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孝老爱亲典型、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刘宏燕 来源:江苏省海安日报 作者:吴薇 姜明 本网讯 9月7日上午,刚从北京参加完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的刘宏燕回到海安,在接受了江苏省海安市委书记顾国标,市委副书记、市长于立忠等领导的会见后,她感慨道,“这份荣誉沉甸甸的,离不开各级领导对我的关心与支持。我能做的,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能够帮助别人是我最大的幸福。” 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5日上午在京举行。张富清等58位同志被授予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张佳鑫等257位同志被授予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南通市孝老爱亲典型刘宏燕获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成为首个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的海安人。 家住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堑南村的刘宏燕,从上小学开始,用实际行动做了数十年的好事。收留失独老人、结对抗战老兵、照顾五保老人、资助失学儿童、守护英雄陵墓……在良好家风的传承之下,她把做好事当成了人生信条。如今,刘宏燕不仅把自己活成了一个“活雷锋”,更用爱心善举感染了一群人。 “捡到”一对孤寡老人 奉养十四年 要是让刘宏燕用一句话来形容自己的父母,那关键词就是“善良”。“父母总是教育我,要忘记自己对别人的好,要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好。”这句话,成了刘宏燕用一生践行的信条。 从1966年起,乐善好施的父母先后收养了三男一女4名弃婴,都有先天不足,有的是脑瘫,有的患有侏儒症。为了专心照顾这些孩子,刘母甚至辞去了稳定的工作。 “我们老家房子不大,6个孩子挤在一个屋睡觉。”在刘宏燕的记忆里,虽然家里人多,但几乎没闹过什么矛盾。她的哥哥总是格外照顾这几个弟妹,有好吃的好玩的都先让给他们。最后两名弃婴夭折,一对弟妹长大成人。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刘宏燕逐渐养成了助人为乐的性格。 1973年的深秋,12岁的刘宏燕正在读小学五年级。一天傍晚放学后,她在回家路上遇到一对来东北寻亲的老人。“老汉拄着拐杖,和老太缩在一件大衣里。两个人无依无靠,从山东来投奔侄子,却怎么也寻不到人。”刘宏燕告诉记者,老汉当时73岁,双目失明,老太也已经67岁。她怎么也放心不下这对年迈的老人,干脆把人引到家里来,想帮他们找亲戚。这两位老人在刘宏燕一家的奉养下,安然地度过了生命的最后14年,最终毫无遗憾地相继去世。 为当好继母 她放弃当母亲的权利 25岁那年,因未婚夫在前线壮烈牺牲,刘宏燕从此拒谈感情。此后几年,在父母和同事的关心催促下,她结识了海安的刘昌明。刘昌明的妻子因病离世,留下了两个男孩,一个4岁,一个8岁。刘昌明的父亲患有肺结核,母亲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他还有一个得了重症肌肉萎缩的弟弟。 “你做好事可以,但要想清楚,这是你一辈子的事情。”一向宽容的母亲也劝告刘宏燕。然而善良的刘宏燕没有犹豫,毅然放弃了在当地林场的工作,从东北来到了海安。“我要是不留下来,这个家就垮了。”刘宏燕感慨地说,她不但要操持家务伺候老人,也要去供销社上班补贴家用,农忙时还要学着下地收割,忙得团团转。 婚后不久,刘宏燕发现自己怀孕了,然而看看眼前这两个孩子,想想这个家的境况与未来,她犹豫了。几夜辗转反侧,她悄悄跑到医院做了人流,并坚持做了绝育手术。从这一刻起,刘宏燕把自己滚烫的心完完全全地融进了这个家。 后来,她主动承担照顾丈夫前妻父母的责任,让公公婆婆安然地度过了晚年,抚养两个儿子读书成才。 英模情结 用行动演绎拥军情 “边区的太阳红又红,来了咱领袖毛泽东……”她在本村的抗战老兵陈龙家中,刘宏燕和陈龙一起唱着红歌。堑南村负责人介绍:“从1996年起,刘宏燕便主动与陈龙结对,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就像老人的亲闺女似的。 “为了解放新中国、为了建设新中国,老兵付出了青春,他们流血又流汗,到了晚年,要让他们感到幸福快乐。”每个星期,刘宏燕都会出现在陈龙家中,帮老人洗衣服,陪老人说话。刘宏燕说,虽然陈龙老爹患有阿尔兹海默症,但是他还记得当年打仗的故事,还记得自己是那个一直来看他的刘宏燕,她感到很满足。 最让人感动的是,2013年退休后,刘宏燕听说了“扬州好人”李彬20多年来坚持照顾烈士父母、宣传烈士的英雄事迹,决心分担李彬大哥的负担。她毅然来到江都,照顾烈士母亲张秀玲。张秀玲今年已经85岁了,刘宏燕把她当作亲生母亲一样照料,亲切地称呼张秀玲为“妈妈”。 接替耄耋老人 义务为烈士守墓 1946年11月,南京籍地下党员赵坚牺牲。当时,16岁的赵风和与战友将赵坚的遗体“偷”回来安葬,坚守承诺,72年为烈士守墓。他的事迹感动了一群人,刘宏燕便是其中一个。 “赵老爹今年已经80多岁了,而我还年轻。我希望能把赵老爹的诺言延续下去,为烈士守墓。”2016年,刘宏燕接过赵风和的接力棒,每隔一段时日,便骑半个多小时的电瓶车,带着装有两块抹布、一把铁锹、一副手套的小红桶,来到赵坚烈士陵园,擦拭墓碑、清除杂草。“我辛苦一点没关系,烈士长眠的地方一定要干干净净。” 除了清理打扫赵坚烈士陵园,她每周还会去市烈士陵园打扫两次,“虽然市烈士陵园有专人打扫,但我还是想去看看,帮忙除草、擦墓碑。没有烈士们的牺牲,我们不可能有现在的生活,所以我们要感念他们。” 用爱帮助弱势群体 把做好事当成生活的全部 1998年8月,刘宏燕从新生供销社调至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老年公寓,做了一名普通的护理员。她把全院的老人当成自己的父母,以孝女一般的角色将护理员的各项工作做到了极致——日夜伺候76岁患有肺结核的中暑老人曹井美,为其吸痰……这么多年来,她不怕脏不怕累,让敬老院的老人感受到家的温暖。“她比一般的护理员能吃苦,就像亲生女儿一样地照顾我。”腿部残疾的申义林老人说,这些年来他已经把刘宏燕当成了亲人。 资助山西、东北的贫困学子完成学业;遇到自然灾害时通过红十字会捐款,来到血站献血……她做了一箩筐的好事,先后帮助了17名孩子重返校园,捐款高达十多万元。但做好事不留名的刘宏燕,从来不记得自己帮助对象的姓名。2011年6月,刘宏燕还来到南京红十字会,成为一名光荣的遗体捐献志愿者。 如今,刘宏燕组建了“鸿雁志愿服务队”,用她的实际行动和人格魅力,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务队伍。现在她的团队已经有1000多名志愿者。有了团队的力量,刘宏燕可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儿童和老人,她用自己的行动努力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尊老爱幼传统美德在海安大地蔚然成风。(海安市老促会顾兴余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