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南通新闻 - 视频 - 乐活南通 - 娱乐 - 政法 - 互动 - 图片 - 小记 - 楼市 - 汽车 - 生活 - 专题 - 南通论坛 - 通网家园 - 数字报纸 - 手机报纸 - 设为首页
网站首页 老区新闻 扶贫开发 党的关怀 光荣历史 今日风采 组织机构 基金公示 调查研究 网站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 今日风采 >> 正文  
南莫老区四位好人
2017-04-25 17:01:44     来源:      前往论坛讨论

“慈善乡贤”李霞文

严德本 印玉文

中年爱心企业家李霞文是苏中老区南莫镇人大代表、扶贫协会理事,当地小有名气的“慈善乡贤”。他勤勉创业、乐善好施,是南莫镇众多慈善家中的佼佼者,父老乡亲尊称他是“李好人”。

  上个世纪80年代,李霞文就在村子里办起了企业。到了90年代,村集体经营的化工厂陷入窘境,面临破产改制,在村干部的动员下,他接手经营。艰辛付出,苦心打理,在李霞文的全力以赴下,化工厂渐渐走上了正轨,实现了产销两旺的喜人景象。近年来,年纪已奔六的李霞文创业激情不减当年,积极响应政府全民创业的号召,于2011年在黄陈村工业园区租地20多亩,先后投资500多万元创办宝得利服装厂和机械厂,吸纳职工上百人,解决了当地村民由于远离集镇就业难的问题。

  李霞文在当好创业家的同时,也在努力做好一个慈善家的角色。可以说他的创业史,同时也是一部慈善史。

  翻开李霞文的创业史,我们不难发现,把招收特困群众摆在首要位置,是最显著的特点。“一人富不是富,众人富才是富。”这是李霞文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他也正是按照这句话去做的。做一个带领员工共同致富的领路人,这条路,李霞文一走就是30多年。李霞文告诉我们,若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守住当初的小厂子,自己及家人的幸福生活就有了保障。这些年,不断冒着风险做大事业,吃尽创业的千难万苦,想到的,就是尽一份共产党员的义务,为父老乡亲多做点力所能及的贡献。据黄陈村村干部介绍,正是在李霞文的帮助及带动下,黄陈村的困难群众们才有了体面的工作和固定的收入。

  在引领大家共同致富的同时,李霞文还特别关注公益事业,关心乡邻的疾苦。黄庄中心桥,年久失修,他主动提出来出资修建,先后投入10多万元,建成一座漂亮的村级桥横跨两岸,便捷了水乡群众的出行。本组的道路,泥泞不堪,争取修路指标,面临僧多粥少的无奈。有一次洽谈业务赚取了一笔钱后,李霞文再一次大方地掏钱为乡邻们买单,修起了水泥路。近几年来,每年的七一、党员冬训时期,李霞文总会拿出一笔钱慰问生病、特困的老党员。

  面对因病致贫的乡邻,李霞文总会及时送上一份来自邻居的温暖。

  家住黄陈村4组的李学友,2004年春天不幸患上脑瘫。40多岁的李学友,正值壮年,是家里的顶梁柱。李学友病倒后,家庭顿时陷入窘境。李霞文听说后,立即上门问寒问暖,并送上1万元的救命钱。后来,李学友虽然保住了性命,但丧失了劳动能力,上有近80岁的父母,下有正在上高中的儿子,仅仅靠妻子种田谋生,见此情景,李霞文决定定期资助这户贫困的人家,每年都给李学友家送上2000元。再如黄玉根家,刚出生的婴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李霞文闻讯后,送上了3000元……

  李霞文,创业不忘助人,走出了别样的人生,绘就了无限的精彩,用自己默默无闻的奉献,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与乡邻的肯定。

 

 

苏中老区 情义妻子割肾救夫写传奇

严德本 印玉文

有人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但是,苏中老区海安县南莫镇青年农家妇女田志宏割肾救夫的大爱传奇却谱写了“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携手飞”的人间佳话。

近日,老区南莫农妇田志宏获得“中国好人”称号。

丈夫患上尿毒症!

田志宏与丈夫是自由恋爱的夫妇。去年10月里,丈夫患上了“感冒”,老是不好,后来感觉浑身没劲,全身的皮肤也发黄了。在当地医院,他被确诊为尿毒症。

“尿毒症……”看到诊断结果时,田志宏的丈夫小唐瘫坐在地上。“咱们家没有那么多钱治病,别管我了,你和女儿好好生活……”平静下来的小唐含着眼泪对妻子说。田志宏一边安慰丈夫,一边认真地告诉她,“即使付出生命,我也要救你……”田志宏说得很真诚、很认真,接下来,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着自己一直在这么做。

当地医院说,在我们这儿只能保守治疗,做血透,而根治该病的惟一方法是肾移植。

  于是,去年下半年,夫妻二人来到上海大医院,决定先等肾源。等了一段时间,上海仁济医院泌尿外科王主任同田志宏谈了一次话,正是这次谈话,让田志宏去做了配型检验。王主任说,等肾源的实在太多了,恐怕得5-7年······田志宏当时想,如果等上5-7年,恐怕人就活不了。随后,田志宏瞒着家人,悄悄地做了各种检查。去年11月份,一份检查结果让田志宏激动得几乎要跳起来。结果显示,夫妻俩配型成功。随后,田志宏毅然向全家人宣布要为丈夫捐肾。

矛盾中接受妻子的肾

  田志宏把这个消息告诉丈夫时,小唐喜忧参半,情绪复杂。“我高兴配上了,可是也矛盾得厉害:我这个当家人已经身体不好了,不想把妻子的身体也弄不好……”一开始他坚决拒绝妻子的肾脏。“后来她跟我说,一个肾也可以,没有多大的影响,如果你不在了,那么这个家还有什么意思呢?”通过一番劝说,丈夫终于同意妻子给自己捐肾。

  “他们可以说是老区农村里最恩爱的夫妻……”在邻居们看来,田志宏夫妇是一对十分恩爱的夫妻。结婚10多年,几乎没有红过脸,夫妻俩一直相敬如宾。婚后,虽然家里并不富裕,但她将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丈夫常常很晚回家,总有老酒和热腾腾的饭菜摆在桌上,天气变冷,妻子会为丈夫提前准备好厚衣服。

得知自己的母亲要给父亲捐肾,他们10多岁的女儿几天都没合眼,双眼红肿地说:“我的妈妈是世上最伟大、最无私的人,手术一定会成功!”

手术时很紧张

亲体肾移植的那天,夫妻俩进入手术室。“有我在,不用怕……”其实首次躺在手术台上的小唐也非常害怕,但他知道,此时妻子更怕,如果他不够坚强,妻子很可能退缩。手术室外,亲朋好友都在焦急地等候着。“多么恩爱的一对夫妻,手术一定要成功。”他们都默默为夫妻俩祈祷。

一小时后,田志宏的左肾被成功取出。经过3个多小时的手术,田志宏的肾终于成功地移植到了丈夫小唐的身上。后经医院检查,手术非常成功,两人恢复情况良好。

  说起进手术室是否紧张,这个农家妇女笑了笑,“当时真的很害怕,也很紧张。”7天后,丈夫出院了,田志宏没有离开,继续照顾丈夫。小唐紧握妻子的手:“您是我一辈子的感恩和依靠。”

苏中老区南莫的父老乡亲纷纷传诵情义妻子割肾救夫的故事,給他们不仅送上爱心救助款,还聚力推举田志宏为“中国好人”!

 

张正娟:“爱心协理员”

严德本 印玉文 严晓峰

2017年“三八节”表彰,江苏海安县南莫镇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女协理员张正娟获得了镇县妇联、团委、女工委、劳动保障等诸多部门的嘉奖。县市电台以《巾帼“爱心协理员”》为题介绍了她人本服务、奉献爱心的事迹,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巾帼“爱心协理员”张正娟的美名也在水乡传开。

著名女作家冰心曾说:“女性给世界带来五分之一的真、六分之一的善、七分之一的美。”苏中水乡南莫镇的女性劳动保障协理员高达九成之众,海安的女协理员亦占全县劳动保障协理员总数的80%之多。20多岁的大学学历的张正娟和全县的女协理员一样,在牵手惠民保障就业的岗位上尽情书写青春,无怨无悔;在人本服务扶贫济困的事业中尽心尽力,奉献真情。如果说海安的劳动保障协理员为了海安的劳动保障事业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大爱赞歌,那么海安的女协理员,就宛如这些赞歌里跳动的慈善音符,不断地演奏出更为华彩的博爱乐章,她便以大爱无痕的实践叫响海安劳动保障协理员“巾帼之音”——这背后恰恰是海安劳动保障局“重人本、树形象、展风采”把舵定向、塑魂壮神。

危难之时彰显真情

人在特殊的情况下,特定的时间理会需要别人的帮助,特别是劳动保障集体的温暖。-巾帼“爱心协理员”张正娟至今仍不能忘记,南莫镇劳动保障所的亲情关怀和协理员们伸出的援助之手,使她结对帮扶的杨师傅家庭度过那段最艰难的时日。辛卯兔年仲秋,她走马上任协理员岗位的第一个服务对象——下岗再就业的杨师傅缴了当年续保款没过三天,杨的母亲突患重病,住进医院,把杨师傅从幸福的天堂抛进愁苦的深渊。为了给母亲治疗,杨师傅到张正娟家想找张正娟,想要回续保款为母亲缴医疗款,可张正娟不在家,杨师傅又不好意思向她的家人开口。

晚上,张正娟从外地回家获悉情况后,立即与家人商量,决定以全家6口人的名义向杨师傅捐款一千元,并外借五千元救急款,保证杨师傅续保和给母亲治病两不误,杨师傅一家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当镇保障所的领导、同事们知道此事后,也以南莫镇劳保所 16名员工的名义献出爱心。素不相识的南莫劳保员工的爱心行动更让杨师傅全家感动不已。是啊,一点很小的善心,以“张正娟一家6口人+南莫劳保所16名员工”22名爱心,都会汇成爱的海洋;一个很大的困难,除以22颗爱心,都会变得微不足道。杨师傅全家专门向镇劳动保障所送来感谢信:把南莫劳动保障所称誉为“重人本爱民所”,把南莫劳保人善行义举称颂为南莫劳动保障爱民情。镇县市电台以南莫协理员的温暖行动为题作了宣传报道。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以后,南莫镇劳保协理员们就有了个集体温暖约定行动——不分驻村辖区,只要有帮扶行动,全体南莫协理员共同参与,汇协理员的澎湃爱潮,打造协理员的真情爱民品牌。也许,个人的力量会显得微不足道,但每个人都伸出自己的双手,滴水也会汇成浩瀚的海洋。因为南莫协理员们坚信:父老乡亲与我们在一起,拥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希望。也许是应验了真情效应吧,这一年,南莫镇劳动保障工作和所长个人都获得了全县先进奖励。

迷惘之时排解心结

人处于低谷之时难免会迷惘,困惑,伤失信心。有效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利于个人树立良好心态,增加抵抗挫折的心理能力。因为伤病在家休息,与外界接触少,原先的本镇亲情牵手志愿者女青工小梅,变得沉默和忧郁。这是张正娟刚驻村随访时的结对对象。看到身边的结对女青工,张正娟也不禁也联想到自己走过的困惑历程:

当时为了照顾要上小学的孩子,张正娟便兴冲冲地报名应考协理员岗位。可驻村协理员的工作职责,无法按时来接送孩子上学、放学和辅导功课,还要风里来雨里去到村组,访农家,薪酬也只有在金融部门工作的当年同班女同学的五分之一。此时,张正娟自己也曾困惑过打退堂鼓,是县劳动保障局组织的协理员工作培训,使张正娟坚定了事业信念和增强了服务精神:想想那些就业困难群体需要劳保协理员提供人性化就业服务,似乎自己要幸运得多,因而现实生活中,有时容易出现的一种学 攀比的心理和忐忑不安的念头也会随之消失。心境坦然,也就更加顺乎自然了。

于是,张正娟自己便以人生不能“既要满天星,又要月亮明”的自律格言警醒自己,在“重人本、树形象、展风采”的工作实践中,打点行装,珍惜时光,“闻鸡起舞”,风雨兼程,奉献青春。

“弦歌满耳知民乐”,“一枝一叶总关情”。张正娟与南莫镇计生志愿协会联系,创造一切机会上门慰问女青工,与她谈心聊天,邀请她加盟张正娟的QQ,有空陪她去村镇走走,看看了解家乡。不断的关心和照顾下,女青工小梅战胜了心理阴影,使原本烦躁的心平静下来,收获了沉甸甸的康复和祝福,更成为张正娟协理工作的编外宣传员、义务信息员和骨干志愿者。

欢乐之时共同分享

上岗伊始,镇劳动保障所领导赠给员工们一句工作格言:你的困难我来分担,困难会减半;我的欢乐你来分享,换了就加倍!去年末,所里举办团拜会,平时忙碌的人都聚在一起,从未有的轻松溢满心田,大家毫无拘束地畅谈,就像一个其乐融融大家庭。恰逢此日是张正娟的生日,大家的生日祝福成了印在张正娟心底的一份温暖。其实,张正娟收到的不是聚会时那只蛋糕,而是所里和同事们的那份关怀和念想。这也许是所里给协理员的一份心意,正是这份组织上的平凡关怀孕育了协理员奉献事业的感动,正是这感动谱写了永恒。这份关怀就像涓涓细流,绵延不断。这份温暖和感激也永远贮存在张正娟心中:海安劳动保障局和协理员岗位是张正娟心中永远的家。

张正娟在获得表彰时讲了感言:当今,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回首与展望,要无愧于这个崭新的时代,惟有“百事民为先,外树形象内修为”,全心全意把劳保惠民工作干得更有实效。

风雨彩桥处,霞落半边天。面对平凡的工作,张正娟和她的巾帼协理员团队一样能够扬起笑脸,一样能够执着的奉献,一样实现着人生的价值,一样能够用实际行动塑造劳保战线职场丽人形象,股股暖流充溢心间,张正娟情不自禁地放声高歌:我是海安巾帼爱心协理员。情动心扉时,她赋诗抒怀——

几度春风化绸缪,几番秋雨涤征尘。

黑发沐雨织日月,爱心惠民写春秋。

风雨兼程牵民手,人本服务暖民心。

春播劳保协理圃,秋收和谐幸福果。

 

王桂华:父老乡亲心目中的“残友助理”

严德本 印玉文

苏中老区的鸡年早春二月倒春寒。一个中年汉子、推着断了链条的自行车迟缓地行走在小路上。他在跨越一个渠道坎儿时,不小心掉进去,车链条断了,脚上的胶鞋浸进沟渠中的薄冰下的冷水里,寒风一吹,浑身冷得直打颤。但他还是坚持着走到附近的一户农家,借了裤子和鞋子穿上,暖和片刻又继续前行。

这位中年汉子是荣获市县民政先进、代理群众事务模范党员荣誉的南莫镇民政助理王桂华。他在赶春耕前挨家挨户走访调查残疾人情况,残疾贫困青少年是他走访调查的重点对象。

“全镇共有126名残疾人,其中残疾青少年32人……”辖有16个行政村389个村民小组的全镇残疾人家庭和残疾青少年状况都在他的心里,这些人的痛楚、艰辛也都在他的心里。

提起王桂华助理助残的事儿,初中毕业的残疾青年严山一家至今感动不已。

家住与泰县搭界“边远村”的严山,小时候因发高热,路道不通,救治不及时,落下腿脚瘫痪后遗症,因家中贫寒,父母又患腰椎骨病,就无力送孩子继续上学。一家住的是狭窄简陋的老平房子,靠母亲带病做环卫打工艰难度日。就在这个乍暖还寒早春的一天,走基层、解民忧的王助理来到他家,细心地看,耐心地问。几天后,王助理领着几名计生志愿者、关工委老同志带着捐款一起来到严山家。又隔了二天,王助理带着民政办的结对单位买了大米、面粉、食用油送到了严山家。不久,王助理领来学校教工志愿者来给严山落实了助学事件,还送给严山裤子、毛衣和书包、课外书。又过了几天,王助理带着喜讯来到严山家,严山家的低保获批了,严山读好九年义务教育的“助学款”全落实了。严山一家人后来才得知,那些日子,王助理写调查材料,找村两委会商谈,向镇领导汇报,与镇领导一起向县民政部门汇报……

终于,这个残疾人家庭的生活有了稳定着落和基本保障。接着,王助理又带着材料跑县残联,老丁理事长和王助理一起来到严山家慰问,决定每年资助严山500元的学习、生活费用。

王助理一直关心残疾人家庭子女就业。5年前,残疾人王大伯的儿子小波职校毕业后找工作挑三拣四,高不成低不就,一度无所事事。在王助理多方努力下,小波进入城管队,月工资千余元,他家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观。小波的前程也有了希望。

“功夫深处独心知。”这些年来,王助理牵手结对走上脱贫致富路的残疾人家庭有20多户,扶助残疾人就业的也有20多人,帮助落实残疾人子女就业的总在10 多人之上了。县残联老丁理事长动情地说:时下,不少人都在傍大款,交富友,而王桂华这个民政助理却都是在结穷亲,交残疾人朋友,不愧是新时代民政战线上的真情助残的“残人之友”、助残明星!王助理总是用他为残疾人服务的辛勤奔波的言行诠释着他的“残友”助理的真情。

[编辑:高锋]
南通日报社 2009-2010 版权所有 (C) 苏ICP备08106468号 苏新网备2010048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816 传真:0513-85118816 邮箱:zgnt@ntrb.com.cn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