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南通新闻 - 视频 - 乐活南通 - 娱乐 - - 互动 - 图片 - 小记 - 楼市 - 汽车 - 生活 - 专题 - 南通论坛 - 通网家园 - 数字报纸 - 手机报纸 - 设为首页
网站首页 老区新闻 扶贫开发 党的关怀 光荣历史 今日风采 组织机构 基金公示 调查研究 网站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 光荣历史>> >> 正文  
勇创全国解放战争第一经典战例
2011-06-30 15:49:52     来源: 南通日报      前往论坛讨论

勇创全国解放战争第一经典战例

——见证南通老区对中国革命胜利的巨大贡献(三)

本报记者杨自度 裴立新 陆峰

1946年,国共和谈破裂,内战的乌云笼罩着中国上空。蒋介石自恃美国的支持,在南京扬言:3个月消灭共军……

然而,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自7月13日他们气势汹汹向苏中大举进攻后,处处被动挨打。我人民武装集中优势兵力相继在宣(家堡)泰(兴)、如(皋)南、海安、李堡、丁(堰)林(梓)、邵伯、如(皋)黄(桥)公路等地给敌军迎头痛击,至8月31日,七战连捷,五战在南通。

以3万之军,迎战12万美械装备的蒋军,歼敌5万余人,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连续作战的的战争奇迹。“七战七捷”是我军在南线正面展开与国民党军较量的第一个战役,对此后战局发展影响重大,振奋了我党我军和广大人民必胜的信心。

追溯这段振奋人心的历史,很多当年参与战争的老战士都记忆犹新,感慨万千。81岁的上海警备区原副政委、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阮武昌认为,“‘七战七捷’为中央军委提供了战略防御阶段采取内线歼敌作战方针的有力依据,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打响主动反击国民党“全面进攻”的第一仗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向华东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其中苏中解放区是国民党军进攻的主要方向之一,第一绥靖区司令官李默庵指挥5个整编师15个旅约12万人,企图首先侵占如皋、海安,而后再沿南通、赣榆公路和运河线北犯,以配合淮北国民党军进攻淮阴。

当年在华中野战军一师任连党支部书记的阮武昌回忆说,中央军委曾电令新四军跳出内线到外线作战,而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考虑到苏中地区物产丰富,补给方便,部队熟悉地形、民情,因而在苏中作战比较有利。于是,向中央军委建议:华中野战军主力首先在苏中作战,然后再执行中央军委的部署西出淮南。这一建议得到了毛泽东的同意:“先在内线打几仗,再转外线,在政治上更为有利。”

根据中央军委的作战方针,粟裕把苏中战役的初战选择在江都至如皋一线,也就是苏中解放区的前部地区。粟裕从“时机、地点、部队”三个关节考虑,认为在苏中前部地区作战,要比纵深地区更为有利。因为,在战争初期,我军以大块解放区为依托,可以充分发挥地利、人和的优势,乘敌正在实行战略展开之际,在前部地区予以打击,可以打乱敌之部署,暴露敌之弱点。何况战争初期,敌人恃强,以大军向我进攻,以为我军不敢迎其锋,我军恰恰在此时此地主动向其反击,必可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一生戎马倥偬的阮武昌介绍,“慎重初战”和“首战必胜”是重要的战略思想。正式开战前,粟裕和华中野战军政委谭震林决定:集中华中第1、第6师和第7、第10纵队共19个团3.3万余人,在人民群众的支援和民兵配合下,运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战法,迎击进犯苏中的国民党军。在部署上,以第10纵队及地方武装一部据守邵伯,阻击可能由扬州北犯之国民党军;以第1、第6师和第7纵队集结于如皋、海安地区待机。

7月13日,华中野战军主力先发制人,打响主动反击国民党第一枪,第1、第6师以五倍于宣家堡、泰兴守军的兵力,向宣、泰发起进攻。经激烈战斗,于15日将守军两个团及1个山炮营3000余人全歼。

有一个场景至今深深地刻在在阮武昌的脑海里:“打完宣泰一战,军队下午5点开始,从宣家堡奔袭150华里到林梓,由于炊事班掉队,一口饭没吃,一口水没喝。在次日拂晓前,当他们走到南马塘时已精疲力尽。这时,远处突然闪烁起星星点点,原来,数不清的老百姓点着豆油灯,自发地站在田埂上送水、送鸡蛋,部队一下子振奋起来。”

“南通人民为支援苏中战役作出了重要贡献,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成为七战七捷的重要因素。” 86岁的姜祝三与阮武昌有同感。曾是南通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的姜祝三在1946年6月任白蒲区委书记。作为地方干部,他们做的主要事情是发动群众,配合主力部队。

据不完全统计,在苏中战役中,紫石、如皋、如东、南通四县共出动民工近50万人次,供应粮食13万担。主力部队与敌厮杀的同时,地方武装和民兵也积极配合,“七战七捷”期间,地方武装共歼敌4800余人,其中生俘2800余人,并缴获大量武器弹药。


首创“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

84岁的如皋人陈扬现在是《大江南北》杂志社社长、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做过战地记者的他对“七战七捷”研究颇深,对这段烽火岁月有极深的感情。

陈扬介绍:“华中野战军对数倍于己的敌人的轮番猛攻,无不坚守成功。而当他们以优势兵力围攻敌人时,无不全歼。”他说,“七战七捷”中,粟裕一反我军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通常实行的诱敌深入的传统战法,决定采取内线作战,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法。

面对1:4的悬殊差距,粟裕选择了首先攻打蒋介石的嫡系部队83师——这个师是美械装备,美国教官训练,抗战后期曾作为远征军到缅甸作战过。

宣、泰一役打完后,国民党军以为华中野战军主力在宣、泰地区作战,立即以整编第49师由南通、白蒲进攻如皋。华中野战军主力,不顾作战疲劳,挥戈东指,以奔袭手段,强行军50余公里,直插如皋以南,随即以四倍于敌的兵力攻击立足未稳的整编第49师。18日,1师攻占林梓、丁堰,截断了整编49师退路,19至20日,第1、第6师和第7纵队将整编第49师合围歼灭于鬼头街、宋家桥地区,歼万余敌。

“行军中歼敌,行军中展开,行军中逼近,一旦交手就以死相拼。枪口的火药味还没散,我们的军队就又出发了。”阮武昌回忆,“军队迅速转移,长途奔袭是常态,我们仓促到连打扫战场都没有时间。” 阮老还说,每打一仗,连队的人不但没少,反而因战俘倒戈而变多了。

苏中战役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光辉范例。毛泽东亲自为军委起草的给各解放区的电报,如此评价苏中战役:“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敌一部(例如八月二十六日集中十个团打敌两个团,八月二十七日集中十五个团打敌三个团),故战无不胜,士气甚高;缴获甚多,故装备精良;凭借解放区作战,故补充便利。加上指挥正确,既灵活又勇敢,故取得伟大胜利。这一经验是很好的经验,希望各区仿照办理,并望转知所属一体注意”。

陈扬指出:“苏中战役以后,我军的军事斗争逐步由游击战向运动战发展,运动战成为解放战争时期的主要斗争形式和手段。”


坚持敌后的决死苦斗

苏中战役之后,我新四军主力战略北移,苏中一分区相继沦为敌后。国民党军纠集熟悉当地情况的“保安团”、“还乡团”等反动武装,对解放区封锁分割,日以继夜的进行残酷的“清剿”“扫荡”,把我一分区南线(以黄桥为中心靖江、泰兴、泰县和如皋)定为“清剿实验区”,妄图控制南线,进而控制整个苏北乃至华中。

在此情况下,苏中一分区笼罩着白色恐怖气氛。1946年下半年的一天,时任白蒲区委书记的姜祝三带了一个班到县委汇报工作,而就在这时,留在河东的区长等干部和区队突遭敌人包围而牺牲。回忆这段往事,姜老哽咽了。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一地委提出“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独立自主的坚持原地斗争”。要求部队进行紧急思想动员,克服轻敌麻痹思想,切实掌握武装,深入发动群众,实行坚壁清野,镇压反动敌特,以适应就地坚持的复杂斗争局面。

“笃、笃、笃”,每当夜晚来临,当百姓听到这样的敲门声,他们就会知道共产党还在,红色政权还在。当时的姜祝三和战友们经常冒着危险做这样的事情。

83岁的市老区开发促进会常务副理事长张正联,在那个年代就是做宣传工作的。在油印报纸,发布胜利消息、鼓舞士气的同时,张正联和陈扬等人还经常到敌人据点散发传单,加强对敌宣传攻势。

1947年7月,全国战局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大大鼓舞了南线军民,在外线作战不断取得胜利的支援下,内线不断向敌出击,收复据点,扩大阵地,同时开展了土改复查,深入进行土改,进一步发动群众,一边坚持一边反攻,南线形势逐步好转,至48年初,基本上恢复到46年11月敌第一次围剿前的局面。后来,又粉碎了敌人几次大规模的合击围剿,在华野的支援下,不断向敌人出击,攻克据点,至48年底,南线全部光复。在此后的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上海的战役中,数十万南通老区人民组成的支前民工大军又作出了巨大的、不可缺少的贡献。

陈扬说,南线反“清剿”的胜利,对全苏中的作用是很大的,牵制了大量敌人,使敌“清剿”苏中的计划不得不破产,为苏中解放区作出了贡献。南线反“清剿”胜利的原因,是外线作战支援的结果,更是内线军民团结一致,决死苦斗的结果。

MultiAttachPh
[编辑:李天时]
上一篇:抗日烈火燃烧在日伪腹地下一篇:通海如泰起义和红十四军
南通日报社 2009-2010 版权所有 (C) 苏ICP备08106468号 苏新网备2010048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816 传真:0513-85118816 邮箱:zgnt@ntrb.com.cn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