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南通新闻 - 视频 - 乐活南通 - 娱乐 - - 互动 - 图片 - 小记 - 楼市 - 汽车 - 生活 - 专题 - 南通论坛 - 通网家园 - 数字报纸 - 手机报纸 - 设为首页
 
网站首页 老区新闻 扶贫开发 党的关怀 光荣历史 今日风采 组织机构 基金公示 调查研究 网站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 老区新闻>> >> 正文  
深入基层送科普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如东县老促会曹埠镇分会开展科普助农活动
2025-04-24 09:49:00     来源:      前往论坛讨论

为推进科技志愿服务,提升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曹埠镇老区促进会组织了“银发科技服务队”,开展了“深入基层送科普,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的主题科普活动。

一、科技培训蓄动能 播撒现代农业“金种子”

在曹埠镇的田间地头,一场以“科技赋能 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实践正火热开展。为破解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难题,曹埠镇老区促进会联合镇农业农村局,创新推出“三级培训”模式:先对村(社区)科普骨干集中授课,再由骨干进村入户“传帮带”。培训班上,退休农技专家周学荣同志将基质栽培、智能温控等新技术编成方言顺口溜,用“土教材”讲透“新学问”。 

二、银发专家零距离 手把手教出“田秀才”

“控温就像带娃娃,冷了盖被热了通风!”在应泉村蓝莓大棚里,68岁的退休农艺师正弯腰示范枝条修剪。这支由老科技人员组成的“银发科技服务队”,每月定期走访农户,从育苗移栽到水肥配比全程跟踪。去年夏季持续高温,老专家们连夜指导农户搭建遮阳网,保住了80%的幼苗,被乡亲们称为“救命菩萨”。在他们的带动下,全镇涌现出36名“土专家”,带出的科技示范户亩均增收超2000元。

三、“莓”好产业破土出 盐碱地里结“金果”

走进朱逢兵的蓝莓园,6座智能大棚内,一株株盆栽蓝莓枝头缀满“蓝宝石”。这位曾经的“手套加工户”,如今成了科技种植的“代言人”——从云南亲家处引进“L25”“F6”优质种苗,结合本地气候改良栽培技术,让南方娇贵水果在黄海之滨扎了根。

“咱这蓝莓喝的是营养液,住的是恒温房!”朱逢兵掀开基质土露出传感器。通过手机APP实时调控温湿度,他的蓝莓比露天种植早上市20天,每公斤售价高达160元。今年“五一”期间,亲子采摘团单日营收突破3万元,抖音直播带货更是让蓝莓销往上海、苏州等地。

更令人惊喜的是,这片曾因盐碱化被撂荒的土地,因盆栽技术重焕生机。应泉村党总支书记唐鹏飞算了一笔账:36亩蓝莓园带动周边20多名村民就业,村集体年增收15万元,昔日的“白碱滩”正变身“聚宝盆”。

四、科普春风润心田 共绘乡村新画卷

周末的蓝莓园变身自然课堂,孩子们数果实、辨叶片,农技老干部现场讲解植物生长奥秘。这种“采摘+研学”模式,正是曹埠镇科普助农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该镇已开展田间培训6场,发放技术手册300余份,促成4个家庭农场引进新型栽培技术。

“送科技不是一阵风,要种下常驻乡土的‘创新基因’。”曹埠镇老区促进会何永华会长表示。随着“银发人才库”持续扩容,无人机植保、电商助农等新课题已列入服务清单。在这片充满希望的沃土上,科技志愿服务正催生更多“从0到1”的突破,为乡村振兴蓝图涂抹最亮丽的底色。


[编辑:高锋]
上一篇:学红刊,谈感悟,践初心 刘桥镇分会举办“红刊”学习心得交流会
南通日报社 2009-2010 版权所有 (C) 苏ICP备08106468号 苏新网备2010048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816 传真:0513-85118816 邮箱:zgnt@ntrb.com.cn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