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南通新闻 - 视频 - 乐活南通 - 娱乐 - 政法 - 互动 - 图片 - 小记 - 楼市 - 汽车 - 生活 - 专题 - 南通论坛 - 通网家园 - 数字报纸 - 手机报纸 - 设为首页
网站首页 老区新闻 扶贫开发 党的关怀 光荣历史 今日风采 组织机构 基金公示 调查研究 网站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 光荣历史 >> 正文  
刘瑞龙书评红十四军
2018-01-10 17:15:11     来源:      前往论坛讨论

  1959年,在国庆十周年到来之际,不少有识之士呼吁“请老同志多写些革命回忆录”,传承革命事迹。刘瑞龙《回忆红十四军》于1959年“国庆号”《群众》半月刊开始刊载,前后连载24期。1980年7月出单行本。

  刘瑞龙同志在回忆红十四军过程中,对红十四军成败得失的总结也是不断发展的。

  《回忆红十四军》实质上就是对红十四军的战斗历程进行的历史总结。成功的方面:一、通海地区的共产党组织,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按照中央和省委的指示,深入农村,团结和领导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组织红十四军,开展革命游击战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这样做,无疑是正确的。二、通海地区党的组织和红军在敌人心脏地区坚持相当长时期的斗争,是一个十分重大的胜利。根本原因,是由于人民要求革命,要求解放;是由于党的纲领、红军的行动,与工农劳动群众和广大人民的利益完全一致。三、毛泽东同志关于建立根据地和游击战争的理论,是我们最宝贵的思想武器。四、通海地区的广大干部、党员、团员和红十四军指战员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无限忠诚。失败的原因:一、敌强我弱,通海地区邻近沪宁,红十四军的活动对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的威胁很大,敌人必除之而后快。二、通海地区的党组织和红军在初创阶段,缺乏斗争经验,在立三路线的错误领导下,发动了多次力不胜任的进攻,发生了不少的错误。三、通海区的党和红十四军的干部中,许多人对于“必须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建立根据地三者结合起来”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四、红十四军的组织工作和政治工作存在着很多弱点,军事技术的训练也很缺乏。五、红十四军失利以后,我们没有能够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在策略上组织正确的和必要的退却,借以保存和积蓄革命力量。

  文革结束后,《群众》复刊,刘瑞龙应该刊编委约请,带病撰写《通海如泰起义和红十四军》,压缩为四个部分。对红十四军的失败,分析有着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原因。“从客观上说,敌强我弱,力量悬殊,特别是由于通海如泰处于敌人统治的腹地,敌人便于调集兵力,就近组织‘包剿’”;“从主观上说,除了缺乏经验、组织不纯等因素外,主要的是三次‘左’倾路线的危害。第一次,‘不顾环境,一暴了事’,使‘五一’起义遭到挫折。第二次,轻敌,军事上提出力不胜任的任务,使红十四军遭到失利。第三次,不懂得在不利的情况下隐蔽、保存和积蓄自己的力量,又使艰苦的恢复工作遭到严重损失。”

  《回忆红十四军》再版时,在后记前增加了“关于红十四军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和再版后记,强调了歌颂红十四军与正确看待红十四军的失败的问题,加入了这样的一段话:“党的路线正确与否,是斗争成败的关键。通海如泰地区人民革命的发展和红十四军的生长壮大,是由于执行了党的‘八七会议’决议、‘六大’决议、六届二中全会决议和江苏省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决议而实现的。经验证明,只要我们的政治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革命就能获得发展和胜利。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通海如泰地区工作遭受挫折、损失和失败的原因之一,是初期部分干部的阶级路线不明确,致使组织不纯,甚至混入奸细,但主要的还是‘左’倾路线的恶果。”

刘瑞龙同志的《回忆红十四军》不断修订完善,正是他对红十四军成败得失认识进一步提高的表现,真正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党和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的精神和崇高革命品质。

(如皋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供稿 作者 侯求学)

[编辑:高锋]
南通日报社 2009-2010 版权所有 (C) 苏ICP备08106468号 苏新网备2010048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816 传真:0513-85118816 邮箱:zgnt@ntrb.com.cn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