全体受助学生家长非常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衷心感谢市“两会”的真情相助,他们一致反映:受助学生学习进步、高考如愿,顺利走进了高等院校;受助学生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领导的关心、政策的温暖、社会的关爱和学校的培育。 在大公镇仲洋村,镇四级调研员、分会常务理事长王瑞华,镇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罗进在村党总支部书记储呈梅的陪同下,一起了解了仲洋村33组2024年毕业参加高考学生许思博家庭的相关情况。 许思博生活在一个6口之家的特殊家庭中,家中外祖父、外祖母都已70岁左右,且外祖父常年生病,经常住院治疗。他生父离异,其母亲、继父在本地跟随私营小老板打零工,务工收入甚少。妹妹现在大公初中就读。据许思博外祖母讲,许思博不仅勤奋好学还很懂事,作业从不需要家长督促,假期在家时,做完自己功课还能主动帮助干一些家务活。2021年,许思博作为推荐生以较好的成绩考上了江苏重点中学——海安高级中学。为让孩子能安心读书,许思博母亲在海安中学附近租赁了某小区一住户的车库,食宿照顾、陪读三年。功夫不负有心人,许思博终于在2024年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被南京师范大学录取。在跟许思博外祖母的交谈中得知,许思博将不辜负领导、老师、家长和社会的希望,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努力做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才华,对家乡、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时代新青年。 在于坝村,王瑞华和罗进在村干部陈晨的陪同下一起走访调查了于坝村13组王俊龙学生家庭情况。王俊龙在考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之前在海安中专就读。他离异随父,祖父年老体弱、祖母中风瘫痪,靠父亲在外打工维系家庭生活。王俊龙是一个听话懂事、孝敬长辈的好孩子,从与他父亲的电话联系中得知,他在恒心苦读的同时,还经常提请父亲和祖父、祖母要保重身体,同时,他也表示,不让家人操心,不让家长失望,一定要好好学习、干一番事业,以此报答家庭、报答学校、报答社会。 马舍村党总支部书记卢惠敏陪同大公初中校长张斌,副校长吉勇、储成荣和教务处主任李仁静对马舍村10组朱孝然和马舍村5组陆圣豪两位同学家庭情况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朱孝然今年高考从海安高级中学考入南通大学,其家庭中,祖母长年患病,丧失劳动能力,父母为普通农民,该户属于建档立卡户、低保家庭。陆圣豪今年高考从海安市李堡中学考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其家庭经济情况也相当困难。尽管这两名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不好,但从与他们家长沟通的情况来看,朱孝然、陆圣豪两同学非常感谢助学帮扶工程给予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他们有信心、有决心勤学苦读,不负众望,力争早日成才,为家乡增光彩,为社会作贡献。 在走访调查贲集村6组季欣同学家庭时,贲集村党总支部书记王勇反映:季欣来自一个典型的农村家庭,祖父病逝,祖母年岁已高,没有任何劳动能力,父亲和母亲均为普通农民,家庭经济条件拮据,微薄的打工和种田收入仅能维持日常生活开支,几乎没有其他资金来源用于资助女儿上学。面临重重困难,季欣对知识充满渴望,展现出极强的学习意愿和毅力,学习成绩在学校名列前茅,她希望通过学习能够彻底改变家庭的命运。 许琪,女,住噇口村26组。她于2024年6月从海安中专毕业后参加对口高考,考入了南京正德职业技术学院。噇口村党总支部书记王小敏对其家庭非常关心,在这次调查中,她与许琪祖父又进行了倾心交流。许琪父亲在上海打工,母亲在大公中心小学食堂烧饭,弟弟在大公中心小学读二年级。祖父患有肺气肿,前年看病花费五、六万元;祖母前几年腿子被意外撞伤,行动不太便利,还患有多种慢性疾病,老两口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许琪生于困难家庭不抱怨,学习经费不足不气馁,她立志用学习造就人生,用奋斗改变家庭,用才智实现梦想。 通过走访调查,我们更加体会到,开展助学帮扶是一项实实在在的“爱心”工程,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大好事,非常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通过助学帮扶能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成绩,促进全面发展;能缓解学生经济压力,提升学业成绩,培养综合素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为全面提高助学帮扶效果,在具体帮扶中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联合和共同努力。要通过整合各方资源,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才能有效帮助贫困学生克服困难,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目标;才能进一步彰显和实现助学帮扶的时代价值和发展意义;才能深入推进人才振兴,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夯实基础。 供稿:海安市“两会”大公镇分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