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萍镇 沈陈旦 从市区一路往东5公里,在345国道与336省道的交汇处,有一座惠和公园。公园里有一尊雕像,这是为了纪念我们的女英雄——朱惠萍烈士而建。她的英勇故事,在一代又一代的惠萍人口中广为传颂;她的光辉形象,深深地镌刻在当地老百姓的心中。我们永远怀念她! 朱惠萍, 1919年10月15日出生于上海崇明县的一个中农家庭。她从小耳闻目睹了劳动人民深受三座大山剥削和压迫的悲惨情景,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强烈的阶级仇恨的种子。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爪伸向我国各地,面对侵略者对中国人民惨无人道的烧、杀、抢“三光”暴行,更激起了朱惠萍深深的民族恨。 1945年2月,朱惠萍在党组织的鼓励下离开崇明来到启东。她先后在大兴、长兴一带动员群众参加妇抗会、农抗会;发动妇女为公家织布、做军鞋;组织担架队送粮、送饭、救护伤员等。同年,她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经常起早摸黑,走东家串西家宣传党的政策,组织群众斗地主,分田地。 1947年,国民党反动军队全面占领启东,他们到处扫荡围剿,弄得人心惶惶。这天,朱惠萍同志去东圩乡妇女主任处商量工作。不料,敌人包围了东圩乡,朱惠萍来不及撤退被捕,伪区长等人如获至宝,多次亲自审讯。最后,敌人以死相逼,朱惠萍却坦然地说:“共产党员像竹林里的竹笋,挑不尽,挖不完,生生不息!为人民利益而死,我无所畏惧!”敌人的一切伎俩,在坚贞不屈、英勇顽强的朱惠萍身上都失败了。 1947年4月22日,时年28岁的朱惠萍同志英勇就义。牺牲的消息传开后,熟悉她的群众无不失声痛哭,特别是大兴、东海、惠东乡的人民更为悲痛。1948年秋,启东区委决定将惠东乡改名为惠萍乡,随着政府体制的改革,取消了公社,设立乡政府,后撤乡建镇,但“惠萍”这个名字却永远保留了下来,惠萍镇所在地的中小学都以烈士的名字命名。朱惠萍同志的名字将和她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身的英勇事迹一起,流芳百世! 2019年是朱惠萍烈士诞生一百周年,惠萍镇党委政府在惠和公园竖立了烈士铜像。惠萍的父老乡亲们、学生同志们纷纷前往吊唁,回忆烈士事迹,抒发豪情壮志。安息吧,朱惠萍烈士,在你曾洒过鲜血的土地上,现已是春色满园。打造魅力东郊,建设实力惠萍,这是人民对你最好的纪念! |