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爆发后,日军在苏中地区因受兵力限制,只能对交通线及主要城镇实行点线占领,广大乡村仍为国民党军队控制。1940年7月,陈毅率部东进,在如皋西乡建立县、区抗日民主政权。10月,黄桥决战胜利,中共如皋中心县委和如皋县政府随军继续东进至如皋东乡,随后,以通扬运河为界划县,东部为如皋县,西部为如西县。江安、卢港为如西抗日民主根据地中心区。此后,如皋的抗日斗争由自发性的、零散的斗争,逐步发展为有组织、有规模,而且有新四军主力部队直接参加的人民战争。
1941年6月,日伪为了打通如黄线,分割抗日民主根据地,从如皋城、黄桥同时出动,强行修筑如黄公路。经新四军主力和地方武装多次袭击阻挠,未能筑成。7月5日,日伪“扫荡”如西,袭击苏中三分区司令部驻地卢家庄,得到新四军的反击。17日,如皋、黄桥、曲塘日伪4000余人,分路向如西“扫荡”,企图再次打通如黄线,新四军一旅及分区部队、如西地方武装迎战,毙伤日伪20余人,俘56人。次年2月14日,三分区司令员叶飞亲自指挥一旅二团进击白蒲近郊伪第七师一部,将其全部击溃,生俘伪连长徐日畅以下100余人,缴获全部武器。这一仗对日伪威慑很大,19日。驻林梓的伪军200余人,携小炮l门、轻重机枪各1挺,步枪100余支,向新四军投诚。4月12日,叶飞亲率一旅二团,对如皋城西伪军新筑的陆家庄据点发起攻击,毙伤伪官兵93人,生俘42人,打破日伪限期修好如黄公路的企图。4月15日,叶飞又挥师南进,第二次攻打白蒲,歼灭伪三十四师特务团大部及全部伪警察,烧毁日伪进行经济掠夺的江北公司,又一次打乱日伪对苏中三分区的“扫荡”计划。
日伪在多次“扫荡”失败后,6月15日移兵三分区,进行残酷“清剿”。面对严峻形势,新四军一旅一团和旅特务营各一部及如西独立团全部,乘敌伪“扫荡”部队撤出如西之际,对如黄公路的搬经、芹湖、卢港等日伪据点发起进攻,毙伤伪军70余人,拔除伪军在卢港的临时据点。8月2日,又袭击水洞口据点,给伪二十六师陈才福部以严重杀伤。加力据点驻有伪三十四师指挥部,如西独立团出其不意,猛打猛冲,挺进加力据点,摧毁伪三十四师指挥部,俘伪官兵20余人,战马5匹,步枪18支。高明庄、东燕庄之敌因屡遭威胁,仓皇逃回如皋城。
日伪后来又开始进行更为残酷的“清乡”。从1943年4月至1944年10月,如西县党政军民积极支援配合四分区反“清乡”斗争和随后开展的反“扩展清乡”斗争,不仅保住了根据地,还进行局部反攻,攻克18个据点,收复了永安沙和49个沦陷乡,使20多万群众得到解放。翌年抗战胜利,但驻守如皋城的伪军负隅顽抗,拒绝向抗日民主政府缴械投降。从9月15日开始,3个县地方武装和民兵1万多人,浩浩荡荡直抵如皋城脚下。16日,新四军主力部队攻城。18日,新四军对守城伪军展开炮击,并在万余民兵协助下,挖掘战壕,用泥牛堆工事、填城河、架浮桥。21日凌晨1时,总攻开始,下午1时新四军全部进城,围攻如城的战斗全部告捷。沦陷7年半的如皋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新四军在如皋经历了大小战斗有二三十次之多。
(如皋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供稿 作者 顾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