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松 据《江苏人民革命斗争纪略》(《江苏省志》)记载,“1949年春,刚刚结束淮海战役支前工作的苏北解放区人民,又投入到支援渡江作战的工作中去。华中支前司令部改组为苏北支前司令部。苏北支前司令部从指挥调度灵活、保证及时供应的要求出发,设立了两个民工管理处,专门负责民工的管理、教育和调配工作;设立了伤员转运总站,配备700条船和100名机动干部,以确保伤员转运和随时设站的需要;在军粮供应方面,第一线设立两个随军粮食总站和35个分站,第二线设立两个补给站和14个分站,还组建了六个渡江运粮团和15个内河运粮团,并于扬州、靖江、唐闸三处成立运粮指挥所……如此规模宏大、组织严密的渡江作战支前工作,充分体现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 在苏北支前司令部的指挥下,如皋、海安等地的民工也为渡江战役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如皋人民革命史》等书刊均有相关记载,不在此赘言。大历史,往往体现在小档案中。笔者手头的《民工复员证》,四边磨损,仿佛岁月的留痕,见证了那一段段苏北军民间的浓浓鱼水情。 这份稀见的《民工复员证》源自废品站,售价5元。买家无疑是幸运儿,可惜不是我,而是一位如东书友。我将购藏的民国《孙氏印谱》首卷复印给他,才换来这份《民工复员证》。此证只有巴掌大小,共计四张,页页发黄发脆,其中印写的黑字依然清晰。首页为正面,上面印有“常备民工”“苏北一分区支前司令部、政治部发给”“一九四九年”,均为横排;另有“复员证”三字竖排于正中,又大又粗,十分引目。此面正中钤有朱文印,可惜严重脱色,疑为“苏北一分区支前司令部印”。 翻阅《民工复员证》二三两页,此证的主人刘盛康时年38岁,海安人。他是一位船主,携舟援军渡江。服务时间为1949年3月12日—5月3日。在渡江工作中表现较好,他荣立四等功。因此第二页印有“该同志随军服务现已期满,准予复员,特发给此证”。 《民工复员证》封底印有一组口号:“常备民工,支前先锋;保田保家,自己本分。东西南北,随军机动;吃苦耐劳,无上光荣。爱护伤员,自觉自动;运输弹药,支前有功。复员回家,人人歌颂;出劲生产,功上加功。”四字半句,八字一句,琅琅上口,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支前民工的关辉形象。时至今日,字字读来,依然感人。 诚然,刘盛康的具体战功,已经无从考证,但他的《民工复员证》就像一个缩影,以实物为证,以档案为史,彰显渡江战役中苏北人民立下的集体赫赫功勋。 (如皋市老区建设促进会荐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