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爱东 康传广 缪阳阳 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留守老人多,谁来种地?海安市滨海新区探索农地股份合作制,走出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新路子。 清明节后,滨海新区富港村港丰谷物农地股份合作社就开始了新一年夏种准备工作,为今年再次夺得粮食生产大丰收铆足劲。富港村党支部书记、港丰谷物农地股份合作社社长王琪峰说:“今年已经从种子部门优选稻种1.4万斤,我们已经做好了中稻落谷的相关准备。” 大走访 走出了“合作社” 2017年4月,在开展“走帮服”活动中,王琪峰带领村两委会成员到村民家中,和村民拉家常,谈政策。交谈过程中,王琪峰了解到留守村民对于责任田处置方法的担忧。 群众的呼声就是第一信号。王琪峰在村“两委会”上把自己的想法同村班子成员商量:把村民的土地流转过来,一方面解决农户没有劳力的问题,另一方面由村班子成员领衔成立股份合作社,把村民变为股民,实行土地保底分红,让村民获得基础性收益,让年富力强的劳力在外安心打工。这个想法得到班子成员的赞同,再经过党群议事会讨论后,获得全票通过。 2017年5月8日,港丰谷物农地股份合作社注册成立,同年10月,一期流转土地810亩,实施了稻麦种植。去年7月,经滨海新区党工委批准成立港丰谷物农地股份合作社党支部,与村党支部“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至去年底,港丰谷物农地股份合作社土地流转面积已达1400亩。至此,富港村除水产养殖用地外,80%以上土地已实现家庭农场主和合作社种植经营。 股份制 带动村民一起富 “这都要感谢合作社啊。”富港村12组严三权告诉记者,“去年我家从港丰谷物农地股份合作社拿到土地流转金6700元,加上在合作社打工,拿到手的有1万余元,在外打工一年收入也有五六万元。以前因为我外孙生病,一下子家里变成低收入户,女儿、女婿为照顾外孙也不能外出打工,外孙现在病情已经基本稳定,女儿、女婿也能外出务工了,我在合作社再打打零工,我们一家现在已经脱贫,不再是低收入户了。” 港丰谷物农地股份合作社流转了全村的粮食种植用地,实施了村民全员入社,土地全量入股,实现了农业规模经营。“自从村里流转我家的土地后,不仅能获得固定的土地收入,更重要的是妻子能安心地为女儿带孩子,我也能安心在外打工,能挣上10来万。农忙时,再也不要担心老母亲一人应付不过来了。”富港村周爱明远赴北京前对王琪峰说。村会计辅导员告诉记者:“去年,通过合作社务工增加收入,52户低收入户全部脱掉贫困帽子。” 精细化 粮食产量稳步增长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港丰谷物农地股份合作社发挥合作社集体联动优势,引进新技术、新品种,走大机械作业之路,精细化管理每一个生产环节,粮食生产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机耕、统一技术、统一种苗、统一销售。 不仅如此,港丰谷物农地股份合作社还于去年建成粮食烘干中心,为仓储粮食提供了安全保障,实现粮食生产“育苗—耕作—种植—植保—收割—还田—烘干”全程机械化。 村干部就是合作社干部,更是合作社员工。村民兵营长何磊去年在地里忙活了一年,合作社也按照工作量给予了一定补助。村干部跟班劳动,指挥施肥除草收割,一个个为合作社的运行吃了许多苦。“股份合作社由村干部牵头领办,就要为村民负责。”王琪峰说。 “港丰谷物农地股份合作社运行一年,各类优势得到显现。不仅仅解决了农村缺劳动力家庭的种地之苦,还把村内的低收入户安排到合作社打工,获得工资性收入,粮食总产比一家一户耕种高出6%。合作社盈利近30万元,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提升了发展活力,提高了带动能力,是乡村振兴的有益尝试。”滨海新区党工委书记王晨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