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墩头大地上浴血抗日的壮烈史篇 1940年10月,新四军在苏中地区为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陈毅同志的精心策划下,成立了一支团结抗日的特殊武装部队,简称“联抗”部队。新四军联抗烈士陵园工作人员吴庆友介绍说:“‘联抗’部队在海安主要有五次战斗,其中“血战曹庄”一仗是“联抗”历史上最为惨烈的一次战斗,也是海安历史上壮观、光辉的抗日篇章。 8月25日,在墩头镇墩头村“联抗”战斗遗址(旧名杨树沟)——曹庄血战纪念碑前,墩头镇文明实践所和墩头村文明实践站联合举办了一场以“不忘初心,寻找英雄,践行新时代文明”为主题的学习讲堂。 “76年前,一场血腥厮杀——著名的墩头曹庄战斗在此打响......”在曹庄血战纪念碑前,在“联抗”战士用过的旧木桌前,海安市新四军研究会理事、墩头镇退休教师周金国讲述了一段惊心动魄的往事。 1943年春夏,日伪集中兵力对新四军苏中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为了灵活机动,联抗部队化整为零,整编为五个连和一个特务排。7月1日深夜,联抗部队分散活动。一连在参谋长贺敏学的率领下,配合紫石县副县长魏翘南等带领的县政府机关,从时堰东南的汤达沟向墩头进发,掩护县政府机关在墩头地区开展工作。划了一夜船,天明方至。7月2日8时左右,我方发现敌人已占领墩头东三里处的曹庄,正向墩头窜犯。贺敏学果断命令副指导员姜亚带一连三排迅速到村东头小桥处阻击敌人,一连主力则在墩头南侧阻击,掩护县政府机关和群众迅速转移。激战中,日军一个海军陆战大队和伪军三十五师赵军山的一个特务团乘汽艇蜂拥而至,抢占墩头,包围了一连。由于河网交错,加之敌人利用优势兵力、装甲汽艇机动性较强,不断进行穿插分割,前堵后截,一连激战两小时,交替掩护,泅水突围。近10时,联抗司令部得知一连被围,速令副参谋长吴光明率二连自江家舍驰援曹庄。二连直插曹庄、墩头之间的杨树沟,陷入包围圈。一连突围后发现二连被困,欲再杀回救援,但为时已晚。 二连抗击了十倍于己的敌人,打退了多次冲锋。战士们抖擞精神,同日军拼刺刀,一直苦战到下午5时,等群众全部转移了才开始突围。二连虽然打得英勇顽强,终因敌我兵力悬殊过大,只能且战且退。 这次战斗,联抗部队四大队二连抗击了一个团的敌人,顽强战斗8个小时,日伪军伤亡200余人。二连不到20人突围成功,被俘去30余人,其余人员阵亡。 在周金国老师讲完战斗过程之后,水乡文化学者,原曹庄战斗见证人83岁高龄的陈寅生老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回忆了当年战斗发生时的惨烈画面。他说:“当时一家老小近10人,坐在船上躲在曹庄前面的沟塘里,子弹噗噗落在水面上,我看见联抗战士的鲜血,把河水都染红了......” 墩头村支书刘志彬在总结发言中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英雄的精神,必须代代传承。在新时代的文明实践中,我们要学习英雄,付诸行动,真正地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活动,落实到行动中,扎根到内心中。” 活动结束后,墩头村的志愿者慰问了当年战斗的受难群众后人、烈士遗属张秀英老人。 (海安市墩头镇老促会分会 张建军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