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南通新闻 - 视频 - 乐活南通 - 娱乐 - 政法 - 互动 - 图片 - 小记 - 楼市 - 汽车 - 生活 - 专题 - 南通论坛 - 通网家园 - 数字报纸 - 手机报纸 - 设为首页
网站首页 老区新闻 扶贫开发 党的关怀 光荣历史 今日风采 组织机构 基金公示 调查研究 网站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 调查研究 >> 正文  
通州老区第6期 (总447期)
2018-08-07 09:54:49     来源:      前往论坛讨论

 

南通市通州区老区开               新内准字010号

南通市通州区

南通市老区扶贫基金会通州办事处             2018 年8月5 日

 

 

  

 

调查研究  金沙街道规模粮食生产现状及对策

扶贫帮困  资助到青海 汉藏一家亲

老区人物     

奋斗在老区一线的村官

抗战故事  抗日英烈李增谟

 

 

  

金沙街道规模粮食生产现状及对策

 

金沙街道是通州区城关镇,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各项公共事业、民生工程建设,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到目前为止,全街道耕地面积4.9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1.5万亩,果蔬面积0.9万亩,生态防护林面积0.76万亩,油料作物面积0.95万亩,其他作物面积0.79万亩。近年来,金沙街道粮食种植面积连年增加,产量和品质也逐年提升,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和消费者身心健康作出了贡献。

一、金沙街道粮食作物生产经营现状

1、由原来的家庭经营发展到规模经营金沙街道通过近几年的政府引导和政策感召,原来农户一家一户生产经营粮食的状况有了根本的改观,规模粮食生产基地逐年增加,到目前为止,全街道有规模粮食种植基地1.5万亩,其中粮食生产经营企业1家,粮食生产经营专业合作社5家,粮食生产经营类家庭农场11家,为粮食的规模生产经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现代农业是以农业机械化为物质技术基础的农业,农业机械化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推进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而粮食生产经营单位对农业机械化依赖的程度更高。到目前为止,全街道拥有大中型拖拉机51台,其中75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48台,稻、麦机耕翻水平达98%。大马力拖拉机配套秸秆还田机99台,实现夏季秸秆全量还田1.0590万亩,还田率达80%;秋季秸秆全量还田1.0641万亩,还田率达82%;联合收割机17台,全部安装秸秆切碎抛撒装置,大部分种粮大户每年提前将收割任务外包,机收达100%;高性能乘坐式插秧机12台,水稻机插面积0.7743万亩,机插达60%;三麦条播机39台,小麦机(条)播水平达100%;高效植保机29台,植保机械化水平80%;烘干设备36台,烘干率92%。

3、粮食产品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型升级。近几年我街道随着粮食规模化生产经营的飞速发展,粮食产品生产经营也从数量型开始向质量型转型升级,近几年,先后有4家粮食生产经营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和7家粮食生产经营类家庭农场申报无公害粮食产品29个,主要是无公害稻谷、小麦、玉米、蚕豆等大宗农作物。无公害粮食作物占比60%以上,实现了粮食作物的优质优价。

4、粮食产品由低端大路向精包装品牌化转型。5年前,金沙街道还没有一家粮食生产经营基地有注册商标,但现在,先后有3家粮食生产经营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粮食生产经营家庭农场注册了粮食生产经营类商标5个,并请专人设计了精美的小包装产品,开通了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构建了粮食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的直通平台,粮食类农产品由低端大路货低价倾销向高端精包装产品转型,提高了本地粮食产品的知名度,提高了粮食产品的附加值。

二、金沙街道粮食生产经营中制约因素

1、粮食收储和销售存在着难题。随着规模粮食种植的快速发展,粮食生产经营的难题也逐渐暴露。往年的粮食大部分都分散储存在农户家中。现在规模农业的快速发展出现粮食集中出售,目前粮食收购企业的仓储能力远远不够;且大部分规模生产经营户不能解决烘干、仓储等问题。尤其是遇到连续阴雨天气,很多大户的小麦、水稻收获后不能及时烘干、晒干出售,造成很多粮食作物霉变不能出售,粮食规模经营户损失惨重。

2.土地流转价格偏高制约粮食产业发展。前几年政府部门大力推进生态林和设施农业建设,这些项目在占用优质农田的同时,推动了土地流转价格的快速上涨。当前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粮食种植业土地流转每亩年租金只有500元左右人民币的价格,而我街道周边乃至于全市的粮食种植土地流转租金普遍在每亩900~1000元。这是制约粮食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因素。特别是目前粮食价格下跌,人工和农资价格持续上涨,粮食种植业已经无利可图,很多种植大户只是在苦苦撑到合同期结束而已。

3、机库建设和农机维护得不到保障。对于粮食规模生产经营单位来说,农业机械投入是最大的投资,农业机械折旧是最大的支出。每年农忙后,农场都会对机械进行保养。但是受建设用地的制约,很多粮食生产经营单位农机保养后还是任其风吹雨淋,很多机械不是用坏的,而是在室外锈坏的。现有的农机维修单位还远远不够,农忙季节,农机故障出现很集中,修理工来不及维修。但是粮食种植基地正在日夜抢收抢种,一旦农机出现故障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一旦遇到连续阴雨,会造成重大损失。

4、农资质量与价格问题。市场监督管理局、农业行政执法大队等监管部门加大了对农资市场监管力度,农资质量逐步提高。但是每年还是有很多农资生产经营单位和品牌农资被曝光出现质量问题。规模粮食生产基地购买农资都还是听经销商忽悠,质量得不到保障,价格得不到优惠。

  5、销售价格连年下滑,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由于农资价格的上涨和粮食价格的下跌,特别是由于无公害农产品不能形成优质优价,出现了粮食种植投入和收入的严重剪刀差,使规模种粮效益逐年下滑,农民种粮积极性严重受挫,很多外地的粮食种植大户一走了之,而我街道由于规模种植户都是本地的农机手和回乡大学生群体,虽然没能一走了之,但也只是在苦苦支撑。

三、发展粮食规模经营对策 

1、出台保护粮食规模经营文件,提高种粮农民和粮食收购企业收粮的积极性。建议政府部门出台保护粮食规模种植户积极性的建设性文件。在此特别呼吁政府加快出台粮食价补分离政策,促使粮食价格市场化,补贴政策保障化。让农民不再单纯追求高产,而是提高粮食的内在品质,带动销售价格提高来实现增收。市场化的价格出台后,收粮企业会更加乐意收购大户的粮食。补贴政策保障农民的基本收益,稳定种植收入。政府要从大局和长远考虑,中国近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粮食作物历来就是立国之本,我们要本着口粮自给自足的原则,采取提高种粮农民积极性,降低农资成本,提升农资质量,扩大收储企业个数和规模,或者鼓励有基础设施条件的农民合作社参与收储。政府要从资金、技术、粮食配套用房、配套设施等方面给予全方位、多途径的补贴。鼓励规模粮食经营户继续生产安全放心的无公害粮食产品,稳定政府培养出来的第一批职业农民,来弥补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无人种植粮食的空白,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提高规模粮食生产经营户的效益,保障消费者的身心健康。

2、出台粮食种植业土地流转价格合理性指导意见,通过社会媒体向大众广泛宣传。为了农村土地有人种有人管,为了餐桌上的食品安全,为了社会的稳定,为了国家的安全,为了粮食供给侧改革的顺利进行,政府要把眼光看向世界,目前粮食价格已经基本和世界接轨,大幅度下滑。而我们的土地流转租金还居高不下,这是因为土地流转出的农户不了解政策,需要我们政府出台粮食种植业土地流转价格合理性指导意见,并通过社会媒体向大众广泛宣传。使得粮食规模种植业得以生存,否则土地抛荒现象将不可避免。

3、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提高现代农业物质装备水平。以国家实施农机补贴政策为先导,积极向上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通过发展农机化,推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同时,以今年创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镇为契机,加快现代农业作业区建设,带动全街道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82%以上,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其中,水稻、小麦两大作物生产的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六大生产环节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95%、80%、90%、95%、80%、80%以上,其中水稻机插秧率达75%以上,高效机械化植保水平达70%以上,粮食产地烘干能力达85%以上,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4、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科技支撑。 一是创新农业科技体系。继续发展与省农科院、沿江地区农科所等科研单位的合作共建,构建我街道与科研院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新型农业科技体系,及时将科研单位的人才、技术和科技成果引进、消化和吸收,推动我街道传统农业技术提挡升级,增加街道粮食产品的科技含量。二是大力推进粮食标准化建设。全面普及粮食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完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组织规模基地按标准进行生产。通过示范带动把先进科技成果、高新技术和管理经验应用到粮食生产实践中去,并发挥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全街道规模粮食基地标准化实施率达100%三是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按照“围绕粮食产业,培育职业农民”的宗旨,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和专业培训机构,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和技术服务等方式,对粮食规模种植基地农民进行农业、农机职业技术培训,并对职业农民培训进行补贴,确保全街道职业农民参训率100%,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保障粮食安全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金沙街道“两会”倪晓燕)

 

 

资助到青海  汉藏一家亲

——江苏鑫手相连志愿者赴龙藏乡扶贫记事

 

7月6日,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鑫手相连志愿者协会的12名志愿者,长途跋涉2500公里,跨越半个中国,来到青海省新海县龙藏乡开展扶贫捐赠活动。当志愿者们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藏族同胞时,龙藏乡给鑫手相连志愿者协会赠送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支持民族教育,彰显民族大爱。小小锦旗凝聚着汉藏一家亲的深情厚意。曾在通州挂职的新海县委宣传部长吴永飞感慨地说:“没想到当初一句话,让志愿者一直记挂在心,变成了现实,而且资助力度还这么大,更让人感动的是,还亲自送过来,真的是至善惠民,汉藏民族一家亲!”

由西亭社区党总支书记朱鑫涛发起建立的鑫手相连志愿者协会成立于2015年,致力于开展帮扶、助学等公益慈善活动,三年来已募集社会资金和物资逾百万元,帮扶、救助困难群体千余人次。

说起鑫手相连志愿者协会与龙藏乡结缘的事儿,还要追溯到去年。来自青海的干部吴永飞当时正在通州挂职,他向鑫手相连志愿者协会会长朱鑫涛介绍了青海的扶贫工作情况后,协会很快就与贫困乡龙藏乡对接上了。

龙藏乡是一个以牧业为主的乡村,人口近万。今年5月,朱鑫涛在协会里发起募捐倡议,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得到两百多志愿者积极响应,募捐到校服158套、棉被251条、大衣81件、棉衣245件、棉袄50件、毛衣60件、笔记本电脑5台、书包50只、文具若干,总价值约18万元,另外还有4万元现金。

7月1日,鑫手相连志愿者们踏上了西去送爱之路。这一路可谓惊心动魄,朱鑫涛回忆说,坐了20多个小时的火车到西宁,然后驱车4个小时赶到兴海县,又开了近4个小时山路才到龙藏乡,又恰逢下雨,一路遇到好几次山体塌方,简直要“逢山开路”,加上龙藏乡海拔4200米,高原反应严重,好几个志愿者都是抱着氧气罐才坚持下来,“但是,一想到我们的使命,又勇气倍增,一往无前了。”

在龙藏乡,鑫手相连志愿者们给孩子们送去了捐助资金和募捐到的订制校服、书包、文具等。还给10户贫困户代表送去了棉衣、被子等物资。为把帮扶落到实处,朱鑫涛事先与当地政府进行了沟通,根据实际情况发起募捐,251条棉被对应整个乡建档立卡的贫困户251户,龙藏乡寄宿制学校共有158名学生,就捐赠了158套校服给孩子们。

鑫手相连志愿者们的到来,让淳朴的藏民高兴万分,他们载歌载舞欢迎。“藏民把我们当成最尊贵的客人,拿出了过年才吃的食物招待我们,好多人热泪直流,说这么多年来没有这么多人一起来帮助过他们。”这让朱鑫涛等志愿者们心酸不已,因为当地条件实在是太艰苦了,他们走访的几户藏农可以说是一贫如洗,仅有的资产就是几只羊,养两三年才卖一只贴补家用,“这次爱心之行真是让人终生难忘,坚定了我们帮扶的信念,今后或许不能现场捐赠,但我们已经订好计划,每年都会给龙藏乡寄去物品资助藏民们。”朱鑫涛说。

(西亭镇政府 徐祥忠)

 

 

   

——记省劳动模范曹

 

位于通州区东社镇新桥村的最东侧,镶嵌着一颗令人心旷神怡的小明珠由曹 荣、孙春梅夫妻俩共同创办的开心田园生态农场,也是江苏省示范家庭农场。

荣同志毕业于扬州大学,本科学畜牧业,研究生学兽医专业。2005年,他在妻子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义无反顾地放弃了大城市的高薪工作和优越生活,回到家乡东社镇开始了艰苦而又辉煌的创业生涯。

荣学以致用,经过市场调研,发现了农村养殖业的巨大商机,2006年成立了南通金羽禽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始了种鸡饲养、苗鸡孵化事业。他打破传统的养殖方式,引进现代化的设备和新的养殖理念,让产品在同行业中显露了明显优势。创业之初他凡事亲力亲为,亲自到鸡舍给种鸡接种疫苗、捡蛋,以便积累数据,掌握第一手资料,从中寻找最合适最科学的养殖方法。经过几年辛苦打拼,养殖场规模不断扩大,最多年出苗鸡400万羽,年销售收入800万元,销售网络覆盖了省内大部分地区,并带动周边70多户村民走上了致富道路。为适应市场需求,曹 荣还以原始的散放养殖水晶草鸡、雪山草鸡等特等品种,打造了生态养殖品牌。2009年,公司获得“江苏省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市“大学生示范基地”等称号,曹荣也获得了市“科普带头人”等荣誉。

辛勤的汗水已初绽花蕾,2011年,曹 荣二次创业,流转土地210亩,创办了通州区东社镇开心田园生态农场,模拟网络版QQ农场的模式,分为开心农场、开心鱼塘、开心牧场等板块,运用自然农法的种植、养殖方式,种植营养价值高且具特色的黑土豆、黑豆、黑番茄、紫薯、黄秋葵等农产品30多个,带动上百户村民走上新型种养殖的致富之路。现在的生态农场正成为通州中小学、幼儿园孩子的科普教育基地。

在养殖事业和生态农场蒸蒸日上的时候,曹 荣又看到了新的发展机遇,2013年,他开始第三次创业,再次流转土地100亩,利用已有的生态种植基础,建设集餐饮、采摘、住宿于一体的“农家乐”项目,开拓了“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休闲农业项目,他的生态农场也发展成集有机农产品的种养、生态农业观光、休闲的现代化农业新模式,得到省、市各级农业部门、科技部门的高度肯定。曹 荣当之无愧地先后获得了“江苏省十佳青年农民”、“江苏省劳动模范”、“市科技人才”、“南通市优秀人大代表”等光荣称号。开心田园生态农场被评为“江苏省示范家庭农场”。

近几年,农场每年净收入都破400万元。曹 荣致富不忘乡邻,他始终没有忘记回乡创业的初衷,从创业之初,他就用自己的知识为周边的养殖户提供免费技术指导,遇上养鸡户出现了问题,总是急他人所急,第一时间到现场帮助查找原因,提供服务。随着种养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他每年都要免费举办各类种养技术培训班,开发引进新品种蔬菜进行试种推广,给村民提供致富渠道,免费为群众提供黄秋葵、黑花生等特色农产品种子,进行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种植标准、统一收购销售,形成了以“农场+农户”的发展模式,为农民增收作出了突出贡献,在他看来,这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担当!

如今,开心田园生态农场分为10多个区域。产品展厅内窗明几净,产品、图片摆设井井有条,琳琅满目,园中小道鸟语花香,另有DIY厨房、物联监控、烧烤园地、林下散养、蔬菜种植、瓜果采摘等,每年前来游览休闲的人络绎不绝,约有3万多人次。不少游客来到这里采摘自己爱吃的蔬菜瓜果,顺手抓几只散养的水晶鸡,然后到厨房自己动手做一桌原汁原味的农家菜,其乐融融,好不惬意。

古人云:“路漫漫其修选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去年曹荣同志参加中德青年农业实用人才项目赴德国实习。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报告更使他满怀激情,不忘初心,坦言创业还有第四次、第五次……开心田园生态农场这颗小明珠在共筑中国梦的道路上将光彩夺目。

                            (东社镇 唐友铭 吴跃明)

 

 

奋斗在老区一线的村官

——记兴仁镇兴仁社区党总支副书记顾伟燕二三事

 

日前,在革命老区兴仁镇党委举办的微型党课交流会上,一位脸庞略显清瘦、穿着朴素大方、外表显得干净利落的大姑娘走上讲台,作了即席发言。她就是十年前怀揣着激情和梦想进入大学生村官队伍,现任兴仁镇兴仁社区党总支副书记的顾伟燕。她的发言,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更没有空洞说教的凑合,而是她真诚服务老区人民,踏踏实实工作的写照,给与会同志以莫大的鼓舞,如此实在的话语,犹如一面旗帜在老区人们心头飘扬。

一、不畏艰难,一心一意奉献老区一线。

顾伟燕深知,昔日这儿多少先烈为了人民的解放流血牺牲,今天我能接棒为老区发展繁荣出力,是多么荣幸。身为村官,顾伟燕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的教诲,沉下心来踏实工作,积极作为。全镇实施河道整治,位于兴仁社区的兴仁横河曾是个老大难,河岸两侧,陈年违章棚披甚多。分工此河段的顾伟燕,把此作为自己的“责任田”,积极努力寻求解决办法。她走访沿河两岸群众,一边向群众宣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一边不厌其烦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从河岸鸡鸭棚披和河道围网拆除着手,采取先易后难,先礼后兵,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动与群众商量解决方案,鼓励河岸两侧农户自觉行动。凭她的热忱和耐心,很快形成河岸两侧拆违热潮,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日常工作,顾伟燕分工在社区路口片,也曾是个麻烦事儿多的地方。该片企业多、外来人口多、社会矛盾多、历史遗留问题多。特别是3组部分农户因企业征地补偿问题,一度闹得比较激烈。为了稳定农户情绪,她虚心向老同志请教,进行现场办公,了解民情民意。并同同事小季,挨家挨户倾听意见,宣传引荐项目落地发展地方经济,是带动老区人民就业致富,富庶老区一方的民生大事。恰到好处地宣传有关土地使用法规和社会治安管理条例,既坚定不移维护农户正当权益,又想方设法做好和谐稳定工作。三番五次的耐心劝导,终使农户心悦诚服。矛盾得到妥善化解。领导夸顾伟燕同志工作有方法,农户赞这个丫头干部为人办事心诚。

二、不遗余力,尽心尽责关爱老区人民。

新中国成立至今,老区的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兴仁社区也不例外,绝大多数群众生活过得比较富裕,但由于某种原因,因残致贫、因病致贫的也有人在。虽是少数,但顾伟燕却把“全面达小康,一户也不能漏”牢记在心。当她了解到2组企退工人老胡,一家日子过得不尽人意,夫妻二人和女儿都患重症,在家中服药治疗,孙女在上初中,老胡的微薄退休金难以支撑整个家庭开支,至今还是饮用的井水。顾伟燕看在眼里疼在心头。她借助市公安局来社区开展“走帮服”的机会,一方面牵头走访慰问,一方面会同市公安局、自来水厂和社区三方商议解决方法,由于她的积极争取和努力协调,很快给老胡家安装了自来水新管道,解决了老胡一家吃水问题。她的用心帮扶,让老胡一家甚为感动。

社区4组有个聋哑人五保户,顾伟燕主动把其列为自己的帮扶对象。她了解到这五保老人跟弟弟、弟媳一道生活,弟媳有阵发性精神病,靠药物控制病情。为此,顾伟燕数年来,坚持每月去他家一至两次,与其唠唠家常,做好劝慰开导工作,使其心情开朗,重燃生活希望,现已明显好转。顾伟燕就是这样,帮扶一人解困全家,把党的温暖送到老区每个群众心坎上。

三、不辱使命,倾心倾力打造老区亮点。

顾伟燕常说,建设美丽富庶的革命老区,凝聚了党领导下的老区人民一代又一代的艰苦奋斗,我是老区人民的后代,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党的培养和老区人民的哺育,为了回报父老乡亲,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一生的追求。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顾伟燕作为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她在做好中心工作的同时,始终坚持抓好党建工作。她认为,做好党建工作是老区工作的光荣传统,社区的每个党员,无论在什么地方,我作为分管党建的同志,党建工作就应延伸到什么地方。为此,在“五位一体”党建工作中,她积极探索流动党员管理的有效途径,千方百计解决流动党员“流向难管理、管理难到位、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等问题。一是建立台账,让党员流动有序。针对外出打工经商的党员流动变化大的特点,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全面掌握外出党员流出时间、流入地点、就业情况和联系方式,健全流动党员动态电子信息库。二是创新机制,让党员离乡不离党。每月至少一次与流动党员进行沟通交流,强化对流动党员的“身份管理”,助其自觉增强党性观念和组织纪律性,引导他们主动向所在地党组织亮明身份,实现两地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管理的无缝对接。对个别党性观念、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的流动党员区别情况,利用其回乡时机,登门进行帮助教育。三是搭建平台,让党员永葆先进本色。顾伟燕利用自己的特长,先后建立了流动党员QQ群、微信群,推送党建信息、支部学习内容,开展知识竞赛以及廉洁教育等活动,党员参与率较高,收到良好成效。

为了让老区精神在老区代代相传,顾伟燕分管的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也做得颇有成色。在区、镇关工委的指导下,她坚持以党建带“关建”,结合社区实际,实行“站、校、企”三结合模式,即由社区辅导站提供必要经费保障,负责思想道德、传统文化辅导。辖区学校提供师资力量,负责文化知识兴趣培养;民营企业提供活动场所和后勤服务,负责艺术特长培训,从而实现了阵地、师资、内容有效整合,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和好评。工作中,她利用江北特委革命活动、韬奋先生抗日演讲、“何家桥战斗”范例等红色史迹,组织中小学生,进行学习教育,把辅导站办成了老区青少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阵地,得到市、区关工委领导的认可和肯定,社区校外教育辅导站被评为全市“优秀校外教育辅导站”。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十年村官路,伟燕放异彩。党员大学生村官顾伟燕作为老区的后起之秀,凭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一颗真诚的心赢得了老区百姓良好的口碑。诚然,只要有无数个顾伟燕这样的村官忘我奋斗在老区一线,老区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兴仁镇“两会”严锦富 王耀毅)

 

 

抗日英烈李增谟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二甲镇的余西、余北地区,解放初期曾为“增谟乡”,正是为纪念抗日先烈李增谟而命名的。李增谟抗日的英雄事迹,一直在百姓中流传。

1910年4月,李增谟出生在南通市通州区二甲镇坨墩村45村民小组(原耥耙沟村第9村民组)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1938年3月,日本侵略者五千余人在飞机掩护下,乘舰艇侵占了南通城,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年青的李增谟面对日寇暴行,义愤填膺,胸中燃起对日本鬼子的仇恨火焰,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

1938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南通县(通州区)开辟了抗日根据地,建立了以进步青年为骨干的南通警卫团、抗日自卫队等地方武装。1940年6月,李增谟成为南通警卫团余西区队的队员,1941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与战友周济凡、曹应安依靠群众同日伪寇进行了巧妙周旋,采取“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驻我扰”的游击战术,在敌控区破坏公路、焚烧竹篱笆、拔除电线杆和割断电线中断敌人的通讯联络等手段,对鬼子踞点进行袭击,打得鬼子又恨又怕。他出生入死,冒着生命危险开展反清乡,反扫荡,先后参加了谢家渡、五福桥、杨港、东社等战斗,为保卫家乡、为祖国的抗日救亡运动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日伪军对李增谟所在的区队既闻风丧胆,又恨之入骨,伺机谋杀和抓捕李增谟。1943年10月的一天凌晨,秋雾迷漫,朦胧中的李增谟隐隐听到几声狗叫,说声:“要出事了!”接着砰的一声枪响,狗不叫了。他抓起枕头下的驳壳枪,翻身跃起,正想往外冲的当儿,十几个日本鬼子踢开房门,蜂拥而上,将他摁倒。鬼子将他五花大绑拉到他堂兄的屋中,鬼子小队长气势汹汹地问“你们的同伙藏在哪儿?”李增谟一言不发,怒睁双目,吓得敌人不寒而栗。惨无人道的日本鬼子见问不出名堂,就把他绑在条凳上,用砖将脚高高垫起坐“老虎凳”,再用皮鞭抽打,顿时皮开肉绽,鲜血直流。他咬紧牙关,不吭一声,几次被打得昏死过去。一邻居见此惨不忍睹的场面,含着泪说:“人都不行了,饶了他吧!”一个鬼子便凶狠地端起刺刀刺向了这个邻居的心脏……。残忍的敌人见李增谟昏死过去 ,就用辣椒水泼向他的全身,可李增谟以共产党员的顽强意志,忍受身体的煎熬,始终严守党的机密。

敌人一时无计可施,但还抱着幻想,派人将李增谟抬到余西高桥踞点。连续几天,日伪军对他软硬兼施,用种种酷刑,限期让他写投降书。李增谟在敌踞点备受摧残,仍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凶残的日寇狗急跳墙了,用大铁钉将他的四肢钉在门板上。1943年10月26日,李增谟为了民族的生存,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在余西大悲殿庙后面被鬼子活埋了,年仅33岁。

区队的战友们闻讯李增谟牺牲的消息后,便和他的家人偷偷从余西将他的遗体运回余北耥耙沟安葬。从此,余北人民、区队的战友们把对李增谟的无限怀念,化作对日寇的刻骨仇恨,化作抗战到底的坚强决心。1945年,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983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李增谟为革命烈士,颁发了“革命烈士证明书”。原通州市人民政府在村陵园建造了李增谟烈士纪念碑。

               (二甲镇“两会”通讯员 曹甫成、吴海山)

本期编辑:李春辉                             编  审:姜兆军

[编辑:高锋]
南通日报社 2009-2010 版权所有 (C) 苏ICP备08106468号 苏新网备2010048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816 传真:0513-85118816 邮箱:zgnt@ntrb.com.cn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