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头镇分会 李世友 本人于2016年担任磨头镇分会负责人。几年来,我坚持不忘初心,开拓进取,努力工作,在助学帮扶上挖掘潜力,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助学帮扶工作回顾 几年来,我们磨头镇分会选送就读黄桥老区人才培训中心学生41人,其中2021年至2024年28人,去年9人,41名学生共获得南通市“三会”及我市“两会”助学金57.4万元,其中就读大专助学金4.8万元,学校四项免费享受61.5万元,合计享受优惠达到123.7万元。 二、助学帮扶工作的做法 助学帮扶虽然是做好事,但是动员困难家庭学生报名就读黄桥老区人才培训中心的工作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主要是不容易选到符合条件的学生,有了生源必须耐心细致地做工作,帮助释疑解惑。针对工作上遇到的困难,我想方设法努力克服,主要做到了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调查摸底,掌握生源。以村为基础,民政办为依托,跑遍全镇21个村居,逐村排查符合条件的对象,去民政办查找困难家庭的档案资料,摸准学生的家庭住址,收入情况,联系方式,学生的思想状况,另外还利用晚上家长接孩子的机会,去学校大门找家长沟通,宣传助学帮扶的好政策,为有效地开展工作奠定基础。 二是不畏辛苦,做细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学生,登门走访,向他们宣传我们助学帮扶的宗旨和善举;宣传黄桥老区招生的优惠待遇,并将有关资料复印发放,使学生、家长知晓和愿意享受优惠政策。学生邵某,爷爷急性心梗离开人世,妈妈因家境贫困离家出走,爸爸肝病失去劳动能力,该生面临失学的危险。面对这种情况,我多次登门,引导他鼓足勇气报名就读黄桥老区人才培训中心,可他摇头不听不信不去。我厚着脸皮,跑破脚皮,磨破嘴皮,苦口婆心耐心劝说,请我镇在黄桥老区人才培训中心的学生介绍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带他去学校体验校园风貌,校领导给他讲解学校情况,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他终于点头答应。 三是主动积极,热情服务。对选送的学生,从填表登记,审查盖章,到填报志愿,录取通过,实行一条龙全过程服务。新生入学,派车送行报到,孩子接送,帮他们结伙搭伴。节假日期间,回访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有什么困难及时帮助协调处理,使学生学得舒心,家长放心。 三、助学帮扶工作的几点体会 有爱心,才愿意奉献。助学帮扶工作面对的困难家庭,对他们奉献真心、爱心和诚心,把他们当亲人,好事才能做好。2023年,我镇学生周某在校上学期间患上了白血病,前后用去160多万元,可以说是倾家荡产。我知情后,建议黄桥老区人才培训中心组织师生捐款6万多元,申请我市老建会和慈善会都给予救助。该生得以救治康复,他爷爷含着泪水,拉着我的手说:感谢党和政府救了他孙子。 有责任,才勇于担当。我虽然是退休人员,但深知自己是党和政府多年培养的老同志,离岗不能离党,退职不能褪色。奉献才智,发挥余热,尽快帮助困难家庭脱贫致富,是我作为市“两会”理事和分会负责人应当承担的责任,义不容辞,理所当然。 有付出,才会有收获。几年来,为了做好帮扶工作,我走村串户,东奔西走,辛苦了自己,成就了困难家庭的学子。选送的41名学生中,有3名专升本,有8名取得了大专,5名就业,其余在读。学生王陈伟在江苏省无人机大赛中荣获第2名;学生郝海东升学南京电子信息科技大学毕业后,今年被恒利集团录用,五险一金,月工资6000多元;学生邵林杰三年中专学到了一技之长,被一家国企录用;学生章鹏程在海安中专机电班学习,在一家塑料管厂实习,由于成绩优异被厂方留用,享受六险一金,月工资9000多元,当年上不起学的穷孩子,现在手上有了票子,还买了20多万元的小车子。学生章鹏程的爸爸看到儿子有了出息,笑嘻嘻地说:我家能有今天,全靠党和政府的帮助。看到孩子们学有所成,我心里乐滋滋的,感到再苦再累的付出也值得。 
我在助学帮扶工作上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党委政府的领导、市“两会”的指导。我觉得,工作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今后我将再接再厉,继续努力,争取作出新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