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南通新闻 - 视频 - 乐活南通 - 娱乐 - - 互动 - 图片 - 小记 - 楼市 - 汽车 - 生活 - 专题 - 南通论坛 - 通网家园 - 数字报纸 - 手机报纸 - 设为首页
 
网站首页 老区新闻 扶贫开发 党的关怀 光荣历史 今日风采 组织机构 基金公示 调查研究 网站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 >> 正文  
衣柜里的情结
2021-05-27 14:29:21     来源:      前往论坛讨论

杨荣华

我小时候,听大人讲“小康”的故事,说小康就是吃得起鱼肉米饭,穿得上绫罗绸缎……听得我心里痒痒的。那时,我们家的规矩是“老大穿新,老二穿筋,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家里连一张衣柜也没有,反正有也用不上……

现在,我们家的衣服是分人、分类、分档存放的。别人的不说,就说我的衣柜吧,虽在家里数最小,但也有两门三仓一抽屉,我里里外外的冬装夏衣存满一柜子,鞋子袜子得另设专柜。 

打开玻璃柜门,挂架上座无虚席,皮衣、上装、西服一件贴一件,挂满上仓;侧仓里,休闲服、羊毛衫、款式T恤错落有致,端放其中;底仓呢,存放的应该说是淘汰服装了,一些多年不穿却又舍不得丢弃的“历史文物”被我一年又一年地珍藏在那里。那些服装,有些倾注了父母的一片心血,有些则动用了我当年几个月工资,它们和我有挥之不去的情结,我常常为之感动。 

就拿那条“毛毕叽”裤子说吧,也许现代人不知当年“洛阳纸贵”,一条毛毕叽半年粮啊。那年,那年我26岁。尽管给我说亲做介绍的人还是有的,但说到“看人”、“访人家”倒让我为难,因为我空有帅气,连一件象样的衣服也没有。别说内衣都是粗衣缝的,拿得出手的“单包衣”也就那两套纱卡面料的“草绿军装”。虽说当年“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全国都学解放军”,穿绿军装是革命时尚,但去一个从未谋面的女孩家拜见未来或许的丈人丈母,那未免不得体。第一次,就因为“衣着寒酸”而错失了一回意中人;第二回也因屡穿一身“黄狗皮”被人家视为“乌女婿”,只有上文没有下文。古训虽云“三十岁没有娘子不怪爹娘”,但做父母的能忍心吗?那年除夕,我娘带上年终结算仅得的九十三元钱,趁我们还在睡梦中,悄悄出了门,步行前往十几里外的县城。在“新市场”徘徊了几圈,最后咬咬牙走进了百货公司,把一段工人蓝“毛毕叽”扯了下来。还买了一斤半“皇后牌”绒线。中午回家时,妈已走得气喘吁吁。娘啊,为了家里的一个梦,为了尽快把布料变成成品,顾不得花五分钱馒头下肚充饥,顾不得开春后弟妹开学,全家花销,瘦弱的妈挑起千斤重担豁出去了。这年春节,大队裁缝铺加班为我量身定做了一条只有“工作上人”配穿的全毛裤,记得熨出的那条裤缝,真有“刀背”一般笔挺锋利。大年初一开始,队里不开工,妈化了两天两夜时间编织完那件楚楚动人的“鸡心领”毛线衫,更让我如获至宝。年后,老表给我又一次介绍对象,凭着“上有头绳衫,下有毛毕叽”的行头,第一次过了相亲关……. 

那件毛线衫后来翻了又翻,现在已不复存在,但“毛毕叽”还在,还那么新。前后十余年,我穿着它“风流人生”。它伴我相过亲,结完婚,连后来的走亲访友也不离身,它为我增光添彩。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世界上有一种行为,真诚无须伪装,人老了往往怀旧。看着衣柜中陈年旧衣,我有些激动。“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付出太多,不求回报,而我们感恩又有几许?当年的弟妹即使那样幼小,也如此懂得宽容。如今他们逐渐老了,却还是那样善良,“手足情深”啊,藏在衣柜中,藏在心中,让我一生感动! 

衣柜还是那样衣柜,是妻子的嫁妆。当年它盛放过全家的衣帽鞋袜,如今它属于我专用还嫌小。不是柜子小,而是衣服太多。古人云:“物靠金装,人靠衣装”,如今我“出得厅堂,入得厨房”,也算领略了“穿是威风,吃是真功”的境界,但我告诫自己切莫“生在福中不知福”,真的处在天堂生活中时,定要做到“小康不忘思前贤”! 

“爸爸”,正在我胡思乱想间,女儿来了,又一件崭新的时令服装举在我眼前!扶今追昔,激动的泪水如断了线的珍珠掉下来。

我是穷人家的孩子,靠党的领导翻身,靠人民助学金读书,靠政府支助盖房娶媳妇,如今从一个穷光蛋变成小康人……感动从衣柜传到心窝,又传遍全家。是的,感动是因感恩,党恩永远铭记在胸,激励我不断前行!

[编辑:高锋]
上一篇:​心灵放飞忆当年
南通日报社 2009-2010 版权所有 (C) 苏ICP备08106468号 苏新网备2010048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816 传真:0513-85118816 邮箱:zgnt@ntrb.com.cn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