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包括物质方面的极大丰富,也包括精神世界的充实提升。乡土文化是乡村的根脉,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课题。 革命老区刘桥社区位于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刘桥镇,沿海高速出口、九圩港、通刘公路等水陆交通干线穿境而过,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刘桥社区总面积12.5平方公里,设87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12000人。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刘桥社区强化美丽家园建设,打造特色田园文化,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先后获得江苏省美丽家园示范点、省健康社区、南通市特色田园乡村、南通市2021—2022年度文明社区等荣誉,是远近闻名的诗意村。 百年楹联家国情怀 刘桥社区拥有六百年楹联文化史。一方面,社区将楹联文化融入村庄建设和文化传承中,通过改造闲置建筑建成楹联馆和闻桥文化艺术中心,作为展示楹联文化举办文化宣传活动的基地。楹联馆内收藏着一副以“党群万众一心”开头,“刘桥前景美好”结尾的百字楹联,既有家国情,也有故乡愁。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文贤”效应。闻桥文化艺术中心依托本土书法家陈国华的老宅改造而成,馆内展出了其20多年来的精品力作。2024年,刘桥第一幼儿园、刘桥小学的孩子们相继走进文化中心,体验了一堂“楹联+书法”的文化课堂。 
板鹞风筝哨声动听 板鹞风筝与灯谜楹联、刘桥菜刀,并称为“刘桥三宝”。“三宝”文化是许多刘桥人的心头记忆,这份情感就是连接文化与群众、文化与乡村的纽带。一是从青少年抓起。板鹞风筝鹞面精美,哨声动听,能够极大吸引少年儿童的兴趣。刘桥社区借助“七彩的夏日”,邀请手艺人走进社区,带领孩子们制扎风筝,探索板鹞千年历史。同时,社区开设历史文化展示室,将菜刀、灯谜搬进暑期课堂,收获好评。二是唤醒乡村记忆。板鹞风筝因其哨口闻名,堪称“空中交响乐”。每一位刘桥人都有伴着板鹞声入睡的经历。2024年农历三月初一是刘桥镇第二十八届风筝节,千余鹞友及民间手工艺人齐聚刘桥,鹞声、欢呼声响彻不绝。 非遗美食心灵共鸣 守护传统美食就是守护我们的文化根脉。“我做浆糟酒六十多年了,几乎每天都有人来预定。”刘桥黄氏浆糟酒传承人黄泽年说道。刘桥黄氏浆糟酒于2022年入选通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2025年通州迎新年民俗文化游园会中,刘桥浆糟酒仅半天就售出百份。美食是文化的活化石,记录着一代人的集体记忆。浆糟酒入口清甜,酒精度数低。在这里,一大家子围坐一堂吃着美食、喝着浆糟酒,“家和”文化发挥得淋漓尽致。美食文化密码就在于此。 
今年二月,一条名为“开车三十公里奔赴刘桥,只为这份铁板烧饼”的视频“点燃”刘桥人的朋友圈,居民朋友纷纷在评论区献出刘桥美食打卡点。地方的美食风物不仅是味蕾上的享受,更是心灵深处的文化共鸣,是从过去走向未来的桥梁。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乡村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从乡土走来的每个个体都有着“土”的文化羁绊,或许是某一处风景、某一栋建筑,或许是某一种味道、某一种声音、某一种力量。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我们应充分发挥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徐祥忠 戴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