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发是江苏省启东市国税局的一名退休干部,今年已经70多岁了。退休10多年来,他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位在,我所做的一切工作要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退休前这样,退休后也要这样,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党的人,工作虽然退休了,但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本色永远不能退,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瞿发的事迹先后在《中 国税务报》、《南通日报》、《启东日报》等新闻媒体宣传报道。下面记述的就是他退休以后为点缀家乡美所做的几件事情。
他还牵挂着那些孩子
瞿发当过多年的教师,后来因工作需要进了国税部门,虽然离开教师岗位已经几十年了,但仍然念念不忘那些孩子们,就是因为从小喜欢孩子的缘故,瞿发在职时,就经常参加一些校外辅导员活动,利用业余时间给孩子们讲一些传统革命和启东乡土民情故事,受到了孩子和孩子家长们的欢迎。退休后,他看到学校放假后,许多家庭的孩子因为父母都在外打工,爷爷奶奶又管不了,整天东游西逛,有的还处于失控失管状态。瞿发看到后深感焦虑,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他们不仅需要文化和知识,还不能让他们在心灵上出任何一点差错。于是他与几位退休教师一起,经常把这些孩子们集中到村办公室,通过讲故事等方式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革命传统、安全劳动等教育,既加强了对他们的管理,又帮助他们提高了思想觉悟。
为了培养孩子的尊老爱老和独立生活能力,他多次联系组织村里的学生,开展一些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活动,比如,组织村里孩子回家为家长做家务,为爷爷奶奶洗脚、剪脚指甲等活动,培养他们对老人的爱心。许多家长高兴地说,组织他们开展这些活动后,孩子们比过去乖多了,许多孩子早晨一起床就知道自己叠被子,也学会关心爸爸妈妈了,有些五六年级的孩子还能自己洗衣裳了。为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协作精神,多年来,瞿发边创作边组织他们排演文艺节目,先后创作了三句半、对口词、快板、相声、说唱等形式多样的节目50多个,多次参加本村、周边村和镇政府组织举办的纳凉晚会。每年他还利用学校放假的机会,带领孩子们到敬老院去慰问演出,既丰富了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又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精神。为了培养孩子们的爱乡爱土意识。瞿发多次组织孩子们写学习体会文章、画画比赛、讲故事比赛等交流活动,并由村关工委、村干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进行评奖,发给给孩子们一些学习用品作为奖励。孩子们对这些活动非常感兴趣,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涨。通过连续多年的这些正能量教育,全村的学生个个遵纪守法,也没有任何安全事故,特别是孩子们的思想觉悟有了新的提高。瞿发为孩子们所做的一切,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多次受到汇龙镇党委政府的表彰,先后获镇“十佳文体辅导员”、 “十佳优秀文体辅导员”、 “文体传播好市民”和“农民演出作品创作优秀奖”等荣誉称号。
爱绿护绿的热心人
一走进汇龙镇士清村,就立即被眼前的一片绿色所吸引,沟河两侧、田边路旁、民居宅前屋后,整个村庄被覆盖在绿树成荫之中。每当看到这一美丽的景色,特别是许多人家的名贵苗木,村民们都无不赞叹地说,这里凝结着瞿老的一片心血啊!
面对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瞿发深知,要想改变这一状况,最好的出路就是绿化,所以从参加工作开始,他就对绿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想到自己老家还有几亩地,何不用来作苗木基地,为村里绿化作点贡献,为优化环境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于是,他买了一些绿化方面的书,开始学习、研究,并引进种植了香樟、红枫、肉桂、银杏、罗汉松等多种名贵苗木。当时因为要上班,工作比较忙,他就动员妻子一起做苗木的种植和培育工作。
2006年瞿发退休回家后,埭上邻居看到他种植苗木,既绿化环境,又有不菲的收入,纷纷登门前往,有的向他取经学习,有的前来求购苗木,对于取经者,他不仅耐心地传授种植栽培苗木的技术,还提供保姆式的优质服务,无偿为周围群众移栽、运输、浇水、培管,确保他们的苗木100%成活。对于求购苗木的,经济状况好的、自己搞经营的就收个成本费,一些贫困户和低收入户用来美化家庭的免费赠送。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大半只棣邻居都种上了他家提供的苗木。每年4月下旬,大片的苗木茁壮成长,争艳斗奇,不仅美化了村里的环境,还为村民提供了睁钱的机会。银杏树有直生和嫁接两种,嫁接树产果,直生树长材,埭上乡亲们种植的银杏树有的是嫁接树,这些树要结果必须要授粉,为了让村民种的银杏树提高挂果率,产生好的经济效益,每年,他都会爬到雄树上,把一朵朵花穗採摘下来放在塑料袋里,然后避光晒三天,如果没有阳光,他就在300度的电灯光下把它烘干,使用时将烘干的花粉熔在蜜糖水中,用小喷雾器,对着已开的雌花蕊喷洒。他就是这样,年年如此坚持为周边种植银杏树的村民无偿授粉,不仅点缀了村庄美,也使不少村民增加了收入。为了表彰瞿发一家为绿化所作出的贡献,启东市妇联、汇龙镇党委、政府先后授予他家为“全市绿化环保家庭”“全镇最佳爱绿护绿示范户”等荣誉称号。
瞿发爱绿护绿不仅在启东出了名,在省内外也小有点名气。2014年春天,“南京林业大学苗木实验基地”经理施锦涛慕名找到瞿发,要他帮忙落实苗木实验基地用地,瞿发感到这既是一个宣传和普及绿化的好机会,又是事关千秋万代的教育工作,就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来。为了尽快落实好这件事情,他一面同村委会汇报,一面与村民组长及村民联系商量,把村里处于抛荒半抛荒的100多亩土地流转了出来提供给实验基地使用,不仅满足了学校的教育需要,也使村民增加了每亩1000元的地租收入,被流转土地的村民还可以到基地上打工,真是一件一举三得的好事情。
我们村里的“老娘舅”
瞿发的家乡士清村虽然民风纯朴,但也有的村民在日常生活中免不了遇到一些磕磕碰碰的纠纷和矛盾,有时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纠缠不休,甚至大吵大闹。已经退休在家的瞿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想,这些看起来都是些婆婆妈妈的小事,但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引发大的矛盾和纠纷,影响村里的和谐稳定,影响村民的心灵美。于是,他自告奋勇的当起了村里的“老娘舅”。
为了当好这个“老娘舅”,做到既合理合法,又人性化调解处理好矛盾,退休多年来,瞿发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知识,掌握了解调解的方式和方法,先后为近百人(户次)做调解工作。左邻右舍一些婆媳矛盾、家庭经济纠纷、砌房俢屋、选择宅基地、土地掮界等是农村中最为常见也最难处理、最难调解的事情。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每当遇到这些事,有些人躲都来不及,可瞿发总是主动靠上去做工作。有家邻居养了几条狗,由于看管不善,经常跑出来惹事,不是咬了人家的鸡,就是吓了别人的小孩,周边群众愤愤不平,但怕得罪人谁也不敢出来说话,瞿发就多次上门做工作,要求他加强对狗的管理,处理好邻里关系,从那以后,他家的狗再也没有出来招惹是非;村里有家妯娌俩因为家庭矛盾闹得不可开交,瞿发三天两头上她们俩家,苦口婆心的做工作,直到她俩握手言和为止;有一家兄弟俩在赡养老人上闹得反目成仇,也让老人的晚年很不幸福,瞿发就专门来到他们家,向他们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婚姻法》,教育他们对老人不仅要有生活上照顾,经济上支持供养,还要有精神上的慰藉。如果违反这些规定,不仅要受到道德的遣责,还要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使他们慢慢懂得赡养老人不仅是法律规定的,也是子女应尽的责任,从那以后兄弟俩不仅和好如初,而且都把赡养老人作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去年,瞿发所在的士清村有四只埭因为建造铁路要拆迁,当时有不少村民不同意拆迁,甚至有个别人伙同不原意拆迁的村民一起闹事对抗拆迁工作组,瞿发知道后,多次上门做工作,给他们讲清拆迁建铁路,不仅是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也是得益于我们子孙后代,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我们应该支持拆迁办工作,更不能伙同别人阻挠拆迁,同时也把阻挠拆迁造成的后果和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一一讲给他们听,通过瞿发和全体村干部以及拆迁组工作人员动之以情,晓之于理的政策宣传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这些拆迁户的思想慢慢地通了,村里第一期拆迁任务很快得到了完成。 徐守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