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上午,通州区兴仁镇分会在四安中学召开学习红刊体会交流大会,来自该镇的部分老干部、青年干部及师生代表共50人参加了会议。兴仁镇党委副书记施灵杰到会致辞,通州区老建会常务副会长姜兆军对兴仁镇扎实开展“红刊”学习体会交流活动给予高度评价。

兴仁镇分会将学好、用好红色期刊,作为宣传老区精神的主要平台,打造赓续红色血脉、振兴红色文化的品牌工程。该镇将中学生代表、青年干部代表、老干部代表撰写的10篇优秀体会文章汇编成册,下发至各村及学校,组织全镇党员干部学习红色精神,讲好革命故事,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兴仁镇分会坚持学以致用,让红色基因在青少年心中扎根,让老区精神薪火相传。老干部陆树彬说,第408期《大江南北》刊登的“史根银退而不休传薪火”一文让他受益匪浅,史根银同志的先进事迹,让他增强了服务理念,增强了大局意识。退休后,他仍担任阚庵东村党建指导员,协助村“两委”做好日常工作,重点帮助困难群众129人,自己不拿任何报酬和补贴。中学生樊一诺分享了学习《大江南北》2025年第3期《拂晓剧团,彭雪枫精心培育的文艺之花》一文的体会,作为中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要像他们一样不畏艰难,始终保持追求卓越的勇气。当遇到难题时,想想那些在防空洞里仍坚持背台词的演员们,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轻言放弃? 今年《中国老区建设》第二期上,李强总理在农历小年前往安徽大别山革命老区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的一番话语,对徐家桥村青年干部李佳佳触动很深。总理强调:“我们不会忘记为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设作出贡献的人,我们有责任让大家有个幸福的晚年生活。”这简短却饱含深情的话语,不仅是对革命先辈和建设者们的庄严承诺,更让我们对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精神的接力赛永无终点。当我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投身乡村振兴,用创新思维破解发展难题,将民生小事当作头等大事,就是在用时代的语言诠释永恒的信仰。这既是对先烈最深情的告慰,更是对民族精神最有力的传承。 (兴仁镇分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