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南通新闻 - 视频 - 乐活南通 - 娱乐 - 政法 - 互动 - 图片 - 小记 - 楼市 - 汽车 - 生活 - 专题 - 南通论坛 - 通网家园 - 数字报纸 - 手机报纸 - 设为首页
网站首页 老区新闻 扶贫开发 党的关怀 光荣历史 今日风采 组织机构 基金公示 调查研究 网站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 >> 正文  
“围”在“城”里的抗战诗文
2018-01-26 10:04:11     来源:      前往论坛讨论

冒效鲁

  《围城》里也有“抗日诗”。钱先生作了一辈子古诗,但只写完了一部小说,可见他爱古诗胜过小说。他最好的诗友就是如皋冒效鲁。他俩曾在回国轮船畅谈古诗,互为知己。《围城》中自然少不了“斜川兄(原型就是冒效鲁)诗论”的情节。斜川兄讽刺“苏曼殊诗里的日本味儿,浓得就像日本女人头发上的油气。”钱冒与苏曼殊均未有过交游,嘲笑苏诗正是小说著者对日本不满的表现。另一处就更加明显了,斜川随后写有“愤慨中日战事的诗:‘直疑天尚醉,欲与日偕亡’”,抗日不畏牺牲的诗意跃然纸上。笔者也是如皋人。至今我的乡人中还有人认为冒效鲁出任过伪职,不宜推崇。为何钱先生要安排《围城》中唯一一句“抗日古诗”出自斜川兄之手呢?显然不是讽刺冒氏。第一、冒效鲁出任伪职是1942年秋,《围城》的故事止于1940年。第二、冒效鲁也是被迫任职,并没有恶迹。钱锺书先生是理解的,写有《叔子来晤却寄》:“旨在全躯保妻子,事关孤注赌乾坤。”第三、冒效鲁是名门之后,他的先人冒襄就是反清复明的文人,他的父亲冒广生写有词作控诉日军入侵如皋,他的弟弟冒舒湮著有多部借古喻今、激励抗日的剧本。冒广生和冒舒湮也是钱锺书先生熟稔的。因此由斜川兄在《围城》中写诗抗日,未尝不可。

  《围城》中有两个日军攻击的地点(一虚一实)得到了著者的“偏爱”。“虚地”是鸿渐的家乡(无锡):“开战后第六天日本飞机第一次来投弹,炸坍了火车站……周经理拍电报,叫鸿渐快到上海,否则交通断绝,要困守在家里。”“明地”是日军入侵长沙。在前往三闾大学的途中,钱锺书至少三次写到长沙战事。第一次是“日本人进攻长沙,形势危急得很”;第二次是“明天一早起,李先生……第一道消息就是长沙烧成白地,吓得声音都遗失了,一分钟后才找回来。说得出话”;第三次是“高松年新拍来的电报,请他们放心到学校,长沙战事并无影响。”无锡沦陷于1937年底,因为是钱先生的家乡,得到描述是合理的;日军进攻长沙始于1938年左右,为此蒋介石采用了“焦土政策”,30000多人丧生,才有了《围城》中的“长沙白地”,显然钱锺书借助“李先生的受惊”表示了对长沙“焦土政策”的惊讶和不满。也是在1938年,钱锺书通过诗作记述了日军的恶行,并以示抗日的决心。诗名《哀望》,其中就有“白骨堆山满白城,败亡鬼哭亦吞声”和“艾芝玉石归同尽,哀望江南赋不成”的诗句,记录下日军铁蹄下的无锡悲景。

从《围城》到《槐聚诗存》,我们可以看出钱锺书先生不是一个宅男式的书痴,他是抗战的,更是爱国的!

(如皋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供稿 作者 彭伟)

[编辑:高锋]
南通日报社 2009-2010 版权所有 (C) 苏ICP备08106468号 苏新网备2010048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816 传真:0513-85118816 邮箱:zgnt@ntrb.com.cn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