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上午,南通市通州区老区建设促进会、通州区乡村振兴促进会全体驻会人员集中学习了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并结合帮扶“两会”工作实际,确定了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举措。 
建强光伏电站助力农民增收。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今年,通州区帮扶“两会”计划投入160万元,帮助村居新建11个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1100千瓦以上,增加村营收入56万元。进一步突出扶持重点,加大对经济薄弱村参与建设的支持力度。持续优化建设模式,整合资源,集约化、高效率推进,使更多的村通过光伏电站增加集体收入,长效帮扶困难群体。围绕做大做强,连片集约开发,抓质量促规模。主推100千瓦以上村级光伏电站建设。完善长效管理机制。规范光伏项目建设管理,以资产权属明晰、管护措施落实、电费结算及时、收益使用规范、精准帮扶到位、巡查监测健全、年度绩效评估为目标,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完善长效管理。 实施医疗互助和爱心助学工程,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今年,通州区帮扶“两会”将采取两项措施。 推进健康医疗互助。到2024年底,通州区五个试点镇街累计发放医疗补助5341人次,补助金额达357.65万元。单笔个人最高补助金额达31690元。健康医疗互助充分体现出公益医疗互助机制大病重点补、小病也能补的优势特征。相关镇(街道)试点的实践表明,医疗互助是一项群众参与率高、一次缴费低、受益门槛低、按病种普惠率高,深受群众欢迎的民生实事。做优做好农村医疗互助项目是回报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项目,今年,该区帮扶“两会”再次投入20万元,帮助镇街扩大参与面和增加受益人群。 延伸爱心助学。实现“两个四”的总体目标,做好“四个结合”、实施“四项工程”。做好“四个结合”,即助学帮扶与红色传承教育相结合、与黄桥老区招生相结合、与边远民族老区帮扶相结合、与自强不息的“扶志”教育相结合。计划筹集50余万元资金,帮助200余名寒门学子完成学业。 (徐祥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