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英杰 2018年01月02日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意旨高远,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理论指引和思想指南。现在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如何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需要我们进一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想,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思想基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扶贫脱贫的精准性,五年来,每到一个地方调研,他都要到贫困村和贫困户了解情况,有时还专门到贫困县调研。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时指出:“要真真实实把情况摸清楚。做好基层工作,关键是要做到情况明。情况搞清楚了,才能把工作做到家、做到位。大家心里要有一本账,要做明白人。”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扶贫开发要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势利导的思想。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概念。2014年3月,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准扶贫,就是要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实现精确化配置,对扶贫对象实行精准化扶持,确保扶贫资源真正用在扶贫对象身上、真正用在贫困地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要注重精准发力,在“精准”二字上下功夫,必须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当前,扶贫开发工作依然面临十分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亟需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利器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论述既来源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来源于习近平总书记的家国情怀和历史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党领导广大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要让广大农民翻身得解放。现在, 我们党就是要领导广大农民‘脱贫困、奔小康’,就是要让广大农民过上好日子。” 习近平总书记不仅熟谙农村实际而且对农村贫困生活“有着深刻的切身体会”,1969年到1975年下放期间的亲身经历,使他对农村的极端贫困生活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自此,无论是在县、市、省还是进入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他“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花的精力最多”。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地说:“新年之际,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能不能过好新年、过好春节……全党全社会要继续关心和帮助贫困人口和有困难的群众,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群众的生活存在困难,总书记感到揪心;群众生活每好一点,总书记都感到高兴。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对历史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言必信,行必果。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我们作出的庄严承诺。”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党和政府把扶贫开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大幅增加扶贫投入,出台众多惠及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政策措施,提高市场机制的益贫性,推进经济社会包容性发展,实施一系列更有针对性的重大发展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现在我们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采取的重要举措,就是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他特别强调,要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贫扶到家。要想在脱贫攻坚中不落下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就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能“手榴弹炸跳蚤”。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在2020年前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就需要加大对困难群众精准帮扶力度。 加大对困难群众精准帮扶力度,就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帮扶资金和项目重点向贫困村、贫困群众倾斜,扶贫、脱贫的措施和工作一定要精准,要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扶到点上、扶到根上,不能大而化之。在脱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横下一条心来抓,强化目标责任,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认真落实每一个项目、每一项措施,凝聚发挥国家、集体和个人力量,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以行动兑现对人民的承诺,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利器和不二法门,确保困难群众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想的丰富内涵 2012 年,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到革命老区河北阜平,进村入户看望困难群众,提出了“两个重中之重”(三农工作是重中之重,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在三农工作中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中之重)、“三个格外”( 对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科学扶贫、内生力等重要思想。2013 年,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2014年,进一步提出精细化管理、精确化配置、精准化扶持等重要思想;2015年在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全国“两会”、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以及贵州吉林等地调研等多个场合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述“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四个切实”等重要思想,进一步完善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全面部署“十三五”脱贫攻坚工作;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出席全国“两会”、考察重庆江西和安徽等多个重要场合,发表一系列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讲话;特别是中共中央政治局2017年2月21日下午就我国脱贫攻坚形势和更好实施精准扶贫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七个强化”的总体方略;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太原市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强化支撑体系,加大政策倾斜,聚焦精准发力,攻克坚中之坚,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系列重要讲话,聚焦“精准”,落脚“精准”,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既具雄浑的历史高度,又有丰厚的理论深度和生动的实践维度,是指引我们取胜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需要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理论上精研覃思,实践中努力躬行。概而言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系列重要讲话主要涵括以下几个方面重要思想。 强化一个意识。宗旨意识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根本指引。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特别指出,我们党员干部都要有这样一个意识: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强调的“这样一个意识”,就是作为我们党立党之本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我们党的一切工作,包括当前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必须而且必然是以党的宗旨意识为其根本指引和导向的。 破解二元结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必须依托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这一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普遍性难题,否则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很难做到更有针对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我们既要有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也要有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两个方面要同步发展。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把广大农村建设成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坚持“三位一体”。“三位一体”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力量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大扶贫格局的建设,他强调,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2015年6月18日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健全东西部协作、党政机关定点扶贫机制,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积极性。2017年6月23日在山西太原市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坚持“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以重大扶贫工程和到村到户帮扶措施为抓手,以补短板为突破口。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坚持“三位一体”,其实质是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的比较优势,互有侧重、互相补充,发挥整体合力。 落实“四个切实”。“四个切实”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框架。2015年5月18日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大力度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的具体要求,这是精准扶贫的基本框架。“四个切实”这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框架,涵盖领导机制、平台抓手、依靠力量和组织保障。切实落实领导责任,才能实现机制畅通;切实做到精准扶贫,才能实现“滴灌效应”; 切实强化社会合力,才能实现整体联动;切实加强基层组织,才能实现根基牢靠。 实施“五个一批”。“五个一批”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途径。关于贫困地区脱贫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因地制宜研究实施“五个一批”工程。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立足当地资源,实现就地脱贫。二是易地搬迁脱贫一批,贫困人口很难实现就地脱贫的要实施易地搬迁,按规划、分年度、有计划组织实施,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三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扩大政策实施范围,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四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国家教育经费要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对农村贫困家庭幼儿特别是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五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社会保障来兜底,统筹协调农村扶贫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加大其他形式的社会救助力度。 注重“六个精准”。“六个精准”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核心要求。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扶贫开发提出的“六个精准”是: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六个精准”的总体要求就是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 做到“七个强化”。“七个强化”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总体方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我们作出的庄严承诺。要强化领导责任、强化资金投入、强化部门协同、强化东西协作、强化社会合力、强化基层活力、强化任务落实,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更好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七个强化”,从整体入手,以战略思维谋全局,以系统思维聚合力,强调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为更好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重要方法论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思想,从根本指引、重要依托、力量之源、基本框架、重要途径、核心要求、总体方略等不同角度,全面深刻阐明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意义和丰富内涵,既有重大的方法论意义,又具清晰的实操性价值,充分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开发工作念兹在兹的人民情怀和历史担当。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新要求新考验 从现在起到2020年,我们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2年多的时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也是中国人的千年梦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面临一系列极为复杂的矛盾和困难,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脱贫攻坚战就是一场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并且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保持顽强的工作作风和拼劲,满腔热情做好脱贫攻坚工作;要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 第一,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践行党的宗旨的关键,进而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引领地位。 思想和组织的力量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最重要体现。思想的高度统一,组织肌体的健康,决定了我们党始终能够成为带领中华民族迈向复兴之路的先进政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仅于实践中成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抓手,成为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重要抓手,更是于价值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重要理念,夯实了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引领地位,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与时俱进。 第二,各级领导干部要有时不我待之紧迫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时不我待,增强紧迫感,真抓实干,不能光喊口号,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要把脱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既要防止拖延病,又要防止急躁症,要把握好脱贫攻坚正确方向。要防止层层加码,量力而行、真实可靠、保证质量。要防止形式主义,扶真贫、真扶贫,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要实施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开展督查巡查,对不严不实、弄虚作假的,要严肃问责。要加强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对挪用乃至贪污扶贫款项的行为必须坚决纠正、严肃处理。 第三,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在创新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用一套政策组合拳,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这就需要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在体制机制、思路举措等方面的创新上下一番绣花功夫。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在协调上做文章。要逐步形成东西协调、区域联动、对口支援、政策贯通、资金融通、信息畅通,精准扶贫全国一盘棋的生动局面,形成整体合力,实施精准发力,生发内生动力,早日实现脱贫奔小康目标。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在绿色发展上找出路。绿色发展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贫困落后地区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结合资源禀赋,特别是绿色资源,发挥比较优势,立足旅游、养老、绿色农产品开发等领域,做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在开放上树格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有前瞻性的思路,更需要有大扶贫的格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既是目标也是手段,要通过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促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也要通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供助力,实现改革开放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良性互动。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在共享上定准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深入贯彻共享发展理念,让贫困地区人民平等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根本目标指向。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关于扶贫开发论述摘编: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J].中国扶贫,2015(24). 来源:前线网--《前线》杂志 (作者简介:杨英杰,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副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