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区启东市王鲍镇,因纪念牺牲在敌人同一颗子弹的两位抗战烈士王澄、鲍志春而命名。近代实业家张謇,1907年创办了大生二厂,王鲍成了启东近代工业的发祥地。现在的王鲍镇由原先的新港、久隆、聚南、王鲍四个乡镇合并而成,镇域面积126.8平方公里,辖区内有四所幼儿园、四所小学、一所初中,建有26个校外教育辅导站,共有在校学生1931人。为激励老区儿女建设自己的美好家乡,2008年,王鲍镇确立了“创业奉献”作为新时期王鲍精神。 
为更好地用好老区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文化、践行老区精神。近年来,王鲍镇老促会联合镇关工委结合王鲍实际,用好本地资源,从激发老区学生爱国情、报国志,引导学生付诸行动三方面入手,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王鲍镇境内有王鲍烈士纪念馆、九令战斗纪念地、崇启海常备旅成立纪念地、张辛烈士纪念地、王鲍镇史馆、郭忠良银发先锋站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六处,村史馆22个,380多位烈士长眠在王鲍大地。镇老促会坚持把这些红色资源作为对老区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二课堂。一是村校联动,举办红色基因大讲堂。全镇22个村和辖区内9所学校都开设传播红色文化的大讲堂,每年每个村、校至少不少于三次的有关传承红色基因的爱国主义教育专题讲座,讲王鲍的红色故事,缅怀英烈的事迹,让青少年在心底里为之感动、在血脉里流淌红色。近三年来,利用村校讲堂共举办各类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爱国热情为主题的宣讲300多场次,受众人数超过10万人次。二是开展老区“红领巾”寻访活动。每年在清明、国庆前夕和王、鲍二位烈士纪念日,镇老促会会同关工委要求各校都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在红色基地听讲解、看展品、谈体会,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先辈们的英雄事迹,激发心灵震撼,每次活动后,要求学生写出高质量的活动感受文章,达到活动一次,记忆一生的教育目的。 在传承好红色基因的同时,还注重用不同时期先进人物的爱国事迹教育未成年人,在他们的心灵里深深刻上烙印,激励他们成为报效祖国、建设祖国的可靠接班人。 改革开放以来,王鲍大地各条战线涌现了许多先进人物。陈宇翱,现任中国科学院物理学院执行院长、博士生导师。2008到2009年在美因茨大学物理所做博士后研究。2011年他怀揣报效祖国的梦想,放弃外国年薪百万美元的待遇,毅然回到中国科技大学工作。之后又获得国际国内数个顶级大奖,他在量子领域的研究成果突出。中国好人、绿化愚公、全国优秀离退休干部,82高龄的退休教师郭忠良,作为王鲍奥林苗木园的创始人,他退休不退职,虽二度身患癌症,坚持克服困难,终于实现了绿化3800亩。他资助42位贫困学生,还建立郭中良慈善基金,进一步提升助学工程的社会效应。 这些先进人物与先烈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但他们身上的思想精神是一脉相连的。镇老促会联合关工委会同老干部支部对这些先进人物的事迹进行了梳理,提炼出了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时期的王鲍精神。成立四个宣讲团,每年巡回数次走进学校、走进各村大讲堂进行先进人物事迹宣讲。引导青少年向身边的先进人物学习,学习他们的创业奉献精神,从小立下报国之志。久西村小黄同学,父母双双智残、缺少亲情,丧失信心,几度辍学。关键时刻,村老促会、关工委建立“爱心妈妈团队”,从爱国主义教育着手,激发孩子从心底爱国报国,帮助她树立学业有成、报效祖国的正确人生观。与此同时,“爱心妈妈团队”坚持六年如一日,每天都派出人员辅导小黄学业,还帮他家改善住房、申办低保。现在小黄学业进步、品行端正,被评为校“十佳少年”。聚星村小杰同学,因父母离婚出走,三年级就辍学、整天在家昏睡。镇村两级老促会、关工委“五老”多次带他到王鲍烈士纪念馆,对着烈士遗像、对着烈士遗物讲他们的英勇故事。上门和他讲新时代爱国青年陈宇翱哥哥的勤奋学习、爱国奉献精神,帮助他建造梦想小屋,用红色元素感染他。终于使小杰同学重新上学,完成初中学业。后在南通、启东两市老促会的关爱牵头下,进入海安中专,开学时启东老促会专门派车送他到校报到,老促会等部门的关爱举措感动了小黄,促使他好好学习,现在已成为海安中专一名优秀学生。 为深入推进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镇老促会、关工委与教管办协同发力,要求辖区内各学校上课日坚持每天举行升国旗仪式,每周进行一次国旗下讲话,每年进行几次爱国系列的征文和集中演讲、知识竞赛。活动中做到老少同台、师生同台、干群同台、父子同台。近三年举办了30多场爱国主义教育演讲比赛活动,有效激励着孩子报效祖国的满腔热情。 为提升镇村老促会同志的业务水平,镇老促会会同镇老干部支部,每年组织老同志开展“访红色资源,看家乡巨变,传红色文化”主题活动,丰富老同志的精神财富,反哺教育下一代。 下阶段,王鲍镇老促会将不断创新举措,紧密协作相关部门,培育爱国主义教育品牌,让红旗在青少年心中永远飘扬! 供稿:启东市王鲍镇老促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