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老促会理事长、省政府原副省长凌启鸿 (2009年12月14日) 各位同志:大家好! 今天,我和蔡老等一行很高兴地出席南通市老区开发促进会成立20周年暨扶贫开发协会成立15周年的纪念大会,表达省老促对会议的热烈祝贺!向为南通市老区建设和扶贫开发作出显著成绩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为代表的全体“两会”老同志表示亲切问候!并向一贯重视、关心、支持“两会”工作的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张正联同志的大会报告,报告了8个方面的工作,我觉得报告朴实无华、生动实在,用许多事实表述了南通市老促会走过的20年,是奋发努力的、有所作为的20年。20年来,始终坚持了“不忘老区人民的恩情,回报老区人民”的建会初衷。老同志们全心全意为老区人民办实事、谋福祉,呈现出许多亮点,其中对全省展示精神风貌的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知难而上,开拓进取。反映在各项工作上,特别是反映在工程浩大的高砂土地区的综合治理和江海滩涂开发上。以高沙土地区综合治理为例,众所周知,如皋、海安的高沙土地区,历史上是一个农田长期失治的低产贫困地区。彻底治理高沙土,是老区人民的强烈愿望,也是南通地区历史遗留的一大难题。市老促会成立后不久,老同志们就把促进综合治理高沙土的巨大工程作为老促会工作的一件大事。10多年坚持不懈,联合了省、市、县(市)老促会一起调查,完成了联合调查报告,得到南通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上报省政府。老同志们不辞辛劳地许多次跑省跑部争取立项,并通过省人大提案,终于获得省政府立项,并把项目延伸至泰兴、泰县(现姜埝)和江都,成为整个高沙土地区治理的大项目,且实施了两期工程,总投资18.4亿元,仅南通地区的投入资金近3亿元,兴办高沙土综合治理开发项目近3万个,治理开发了95万亩高沙土田,彻底改变了那里昔日“沙、漏、板、瘦”的劣土面貌,变成了如今的“田成方、沟成网、树成行、路相通、排灌畅”的现代化高产稳产农田,展现了“苏中江南、鱼米之乡“,人民全面奔小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景象。所在这些,无一不倾注了老同志们的心血和汗水。以高沙土综合治理等项目为代表的老区开发促进工作,获得如此开创性的巨大业绩,老促会的老同志们是功不可没的。 第二是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突出的事例有二个:一是在全省第一家创办老区人才培训中心。实施智力扶贫,为老区培养人才,南通老促会的认识和行动比较领先。培训中心以海安双楼职业高中为依托,贯彻“面向老区,服务老区,发展经济,致富人民”的办学宗旨,特别关注贫困家庭子弟,做到不让可塑人才因贫困而失学。15年来已培养近万人走上工作岗位,走出了一条以培养适用人才,有效地实施智力扶贫为成功之路。二是在全省第一家创办省辖市老区扶贫基金会。为了帮助老区人民在发展经济中遇到的资金困难,“两会”本身必须增强经济扶持的实力,建立扶贫开发的长效机制。市“两会”于2008年率先建立了公募型南通市老区扶贫基金会。建会一年多来,通过多种渠道,已募集基金750多万元,一年间筹集的资金量超过了过去20年。这两个“第一家”是以表明南通市“两会”的老同志们尽心谒力为老区人民报务,彰显了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精神。 第三,始终不忘弘扬老区精神。这是动员社会各界都来关心支持老区发展的强大思想动力。市老促会采取了比较系统的宣传方式,如每逢老区有关革命斗争胜利的重要纪念日,都编印了各种资料、刊物和书籍,召开纪念会,组织媒体专题采访报导,组织艺术团体赴老区慰问演出等等。通过上述系统的革命传统教育,反映老区人民的心声,激发人们“饮水思源,不忘老区”,营造关爱支持老区的社会氛围。由于老同志们情系老区,学习、继承和发扬了老区的革命精神,所以才能表现出上述知难而上、开拓进取、与时俱进、敢为人先,并创造了两个“第一家”的显著业绩。我认为,这些正是“两会”弘扬老区精神的真实具体的体现。 南通市“两会”工作所以取得的优异成绩,对全省“两会”工作具有影响力,其成功的实践经验,是值得大家学习、借鉴的。当然,成绩的取得,与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各级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各社团和社会各界的协同合作和鼎力相助密切有关,但关键的还是自身的主观努力,而最为珍贵的是老同志们对老区人民的深厚感情,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高贵品质和知难而上、锲而不舍的顽强工作精神,这也正是老区促进会、扶贫协会是一支具有政治优势,作为一个特殊社团的重要的内在特征。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再接再历,奋发有为,南通市“两会”的工作,就一定能够有所创新,不断前进,南通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面貌,定将出现更加喜人的新局面。 祝大会圆满成功,祝同志们健康长寿,活力永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