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南通新闻 - 视频 - 乐活南通 - 娱乐 - - 互动 - 图片 - 小记 - 楼市 - 汽车 - 生活 - 专题 - 南通论坛 - 通网家园 - 数字报纸 - 手机报纸 - 设为首页
网站首页 老区新闻 扶贫开发 党的关怀 光荣历史 今日风采 组织机构 基金公示 调查研究 网站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 光荣历史>> >> 正文  
星火燎原荟萃
2017-07-25 15:31:37     来源:      前往论坛讨论

(中共如皋市委党史办组稿)

 

革命福地福成庵

  1927年是腥风血雨的一年。就在这一年,中共如皋县委在福成庵秘密成立了。

  福成庵僻处如城西南城脚,庵中有两位比丘尼:一位住持宝华,一位徒弟德山。这里除日常事务外,平日香客很少。为了维持生计,还设有斋堂、寮房,用于接待乡下人进城纳粮、诉讼时在庙内食宿,收费十分低廉。1926年秋,一位教师模样的人,居然也住到福成庵来,他是陆植三(陆景槐)。他为什么不住客栈,而“有失体统”地住进二堂庙里来了呢?事情是这样的。1925年夏,陆植三从江苏省第二代用师范(即如皋师范)毕业后,与几位学友去上海游玩。看见上海的学生在马路和街头上,宣传革命道理,激起了他们的革命热情,便前去参加上海学生联合会举办的暑假讲演会。这期间,陆植三认识演讲会的负责人侯绍裘和教课老师恽代英等人,并经曹壮夫、覃泽汉二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回来以后,他在南乡镇涛区十七圩小学任教,积极开展党的活动。1926年初任鄂家埭小学校长,积极开展党的活动和发展共产党员。9月,在鄂埭小学正式成立中共如皋独立支部。陆植三任支部书记。陆到如城物色地下联络点时,相中了地处偏僻的福成庵,于是就住宿到这里。宝华、德山都是土生土长于贫苦家庭,身居佛门,同情穷人。她俩听住在这里的陆植三宣传共产党领导穷人闹翻身、求解放的革命道理后茅塞顿开。宝华知道他是干革命的,十分敬仰,便格外给予方便。因此,陆植三把福成庵定为地下联络点,独立支部的人常在这里活动。

  1927年6月中共江苏省委在上海成立。批准最早和中共江苏省委联系的如皋县党组织成立中国共产党如皋县委员会。独立支部根据已奉命调往南通的陆植三指示,选定福成庵为成立中共如皋县委员会的最可靠的地点。7月,在国民党如皋县党部工作的地下党员苏德馨来到福成庵。

  “宝华师父,今天夜里有几位朋友来叙旧,可能时间长一点,要麻烦您了。”

  “哪里,哪里!”宝华师父答道,“晚上我准备点凉茶就是了。”

  宝华师父是个聪明人,猜到他们会有重要事情,于是把住宿的农户打发走了。

  晚上十点多钟光景,苏德馨、徐芳德、王盈朝、叶胥朝等人,神不知、鬼不觉地来到福成庵。宝华师父命徒弟德山在院子里纳凉,望风照应。他们在东寮房内板壁上悬挂党旗,在党旗下庄严宣誓后宣读中共江苏省委的批文。

  王盈朝是共产党人,他们成立中共如皋县委的事,宝华不会不知道。一天,她跟王盈朝等县委领导人讲:“福成庵供养西方三圣是接引念佛人送往西方的,他们都是‘无量光无量寿’的活菩萨,阿弥陀佛,愿佛祖保佑你们。”“谢谢你们的支持和帮助。”王盈朝紧握宝华的手说。

  中共如皋县委成立后,王盈朝、叶胥朝等人总是利用夜晚的时间去福成庵后面的房内工作,从此神像底下成了党组织秘密文件的保险箱。菩萨殿堂成为了革命同志谈论天下大事的好地方。当时,同志们都把这里作为领导如皋人民革命的“大本营”。在那血与火的斗争时代里,宝华师徒就是这样默默地为革命事业做出了无私奉献。

1983年初夏,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叶胥朝和中共如皋县党组织创始人陆植三(陆景槐)前来寻访中共如皋县委成立地。他俩见到阔别五十六年的德山师太时万分激动,抚今思昔,感慨万分。他俩紧握德山师太的双手,连声赞扬福成庵宝华师徒,感谢她们在那革命斗争极其残酷的年代,冒着生命危险,为中共如皋县委所做出的无私无畏的重要贡献。叶老激动地说:“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摘录于福成庵百米长廊纪念墙)

(如皋市老建会推荐  作者  慧 静)

 

“五一农民暴动”前后的如皋县委军事汇报

  前年,笔者在如皋靖海门市场淘得《江苏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26年7月--1934年3月)。此书是中共泰兴县委党史办公室旧藏,中央档案馆、江苏省档案馆于1988年编印,印数只有1500册。书中所录红色文献原件均藏于中央档案馆,因此内容不容置疑。由于印量不大,书中的文件如今鲜为人知了。本书中收录了中共如皋县委向江苏省委汇报的《如皋关于实施“红色恐怖”与救济工作的计划(1928年3月)》和《如皋县委关于农民斗争经过情况的报告(1928年5月8日)》(后文曾刊于《如皋文史资料六》)。1928年5月1日至5日,江海大地上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如泰“五一农民暴动”。两份报告涉及到我党在暴动前两个月的军事铺垫、暴动的过程、经验教训等等,其中内容不乏《中共如皋地方史》《如皋文史》等相关书籍未曾提及的,抑或没有分析过的。笔者现将两文部分内容整理如下,旨在与史界同人共享。

  《中共如皋地方史》记述,1928年元旦,中共江苏省委制订《江苏各县暴动计划》。春节期间,黄逸峰来如传达准备农民暴动的计划。4月初,王若飞来如,明确如皋、泰兴两县联手举行武装暴动。其实在黄、王来如之间,中共如皋县委已经准备了详实的红色暴动计划,为日后的暴动作铺垫。同年3月,县委给省委的报告明确写道,如皋县委实行红色暴动“制止白色恐怖,使豪绅之乡村政权即趋崩溃,城市统治不能维持;恢复西乡组织,激起并推动各乡工作,走上游击斗争而至秋暴之兴起”。简单的缘由说明如皋具有最终发生农民暴动的个体原因,即当时如皋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我党希望在暴动中尽量避免损失,并且不应轻视敌人,于是计划如下:第一,建立自上而下的军事组织。军事科中包含参谋处、械弹股、交通股;下设对联--S队--队长--队员。每队最多10名队员。平日对联在军事科的领导下处理一切事务,完成分队训练、工作计划。战斗时,对联取消,大部分队员在队长的领导下接受参谋处的指挥;其余队员执行相关任务时,分别由械弹股和交通股直接指挥。参谋处由总指挥处指挥。至于暴动时各部的布局也有讲究。主要队员直接进入暴动区域斗争,邻近参谋处。械弹股、交通股尽可能同时设在暴动区域的侧面一里处,与参谋处、暴动区域形成对角。指挥部设在后方,距离械弹股、交通股三里开外。如果战斗在预计时间内取得胜利,将由指挥部指挥进攻下一区域;否则指挥部将撤离距离暴动区域约三里地的休息处,械弹股、交通股撤至另一邻近自己的休息处。同时,指挥部讨论方法,交通股派人联系参谋处。如果有三个区域暴动,还须设计更为详细的计划。

  第二,进攻区域拟定为江安和卢港。第一天,第1队进攻陶腰庄、许家庄和六甲,第2队进攻南申家岱、北申家岱、许家庄、宽河桥,第3队进攻西燕庄、东燕庄、小燕庄,最后3队合攻江安;第二天在卢港,第1队进攻孙严墩、朝西庄、高明庄,第2队进攻羊子墩、堰里、西申辋,第3队进攻九龙口、陈家庄、西申辋,后面两队再合攻东申辋,最后一起进攻卢港。预计第一天不待总攻江安,江安敌人势必要逃走,南向张黄港等地,东向石庄,东北向城里。若是进攻,第一队为冲锋队(除去交通员,其余全副武装),第二三队兜剿。次日,第二反动区势必将联合起来,城中敌军可能会增援仅有三十里之遥的卢港。至于具体军事战略,有些问题如皋县委希望由省委决定,譬如分击就会战利品少,白色恐怖更加严重;合攻杀不尽反动派:合攻还是分击,恳请省委指示。

  第三,队员参与镇压反动派。要求杀时不能发生大动静,对于看门狗设法诱骗弄死。被捉者身上搜出“红兜儿”,确认此人是反革命,长期压迫农民,立即枪毙!并在红兜上面写明农民暴动的意义;粘贴土地革命标语,包括“杀第三党王浩然”“杀死县党部里的一切贪官污吏”等等;烧毁田契,在佃户田间插入“农民有其田”等等标语。至于收缴反动武装,要求肉搏后得到的武装,一部分埋藏起来,一部分运回西乡,一部分随即充实武装不足的队伍。缴得枪械,出示布告,说明武器用途;并不惜子弹,沿途开枪,召集群众,说明党的作用,红色暴动的意义。

  第四,队伍必须有相应的规则。进攻时,队员不许穿白色衣服和鞋子,不许吃香烟,不许高声谈话、大笑,不许乱放枪,一切行动听命令。队员还须学会使用理解电号。包括“亮--暗--亮:预备;亮(摇两个大圈子):开枪;亮(左右摇动):伏;亮(摇三个大圈子):从左侧进(再摇四个小圈便是四人左进);亮(一个大圈子一个小圈子):不动;亮--暗--拉长--摇一大圈:冲锋(叫);XXX形:退;波浪形:归队……”

  尽管上述暴动未曾发生,但是这些计划并非纸上谈兵,最终为发动“五一农民暴动”作了有效的准备。在“五一农民暴动”结束数日内,如皋县委撰写了《如皋县委关于农民斗争经过情况的报告(1928年5月8日)》,向省委汇报。这份材料属于研究“五一农民暴动”的第一手史料。其中对斗争的经验教训非常有价值,笔者整理分析如下。

  第一,5月1号晚上,不应向周庄、徐庄出发,应分两路进攻如西豪绅地主的根据地卢家庄、港子。结果我们仅将他们房屋烧毁一些,以致随后敌军可以进驻两地,再向我们发起攻击。

  此处如皋县委的总结不无道理,但是关于“分兵两路”的史实和进攻卢家港不利的原因,《中共如皋地方史》与《如皋县委关于农民斗争经过情况的报告(1928年5月8日)》略有出入。《中共如皋地方史》记述:“入夜,来自芹湖、大西庄、小西庄等16个村庄的农民共3000多人,集中在朝西庄葛显宾家门前广场上……我们决定今晚一路向南攻打江安的徐家庄、周庄头,另一路向北攻打卢港的蒋家埭、卢家庄……北路暴动队伍负责人王盈朝在队伍临出发前才从城里赶来的。”显然,兵分两路是原计划制订好了,因为等待王盈朝回来,才耽误了进攻卢家庄、港子的好时机。查阅《王盈朝回忆录》第12章《忆如皋农民首次起义》,他说当晚农民群众近5000人,分为四个大队,若干小队。其余人员都南下打周家庄,只留第四大队等他从城里回来,再增援南路,一起进攻周庄。当日中午,他从城里冒家巷刘诚一家里化装后出城,到朝西庄已是黄昏(笔者注:王的确回来较晚,客观上耽误了出兵时间)。因为大部分人马已经去南路了,无须增援,王提出攻打北边的卢家庄。王认为分兵两路是临时决定的。《如皋县委关于农民斗争经过情况的报告(1928年5月8日)》则说:“即日夜晚向周庄、徐庄出发,参加群众有2000余人……当日晚一部分同志率领赴周徐庄之支队二十余人进攻小蒋岱及卢家庄……到卢家庄,因领导者分离,寻找不到,群众涣散,未能将这些地主房屋烧干净。”从如皋县委的汇报看,进攻卢家庄的直接原因有“北路人员不多,只有支队20多人和部分同志”“领导者分离”。至于上述说法中,谁真谁假,还须进一步考证。

  第二,5月3号经敌人袭击,便下令散开,领导走去,又是极严重的错误。

  此处领导主要是指“顾仲起”。《中共如皋地方史》与《如皋县委关于农民斗争经过情况的报告(1928年5月8日)》都认为,国民党县公安大队派人偷袭会场,顾仲起为避免牺牲,下令解散群众。但是县委认为,群众没组织、少训练,于是星散奔走;但是总指挥及特派员(顾仲起等领导)居然一去不来,使得群众动摇、恐慌。

综上所述,如泰“五一农民暴动”虽然失败了,但是中共如皋县委为暴动前前后后所做的工作,将永存史册。

(如皋市老建会推荐  作者  慧 静)

 


瞻仰红十四军纪念碑

  我们静静地伫立在如皋市烈士陵园,我们肃穆地瞻仰巍峨的红十四军纪念碑,我们回首打量那一段硝烟弥漫的往事,踏上红色的土地,追忆血染的风采。

  一提到土地革命时期的红色武装,人们不禁联想到驰骋于井冈山、大别山的威武之师。殊不知在一马平川的江海平原,也活跃着江苏境内共产党领导的唯一红色武装——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通海如泰地区,成为土地革命时期全国15块红军游击区之一。

  在国民政府首都南京的卧榻之侧,在相距不过百余公里外的长江岸边,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的猎猎大旗迎风飘扬!打土豪,分田地,风起云涌,热火朝天。围打老户庄,激战顾高庄,强攻石庄镇,伏击六甲桥,发起“黄桥总暴动”。焚烧田契的浓焰,反压迫、反剥削的战火,使漫漫长夜肥厚的肚皮深度灼伤。

  大刀、梭镖、红缨枪,还有水桶粗的土炮,紧紧跟随着何坤军长的加拿大手提机枪。英勇的红十四军纵横通海如泰等七县,历经大小战斗近百场。大江南北纷纷将惊诧的目光聚焦这块如皋、泰兴、靖江三县交界处的弹丸之地!

  当年10月,国民党军以优势兵力清剿。这支红色的军队被打散,但是,并没有被打垮,余部加入中央苏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红十四军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虽然仅存续了短暂的7个月,而革命的种子在这方土地上已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红色的土地,血染的风采。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皋市烈士陵园建成后,在一个军人几乎不再流血的和平年代,在革命先烈曾经抛头颅、洒热血的红色沃土上,如何铭记“折戟沉沙铁未销”的红十四军历史,如何继续传唱当年响彻云霄的英雄之歌?红十四军老战士以及他们的后代热切期盼,人大代表提出建议,政协委员递交提案,党史工作者进言献策,烈士陵园管理处提早谋划,这恰与如皋市委、市政府的思路不谋而合。

  2005年春暖花开时节,红十四军纪念馆筹建工作全面启动,史料征集、展馆设计、工程建设同步启动。一次次前期筹建工作的专题会议,一份份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的文件,一场场翻山越岭的红十四军实物资料的征集活动,一切工作有序实施,稳步推进。

  实物资料的征集活动历时三年,如皋市委党史办、红十四军研究会和烈士陵园的工作人员足迹遍布京、沪、苏、浙、湘、鄂等地,走进黄埔军校、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等100多个单位,来到大山深处的李维汉、何坤、黄火青、秦超的故乡,走访烈士后代家庭,查阅档案资料,征集实物、图片。终于在2010年5月1日,红十四军纪念馆举行落成典礼。

  纪念馆基调为灰色,端庄、肃穆。立面造型犹如一面旗帜,由曾经在红十四军英勇战斗过的张爱萍将军题写馆名。分布在纪念馆上下两层的八个展厅,分别为:江海曙光、风生水起、大义兴师、军旗如画、革故鼎新、金戈铁马、碧血丹心、野火春风。布展新颖独特,雕塑栩栩如生,各个展厅里还模拟复原了重要的革命遗址20多处。纪念馆序厅是一座大型的红十四军将士群雕。两侧,分别陈列着张爱萍、李维汉、刘瑞龙、黄火青同志纪念红十四军的题词。声、光、电等现代多媒体表现手法,再现了红十四军运筹帷幄于茅屋草舍之间,威名远播大江南北的革命历程。

  总有一些时间节点,会被聚焦的目光锁定。清明节、青年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期间,一些曾经浴血奋战的老战士和他们的后代,党史、军史研究人员以及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们都会潮水般涌来,祭奠英烈,抚今思昔。开馆至今,接待国内外游客约300万人次。

  总有一些汗水凝结成的荣誉,会让人啧啧称奇。红十四军纪念馆先后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分别被民政部、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列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

  总有一些关怀,让人感动不已。无论是在火热的施工建设现场,还是在开馆之后的督查指导,顾秀莲、李金华、蒋正华等国家领导人灿烂的笑容里满是肯定;中央党校、中央党史办、交通部、民政部、国家环保总局、全国老龄委等领导关切的话语中饱含期望;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台儿庄纪念馆、盐城新四军纪念馆等派员前来相互切磋交流;陈毅、邓子恢、粟裕、黄克诚、杨勇、何坤、李超时、刘瑞龙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后裔纷纷前来,凭吊先辈,深情回顾老一辈革命家鲜为人知的点滴往事。

  总有一些“亮点”,引起善于捕捉新闻的媒体广为瞩目。全国重点网络媒体江苏红色旅游行采访团、《中华行》栏目、《新华日报》以及人民网、新浪网、中国网等先后对红十四军纪念馆卓有成效的工作予以了热情推介。

  “碧血遍染江淮间,丹心永照桑麻田。万紫千红春常在,英雄儿女笑九泉。”这是当年红十四军第二支队大队长张爱萍将军含泪写下的诗句,以追忆兄弟之情,缅怀战友之谊。破旧的绑腿遗在这里,烈士的忠骨埋在这里,他们的青春热血就洒在这方英雄的土地上!

  那些曾经鲜活、鲜亮生命的长度戛然而止,但是,他们生命的宽度,伫立起一座座丰碑。伟岸的身躯倒下了,精神依旧万古长青。他们的肩膀和脊梁,铺就了共和国巍峨大厦的基石,光耀史册,气贯长虹。丰碑,时代的丰碑,鼎立的是永不褪色的精神!

金戈铁马声犹在,浩气长存励后人。历史在这里定格,生命在这里闪光。抚今追昔,我们走近烈士陵园,走近红十四军纪念馆;缓步走近,我们祭奠英雄;祭奠英雄,我们触摸历史;触摸历史,我们对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信心倍增。

(如皋市老建会推荐  作者 谢爱平)

 

 

火的使者

  当世界一片黑暗,

  人民向往着光明,

  火种在何方?

  火种在大众的心间,

  只不过需要有人点燃,

  谁点燃了他,

  谁就是光明的使者。

  有一群人,

  敲碎了自己的骨髓

  化作灵火,

  点亮了人们前行的火把。

  烈火中,

  有人将骨头锻炼成

  镰刀和铁锤,

  那耀眼的光辉

  从此给亿万大众带来

  温暖和希望!

  火的使者,

  来到江海平原,

  平民社振聋发聩的不平之声,

  农运会慷慨激昂的呼号,

  “五一”农民暴动响彻大江南北的怒吼,

  红十四军漫天席卷的红旗,

  镰刀铁锤发出的铮铮誓言,

  一篇篇,一章章

  述说着曾经的辉煌。

  90年,红旗依然飘卷,

  90年,镰刀铁锤依然闪亮,

  90年,火的使者,

  人们从来没有忘。

  只要向着火的方向,

  火红的日子万年长。

  新世纪的太阳,

  高悬在世界的东方,

  火的使者,

  带领人们谱写着新的华章。

  (如皋市老建会推荐  作者  倪 敏)

MultiAttachPh
[编辑:高锋]
上一篇:长夜灯火下一篇:我终身难忘的光辉时刻
南通日报社 2009-2010 版权所有 (C) 苏ICP备08106468号 苏新网备2010048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816 传真:0513-85118816 邮箱:zgnt@ntrb.com.cn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