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南通新闻 - 视频 - 乐活南通 - 娱乐 - - 互动 - 图片 - 小记 - 楼市 - 汽车 - 生活 - 专题 - 南通论坛 - 通网家园 - 数字报纸 - 手机报纸 - 设为首页
网站首页 老区新闻 扶贫开发 党的关怀 光荣历史 今日风采 组织机构 基金公示 调查研究 网站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 光荣历史>> >> 正文  
纪念红十四军成立80周年
2011-06-23 17:35:59     来源:      前往论坛讨论

永远高扬红十四军的旗帜

---纪念红十四军成立80周年

今年4月3日,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建军80周年。

红十四军在南通创建不是偶然的,早在上世纪20年代初,这一地区的人民特别是农民深受帝国主义、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派、封建地主、豪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逼得农民不得不起来反抗,自发斗争,此起彼落,前后不绝。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后,广大农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南通地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

上 篇:农运火种

早在1922年,在南京读书的本市第一个共产党员吴亚鲁回到家乡如皋组织“平民社”,创办《平民声》,进行反封建思想的宣传。

1924年,通师学生丛允中、徐家瑾和王盈朝等与我党早期政治活动家恽代英建立了通信联系。同年秋,如皋师范学生陆景槐、苏德馨等在学生和教师中开展学习社会科学等活动。

1926年4月,在唐闸有了直属中共江浙区委领导的南通独立支部,大生一厂职员邱会培担任书记。到春夏之间,通师也建立了党的支部。当年下半年,如皋鄂家埭支部、下漫灶支部相继成立。1927年四一二、七一五蒋汪相继叛变革命后,在革命的低潮中,中共如皋、南通、海门县委相继成立。

从此,南通地区革命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1927年冬和1928年3月,在南通县委直接领导下,大生一厂工人为争取增加工资进行斗争,举行罢工,齐心协力地与资本家及其豢养的走狗“实业警卫团”英勇搏斗。

1928年5月初,如泰农民奋起暴动,向国民党反动派和封建地主势力奋勇冲击。1928年秋,中共南通特委正式成立,先后领导南通、如皋、靖江、泰兴、海门、启东、东台、泰县八县的革命斗争。

在1929年11月下旬召开的第二次省党代会期间,通海区代表李超时、刘瑞龙向省委汇报了通海如泰地区的工作和游击运动的情况。党中央军委书记兼组织部长周恩来也到会听取了汇报。经省委书记李维汉提议,中央批准,会后便着手筹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并调派何坤、张世杰、薛衡竟、余乃诚、徐德、黄火青、张爱萍、李华生等一批军政干部去苏北,加强部队和地方的领导力量。中央军委刘伯承、聂荣臻,省委常委陈云、省委军委书记李硕勋等领导同志,对通海如泰地区的斗争和建立红十四军,给予过具体指导。

红十四军成立之前,如泰地区农民运动风起云涌,为后来组建红十四军打下了基础。

早在1927年底,1928年初,江苏省委就作出了关于组织全省暴动的紧急议案,制定了《江苏各县暴动计划》,提出:暴动的目的是要建立苏维埃政权,实行土地革命,并规定上海近郊、南通、崇明、海门、如皋、泰兴等22个县必须发动农村游击战争。

1928年4月初,省委农委主任王若飞带着杭果人来到南通、如皋,先后与南通县委委员、城区区委书记刘瑞龙,如皋县委委员、西乡区委书记徐芳德、葛显功等同志联系。并在如皋县城总商会一间空屋里召集城乡负责干部开了个通宵会议。王若飞在会上听取了如皋县委对农运情况的汇报,并对开展农运工作,准备武装暴动以及巩固和发展党的组织作了具体指示。并带来武器交给如皋的同志。王若飞赶到如皋西乡考察,住了两天才回上海。

4月13日,如皋成立暴动委员会,主席团由王盈朝、顾仲起和杭果人3人组成,另设军事、交通、宣传、经济四部。中旬,如泰两县县委在泰兴刁家冈小学召开了联席会议,约定在5月1日同时暴动,互相策应。

5月1日凌晨,听到泰兴提前暴动的消息,徐芳德随即率领农民队伍首攻文武殿之敌。当晚16个村庄的上千农民在朝西庄集中后分兵南北两路,攻入地主豪绅庄园缴枪分粮。

当徐芳德带领身着警察服的朱恒敬等人大摇大摆地走到文武殿大门时,站岗的敌人起初并未介意。

文武庙地处如皋边界芹湖,这里驻扎的是敌人的公安队。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农民会来进攻。直待徐芳德走近岗哨问:“队长可在家,我们是来借枪的。”这时候哨兵才发现势头不对,转身就向里逃,一边大声喊叫:“共产党来了!”徐芳德迅速从怀里拨出了手枪,奋勇当先,像出膛的炮弹一样冲进大门。战斗中被迎面的敌人刺伤额角。血流满面的徐芳德不顾伤痛,冲上去缴下敌人的长枪,向里面射击……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终于捣毁了敌人的巢穴。

当夜,如皋农民暴动总指挥部在朝西庄召开誓师大会。面对数以千计的暴动农民,头缠白布的徐芳德奋力登上用一辆牛车搭起的指挥台,代表县委庄严宣告:“共产党领导的如皋农民暴动开始了!”

徐芳德在战斗中智勇双全,韬略过人。农民暴动队伍在攻打恶霸地主周伦如庄园时,十分艰难。该庄园四面环水,仅有一桥可通。保卫团据险死守,久攻不下。于是徐芳德决定智取。他命令一部分人唱着《国际歌》,向北佯退,诱敌追击,他自己则率一部分兵力埋伏在麦田里。不出所料,保卫团团长以为暴动农民退走了,遂开门向北追击。此时,徐芳德一跃而起,带领伏兵齐声呐喊着冲向周家大门,北撤的队伍也回过头来,形成两面夹击,打得那些团丁向西逃窜。暴动农民队伍一举占领了敌巢,将地主家的粮食、衣服全部分给农民,然后带着缴获的土枪炮胜利而归。

五一农民暴动震撼了大江南北。敌人为之惊恐万分,调集了大批军力对如皋地区实行联合“进剿”,暴动的领导成员大多被迫撤往上海、南通等地。徐芳德受命留在了暴动区坚持斗争。

1929年1月10日,已担任县委书记的徐芳德带着警卫员潜回六甲老家,准备把西乡和南乡的游击队集中编队。不料被敌人包围,在与敌人交战中,徐芳德不幸腿部中弹,落入敌手。1月27日英勇就义。

红十四军时期,在残酷的斗争中,仅如皋县委书记就牺牲了8位!徐芳德是第一位牺牲的书记。

第二位牺牲的书记是吴亚苏。其实,吴亚苏任如皋县委书记还在徐芳德前。

在1928年12月,中共南通特委召开的六县县委联席会议上,吴亚苏当选为特委委员兼农委书记,由徐芳德接任县委书记。徐芳德牺牲后,吴亚苏又兼任县委书记。

吴亚苏是南通第一个共产党员吴亚鲁的弟弟。受吴亚鲁影响,吴亚苏于1925年入党,第二年考入上海邮务海关学校英文专修科。其父马塘区行政局局长吴绍穆是一位倾向共产党的开明人士。在父亲和哥哥的引导下,吴亚苏和妻子张红凤在武汉一起从事党的工作。张红凤牺牲后,吴亚苏强忍悲痛,将刚出生的儿子托付别人,又义无反顾地踏上新的革命征途。

当时如皋的形势对吴亚苏极其不利,国民党的悬赏通缉令赫然刊登在《申报》、《时报》及南通、如皋的地方报纸上,悬赏通缉告示也贴遍如皋城乡。

面对敌人的白色恐怖,吴亚苏并没有被吓倒。就在重返如皋之前,早就做好为革命牺牲准备的吴亚苏,特意在上海拍了张照片,并写上“吾父爱之”4个字。回到如皋后,他将照片交给父亲珍藏,表明了准备与敌人决一死战,随时为党和人民英勇献身的坚强决心。

面对十分艰难的恢复工作,吴亚苏克服种种困难,经常化妆成乞丐、卖糖的、烧香的、割草的、放牛的,深入群众开展工作,重建党的组织,不断壮大革命队伍。先后恢复建立了6个区委、138个支部,党员数由原先的800多人发展到1297人。同时,他积极发动组织群众镇压反动恶霸,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

申家埭的大恶霸地主周殿伦曾纠集土豪劣绅镇压农民,勾结反动政府残杀暴动领导人,群众对其恨之入骨。8月下旬的一天,吴亚苏带着4位同志乔装打扮成买小麦的商人来到周家,乘着周殿伦、周竹青兄弟端茶拿烟,忙着招待的时机,突然拔出手枪打伤周殿伦,击毙狗腿子倪生儿,给了恶霸地主一个严厉的警示。

1929年6月15日,吴亚苏到镇涛出席中共南通特委召开的3县县委联席会时,不幸被敌人逮捕。国民党如皋县政府对吴亚苏软硬兼施,逼他自首,吴亚苏坚贞不屈,敌公安局长又妄图用金钱、美女收买他,他义正词严地斥责敌人的卑劣行径。新上任的国民党如皋县县长江辅勤亲自置酒款待,被吴亚苏把酒席掀翻。

8月3日吴亚苏被押到刑场,敌人端来一碗烈酒。吴亚苏坚决不喝,他正义凛然地说:“我要死得明明白白!”

吴亚苏牺牲后,其父吴绍穆老先生在爱子的遗照两侧写下“亚苏遗像---是非久之乃定、生死古亦如斯”的联语,以告慰九泉之下的英灵。

吴亚苏刚被敌人抓去,南通特委又派韩铁心(化名刘汉卿)任如皋县委书记。

韩铁心在通师求学时入党。他原名韩德渊,改名铁心,为表示铁着心跟党干革命。他担任县委书记后,便与泰兴县委书记王玉文密切配合,积极整顿和健全基层党组织和农民协会;收缴地主枪支,扩大农民武装。8月28日,如泰地区游击队集中编队,成立了拥有100多人,60多支枪的如泰工农红军。

如泰工农红军成立第二天就打了个胜仗。韩铁心接到密报,国民党江安区公安分局局长朱介卿和地主严子昂、丁伯仁带了个警察到了石桥头。问明情况,韩铁心一面派人到石家岱通知王玉文接应,一面快步向石桥头奔去。走到福田包儿店门口,看到三个夹着长枪的警察在桌边吆喝,当即手起枪响,打倒两个,另一个拔腿逃去。北边厢屋里,朱介卿正与严、丁商讨对付红军的办法,猛听到枪声,严子昂、丁伯仁吓得钻到桌子底下,朱介卿跳出来向铁心连发数枪后,便慌忙溜出东篱笆门。铁心紧追不舍,一枪击中朱介卿左肩。这时,王玉文率队赶到,活捉了这三个家伙,并在召开群众大会后镇压。首仗胜利,大大鼓舞了红军战士和群众的士气。

恶霸地主周松平曾勾结国民党军队先后杀害我张连生、苏德馨、徐芳德等党员领导干部,双手沾满了革命者的鲜血。除掉周松平,坚决把恶霸地主的反共凶焰打下去!10月9日,韩铁心与王玉文、于咸兵分三路,围攻北申家埭周松平的巢穴。韩铁心身先士卒,率队缴战,血债累累的刽子手周松平终于被活提,受到了应得的惩办。

此后,攻击蒋垛区公所、伏击卢庄保卫团……短短数月,韩铁心和王玉文带领如泰工农红军,开辟了一大块游击区,把如皋、泰兴、泰县的边区连成了一片,搅得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寝食难安。

1930年2月9日,国民党请乡督查队到如皋磨头区高家庄搜索,捕去我干部、群众8人。韩铁心和如皋工农红军新任大队长薛衡竟立即率队截击。经过激战,毙敌两名,救出被捕人员。随即又乘胜打下刘家渡。不料,驻老户庄的县警察队袭来,遭遇战中,铁心身中数弹,仍坚持指挥,终于击退敌人。战后,党组织把韩铁心送到上海治疗。由于伤情恶化,5月23日,这位铁心干革命的勇士与世长辞。

在红十四军正式成立之前,如皋固然是对敌游击战争的主战场,而南通、启东、海门、海安的斗争,也是前赴后继、风起云涌。

四甲坝、四杨坝是国民党反动派在南通东乡进行军事“清剿”的两个重要据点。1930年初,驻有县、镇警察队300多人。其头目是县警第三中队中队长徐冠雄和四甲坝区公所助理员凌慕韩。他们经常下乡“清剿”,奸淫烧杀,无恶不作。老百姓恨之入骨。红十四军一支队和南通县委决定拔掉这两颗钉子,为民除害。

机会终于来了。3月21日,红十四军一支队捕获了7名私盐贩子。经过审讯,发现这些盐贩子原来是国民党的士兵。红军问清了敌人夜间进行的口令,决定将计就计,拿下四甲坝、四杨坝。这天夜晚,春寒料峭,细雨蒙蒙,红军三中队100多名指战员悄悄地向四杨坝进发。在镇口敌人的哨兵问口令,红军战士对答无误。待接近哨兵时,红军战士一拥而上,将敌哨兵捆住,接着进入据点,20多名敌人还在睡梦之中,就当了俘虏,仅徐冠雄只身乘乱混出据点,狼狈逃回南通城。

红军不费一枪一弹,拿下四杨坝,缴枪20多支,指战员们兴高采烈,决定乘胜打四甲坝据点。一支队二、三中队300多名战士,在副支队长仇建忠的率领下,冒雨进攻四甲坝。红军首先打进四甲坝警察局,那些平日鱼肉百姓,作威作福惯了的警察们,未及抵抗就当了俘虏。接着,红军攻打区分所和沈家宅碉堡。红军只有少量枪支,大多数战士手执大刀长矛,个个奋勇争先,杀得敌人死的死,伤的伤,余下的不敢恋战,纷纷向红军缴械投降。

这一仗,红军歼敌150余人,缴获手提式机枪两挺,长短枪156支,同时救出了被捕的党员干部和群众20多人。血债累累的刽子手凌慕韩被当场处决。天亮后,红军在广场上召开了上千人的群众大会,惩办了陈家仓大地主、国民党南通县参议员陈卜纬。

在进攻四甲坝的同时,红军第一支队的另一部,由二大队大队长陈宗恒率领,攻入二窎敌“缉私营”,缴获步枪13支。几天后,一支队在北兴桥南的四丈河休整。国民党江苏省“保安团”胡营、汤家苴“白龙党”(民团)、三余“保安团”和实业警察大队从四面包围过来。一支队依托沟港,顽强狙击敌人。在敌包围圈内,上千群众帮助红军烧水做饭,探听消息、配合、支持红军战斗。从早晨到黄昏,敌人未能前进一步。黄昏时分,三余农民赤卫队前来增援,从侧翼冲垮了实业警察大队的包围圈,红军乘敌人混乱之际,发起反击,敌军丢盔弃甲,纷纷溃逃,损失惨重。红军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

1929年底,如泰地区已形成了大块红色区域。游击小组发展为镇涛游击队,然后成为如泰工农红军,并整编成一个大队。通海地区的武装斗争也同时展开。通东游击区逐渐形成。这预示着一场红色风暴将在江海平原上掀起。


中 篇:建军风云

1930年4月3日天刚蒙蒙亮,精神焕发的红军指战员和如皋江安、卢湾、石庄、磨头以及泰兴的古溪、黄桥等方圆七八十里内几百个村庄的赤卫队、农协会员、妇女会员、少先队员约万余人,高举红旗,带着大刀、梭标、洋枪、火药枪、铁叉等各式各样的武器,拖着水桶粗、丈把长的土炮,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

中午11时许,晴空万里,如皋贲家巷方圆几里内到处人山人海、红旗招展、武器林立、锣鼓喧天。路北大皂角树上升起了巨幅的红旗。广场正中搭起了司令台。场内各处,分开摆着几十张方桌,几十位负责同志分头站在上面。因会场大、群众多,这些同志用扬声器分头传播主席台上的号令和讲话。

在万众欢腾声中,通海特委委员王玉文主持,特委委员张辛庄严宣布:“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正式成立!”宣读了负责干部名单。接着,何坤军长命令举行阅兵式。

红十四军各大队在张爱萍、许坤(周方)、郑文林(曹玉彬)等带领下绕场接受检阅。浩浩荡荡的队伍拉了好几里路长。

当地的群众听到了由何坤起草的《告工农及一切劳苦群众书》:“我们郑重向全国和全世界的工农宣言,我们是工农的武装,我们是工农政府(苏维埃)的卫队,我们誓死执行全国第一次苏维埃大会的政纲、彻底消灭刮(国)民党的反动势力与帝国主义的干涉!所有这些任务,须有广大群众的努力,不仅拥护刚才长出来的红军,并要踊跃的参加红军。工农兄弟们,我们紧握着手,与反动的刮民党及其主人帝国主义战!”

没几天,这份“宣言”即在上海繁华的南京路等处散发,轰动了上海,轰动了大江南北……

提起红十四军,必须首先介绍一下军长何坤。

何坤,原名何德晟,字克信,1898年9月25日生于湖南省永信县金龟乡一个叫牛头村的小山村。他从小就萌生救民报国思想。

1924年,26岁的何坤进入黄埔军校后,在中共组织、特别是周恩来等人的关心下,思想觉悟得到提高,很快便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主义战士。

1927年12月11日,我党在广州发动起义,正在西郊三水县石坪组织农民武装的何坤率农民军突入市区。起义军虽英勇奋战,但在反动势力的反扑下,起义失败。何坤终因弹尽被捕,被关押在一座电影院三楼。当夜,何坤使出武功在房顶扒开了一个天窗,率众难友安然越狱。

离开广州后,何坤回到故乡永兴县,他帮助苏维埃政府训练农民自卫军,在群众中宣传土地革命战争的道理。1928年,党组织把何坤派到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中心沪宁地区工作。有一次,何坤身揣文件,路经南京下关,突遇国民党军警检查。何坤急中生智,赶忙钻进路边的空轿子,由轿夫抬着他这位“贵人”从军警面前扬长而去。

被任命为红十四军军长后,何坤于1930年2月来到如皋。

听说中央和省委要派军政干部到通海如泰地区来加强对红军的领导,地方和部队的同志都非常高兴,特别是对何坤,这位黄埔军校出身,智勇双全的军事干部,更是翘首以盼。

到任后,何坤军长全身心投入了红十四军的建设,他与红十四军和通海特委的领导人李超时、刘瑞龙、薛衡竟等人一起,分析通海如泰地区的革命形势,研究组织红十四军的各项工作。他对部队进行整训,亲自抓军事训练,从立正、稍息开始,不厌其烦地为基层干部、广大指战员讲解各种战术要领,作军事操练的基本动作示范。何坤与指战员同甘苦、共患难,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在他的带头下,红军战士的津贴每月从6元降到3元,减少了当地群众的负担。而指战员的思想觉悟、战斗技能却大大提高。

在做了精细的准备工作后,何坤对部队进行整编。将通海地区的红军江苏第一大队改编为第一支队,刘廷杰任支队长;将如皋工农红军编为第二支队,何坤兼任支队长。一批从中央苏区和上级派来的军政干部被充实到各级领导岗位。

部队的军政素质提高了,战斗力增强了。指战员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何坤决定小试牛刀,首战靖江县长安市(镇)。3月中旬的一天晚上,何坤率部从如皋西乡戈家堡出发,在夜幕的掩护下,迅速完成了对长安的包围。并于午夜发起攻击。敌人惊慌失措,未加抵抗即行溃逃。

红十四军公开旗号后首战大捷,缴获了一批枪支弹药,并将敌据点及附近几家大地主家的钱粮,分给了穷苦农民。

长安一战,大长了红军的士气。如皋西乡的地主们如坐针毡。他们聚集到卢家庄,构筑工事,组织民团,勾结国民党地方当局,企图对抗红军。何坤利用一位姓季的地主的革命倾向,派人打入内部,了解敌情,并作内应。3月24日凌晨,何坤率二支队和赤卫队,发起突然袭击,里应外合,一举攻入卢家庄,镇压了作恶多端、负隅顽抗的卢姓大地主。红军声威大震。

红十四军正式建军后,军部和通海特委决定进攻老户庄。

老户庄是如皋大土豪张朝汉的老巢。庄里驻着国民党的“保卫团”,县警察队和省保安队一个中队。不仅敌人实力较强,而且该庄三面环水,只东面有一条通道。老户庄深沟高垒,易守难攻。被称为“老虎庄”。

4月16日夜,何坤军长亲自指挥二支队的3个大队,加上赤卫队和自动前来参战的群众一万多人,分三路向老户庄进攻。由张爱萍指挥的一个大队作为主攻部队,从南面渡河,目标直指“保卫团”团部。

红军指战员隐蔽行进至河边,迅即将带来的草捆、木板抛向河中,试图在南河中架起一座通向庄内的浮桥。

第一梯队踏着浮桥向庄内冲去,很快即被敌人强大火力压住。张爱萍举起匣子枪边打边喊:“跟我上!”率领第二梯冲了上去,但同样被敌人的火力网挡了回来。南路强攻一时未能得手。

军长何坤亲临前线,重新组织兵力,从东路猛攻。天快亮时,红军在庄东头的晒谷场上遇敌碉堡火力狂扫。何坤军长对战士们说:“让我对付炮楼上的狗娘养的。再不解决如皋城里的敌人出来就不好办了。”说着,他用手提机枪对准敌碉堡猛扫,一梭子把敌人火力压了下去。

战斗相持中,敌人增援部队从如皋城、磨头、刘渡等多处赶来。何坤意识到必须保存力量。只听他大声呼喊:“同志们,赶快撤退!”就在此时,一颗罪恶的子弹飞来,击中何坤。战士们立即背起他后撤。终因伤势过重,何坤军长壮烈牺牲。军参谋长薛衡竟也在随后不久的攻打顾家庄战斗时,不幸牺牲。

红军初战老户庄虽然未果,但烈士的鲜血没有白流。5月3日,红军再攻老户庄。红军指战员怀着为何坤军长报仇的怒火,奋勇冲入庄内,焚毁地主房屋,毙伤敌人40多名。

何坤军长牺牲后,省委任命李超时为红十四军军长兼政委,刘瑞龙为通海特委书记。李超时和省委派来的张世杰等同志一起着手整编部队,红十四军的战斗力得到提高。

李超时原名李振华,江苏邳县人。他曾参加过叶挺指挥的讨伐叛军的战斗,因能打善战,机智勇敢,受到恽代英的赞扬。

1929年7月,省委决定李超时任通海特委书记,到通海地区领导开展革命斗争。红十四军成立后兼任军政委。何坤牺牲后,李超时军长、政委两付重担一肩挑。对他最大的考验,是敌人的“八路围剿”。

1930年6月14日,国民党反动派以“剿共总指挥部”的武装为主力,纠集石庄、横巷、季家市、西来庵等处的“民团”、“保卫团”等数千人,分七八路向红十四军一师活动的中心地区如皋西乡的六甲、大小陈家堡一带发动“围剿”,妄图将刚刚整编的红十四军一师一口吃掉。

对于敌人的阴谋,李超时已预先得知,早有防备。他把粉碎“八路围剿”的任务,交给一师师长兼二团团长张世杰。

张世杰结业于黄埔军校,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其手下有营级干部张爱萍、周方、曹玉彬等猛将。

面对嚣张的敌人,他们作出了集中优势兵力,攻其一点的正确决策和部署。

6月13日之夜,红十四军一师二团的四、五、六3个营从西燕庄等地出发,向六甲桥一带移动,占领了有利地形。第二天凌晨,大雾弥漫,敌人的先头部队一个连自恃武器精良,大摇大摆地走到宝庆寺时,被早已以逸待劳的红军分割包围。

四营控制了六甲桥,五营在六甲桥河西,六营在六甲桥西弋家堡和宝庆寺一线。另外,镇涛区的游击队埋伏在弋家堡以北,防止敌人向北窜逃。地方武装赤卫队在如皋县委书记于咸指挥下,分布在六甲河东的九甲及河西的石桥头等处,负责监视石庄、老户庄、黄桥等地的敌人。

当敌人走进红军的包围圈时,一阵嘹亮的军号骤然响起,红军战士迅速从四面八方包抄上去,密集的子弹射向敌人,枪声、杀声响成一片。敌人仓促应战,且战且退,被红军逼到六甲西北祝家庄西头的港湾里。慌忙之中,不少敌人涌到一条停在港湾的罱泥船上。早就插到六甲桥口,准备截断敌人退路的五营指战员马上开枪射击。敌人纷纷跳水逃命,有的被击中,有的被河水淹死,有的成了红军的俘虏。

这场战斗,红军毙伤敌军六七十人,缴获枪支70多支、子弹1000余发。敌人的先头部队几乎全军覆没。

其他多路敌人到达东燕庄、申家埭时,听说先头部队打了败仗,不知红军究竟有多少兵力,便慌忙撤回原防地。国民党反动派大吹大擂的“八路围剿”顿时偃旗息鼓。

这是一场以少打多的战例;是一场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典范。

与此同时,在通海游击区的红十四军二师也在浴血奋战。

二师师长秦超、政委兼参谋长黄火青都是湖北枣阳人,同是1927年去苏联学习,1930年5月下旬回国。他俩到达上海,会见了红十四军和通海特委的负责人李超时、黎时中(军参谋长)、刘瑞龙等。然后由交通员俞三(俞秀岩)带路乘船到海门。

秦超、黄火青面临的是复杂、严峻的形势。部队的装备极差,大半是短枪,还有不少是梭标、大刀;战士都是当地的贫苦农民,没有经过正规的军事训练。而国民党反动派却重兵驻守城镇,对红军实行残酷的“围剿”和镇压。他俩虽在大革命时期背过几天枪,但没有具体实际的军事工作经验。在苏联当时学的又是课本上的一套正规军的知识,在红军里一时又用不上,只好在实际工作中去摸索。

当时,按照秦超、黄火青的设想,部队应该进行整顿,加强军事训练,提高部队的素质,组织部队打些小仗,积累经验,鼓舞士气。可是由于受立三路线的影响,上面却要求占领金沙,夺取南通城,配合南京暴动。那时,国民党在金沙就驻有一个团的正规军,红军没有充分准备就向金沙进发,半路上即遭到敌人的伏击,部队损失很大。

此后,秦超、黄火青把打散的红军战士重新召集起来,以机动游击的战术继续坚持斗争。秦超作战勇敢,在战斗中总是身先士卒。在一师所进行的几次战斗中,秦超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冲锋,他冲在前头;退却,他亲自断后,在枪林弹雨中,表现了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

7月的一天,秦超和黄火青带领部分战士在转移途中遭敌伏击,仓促应战。秦超用步枪向敌人射击,同时指挥部队撤退。看着部队已走远了,黄火青赶紧拉着秦超一起后撤。秦超不幸中弹牺牲。

嗣后不久,黄火青在一次夜袭郁家土地堂战斗中负伤,经组织决定去上海治疗。

在立三路线的错误思想指导下,对红十四军提出了“准备会攻南通,截断长江,进攻上海、南京”等力不胜任的战斗任务。致使红十四军在敌人强大兵力集结的不利条件下,多次进行缺乏准备的进攻,遭到了重大的损失。

通海红军在不利的情况下,先后进攻金沙、东社、凤凰桥等地失败,损失很大。俞海清、唐楚云、陈国藩、仇建忠、姜金德(姜老五)、陈宗恒、冯步洲等同志相继牺牲。

如泰方面,红军进攻蒋垛、石庄、黄桥等地,也遭到失败。其中,8月3日,红军进攻黄桥的战斗,部署周密,战前作了比较充分的准备。

通海特委于7月中旬就在如泰方面开展了初步的组织整顿工作,处决了混入革命队伍中的坏分子“破凉帽”孙盛,建立了雇农工会与赤卫军。7月29日,通海特委召集如泰红军联席会议,决定在黄桥实行“总暴动”。经过几天宣传和组织准备,发动了“八三黄桥暴动”。

红军主力部队由李超时军长和省委军事特派员徐德指挥。配合红军作战的武装农民约有四五万人。红军主力集结在黄桥周围,同时分兵佯攻古溪、蒋垛、季家市、卢庄、老叶庄等据点,并准备打击出援的敌人。

主攻部队分4路突击,迅速接近了敌人。西路已经突入城门,北门也打开缺口,眼看即可拿下黄桥的关键时刻,内奸李吉庚(我军特务队负责人)、李治平突然分别从南路、东路两处撤兵,并把敌军李长江部队暗中引到我军后面,致使我在北门正向纵深发展的部队,侧后受到意外袭击。这时城区敌人乘机反扑,我腹背受敌,伤亡很大,不得不撤出战斗。

内奸李吉庚、李治平随即公开投敌。8月30日上午,他们带领叛徒追踪特委委员兼如泰中心县委书记王玉文。王玉文在周家荡受到围攻,仓卒应战,英勇牺牲。

内奸的公开叛变,敌人的围攻,加上我军思想上部署上准备不够,使革命队伍陷入了很大的被动,遭到了一系列的挫折。

为了适应不利的环境,通海特委和红十四军军部决定将部队化整为零,分成4个游击队,由李超时、沈诚、何扬、丁质之等同志领导,在古溪、黄桥、港西、镇涛等地艰苦斗争。但在敌人重兵猖狂进攻下,也终于被打散了。


下篇:战旗高扬

红十四军虽然失败了,通海如泰的革命斗争暂时转入了低潮,白色恐怖重新笼罩了江海之滨,但是革命斗争并没有停止!

1930年秋,红十四军武装斗争失利后,如皋县委书记于咸受命负责善后工作,多次往返如皋和上海之间,进行白色恐怖下的如皋革命斗争的恢复工作。

封建地主家庭出身的于咸自小就是旧社会的叛逆者,还在上海读书期间,即因参加革命活动而被开除,直至入狱。其父要他脱离革命,他出狱不久即加入中国共产党。自此,于咸便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武装斗争之路。他曾带人冲进大地主刘昌太家,缴获4支德国造短枪。他曾率如泰工农红军一分队强攻炮楼,活捉了作恶多端的地主周松平,曾在春荒中,打开江安区鄂家埭恶霸地主李同山(人称“同山虎”)家的粮库,让1000多穷苦农民分走200担粮食……

1931年8月28日,是一个令敌人胆寒、农民悲痛的日子。这一天,于咸和孙玉才、尤老三等同志正在朝西庄北油锅头缪永文家等候泰兴游击小组前来开会。未料走漏风声,周围据点及各处的保安团和警察队倾巢而出,将缪家围得水泄不通。

面对强敌,子咸沉着应战。他和孙玉才、尤老三以这3间草屋为屏障,东打一枪,西打一枪,打退了敌人的多次冲锋。战至傍晚,已打倒了二三十个敌人。敌人看强攻不行,便改用火攻,一支支火把飞来,草屋顿时火焰四起。于咸即和孙玉才、尤老三冲出去突围。3人都倒在开阔的场地上。得意忘形的敌人急忙去缴于咸的枪,未料于咸手还紧扣着板机,在牺牲前再一次射出了愤怒的子弹,击中近前的敌人。吓得其余之敌赶紧趴下,久久不敢动弹。

在于咸之前牺牲的如皋县委书记还有两位:汤士伦、穆子奇。

1931年2月7日,原如皋县委书记汤士伦、如皋西乡区委书记汤士俭,在上海龙华被淞沪警备司令部秘密杀害,同时被害的有中共重要干部21人。

1930年11月,省委委派穆子奇为如皋县委书记。穆子奇带领曹玉斌、朱香九等人回如皋,途径江阴时被捕。1931年3月12日牺牲于镇江北固山。

最后一个牺牲的县委书记是吴汝连。

1931年10月,省委派吴汝连任如皋县委书记从上海赴如皋,开展第三次恢复工作。

出身贫穷的吴汝连于1930年3月任镇涛区委书记兼镇涛游击中队队长,先后参加过10多次战斗。在6月11日红十四军一师攻打石庄据点时,吴汝连带领游击队助攻,战斗中他猛打猛冲,身中三弹。在上海治疗伤愈后,他留在上海互济会从事党的地下活动。

随同吴汝连回如皋的有何廷声、朱元良等同志。当时敌人控制了交通要道,并在各乡建保卫团,推行保甲制,实施10家连环保的高压手段,致使吴汝连处境危险,工作极难开展,不得不几次往来于通沪之间。第二年2月,为统一领导如泰两县恢复工作,省委又任命吴汝连任如泰县委书记,又一次从上海返回。

根据前一阶段的经验教训,为了打开局面,吴汝连部署首先从打击“地头蛇”入手。如皋西乡尤家行恶霸地主卢玉斋疯狂地带领保卫团到处抓人,强迫收租,当地农民恨之入骨。吴汝连摸清了卢玉斋每晚必宿到驻地戈家堡去的行动规律,于10月的一天傍晚,在半路埋伏把他处死。1933年1月3日,人称“活阎王”的朱贡乡反动乡长石宜生带着两个团丁到了群岸村河北一户人家。吴汝连随即带了5个同志冲进室内关门打狗,把正在酒席上的石宜生击毙,缴获长短枪3支。磨头东边老庄恶霸地主严子英私设硝磺局敲竹杠,租谷大斗进小斗出,还霸占池塘养鱼。吴汝连带着吴五等人趁着夜色,踏雪摸进严家,除掉严子英,把他家粮食分给20多家贫穷农民,还缴获1000多枚银元,并用这些钱的一部分买了两支盒子枪和20多条子弹,还买了一架油印机送给如师支部。

春节刚过,吴汝连来到长江边的营防港,帮助镇涛游击队的陈奎等同志重建党支部,恢复党的活动。还召集天生港吴桂生、十里坊王锡堂、九圩港朱德全等红十四军失利后隐蔽待命的同志,集中了10支短枪在这一带开展武装斗争。

3月初,吴汝连带着陈奎、吴桂生等人四处出击,一夜之间,就在福兴庄等处干掉了作恶多端的5名反革命首恶分子。

在严重的春荒中,吴汝连派人整顿地下党组织,指导各支部开展春荒斗争,并率领游击队武装保护农民3次到恶霸地主家开仓分粮。参加分粮的农民一次比一次多。

为了准备五一节举行大规模活动,4月26日吴汝连去珊湖区筹建革命行动委员会。在率队奔袭顽乡长黄伯敏时,吴汝连发现敌人已经有了准备,便撤退到戈家堡尤学庆家暂住。这时已是4月28日凌晨了。未料敌人得到密报,利用夜幕,把尤家围住。在突围击倒不少敌人后,吴汝连牺牲在敌人的手提式机枪下。同时在这次战斗中牺牲的还有:陈奎、吴桂生、吴春茂、李二、丁昌锡、萧喜儿等6位英烈。

鲜血染红了戈家堡的田野。

鲜血染红了如皋的热土。

鲜血染红了江海平原!

红十四军失败了,但是革命斗争没有停止,也不会停止!

南通地区人民的革命斗争,包括红十四军的武装斗争不是孤立的,它是中国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

正如《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所记载的那样:“活动于苏中通海如泰地区的红十四军与全国其他红军武装一样,在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从而打破了敌人多次‘进剿’,壮大了自己,巩固和发展了苏区……虽然在当时党中央‘左’倾盲动主义的领导下,不顾敌强我弱的客观条件,实行‘积极进攻’的战略,以致惨遭失败。但是失败后保留下的骨干,仍顽强地坚持斗争,为后来再度兴起奠定了基础。总之,……无论胜利或是失败,对中国革命战争的发展,均作出了程度不同的贡献。”

虽然革命的道路是漫长、艰难而又曲折的,但是党领导下的军民终于冲破黑暗,迎来了黎明。

红十四军建军已经整整80年了。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80年仅仅是短暂的瞬间。

今天,我们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征途中,重温红十四军战史,回顾那血与火的战斗历程,可以史为鉴,资政育人,从而坚持共产主义理想,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促进改革、开放和发展。我们要永远高扬红十四军的旗帜,力争建树无愧于革命先辈的业绩,把家乡南通建设得更加美好富强。

MultiAttachPh
[编辑:冯宏新]
上一篇:丰碑 ——前赴后继的8位如皋县委书记下一篇:新四军建军7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南通日报社 2009-2010 版权所有 (C) 苏ICP备08106468号 苏新网备2010048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816 传真:0513-85118816 邮箱:zgnt@ntrb.com.cn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