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安市大公卫生院 吴春梅 红色教育如火炬,照亮人心凝聚奋进力量;健康帮扶似春雨,浸润乡土结出惠民硕果。江苏海安革命老区的大公卫生院厚植爱党爱国情怀、赓续传承红色血脉,持续抓实“新时代老区情 新征程老区行”红色教育活动见成效、结硕果。 红色铸魂:让精神力量扎根基层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弘扬老区精神,大公镇卫生院党支部结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以及本院的实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常态化纵深推进红色教育活动,全体党员以铁的纪律护航医院健康发展,筑牢思想防线,并通过重温誓词,要求大家时刻铭记共产党员的“第一身份”和为党工作的“第一职责”,不负党的重托,将对党的无限忠诚融入卫生健康事业中去,做到爱岗敬业,乐于为老区人民作奉献。党支部开展红色教育授课活动,传承红色精神,要求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制,牢牢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促进医院精神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树立清正廉洁形象。邀请大公镇乡村振兴老区开发促进会的王瑞华、罗进两名负责人上党课、讲党史;凝聚精神力量,鼓舞革命斗志;还组织党员观看了红色影片。红色教育激发了我们医护工作者的爱国情怀,大家纷纷表示,要将红色教育中的精神营养转化为学习和工作的动力,立足本职工作,主动服务患者,坚守仁心良术,播撒大医情怀,刻苦钻研医术,不断提高医疗业务水平。要以革命先烈为榜样,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为守护老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而不懈奋斗! 
红色教育的内核,在于以精神共鸣凝聚发展共识。这种从“精神聚心”到“行业聚力”的转变,正是红色教育落地生根的最佳证明。 健康护航:让惠民举措温暖民心 在海安“两会”和市卫健委分会的大力支持下,大公镇15个行政村卫生服务站全部接收医疗设备捐赠,在全市率先实现全镇受赠全覆盖,并已全部投入使用。我们建立了严格的设备管理台账,安排专人维护,确保每一份爱心资源都物尽其用。 市“两会”捐赠的低频治疗仪、红外线灯、电针仪、火罐、刮痧板、艾灸器、中医诊脉垫、气罐等设备填补了我镇村卫生室中医适宜技术设备的空白。利用捐赠的医疗设备针对农村常见的颈肩腰腿痛、关节疾病、感冒、胃肠道等疾病,采用相应的中医适宜技术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对于颈椎病患者,通过针灸、推拿和艾灸相结合的方式,有效缓解疼痛、改善颈部活动功能;社区推行“中医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签约居民提供个性化中医健康管理方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进行艾灸,穴位按摩辅助治疗中医干预,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控制率。另一方面,医院开展“中医药文化进社区”活动来传播中医药文化,也进一步增强了群众对中医药的认同感和信任度。 
一年来,我们累计为近两千名群众提供了中医适宜技术,许多患者反馈,通过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后,症状得到明显缓解,且费用相对较低,减少了往返上级医院的奔波和经济负担。使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县、镇级医院才能有的设备,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老区发展,科技赋能。市“两会”捐赠的医疗设备,正是助力民生改善的“及时雨”。 我院辖区内共有在职乡村医生(包括退休返聘)共计60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职称31人,其中中医类别乡村医生4人,可提供中医适宜技术服务的村医生8人,目前我镇已建成10家“中医阁”并正常开展服务。 今后,我院将优化村卫生室医师的结构,依托医共体市中医院的技术力量加强业务知识培训,与市医学会紧密合作选派村医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中医技术,提升村医的中医技能;结合促进会捐赠的设备,运用中华民族传统中医独特的治疗方法,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获得常见病、多发病,包括一些疑难疾病的诊疗,让他们切实体会到中医疗效显著、费用低廉、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努力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重病不出市的“健康海安”建设目标。 双轮驱动:让红色与健康同频共振 紧扣全市深入开展“新时代老区情新征程老区行”红色教育活动要求,我们将把以提高受赠中医医疗设备使用率和使用效果为重点的健康帮扶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好,从统一思想、增强共识,履职尽责、扎实工作,加强服务、发挥作用入手,以认真、顶真、当真的工作态度,扎实、踏实、务实的工作作风,热心、贴心、真心为民服务,把在全市率先实现村级卫生室受赠医疗设备全覆盖变成在全市设备使用率最高和设备使用效果最好全覆盖,用实际行动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把建设“健康海安”进一步落实到具体行动,让乡村医疗服务从“治病救命”到“未病先防”,努力实现质的提升,使健康帮扶从“输血”向“造血”发展,不断彰显健康帮扶的社会价值。 
红色教育与健康帮扶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赋能的整体。一位参与帮扶的医生在日记中写道:“当我们为老乡治好病,他们眼里的光让我想起党课上学过的‘为人民服务’。原来红色精神从来不是抽象的,它就藏在每一次听诊、每一句叮嘱里。”而村民们也在健康改善中更深刻地体会到:“党不仅给我们讲红色故事,更让我们过上了实实在在的好日子。” 从红色课堂到健康诊室,从红色精神高地到老区情怀,红色教育与健康帮扶如同两条坚实的臂膀,共同托举起乡村振兴的希望。当红色基因转化为奋斗动力,当健康福祉化作生活底气,群众心中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便如破土的新芽,在新时代的阳光下茁壮成长,终将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