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南通新闻 - 视频 - 乐活南通 - 娱乐 - - 互动 - 图片 - 小记 - 楼市 - 汽车 - 生活 - 专题 - 南通论坛 - 通网家园 - 数字报纸 - 手机报纸 - 设为首页
网站首页 老区新闻 扶贫开发 党的关怀 光荣历史 今日风采 组织机构 基金公示 调查研究 网站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 今日风采>> >> 正文  
二百万亩低产田变成百宝园
2011-06-24 08:47:46     来源:      前往论坛讨论

——南通现代农业示范带巡礼之一

               

张正联  杨自度   

              

    现代农业是啥样的?早在三年前,国家副主席曾庆红视察我市常乐镇国家农业现代示范项目区,看到这里农田园林化、设施工厂化、种养科学化、农舍别墅化,特别是听说那占地20亩的蝴蝶兰培育大棚,每亩产出可达百万元时,他激动地说,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出、高利润,这就是高效农业、现代农业!进入新世纪以来,类似常乐镇这样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在我市各地成批涌现,成为南通这座沿海开放城市跨越发展态势中的一道独具魅力的风景线。

 

这道现代农业风景线,是我市十多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扎实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所取得的辉煌成果。南通农村是江苏最早的革命老区,为了让老区父老乡亲快点富起来,彻底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落后的局面,我市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和农业综合开发战线的干部不断为之奔走,为之疾呼。他们抓住国家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江苏省促进老区经济发展项目的机遇,把争取项目、建好项目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改变老区面貌、致富百万乡亲的有效途径,陆续争取到中央和省、市可观的财政投资,并吸纳了大量民资、外资,陆续实施了一大批土地治理、产业化经营和专项科技示范项目。仅2003年开始实施第六期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以来,全市各地就完成投资6.37亿元,共完成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77.67万亩,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28个,建设高标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50多个。这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均成为现代农业实验区、示范区,产生了一带十、十带百的辐射效应,有力地拉动了全市农业现代化进程。南通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连续九年获全省目标考核一等奖,在近两期国家验收中均取得总分列全省、全国第一的优异成绩。在去年进行的第六期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验收考评中,国家验收组领导赞叹:“我们搞了这么多年开发工作,看了全国那么多地方,像南通搞得这样好的还没见过……南通的经验要向全国推广。”

“不入园中,怎知春色如许。”笔者于今年初冬和仲春,两番到南通郊县的一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进行了观赏,种种现代田园风光令我们惊喜陶醉,沿线所见所闻让我们眼界大开。

行家说“看农先看田”。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把大批低产田改造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正是南通农业综合开发的一大亮点。于是,我们首先来到过去土地最不平整、生产条件最差的高沙土地区。

汽车在如皋搬经镇田间笔直的水泥路上畅行,从车窗往外看,只见一块块大小一样的长方形农田酷似绿色的地毯铺向天际,从庄稼茁壮的长势可见土壤的肥沃。平整的“地毯”两旁,是望不到尽头的浇铸的防渗渠,渠与路之间则是一排挺拔的树木。车行了有半个多小时,到处都是同样赏心悦目的现代田园景观。

“如今我们全镇8万多亩耕地,全部实现了“七化”(道路硬质化、渠道防渗化、农田方整化、绿化园林化、河道洁净化、耕作机械化、服务社会化),成了高效农业基地。”镇党委书记刘向阳兴奋地说,你能想像吗,原来这里是典型的高沙土地貌,土地龟背驼,废沟呆塘多,晴天沙尘扬,雨天水汪汪,土壤沙、漏、板、瘦,只能种些小杂粮,每亩年产值不足千元,农民温饱都有问题。自从搬经镇被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以来,先后拿到国家投资资金1个多亿,分期对所有农田进行了全面彻底的平整、培肥,治理了所有废沟呆塘,新增耕地上千亩,同时全面规划兴建了高标准的主干道、机耕路、防渗渠、绿化带、配套灌排设施,全镇改天换地,彻底改变了生产生活条件落后的局面。现在,8万多亩耕地全部可种水稻及各种高效作物,已建成5个省级以上高效农业园区,形成了出口鲜切菊、出口蔬菜、果树花木三大高效农业板块,蔬菜亩收入达3-5千元,鲜切菊亩收入最高的达到20万元。全镇农民年收入从项目实施前的不足3千元提高到7千多元。

“搬经镇只是我们大规模改造高沙土的一个缩影”,如皋农发局局长鲍家华自豪地向我们介绍。如皋原来有近八成耕地是高沙土低产田,自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以来,先后投入4.7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2.38亿元),动土方4700万方,将84万亩低产田(其中有67万亩高沙土)改造成“七化”高标准农田,建成了10万亩高产水稻、10万亩花木、12万亩胡桑、2万多亩蔬菜等高效农业园区。“最近,我们正在认真贯彻十七大关于发展节约型经济的精神,又开始实施明渠改暗渠的节地项目。”

在龙游河村明渠改暗渠施工现场,只见一条土路的一侧被挖开,工人们正在深沟内用模板现场浇铸椭圆形混凝土水渠。农发局的同志介绍说,水渠浇好后,上面就填土修水泥路,用这种办法修1公里水渠可节约耕地6-8亩,还能大量节水,这在全省属于首创。修这条全长1700米的路下渠,农发局投入40万元(路面另列入市通达工程项目),可节约耕地13亩,渠建成后将为全村200万平方米草坪基地和8000万株花木提供现代的、节水型的喷灌。最近,如皋市已在这里召开了现场会,向全市推广这一创新成果。如果将1000公里明渠改暗渠,就会节约耕地6000-8000亩,真是功德无量啊!

同处高沙土地区的海安县的万亩连片标准化桑园则是另一番壮观景象。站在田间水泥路上极目四望,农田里全都是一样高矮、修剪齐整的胡桑树,一片连着一片;防渗渠、排水沟就像主动脉和大血管似的均匀分布……

海安县农发局局长吴世林告诉我们,栽桑养蚕是海安县的传统产业。2003年以来,我们申报了标准化桑园建设项目,先后在城东镇葛桥村、大公镇群益村、海安镇新丰村扶持建设了高产桑园示范基地,推行桑园连片种植、粮桑分开、水旱分开、控排控灌,并积极推广新品种。项目建成后,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辐射带动了全县优质高产桑园的建设。全县现已建成万亩标准化桑园基地两个,千亩桑园丰产方20个,百亩连片桑园示范方30个,桑园面积共18万亩,年产蚕茧2万多吨,连续5年是全国第一产茧大县。

海安镇新丰村党支部书记张礼国补充道,实施标准化桑园建设项目后,亩桑发种从1.5张增加到5张,亩产蚕茧产值增加了67.7%,全村人均收入增加了1675元,有的农户仅靠养蚕年收入就达到4万多元。

位于海堤脚下的启东近海镇呈现的又是另一派现代田园风光:初冬时节,这里却是一片葱绿,秋豌豆、苏州青等市场抢手的蔬菜一望无际,种植各种反季节蔬菜的大棚绵延数里,运送蔬菜的车辆来往穿梭。启东农发局负责同志告诉我们,这里是近农村,全村4000亩土地原来都是盐碱沙质低产田,每亩年产出不足千元。2005年列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后,共投入财政资金1440万元,高标准地实施了路桥渠沟电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打造出了一个亩产5000元以上的高效绿色蔬菜生产基地。迄今为止,启东市已先后将10多万亩低产田改造成为高效绿色食品基地。

像如皋、海安、启东这样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把中低产田改造成大规模的优质高效农产品基地的项目,在我市农村还有好多。例如:如东县的75万亩优质水稻基地,海门市德胜镇、正余镇、东灶镇的万亩蔬菜种植园区等等。据统计,南通自被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区域至去年底,共改造中低产田194.09万亩,围垦滩涂6万多亩,开垦宜农荒地13.67万亩,全部建成高产商品粮和优势农产品基地,并在节水和环保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MultiAttachPh
[编辑:彭小燕]
上一篇:编者按下一篇:产业巨龙致富百万家
南通日报社 2009-2010 版权所有 (C) 苏ICP备08106468号 苏新网备2010048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816 传真:0513-85118816 邮箱:zgnt@ntrb.com.cn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