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老促会供稿作者:海安日报缪凡
江苏海安,江海文明的起源之地、江苏最早的革命老区;青海贵德,幅员辽阔的“高原明珠”。4月14日,来自青海省海南州贵德县的23名骨干老师“入驻”海安,开始了他们为期两周的跟岗培训。在这期间,贵德县的老师们通过深度融入学校、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交流活动。两千多公里的距离,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教育理念,他们的“交融”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近日,记者走进贵德跟岗老师这一群体,深入座谈,倾听他们对海安的感受。
【背景介绍】
东西部教育交流
“海安•贵德”牵手进行时
作为著名的教育之乡,海安历来重视教育对口支援,早在28年前,海安与云南宁蒗共同创办了象征民族友谊的新型学校——宁海中学。28年来,海安教育系统共有233名干部、教师先后8轮踏上西部支教的万里征程,培育出一批批优秀的小凉山儿女。2016年5月,响应党中央号召,海安县委、县政府积极开展全国第三批援青干部人才选派工作。同年7月,海安教育系统援青干部启程赴青海省,开始为期3年的对口支援青海省海南州贵德县工作。而这,也必将在海安教育对口支援史上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海安教育名扬全国,贵德当地人一直想来看看。海安援青使他们得以梦圆。4月14日—4月28日,来自青海省贵德县的23名骨干教师,将在海安进行为期两周的跟岗培训。作为此次活动的组织、策划者,贵德县教育局副局长、援青干部华卜泉坦言,此次“海安行”就是“取经之旅”,“整个培训计划按3年、6个学期来规划,每学期一次。每期培训25名左右的骨干教师,3年预计培训150名。力争通过6期培训,使所有学科都有1名领军人物、10名左右的骨干教师。”
本次培训是整个培训计划的第二期,参加活动的23名教师来自贵德县13个学校(幼儿园),包括民族学校和幼儿园,做到了学校全覆盖,学科全覆盖、学段全覆盖。“为了使此次跟岗培训活动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前期的统筹策划工作就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23名贵德教师落实在海安县城的8所学校进行跟岗培训,并且和23名海安教师顺利实现‘一对一’结对。”
【体验篇】
贵德老师在海安走上讲台
不仅是观众,也是主角
三尺讲台一直是教师们才华施展的阵地,是属于教师成长和表演的舞台。为了提高培训的实效,做到活学活用、即知即行,本次培训安排了“走上海安讲台”环节,贵德的老师们走进海安校园,深入课堂,不仅是观众,也是主角。
“压力是非常大的,因为文化和理念的差异,东部的学生能不能接受西部的老师,是所有人心中的担忧和顾虑。”华卜泉告诉记者,有不少老师甚至想打“退堂鼓”,“心里没底嘛!不过这样的顾虑很快就打消了。”记者了解到,在海安教师的“一对一”热情鼓励和全程指导下,贵德教师在经历了一个个不眠之夜细致备课后,目前已陆续走上讲台给海安学生授课,这其中也包括民族学校教藏文的老师。
“结合观摩海安教师‘常态课’、‘精品课’后的心得,融入青海的地域特色,向同学们介绍大美青海、介绍‘两弹一星’精神、介绍藏族文化,这些都得到了海安学生的热情响应和积极配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全程参与者,华卜泉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一对一’结合‘全方位’、常态课结合精品课、听课结合上课,多措并举,初步实现了共享东部教育资源、要输血更要造血以及深度培养等目标。”
“这是个人教学生涯的重要历练。从前期准备到现场教学,整个流程下来,感觉自己的专业发展得到迅速提升,终生难忘。”贵德县教研室老师胡耀军感慨万千,“从相隔两千多公里之外的高原赶来,站在异地讲台,不仅有勇气,更有思教育变革之决心!”
【心得篇】
学习海安教育新理念
用精细化管理“温润”学生发展
“在贵德,课堂上以老师为主体,基本为按部就班的演示;而在海安,课堂氛围热烈,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则是起到指导作用,师生互动非常明显。”来自贵德县河阴小学的英语教师肖军用两个词概括了一周以来的培训心得:“精细”、“温润”。“长久以来,海安的学校、家庭的‘精细化’教育,已经让学生、家长和学校三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和谐。这种‘精细’体现在各方面上,家长互动联系、学校社团活动、课堂问题设计、教学节奏把握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所欠缺的。另外,海安的老师们提倡教育过程的‘温润化’,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约束,孩子们随性发展、成长,宽松的环境也让他们更乐于去钻研。”
“在教育界,有这样一句话,‘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在海安跟岗学习的一周时间内,我们切切实实感受到海安教育的魅力、实力。”河西寄宿制学校教师李慧云是此次活动的第五组组长,被安排在城南实验中学跟岗培训,谈及一周以来的学习体验,李慧云感叹不已,“海安是著名的教育之乡。近年来,海安已经构建起优质完备的基础教育体系,以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质量闻名全国,特别是高考水平在全省领先。中考高分段、总均分等重要指标也位居全市前列,这些成绩都是我们望尘莫及的。这次的海安之行,我是带着任务来的。培训结束后一定不忘使命,将海安先进的教育理念带回青海、带回贵德。”
【生活篇】
有朋自远方来
两千里之外感受家的温暖
“这是我第一次离开青海来到江苏、来到海安,在坐着动车从南京驶向海安的途中,我在脑海中对这座城市有过无数次幻想。但真正踏上这块土地时,收获最多的仍是惊喜和感动……”藏族数学教师完么才让娓娓道来,“海安城市美丽,海安人民热情。在我们23名跟岗教师到来之前,宿舍、生活用品全都安排地很妥当,抵达之后都不需要操心置办什么。跟岗学校的领导和结对的老师也会跟我们随时保持交流,问我们差不差东西,想吃什么,想玩什么……虽然我们都是第一次来到海安,但是感觉亲切、舒适和自在。”
来自青海省贵德县河阴小学的韩小花是此次跟岗教师中唯一的一位回族教师,因为民族文化差异,即便明知此次海安之行有着诸多不便,韩小花仍毅然决定前往,并携带了炊具以防不备之需。“作为一名回族人,我在饮食上有许多的禁忌。海安的老师们在了解到我的情况后,特意问我喜欢吃的菜,向我推荐海安好吃的清真美食餐馆。”回忆起来到海安后的点滴,韩小花的心里充满了感激与感动,之前预想的种种困难迎刃而解,“我们下班后会一起买菜、做菜、品尝,她们待我就像亲姐妹一样。非常期待海安老师们也能去青海看看,我们虽然没有这么好的条件,但我也一定会尽心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